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笔者采用西德罗曼重型肉用种鸡,用不同输精量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试验,用背腹式按摩采精法,收集混合原精液给母鸡输精,输精深度为2.5厘米,以每次0.025毫升和0.05毫升分别与16只母鸡输精,每5天输精一次,下午3点开始,待输精2次后收留种蛋各组60枚入孵,5天头照,测定结果:0.025毫升和0.05毫升输精量的种蛋受精率相同,受精率为88.33%,两组没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笼养肉用种母鸡每5天输精一次,每次每只母鸡输精量以0.025毫升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从来航母鸡一次输精后观察到:(一)产第一枚受精蛋最短时间为25.33小时,最长为139小时,平均为49.15小时;(二)输精后第2天受精率即达高峰,第7天仍达82.0%;(三)母鸡持续受精最短为3天,最长为21天,平均为12.3天;(四)输精时子宫有无硬壳蛋对受精率有影响。有硬壳蛋组母鸡受精率为67.3%,对照组(无硬壳蛋组)为84.5%;(五)输精时,子宫中有硬壳蛋的母鸡越接近产蛋,对受精率影响越大。2小时以内组,不受精母鸡达27%,73%的受精母鸡产蛋的受精率为62.2%,而4小时以上组,不受精母鸡为6%,相应受精母鸡产蛋的受精率为92.1%。  相似文献   

3.
饮水中添加食糖是可促进初生雏或火鸡雏早期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在开食前12小时,给雏鸡饮服10%的食糖溶液与一开始同时喂料和饮水相比,其结果前者的饲料转化和增重都较好。肉用仔鸡出壳后15小时,先给8%食糖溶液饮服,其死亡率可从4。6%降低到2。9%。但雏鸡一开始饮服食糖榕液,对其出售时的体重却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模式下种蛋受精率,笔者进行了如下试验:1)观察了02:00—18:00提前光照制度下800只48周龄海兰灰父母代母鸡产蛋时间规律,分别统计了产蛋后补充输精前后全栋47 874只海兰灰母鸡各16批种蛋受精率;2)分别使用26,58周龄海兰灰公鸡精液对58周龄海兰灰母鸡进行人工输精,随机选择合格种蛋各180枚(每周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枚),入孵7 d后统计种蛋受精率、早期胚胎死亡率、活胚率;3)随机选择海兰灰和海兰褐父母代母鸡各134,195只、公鸡各20只,比较海兰灰和海兰褐父母代母鸡种蛋受精率和公鸡精液质量,然后使用海兰褐和海兰灰父母代公鸡混合精液进行配套系间交叉人工输精,连续收集种蛋3 d,入孵5 d后统计种蛋受精率、早期胚胎死亡率、活胚率。结果表明:48周龄海兰灰父母代母鸡在05:00—07:00时产蛋率较高,08:30时累计产蛋率达90%;产蛋后补充输精母鸡的种蛋数量多于产蛋后未补充输精母鸡,且平均种蛋受精率增加了0.56%(P<0.05);58周龄公鸡精液人工输精后母鸡所产种蛋的活胚率较26周龄公鸡精液提高了16.06%(P<0.01),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对母鸡不同输精时间的研究表明 :9∶0 0~ 11∶0 0输精受精率为 74.3 % ,11∶0 0~ 13∶0 0输精受精率为 78.5 % ,13∶0 0~ 15∶0 0输精受精率为 85 .0 % ,15∶0 0~ 17∶0 0输精受精率为 95 .7% ,17∶0 0~ 19∶0 0输精受精率为 91.6 % ,19∶0 0~2 1∶0 0输精受精率为 89.2 %。试验结果表明 :每天在 15∶0 0~17∶0 0输精效果最佳 ,早于 15∶0 0与晚于 17∶0 0受精率降低 4.1%以上 ,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对鸡人工授精输精频率、混合精液和输精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输精间隔时间6d为最佳,受精率达88.25%,7d后下降非常明显,间隔9d时受精率低至69.98%;混合精液比单精输精效果好(受精率达91.63%),且持续时间长,比较稳定;输精量由原来的0.025ml降至0.0125ml时仍能获得87.27%的受精率。优秀公鸡采精量为1ml时,可配80只母鸡,大大提高了公母比例。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养禽科学协会第十六届会议和同时举办的国际家禽展览会上,肉用仔鸡和肉鸭生产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荷兰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对笼养和平养肉用仔鸡的生长、饲料利用、保存率和弯腿的影响,证实在全昼夜光照条件下出现弯腿比间歇光照下(3小时光和1小时暗或1小时光和3小时暗)为多。美国 Mak Noton 报道,用青年母鸡(28周龄)的蛋所孵出的肉用仔鸡死亡率较高。于孵出后15小时内给雏鸡饮8%的糖水或注射50%的糖水0.2毫升,可降低死亡率,对照组的肉用仔鸡53日龄死亡率为6.15%,而试验组  相似文献   

8.
肉用种鸡输精间隔期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用种鸡同蛋鸡相比个体大、脂肪沉积多、产蛋率和受精率均较低 ,我们认为输精间隔期对肉用种鸡的影响同蛋鸡相比要大一些。如何确定较佳的输精间隔 ,我们设立了以 3d ,5d ,7d输精一次的三种不同的间隔期来比较它们的差异 ,最终确定一个较佳的输精间隔来指导生产。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 艾维茵父母代肉用产蛋种鸡 3批共 2 34 0 0只母鸡 (公鸡与之配套 ) ,每批只数如下 :第 1批母鸡 5 40 0只 ;第 2批母鸡 840 0只 ;第 3批母鸡 96 0 0只。每批为日龄、品种、饲养环境相同的健康鸡群。1 .2 试验主要仪器 特制专用输精管、采精杯 ,…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京红1号"父母代蛋用种鸡不同生产阶段适宜输精剂量,选取22周龄"京红1号"父母代母鸡16000只、公鸡4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鸡8000只,公鸡200只,进行不同生产阶段不同输精剂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输精操作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京红1号"父母代蛋用种鸡在26~27与28~34周龄输精剂量为20μL/只时,平均受精率最低,增加10%的输精剂量可提高受精率0.88%;35~48与49~55周龄输精剂量减少10%受精率变化不显著;56~63周龄提升10%的输精剂量可有效缓解受精率的下滑趋势。因此,在种鸡生产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输精剂量,可以保障父母代蛋用种鸡获得最佳的受精率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就不同家系来源的120只大午金凤种母鸡群体在连续2d输精之后,15d内种蛋受精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午金凤种鸡输精之后第2天可达到最高受精率,并95%以上的受精率可维持6d,鸡群从输精之后的第1天到第9天,受精率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但都稳定维持在90%以上。从第10天开始受精率急速下降,第15天时已降至50%以下。对于不同母鸡的个体和家系,其输精之后受精蛋的维持时间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母鸡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体质状况决定了精子在其体内的存活时间不同,而导致受精蛋的维持时间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1、在种蛋孵化时播放幼鸡出壳时鸣叫的声音,能使小鸡出壳整齐一致,提高孵化率。 2、雏鸡孵出后15小时内,在饮水中加入8%的庶糖溶液,能使其死亡率降低一半。 3、出壳后24小时内尚未开食时剪冠,不但能节省饲料,还能避免成年后的各种冠伤,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也能有所提高。 4、雏鸡开食后3天,在饲料中添加0.04%  相似文献   

12.
法国Danno公司和兽医器械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肉用种鸡笼养和人工授精系统.从而使雏鸡成本节约了10%,饲料节省了10~15%。肉用种鸡采用笼养,同一舍内可多养一倍数目的种母鸡,而种公鸡数可降至仅为母鸡数的3%,并且种蛋的重量和受精率也提高了,脏蛋和碎蛋却减少了。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种公鸡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的时间,观测更换配种公鸡后后代更替情况.试验选择正常生产的五星黄鸡380只,分为两组,第一组母鸡60只,输精一次后连续收集16d种蛋,分别统计每天种蛋受精率和出雏率.结果表明:9d内维持80%以上受精率,之后迅速下降,第16天仍有5.6%的受精率,说明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时间可维持16d以上;第二组母鸡320只,用白羽科宝公鸡替换原黄羽公鸡,每5天输精一次.第一次输精后20 h开始收集种蛋并连续收集17 d,统计种蛋受精率和后代白羽、黄羽的羽色比例.结果发现:更换种公鸡后30 h内有0.67%的后代为白羽,第13天后代白羽率达到100%.说明更换公鸡精液13 d后可以收集种蛋并用于孵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北京油鸡种鸡的持续受精能力,研究共设计两个试验探讨输精间隔对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影响和种鸡个体间持续受精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7 d与8 d的输精间隔,输精间隔为6 d时具有最高的平均受精率和最长的持续受精时间(23 d)。北京油鸡公母鸡繁殖性能均存在个体差异,单次输精后1~10 d内平均受精率高于90%的公鸡占比52%,平均受精率高于95%的公鸡占比10%;有55%的母鸡单次输精后1~10 d平均受精率在95%以上。结果表明,北京油鸡最佳输精间隔为6 d,为保证系谱准确性建议停精时长30 d或以上,北京油鸡种鸡个体持续受精能力间的差异为选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授精技术在种鸡场普遍使用,在稳定受精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劳动强度。母鸡具有长时间储存精子并保有受精的能力,从而可以达到延长鸡输精间隔时间的目的,进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以矮小褐壳蛋鸡为试验材料,探究输精量以及稀释精液与母鸡持续受精时间是否相互关联。结果显示:输精无论采用原精液还是稀释精液,当精液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大精液量,也不能提高母鸡的受精率,以及延长母鸡受精持续时间。当精子数量一定时,精液稀释对母鸡受精率和受精持续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输精量和精液稀释都不是导致母鸡具有长时间储存精子并保有受精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群体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究母鸡持续受精能力在品种间的差异和群体内的变异程度及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输精间隔和开展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7周龄的白来航、哥伦比亚洛克、芦花和洛岛红4个品种健康的母鸡各158只为试验材料,连续输精2 d,第3天开始按照母鸡个体收集种蛋孵化,统计输精后4周内的种蛋受精情况,比较各品种输精后产蛋数、日/周受精率、4周平均受精率、最长受精天数和最大连产受精蛋数等性状,并计算部分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4个品种输精后日受精率随着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但程度不同,白来航、哥伦比亚洛克、芦花和洛岛红日受精率大于90%的输精后最大天数分别为10、9、8和11 d。4个品种输精后前9 d种蛋的日受精率除了第4天(P=0.01)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10~18天种蛋的日受精率除了第13(P=0.08)和16天(P=0.19)外均差异显著(P0.05),第19~28天无显著差异(P0.05);输精后品种间第1(P0.05)和4周(P0.05)的周受精率均无显著差异,第2(P=0.005)和3周(P=0.04)均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母鸡的产蛋数、4周受精蛋数、4周平均受精率、最长受精天数、最大连产受精蛋数、第1周受精蛋数、第2周受精蛋数、第3周受精蛋数和第2~3周受精蛋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洛岛红的各个指标均最高;品种内个体间上述性状也存在变异,其中洛岛红变异较小,哥伦比亚洛克和芦花变异较大;母鸡受精能力相关性状间均为正相关,其中第2周受精蛋数(r=0.86,P0.000 1)、第2~3周受精蛋数(r=0.92,P0.000 1)与4周受精蛋数相关系数较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母鸡持续受精能力存在差异,可制定品种特异性输精间隔;品种内母鸡持续受精能力存在较大变异,具有进一步选育的基础;第2周受精蛋数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性状测定的工作量,相较而言是评估和选育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理想性状。  相似文献   

17.
1输卵管口难以翻出在翻肛手势正确的情况下,有些母鸡阴道难以翻出,即使翻出来,输卵管口颜色发白,形状扁平,这类母鸡多属不产蛋母鸡,即使输精亦无意义,同时造成精液的浪费,所以不产蛋母鸡不要输精,更不能随便翻肛,否则会损伤内脏。2输卵管内有硬壳蛋此种情况,输精时即不能硬插,也不能用力按压,以免压破蛋壳,造成腹膜炎,动作要轻,输精管偏向一侧慢慢插入。3精液品质差在精液稀薄或混有血液时,为确保受精率需要增加输精量。4输精环境差无论输精或采精都不要抽烟、喝酒以及有芳香气味,防止不良气味影响受精率,注意所采精液要在30分钟内输完为宜,…  相似文献   

18.
<正> 鸡的受精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公鸡产生的或人工授精时精子的数量和精子的活力,亦与配种,输精和产蛋时间有关。在配种时,母鸡的泄殖腔是外翻的,公鸡的精液射入母鸡的阴道,经2—3小时后,在输卵管的顶部可发现精子。此时卵子若从  相似文献   

19.
饲养肉用种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肉用仔鸡.现代肉鸡是指肉用配套品系杂交产生的雏鸡.肉用仔鸡是指8周龄左右的小鸡,体重不超过1.5kg;而9~12周龄、体重1.8kg的肉鸡称为炸用仔鸡;烤用仔鸡指4~6月龄、体重为2.95~3.6kg的肉鸡.肉用种鸡的饲养期较蛋鸡短,饲养难度也较蛋鸡高.因为肉种鸡体重较难控制,易过肥.过肥的公鸡易发生腿病,不仅影响配种,且影响种蛋受精率;种母鸡过肥产蛋量不高,易脱肛,且产蛋期死亡和淘汰数增加.因此,控制不好肉种鸡的体重,就会影响其饲养效果,降低经济效益.研究者们对肉用仔鸡的生长规律曾做过许多探讨,报道也较多,了解与掌握这些规律,是养好肉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1.种公、母鸡的选择与要求。要选择性欲旺盛、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供作采精用,一般选用170~300日龄的公鸡为佳。根据我处专项课题试验结果,24~40周龄的一组种公鸡、输精后5天,受精率为93.5%,比老龄公鸡的受精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一般要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种母鸡输精,对患输卵管炎的母鸡应及时治疗或淘汰。 2.钟公鸡的饲养与管理。公鸡采精季节的日料除按饲养标准配制外,应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每当连续采精3~5天后,应让种公鸡休息1天,以保证精液质量。 3.控制适宜的精液保存温度。鸡精液大都在15~35℃之间作短期保存,并于半小时内输完。我们进行了3个不同保存温度的试验结果证实,短期保存精液,一般温度控制在25~35℃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