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梁蕊芳  徐龙  翁鸿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80-6182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易污染食品的菌种破碎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试验不同菌种浓度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在不同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下的细胞破碎效果。[结果]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对超声破碎较敏感,破碎率在96%以上;黑曲霉菌(真菌)对超声破碎不敏感,其破碎率仅40%左右。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菌超声破碎的最佳参数分别为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14 min,菌体浓度OD值0.997;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15 min,菌体浓度OD值1.440;超声功率700 W,超声时间20 min,菌体浓度OD值0.893。[结论]该研究为超声波技术在食品杀菌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昌灵  胡兴  吴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28-1729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提取辣椒中辣椒色素的影响因素,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辣椒色素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取超声波处理结合固液萃取法提取辣椒色素。以超声波的功率、超声的时间、温度、浸泡时间为4因素,进行3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4个因素对超声波法提取辣椒色素的提取效果依次为:超声时间>温度>超声功率>浸泡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乙酸乙酯固液比为1∶10,温度70℃,500 W超声处理60 min。在该条件下将提取液蒸干,得粗提物,得率达到3.7%,较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提高了1.3%。[结论]超声波提取法具有稳定、节能和提取得率高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酶-超声双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桑叶多糖提取工艺,在纤维素酶、果胶酶联合作用下,利用超声辅助,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酶种类及用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乙醇浓度以及超声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糖提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叶中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酶比例为1∶2、乙醇比例2.5∶1、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80℃、超声功率60 W、超声次数3次。酶-超声双辅助提取桑叶多糖能有效提高提取率和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王维坚  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50-7953
[目的]采用并优化高剪切均质和超声技术联合处理提取绿豆蛋白的工艺条件,以提高绿豆蛋白的得率。[方法]先运用单因素法以绿豆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均质-超声联合提取绿豆蛋白的工艺参数(均质次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方法进一步对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均质-超声联合提取绿豆蛋白的工艺参数为:均质次数6次、超声时间6 min、超声功率300 W。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均质-超声联合提取绿豆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均质次数为7次,超声时间为8.4 min,超声功率为300.69 W。以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的验证试验显示,响应面优化后的蛋白提取率为81.8%,与理论值82.4%相差0.72%,没有超出误差范围。[结论]运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均质-超声联合提取绿豆蛋白的工艺参数方法科学合理、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不同功率超声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isolated protein,SPI)溶液进行超声处理,研究了SPI经不同功率超声处理后所成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经1000W超声处理10s后,所成膜结构更加细致均匀,机械强度、阻隔性能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菊花黄色素的冻融-超声联合细胞破碎提取工艺,以黄色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乙醇浓度65%,料液比1 g:20 mL,超声波功率225 W,超声提取时间10 min,此条件下菊花黄色素提取率为8.55%,显著高于传统工艺同条件下的提取率(5.82%),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CdCl_2对犬肾上皮(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终浓度为15、25、50、75和100μmol·L~(-1)的CdCl_2处理MDCK细胞,每隔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SDS-PAGE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当CdCl_2浓度大于15μmol·L~(-1)时,MDCK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贴壁状况变差,细胞变圆,存活率降低,总蛋白质含量减少;CdCl_2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细胞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应用不同功率的微波对松材中的松墨天牛(Monochamns altevnatus Hope)幼虫进行检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功率和处理时间与试虫的死亡率成正相关。在功率600W,处理时间60s时.微波处理对钻柱木块中的天牛具有100%的杀死作用,而相同功率下.裸虫需要时间为15s。在对松墨天牛幼虫水分损失的测定中发现.在600W、15s时.天牛幼虫水分损失最高达52.79%.而仍旧活跃的幼虫水分损失率皆不超过1%。表明水分与试虫的死亡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L_9(3~4)正交试验,通过MTT法选取桦褐孔菌多糖对HepG2细胞的安全浓度,检测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多糖对胞内TG蛋白的影响,及桦褐孔菌多糖减轻细胞内脂质堆积的作用。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最佳条件为1 g∶15 mL的料液比,在温度30℃下提取30 min,超声功率为480 W。桦褐孔菌多糖可明显减轻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显著降低细胞中TG的含量,其中600 mg/L桦褐孔菌多糖对TG的清除率达24.57%,脂滴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脂活性,对脂肪肝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首先提取啤酒糟蛋白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检测,然后采用超声波技术改变啤酒糟蛋白的功能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pH值及蛋白质浓度对持水性、乳化性、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pH值9、超声功率40W、料液比5%、超声时间4min持水性达到395%.当超声功率60W、pH值7、超声时间6min、料液比3%时,乳化性为250%.pH值9、超声时间8min、超声功率60W、料液比2%,溶解性为4.02%.综合三个功能性质分析,超声功率40W,料液比3%,pH值9,超声时间4min为最适改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膜醭毕赤酵母是传统盐渍菜腌制发酵过程中形成菌醭的主要微生物之一。以膜醭毕赤酵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CO2胁迫处理后膜醭毕赤酵母上清液中电导率、蛋白质、核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荧光强度,研究其对膜醭毕赤酵母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胁迫处理使毕赤氏酵母菌浮液的电导率及其内部的蛋白质、核酸、MDA含量以及荧光强度都比对照的高,说明这些物质在CO2 胁迫处理时一部分已泄漏到胞外,反映了经CO2胁迫处理后酵母细胞通透性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部分膜醭毕赤酵母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不同烤烟品种及海拔对烟叶中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甲酯化和GC/MS法分析了云南8个烤烟品种和1个品种3个海拔高度烟叶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8个品种中以红大品种的总有机酸含量最高,达79.82 mg/g,K 346品种次之,最低的是G 28品种(50.6 mg/g),其他品种中有机酸含量介于2者之间。海拔不同有机酸含量也不同:烟叶中总有机酸含量在海拔1 400~1 600 m较高,而在1 200~1 400 m海拔最低;丙二酸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羟基丁二酸,2-丁烯二酸和柠檬酸的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分蘖初期分别用蔗丰灵1/400、1/500、1/600浓度叶面喷施甘蔗中熟种桂糖15号,几种处理对桂糖15号整个生长期中+1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酶NADP-苹果酸酶都有促进效应。在分蘖初期至拔节初期,几种浓度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对照,而在甘蔗伸长中期至砍收,则明显高于对照。1/400浓度处理对桂糖15号的株高和茎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1/500和1/600浓度处理的能有效促进茎径生长,提高成茎率。最终增产效应是1/600>1/500>1/400>CK;增糖效应则以1/400和1/600为佳。  相似文献   

14.
糖类基质产甲烷是厌氧发酵技术的重要内容,如秸秆等许多复杂有机物都是首先水解为可溶性糖溶 液,进一步产酸产甲烷。以葡萄糖为碳源对糖类基质溶液产甲烷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有机浓度、碱度、接种量等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高于10 000 mg/L 初始浓度时,产气量明显下降,系统酸化难以获得稳定的产甲烷条 件;通过添加碳酸氢钠提高溶液碱度值对增进产甲烷十分有效,在8 000 mg COD/L 初始浓度下,初始碱度值为600 mg CaCO3/L 时可顺利进入产甲烷阶段,在1 500~3 300 mg CaCO3/L 的碱度范围,碱度值增加对提高甲烷产量无显著 影响。影响产甲烷的显著性因素依次为,接种量>初始碱度>初始C/N;初始C/N 与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的相关性均 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硅素对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及常规品质指标的定向调控效果,为玫瑰香葡萄生产中合理叶面喷布硅肥、品质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分析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在叶面喷施硅素处理的玫瑰香果实中检测出挥发性有机物47种,其中定性了32种,主要包括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与CK相比,硅素浓度为2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56.28%;硅素浓度400X时,苯甲酸甲酯的峰体积增大176.45%;6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42.52%。对比发现,2-戊基呋喃、正己醇(二聚体)、正己醇、3-甲基-3-丁烯-1-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二聚体)、3-甲基丁醛等物质随叶喷硅素浓度升高,体积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结论】600X与CK相似,200X与400X相似。400X时,玫瑰香葡萄糖含量最高,为17.04%;总酸含量最少,为0.35%。  相似文献   

16.
水培结果表明,绵阳11和15号小麦耐有效锌的临界值为600ppm。在0.05—400ppm以内。幼苗生长正常,400ppm时,便出现锌中毒症状,至600ppm时,症状最严重,显症时间最早,从培养第3日起,植株开始枯萎,到第9日,焦叶指数和蔫萎指数均达三级,植株含锌量达6674ppm;而400ppm处理的,症状较轻,植株含锌量明显下降,为6185ppm。加钙处理(500ppmCa~(2+)),使症状加剧,显症提前,植株含锌量相应增高。加0.1%EDTA处理,使症状减轻,推迟显症,植株含锌量下降;在最高锌量(600ppm)加EDTA处理,较其它处理的植株,症状最轻、最迟,含锌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切花百合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农药单剂和2种复配剂对切花百合枯萎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单剂中,纯白菌菌灵在500倍和600倍液时抑菌率达100%.其次抑菌效果比较好的是代森锰锌,在400倍液时抑菌率为87.45%.绿精灵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29%.复配剂A(菌菌灵+绿精灵)和复配剂B(菌菌灵+医霉)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86.65%8、9.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单剂纯白菌菌灵在前期防治效果好,但在后期防治效果降低,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一直较好,且添加了农用氨基酸的效果更好,增效31.56%.  相似文献   

18.
AM真菌和铅处理对镧胁迫下玉米生长和镧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M真菌和重金属Pb对稀土La胁迫下玉米生长及La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La胁迫下(500 mg·kg~(-1))研究接种AM真菌G. versiforme和不同浓度Pb处理(0、50 mg·kg~(-1)和400 mg·kg~(-1))对玉米菌根侵染率、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稀土La和重金属Pb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稀土La胁迫下,随着Pb浓度的增加(La500Pb0、La500Pb50、La500Pb400),接种G.versiforme的玉米根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20.8%~35.9%,400 mg·kg~(-1)Pb处理使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42%。不接种AM真菌时,La500Pb400处理与La500Pb0相比使总干质量、地上部La浓度和转运率分别降低24.4%、73.3%和83.5%,根部La浓度显著增加101.2%。接种AM真菌时,与La500Pb0相比,La500Pb50处理使总干质量和La转运率分别显著增加26.4%和55.5%,La500Pb400处理使总干质量显著降低26.1%。与不接种CK相比,接种AM真菌使3种处理玉米总干质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0.7%~128.2%和30.2%~467.1%;接种AM真菌使La500Pb0处理地上部La浓度和转运率分别显著降低52.8%和59.2%,使La500Pb50处理La转运率显著降低28.6%,使La500Pb400处理地上部La浓度和转运率分别显著增加110.5%和147.2%,根部La浓度显著降低41.9%,地上部和根部Pb浓度分别显著降低42.6%和28.2%。AM真菌和Pb的交互作用对玉米总干质量、地上部和根部La浓度、地上部Pb浓度以及La的转运率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Pb可显著影响玉米对稀土La的吸收、转运和La的植物毒性,并与Pb浓度和AM真菌共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HPD100、HPD400、HPD500、HPD600、HPD800 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吴茱萸柠檬苦素粗品(纯度36%)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结果表明,树脂HPD400对柠檬苦素吸附量大,解吸容易,并且吸附速度快。通过不同温度下吸附等温线的拟合,发现45℃时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并且树脂吸附量随柠檬苦素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用HPD400纯化吴茱萸柠檬苦素粗品,柠檬苦素纯度由上样前的36%增加为51.3%,产品回收率为83.5%。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微塑料(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PE-MPs)为对象,探究其对融合菌株F14在降解菲过程中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添加PE-MPs前后细胞形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添加PE-MPs后的细胞呈现明显的凹陷,且胞外聚合物明显增多;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FTIR)对F14菌株细胞表面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发现在接触PE-MPs后,菌株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多糖和酰胺的吸收强度发生了相对变化,蛋白质、核酸、多糖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细胞活性氧测试表明,随着PE-MPs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F14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逐渐降低,PE-MPs的粒径对细胞活性氧的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试验浓度和粒径范围内的PE-MPs的存在并没有抑制融合菌株F14对菲的降解,反而有所促进,推测可能是PE-MPs作为载体增大了F14和菲的接触机会,同时其可能对F14菌株细胞产生了应激反应,促使F14分泌胞外聚合物,同时减弱了F14细胞的氧化损伤,进而影响了F14对菲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