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长果种黄麻品种 JRO—632、JRO—7835、JRO—878、JRO—5408、IR—1、苏丹青茎和园果种黄麻品种 JRC—212、JRC—5854、JRC—7447、JRC—412、JRC—206、EC—41338的叶比重(叶比重=叶干重/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和叶片中光合组织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由于品种及麻株大小不同,黄麻叶比重差异显著,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90份长果种黄麻资源性状鉴定资料。通过对这些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以产量影响因子直接贡献大小构成判别方程对综合性状的优劣进行判断。以单株生产力和综合判别指标对鉴定长果种资源进行筛选,筛选出9份单株生产力高,综合性状好的高产种质依次是:89—7(404029)、湘黄麻1号、耳朵叶、宽叶长果、巴麻72—3、浙麻2号、长果134,巴麻73—1和台南红皮,其单株生产力平均值15.12g,较全部资源品种(?)=9.88高5.14g,平均高出51.52%。  相似文献   

3.
长果种黄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果种黄麻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表型相关分析,就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作了多元回归分析,并计算了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通过七元回归分析知道,在诸多性状中,以单株干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出麻率。进而只就5个能目测到的性状对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茎粗和株高对产量的作用较大。在高产育种上,可将提高麻株的茎粗、株高和出麻率作为主攻目标。生产上可根据麻株茎粗和株高两个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前言 应用植物种,属间杂交做为育种手段,已成为世界上培育新物种和新类型的有效途径。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纤维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黄麻、红麻新类型,以锦葵科木槿属的红麻、玫瑰麻,金钱吊芙蓉等种和田麻科黄麻属的长果种,圆果种进行种间杂交。同时,还结合探讨红麻和柽麻、黄麻和柽麻科间杂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杭州麻区是浙江省的重点麻区,常年种麻面积二十八万亩,约占全省的66%左右,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和新品种不断涌现,我市红黄麻品种也随着改变,六十年代中期杭州麻区的品种几乎是清一色的长果种黄麻,麻种全部自给有余,其后,逐步引种广东省的新园一号、、二号和粤园4号、5号园果种黄麻,到六十年代末,园果种黄麻面积已达5.12万亩,约占麻地总面积的18%左右,1973年发展到11.92万亩,占麻地总面积的41.08%,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6.
长果种黄麻新品种070-36是我所1970-1976年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叶卵园形是其显著的植物学特征。1977—1978年在13个点试验,最高单产952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6.34%。1978年在湖南南县立新大队基点示范种植21亩,平均单产熟麻350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1.9%。现将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鉴定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麻黑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是我国长果种黄麻的主要新病害。本病1972年在湖南常德、1973年在浙江肖山等部分麻区的长果种黄麻幼苗上严重为害。1974年以后,湖南、浙江、湖北等省均普遍发生,日趋严重。前期可引起大量死苗,成株罹病,茎、叶及蒴果上的病斑星罗棋布,病叶早落。常年病株率可达100%,病情指数达30%以上,对纤维和种子的产量与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黄麻黑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是我国长果种黄麻的主要新病害。本病1972年在湖南常德、1973年在浙江肖山等部分麻区的长果种黄麻幼苗上严重为害。1974年以后,湖南、浙江、湖北等省均普遍发生,日趋严重。前期可引起大量死苗,成株罹病,茎、叶及蒴果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长果种黄麻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表型相关分析,就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作了多元回归分析,并计算了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通过七元回归分析知道,在诸多性状中,以单株干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出麻率。进而只就5个能目测到的性状对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茎粗和株高对产量的作用较大。在高产育种上,可将提高麻株的茎粗、株高和出麻率作为主攻目标。生产上可根据麻株茎粗和株高两个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宽叶长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纤维品质比红麻优良,其中长果种黄麻的纤维品质又较圆果种黄麻好。但是,近几年来,长果种由于原有推广品种退化严重,抗逆性减弱,生产面积日趋缩小,满足不了麻纺工业对优质黄麻的要求。为此,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长果种新品种,促进长果种黄麻生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仲晨华 《中国麻作》1983,(2):9-11,43
杭州市是浙江省红、黄麻重点产区之一。自七十年代以来,每年种植面积28-31万亩,总产175—238万担,面积与总产分别占全省三分之二左右。随着新品种不断涌现,我市红、黄麻品种也随着更换。六十年代中期,杭州麻区的品种几乎是清一色的长果种黄麻,麻种自给有余,每年还向外省提供相当数量的种子。  相似文献   

12.
长果种黄麻新品种070—36是我所1970—1976年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叶卵园形是其显著的植物学特征。1977—1978年在13个点试验,最高单产952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6.34%。1978年在湖南南县立新大队基点示范种植21亩,平均单产熟麻350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1.9%。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麻种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杭州麻区是浙江省的重点麻区,常年种麻面积二十八万亩,约占全省的66%左右,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和新品种不断涌现,我市红黄麻品种也随着改变,六十年代中期杭州麻区的品种几乎是清一色的长果种黄麻,麻种全部自给有余,其后,逐步引种广东省的新园一号、二号和粤园4号、5号园果种黄麻,到六十年代末,园  相似文献   

14.
在探寻黄麻育种新突破的工作中,我于1974—1979年进行了6年的黄麻无性杂交实验,现将过程和一些粗浅的体会简述如下: 一、试验过程六年来进行嫁接杂交试验,在亲本方面,长果种黄麻的品种主要有越南长果种,还有变异的广巴矮以及短果、变果等  相似文献   

15.
黄麻夜蛾(Anomis Subulifero Guenee)属鳞翅目,夜蛾科,是黄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除取食麻叶外,还危害花、果,影响麻株纤维生长和种子的产量,为了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给测报提供资料,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和人工饲养观察,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前言应用植物种,属间杂交做为育种手段,已成为世界上培育新物种和新类型的有效途径。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纤维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黄麻、红麻新类型,以锦葵科木慬属的红麻、玫瑰麻,金钱吊芙蓉等种和田麻科黄麻属的长果种,圆果种进行种间杂交。同时,还结合探讨红麻  相似文献   

17.
植物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黄麻长果种与圆果种,红麻与木槿属某些种的种间杂交,国内外已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我所于1978-1980年先后对黄麻属的长果种与圆果种,木槿的红麻与金钱吊芙蓉、玫瑰麻等的种间杂交进行了一些探索试验,目的是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黄麻、红麻新品种,创造新的杂交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黄麻栽培、利用历史和近年来对黄麻野生资源考察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的分析研究,对黄麻的起源得出圆果种黄麻起源于中国南部及与之接壤的印缅地区,长果种黄麻起源于非洲的东非地区和中国南部及与之接壤的印缅地区。  相似文献   

19.
戎文治  徐珊 《中国麻作》1982,(1):16-19,38
黄麻叶枯病是国内外黄麻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在我国各主要黄麻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例如1980年杭州市郊区的粤圆5号黄麻,于8月中旬的旺长阶段普遍严重发生,麻株上的病叶自下而上大量脱落,仅剩上部10余片新叶,对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有些病叶搭附在茎杆上而诱使茎部发病,导致纤维品质降低,这种现象浙江麻农称之为“搭叶烂”。  相似文献   

20.
超干贮藏黄麻种子后代产量与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个圆果黄麻品种用干燥器贮藏0.5年,5年,12年,含水量分别为2.05%,1.75%,1.37%。不同贮藏年份种子的后代,其原麻产量和生育期,株高,分叉高,茎粗,鲜皮厚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表现一致,说明黄麻种子超干燥贮藏未引起遗传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