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种业市场份额的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国巨大的种业市场正成为主要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种业竞争力不仅决定种业自身发展,而且也决定农业产业安全,不断提升种业竞争力是保障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份额竞争成为现代种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从种业市场份额角度开展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期全面、准确、科学的认识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方法】运用国际种子联盟(ISF)、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中国海关统计资讯室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质量升级指数(QC)等常用市场份额分析指数对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描述性与实证分析。【结果】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种子市场(2012年为99.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20亿美元),但在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竞争中,得到的国外市场份额少,失去的国内市场份额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59.04%),而种子大额市场非洲(0.83%)和南美洲(0.18%)等占据的份额较少;竞争优势品种缺乏,相对来说,目前蔬菜与水稻种子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多,均在1亿美元左右,而全球种子市场需求旺盛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种子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少,均不到0.01亿美元。整体来看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较差。从RCA计算结果来看,中国种业RCA指数较低且远小于评价标准值0.8,与美国、荷兰等种业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种业不具备显示性比较优势,种业国际竞争力较差但竞争力上升趋势明显,相对来说,蔬菜品种竞争力要高于农作物品种;从QC计算结果来看,中国种业种子出口质量升级指数大于评价标准值1且高于美、荷等种业强国,出口的各类型种子除小麦种子与大豆种子外其余种子附加值均相对较高,其中,2011年蔬菜种子QC值甚至达到了4.86,远高于判定标准值1,中国种业种子产品具有一定的质量竞争优势。【结论】中国种业在国际市场份额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出口市场集中且品种类型单一,竞争力较弱但整体处于上升态势;种业产品除小麦、大豆外,水稻、玉米、油菜、向日葵、甜菜、棉花、草本花卉植物、瓜果、蔬菜及牧草等作物种子目前附加值均较高,中国种业种子产品具有质量竞争力且各类型种子质量上升趋势明显,中国种业应注重以此为契机加速提升和巩固种业市场份额的拓展和掌控能力,以便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种业市场份额竞争。  相似文献   

2.
运用国际种子联盟、世界粮农组织、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方提供的2013~2017年种业贸易数据,从市场规模、市场份额、进出口程度及贸易结构和贸易国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种业贸易现状、国际竞争力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占全球28%,位于世界第二;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2%左右;贸易逆差年均5.2亿美元。从国别上来说,大田作物种子进口国主要为美国,出口国为巴基斯坦;蔬菜种子进口国主要为日本,出口于西班牙;花卉种子主要进口于朝鲜,出口于韩国。围绕科技创新、行业集中度以及产权保护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中国种业贸易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算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要素条件、国内市场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验、政府对于种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机会等,分析中国种子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磊 《中国农垦》2014,(10):31-34
<正>种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耕地、水等农业基本资源的短缺以及及育种、生产、销售等高端人才的缺乏,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来对抗跨国种业集团竞争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现代种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开展全球种子市场布局,加快种业"走出去"步伐,对新时期的中国种业发展显得迫切必要。本文借助国际种子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海关等发布的相关数据,选取了大田作物、蔬菜、  相似文献   

5.
种业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种业基于现有体制下发展的产物,尤其是"两杂"种子严重过剩,对中国种业纵深发展构成障碍。中国种业产能过剩是相对的,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过剩导致企业发展经济乏力、竞争力下降、创新无力,在逐步开放化的国际大市场环境下,中国种业参与全球竞争的短板渐显。解决过剩被动局面,需要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变观念、调机制、整资源、定方向、创科技、顺市场、强服务。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方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国种业巨头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不断强化科技先发地位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并以知识产权、基因专利等手段对中国种业实行压制。中国种业知识产权创新存在着种子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产学研严重脱节等问题。本文提出培植中国种业旗舰,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等一系列提升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明确我国种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为前瞻性规划种业布局提供参考.本研究将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科技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据此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国际种业竞争力综合指数仅次于美国,显示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其中科技创新力指数居第2位,产业竞争力指数位列第5,科技竞争优势优于产业竞争优势.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应进一步提升我国种子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种子产业的发展;通过完善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监管政策,为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种业原始创新能力,财政资金向基础性、公益性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方向倾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主要水产品出口国水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国、挪威、泰国、美国等四大水产品①出口国的水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提升中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据测算,2012年,种业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3%,良种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是,我国种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种业行业呈现"多、小、散、弱"的局面,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民族种业发展的一条合适的路径,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2月中旬,农业部第2051号公告《第四十一批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企业名单》显示:"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变更为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变更前的1亿元变成4.8282亿元;经营范围为杂交玉米;经营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格局下种业发展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徐意 《世界农业》2023,(4):14-23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系统的基础元素,是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及日本3个国际种业强国的优秀经验进行对比总结,发现各国均非常注重种子科研及成果转化、强调政府与市场多方主体合作、挖掘国内外优质种源。中国与国际种业强国之间的差距表现为:集中化程度不高、多元化竞争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基于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本文为确保中国种业安全提出以下建议:粮食作物育种创新保障种子供给安全,非粮食作物育种创新驱动种子多元发展,“卡脖子”种子育种突破保障种子主权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新的国际环境使种业市场竞争关系由国内竞争逐渐转向国内和国际双重竞争,国内、国际市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本刊特邀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张秘书长撰写此文。由于种业市场发展迅速,文中引用数据可能有较大变化,但国际间种子贸易的品种结构与流向趋势总体稳定,我们认为此文对我国大中型种业企业,特别是涉外或有涉外意向的种业企业有值得参考的价值,因此特选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对中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中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原绒产量具有绝对优势,但却不具有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原绒的竞争劣势进一步显现;无毛绒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近年来有所下降;羊绒衫一直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成本与价格、生产要素、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品牌与营销、产业集中度、市场需求、政府扶持政策等都是影响中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加快饲料工业发展、加强良种培育和技术研发、规范市场交易秩序、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培育消费需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促进中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美国、西班牙、比利时等10大水果出口国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果产业在整体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果制品虽具有比较优势,但竞争优势较弱,并提出了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水果质量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种业发展模式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孟山都公司、杜邦-先锋种业发展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并与中国种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借鉴国际种业的经验和做法,中国种业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种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竞争优势加大对种业科技开发和优化资源配置、着重搞好种子生产标准化、强化信息管理和配套服务水平等方面来发展和完善中国种业.  相似文献   

15.
化肥产业是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供给和缓解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产业。本文根据IFA数据库中提供的世界各国化肥生产、消费、进出口贸易的数据资料对全球化肥产业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这两个指标对世界主要国家化肥的竞争力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全球化肥的生产和消费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增速开始减慢,化肥贸易向亚非拉地区转移扩散的程度加深,而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部分国家在国际化肥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不断减弱,尤其是氮肥和磷肥,中国借此机会可以调整化肥产业的国际化布局,深入亚非拉等潜力市场,进一步提高中国化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探讨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分析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的贸易特征,利用UN Comtrade Database 2001—2020年数据,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测度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利用钻石模型比较分析两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俄罗斯,但在贸易竞争力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上处于劣势;中国在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与机遇等方面比俄罗斯更具有竞争力。据此提出加大生产要素投入、突出产品特点、完善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罗非鱼出口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非鱼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地区结构、出口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近10 a来罗非鱼的出口贸易结构,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对中国罗非鱼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0 a来,中国罗非鱼出口呈现增长态势,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冻罗非鱼片的出口比重最大;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省份,占市场份额的99.27%;出口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从RCA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分析,中国罗非鱼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种子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种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既具有无限机遇 ,又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尽快提升产品质量 ,尤其是产业竞争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占领国内种子市场并开拓国际市场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种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 ,当务之急是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 ,从改造企业文化、建立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入手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尽快实施种子标准化战略 ,才能确保中国种业蓬勃发展。1 中国种子标准化构成及发展1 .1 中国种子标准化的含义及构成中国种子标准化是通过总结生产实践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瓜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西瓜进出口贸易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实证研究了中国西瓜在1995-2010年国际竞争力的变动情况,并与世界主要西瓜出口国进行国际比较,结果显示中国西瓜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最后通过分析影响中国西瓜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种子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种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既具有无限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尽快提升产品质量,尤其是产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占领国内种子市场并开拓国际市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种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植根于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日臻成熟,形成了诸如ISO 9000族、IS0 14000及CMM等标准体系,它们完全是基于法治的体系。国际实践证明,以此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就可持续地保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