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个肉牛品种为试验材料,扩增TG基因启动子区,测序后发现G82A和C422T 2个突变位点。利用SA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2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胴体组成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C422T位点与先前报道的大理石花纹等级无相关性,与其它胴体组成和肉质性状也未发现相关性。位于C422T位点上游的G82A位点与宰前活体质量和眼肌面积显著相关(P〈0.05),GG为有利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因此,G82A可能是影响牛胴体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延边黄牛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PLIN)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70头30月龄健康延边黄牛公牛,采集颈静脉血液及其12~13肋间背最长肌以提取延边黄牛DNA样本,并测定胴体与肉质性状,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PLIN基因SNP位点,结合延边黄牛胴体、肉质数据与PLIN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PLIN基因外显子3 103与156 bp处存在2个突变位点:g.103 C→T和g.156 T→C,均为错义突变。g.103 C→T位点存在CC、CT两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0.81),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0.90),表现为CT基因型个体脂肪含量、宰前重、胴体重、背膘厚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156 T→C位点存在TC、TT两种基因型,T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0.83),T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0.92),表现为T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重、胴体重及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在PLIN基因外显子3的2个SNPs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杂合度较低,属于低度多态(PIC<0.25)。综上,PLIN基因g.103 C→T和g.156 T→C位点对延边黄牛部分胴体与肉质性状存在一定影响,该位点可作为延边黄牛胴体、肉质性状的潜在标记,PLIN基因可以作为延边黄牛品种选育的候选基因和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延边黄牛ACTA1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其多态性对肉质性状的影响。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探讨ACT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延边黄牛ACTA1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A193G突变,导致氨基酸Arg → Gly的错义突变;A298G突变,导致氨基酸Lys →Arg的错义突变。χ2检验显示,A193G和A298G位点于检测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显示,延边黄牛ACTA1基因2个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肌肉中肉豆蔻酸、油酸含量、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等级呈显著相关(P<0.05)。初步认为ACTA1基因对延边黄牛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作为延边黄牛新品种早期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中国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随机选取饲养条件相同的98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ANGPTL3基因的SNP。运用SPSS 19.0软件对ANGPTL3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经测序发现,ANGPTL3基因外显子4中存在1个突变位点G7358C,存在2种基因型:CD、DD。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G7358C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差异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个体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CD基因型个体(P0.05)。试验结果表明,G7358C位点的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与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等肉用性状有相关性,ANGPTL3基因有望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延边黄牛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80头健康的30月龄延边黄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RM)对LPL基因的SNP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了试验群体的遗传效应,并与延边黄牛的肉质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PCR直接测序结果表明,延边黄牛LPL基因存在2个多态性位点(g.6215 A>G和g.18341 C>T),其中g.6215 A>G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AA与AG,优势等位基因为A;g.18341 C>T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CC和CT,C为优势等位基因;对文献中2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g.355427 T>A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AA与AT,A为优势等位基因;c.322 G>A位点的HRM分型结果显示并未分型。这些多态性位点全部呈中度多态(0.25<PIC<0.5),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HRM分型结果显示,这3个SNPs位点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g.6215 A>G位点与延边黄牛胴体重及脂肪、蛋白、水分含量有显著关联,表现为AG基因型个体胴体重、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个体蛋白及水分含量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P<0.05);g.18341 C>T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及背膘厚有显著关联,表现为CT基因型个体这些性状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355427 T>A位点AT基因型个体宰前活重、背膘厚和脂肪含量均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LPL基因g.6215 A>G、g.18341 C>T和g.355427 T>A位点对延边黄牛的肉质有显著影响,LPL基因可以作为延边黄牛品种选育改良工作的优势候选基因和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索延边黄牛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CoA desaturase 1,SC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以157头3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颈静脉采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牛SCD1基因序列(登录号:AC_000181.1),利用Oligo 6.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SCD1全长基因后直接测序,分析其多态位点,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蛋白结构;屠宰前测定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嫩度、系水力、pH、脂肪酸含量等肉质性状,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延边黄牛SCD1基因SNPs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延边黄牛SCD1基因846 bp处存在A→G突变(g846 A→G)、1 022 bp处存在C→T突变(g1022 C→T),其中g1022 C→T突变导致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但未引起三级结构改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846 A→G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滴水损失及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g1022 C→T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及硬脂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上述2个位点与延边黄牛相关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延边黄牛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CoA desaturase 1,SC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以157头3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颈静脉采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牛SCD1基因序列(登录号:AC_000181.1),利用Oligo 6.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SCD1全长基因后直接测序,分析其多态位点,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蛋白结构;屠宰前测定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嫩度、系水力、pH、脂肪酸含量等肉质性状,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延边黄牛SCD1基因SNPs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延边黄牛SCD1基因846 bp处存在A→G突变(g846 A→G)、1 022 bp处存在C→T突变(g1022 C→T),其中g1022 C→T突变导致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但未引起三级结构改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846 A→G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滴水损失及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g1022 C→T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及硬脂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上述2个位点与延边黄牛相关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Calsarcin-2基因的多态性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共采集了4个品种,88头猪血样,利用PCR扩增,获得了Calsarcin-2基因第一内含子的4个核苷酸序列。对其进行测序和基因型分析,发现2个SNP位点(T613C、C936G),与胴体及肉质性状关联分析表明,613位点处AB型个体的肉质性状显著优于AA型(P0.05),而在胴体性状方面则相反;936位点处CC型个体的肉质性状显著优于DD型(P0.05)。  相似文献   

9.
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相关(ASB12)基因和肌联蛋白(Titin)基因的SNP位点对延边黄牛肉的脂肪酸和肌内脂肪含量的组合效应。选取104头同等饲养条件下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对ASB12基因C1042T位点和Titin基因G70553T位点进行单位点和多位点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ASB12基因C1042T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棕榈油酸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AAGG型个体的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显著低于BBTG型个体(P0.05),AAGG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BBTG型个体(P0.01),显著低于ABTG型个体(P0.05)。结果提示,ASB12基因和Titin基因对延边黄牛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可通过人工选择降低基因型AAGG个体以改善延边黄牛肉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技术对秦川牛(QQ)及其杂种牛西秦(XQ)、安秦(AQ)、德秦(DQ)4个群体共计229头个体UCP3基因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发现了AA、AB、AC、AD 4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为纯合型;AB摹因型在第820位发生C→T突变;AC基因型在第775位发生G→A突变;AD基因型在951位发生G→T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在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胴体长、眼肌面积、系水力、大理石花纹中显著高于AB、AC、AD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AA、AC、AD基因型个体(P<0.05).初步推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