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以辣椒"农大7923"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滴灌施肥强度下的生物学性状、产量等做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辣椒生产最适宜的滴灌施肥强度为全生育期滴灌施肥10次,每次滴施肥水混合液施用量为12 m3/667 m2,即每次施肥量6.00 kg/667 m2(纯养分),此滴灌施肥强度下辣椒的生物学性状、产量都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磷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等量施肥条件下,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不足的施氮量和施磷量虽然能提高氮、磷肥的农学效率,但是却明显降低了产量,氮、磷肥的偏生产力变化趋势同其农学效率;滴灌随水施肥,氮肥利用率高于滴灌常规施肥3个百分点,钾肥提高4个百分点,滴灌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生菜为试验对象,对不同滴灌施肥强度下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生菜生产最适宜的滴灌施肥强度为全生育期滴灌施肥9次,每次滴施肥水混合液10 m3/667 m2,此滴灌施肥强度下生菜的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滴灌技术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马铃薯滴灌推广性试验,在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提出了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是额敏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滴灌技术在春小麦上的应用率已达到100%。滴灌技术在节省土地、节省劳力、节水、节肥等方面发挥着较大优势。根据近年来滴灌春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额敏县春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当地农户科学应用滴灌技术提高春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棚室黄瓜滴灌施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滨州市对棚室黄瓜进行滴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比漫灌冲肥节水节肥效果明显,而且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棚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分析棉田滴施几种常用滴灌肥对棉花的增产增收效果,特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测定棉田滴施供试滴灌肥对棉花生物学性状、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滴灌肥在棉花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滴灌棉田随水滴施滴灌肥,相较于农民习惯施肥,肥料投入成本增加,但能有效改善棉花生物学性状,提高棉花产量,有较好地增产增收效果。最优处理为滴施云天化复合肥处理和滴施海莱特微H012生物肥处理,其次为滴施慧尔水溶肥处理,可以在棉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滴灌施肥对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大水漫灌施肥为对照,设高中低肥料用量梯度,滴灌施肥进行温室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节水28.9%~31.0%,节肥17.9%~58.9%,且滴灌施肥中水平666.7m2产量达6 324.0 kg,比对照增产20.8%,并可有效地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鹤壁农科院超高产示范方作为试验地点,进行冬小麦超高产滴灌技术研究,探讨了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增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提出了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辽西地区速生杨树林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栽培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探讨合理的灌溉量,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林地产量.结果表明,常规滴灌就可以满足杨树树高生长的要求,150%滴灌灌溉量可以满足杨树胸径生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8号为试材,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滴灌施肥、常规施肥+无滴灌、常规施肥+滴灌、不施肥+滴灌)对比试验,探讨地埋式滴灌施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滴灌处理能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蘖,生长后期能促进甘蔗茎伸长、增粗,提高甘蔗产量,与无滴灌处理相比,分别增产31.9%、22.8%,增收2205.6、78.2元/ha。可见,滴灌施肥应用于甘蔗生产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旱地甘蔗高效节本栽培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早春黄瓜采用滴灌是高产、节水、早熟的有效灌水方法。据我们观察,采用滴灌主要有以下优点: 1.节水、省力。通过输水省直接将水滴在作物根际周围,减少了垄沟的渗漏和地面径流及地面蒸发。据测定,在黄瓜整个生育期与沟灌相比可节水30.2%。滴灌只要把阀门打开,无须专人照看,实现了灌水半自动化,节省了劳力。 2.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采用滴灌后再配以地膜覆盖,在黄瓜生育前期滴灌比沟灌地温可提高3—4℃,空气湿度可降低10—15%,霜霉病发病率能降低36.3%,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 3.前期产量提高。滴灌比沟灌黄瓜提早上市14天,前期产量增加72.4%,总产量增加31.2%,产  相似文献   

13.
滴灌春麦水肥一体化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春麦在滴灌条件下的水肥利用情况,为滴灌春麦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随水施肥对肥料利用率及小麦经济、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滴灌春麦至开花期对氮、磷、钾肥吸收量已达全生育期的78.1;、82.14;和84.9;;施用等量氮、磷、钾肥(N240P52.5K375),滴灌施肥较常规施肥氮、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7;和3.2;,但磷素差异不大.单一肥料氮肥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磷肥;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得到提高,但过多施入氮肥产量反而下降;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随氮肥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春麦采用水肥滴灌模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8号为试材,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滴灌施肥、常规施肥+无滴灌、常规施肥+滴灌、不施肥+滴灌)对比试验,探讨地埋式滴灌施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滴灌处理能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蘖,生长后期能促进甘蔗茎伸长、增粗,提高甘蔗产量,与无滴灌处理相比,分别增产31.9%、22.8%,增收2205.6、78.2元/ha.可见,滴灌施肥应用于甘蔗生产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旱地甘蔗高效节本栽培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马铃薯膜下滴灌为试验,在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提出了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马铃薯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以大水漫灌+肥料条施为对照(CK),研究了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其影响程度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49.07%及27.94%、14.91%,商品薯率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19.41个百分点及10.36、4.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完善设施蔬菜种植的水肥运筹技术,掌握肥料施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番茄垄膜沟灌与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尿素施用量为600 kg/hm~2时,番茄产量和纯收益均最高,分别为145 464 kg/hm~2和21.519 24万元/hm~2;在相同的灌溉模式下,番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高先增加后降低;氮肥施用量相同时,膜下滴灌的产量高于垄膜沟灌的产量;膜下滴灌模式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垄膜沟灌模式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提高滴灌小麦产量和综合效益,探索滴灌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模式的增产机理,2013年,我们在和硕县曲惠乡实施了滴灌春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的对比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索小麦新的种植模式,研究该小麦种植模式对提高光、水、肥、地等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滴灌小麦经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冬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提出了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进而建议在全镇范围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地膜覆盖对滴灌甜菜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为干旱区滴灌甜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甜12号为研究对象,进行破坏性取样,调查露播和覆膜滴灌甜菜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以及块根含糖量指标.[结果]与露播滴灌甜菜相比,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使滴灌甜菜提前10 d结束叶丛快速生长期,LAI峰值提高1.84,在延长块根糖分增长期的同时,形成适宜的根冠比.膜下滴灌甜菜单产和含糖量分别较露地滴灌甜菜提高0;和17;.[结论]与露播滴灌相比,覆膜可显著增加滴灌甜菜块根含糖量,但是对甜菜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