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葡萄酒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葡萄酒的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旨在建立相关模型,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苏钰  程万  高霞飞  程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99-8801,8826
从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入手,综合分析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通过t检验、模糊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了评酒员对葡萄酒品尝评分的结果、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以及葡萄和葡萄酒的芳香物质数据,建立了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以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运用SPSS、Matlab软件得出了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之间的理化关系。最终,建立起一个以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判断其质量等级的数学模型,为判断酿酒葡萄和葡萄酒质量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理化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有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而决定其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葡萄酒的质量指标。葡萄酒的主要质量指标大体可分为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根据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给定的葡萄酒样品进行质量评价。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给定的酿酒葡萄样品进行分类,并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以及葡萄酒的质量进行聚类,同时采用BP神经网络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红葡萄与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白葡萄与白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大得多;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某些理化指标(白葡萄酒的总糖、红葡萄酒的蛋白质和pH值)、葡萄酒的果香、发酵香物质对葡萄酒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葡萄酒质量是从葡萄酒的外观、香气和口感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往一般是通过评酒员来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研究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包括花色苷、总酚和单宁等,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评价。为了消除不同理化指标的量纲对葡萄酒质量评价值的影响,先要对葡萄酒的各个理化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并根据离差最大化原理,建立葡萄酒质量的非线性规划(NLP)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理化指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定期测定酒精发酵和苹乳发酵结束后的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的总酸、挥发酸、游离硫、丹宁、p H、色度、色调等理化指标,研究橡木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优质干红葡萄酒一般都要经过橡木桶储藏陈酿,而橡木桶究竟如何提高葡萄酒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除了感官品尝外,理化指标可以作为了解其作用的辅助参考。本文通过8个月的橡木桶陈酿,每隔一个月用移液管提取橡木桶中同一位置的干红葡萄酒,测定7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过程中,p H值、总酸保持不变,色度、挥发酸和丹宁含量增加,而游离硫含量和色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葡萄酒品质及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在选择最优波段和光谱最佳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分别建立葡萄酒样品的总糖、总酸、酒精度、总多酚、花色苷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验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7、0.994 8、0.990 2、0.969 8和0.937 5,模型验证效果较好。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和近红外光谱数据可实现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两种进口酵母菌株BM45和RA17进行酒精发酵,分析蛇龙珠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总糖、总酸、酒精度、干浸出物、色度及色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经酵母菌株BM45处理的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各理化指标为最佳,总糖3.2 g/L、总酸、酒精度12.3%、干浸出物25.38 g/L、色度是0.749、色调是0.458。为葡萄酒酿造工艺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快速准确的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磷肥对新疆地区人工羊草(Leymus chinensis)地土壤肥力和羊草生长的影响,定量分析在施磷条件下羊草生长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磷肥用量(0、15.3、30.6和45.9 kg/hm2)对羊草生长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土壤pH值、土壤养分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相关分析进一步分析了羊草生长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羊草生长指标在施磷量为30.6 kg/hm2时表现最佳。在收获期,各施磷条件相比于对照,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了10.37%~44.32%,土壤全磷含量增加了1.89%~9.43%;相关分析表明,羊草生长指标与土壤pH值之间呈负相关,与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施磷0~30.6 kg/hm2时对羊草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促进作用,继续增加施磷量对土壤肥力改善效果并不明显,拟推荐在新疆地区人工羊草地的建植中施磷量为30.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冰葡萄酒的品质及发酵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方法]以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威代尔(Vidal)冰葡萄汁为酿酒材料,基于3种发酵温度、3种菌株和9种接种量,设计正交试验,对酿造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冰葡萄酒成品的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1%、糖度27.8°Brix、干浸出物244.3 mg/L、游离SO236.4 mg/L、总SO265.0 mg/L、氨基酸367.8 mg/L、总酸11.4 mg/L,挥发酸561.0 mg/L。根据冰葡萄酒的实际酿造结果和品质综合评价,冰葡萄酒的发酵温度为12℃,莱蒙特D47为酿造冰葡萄酒质的最佳的酒酵母。[结论]研究可为冰葡萄酒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加工技术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冰冻类水果的加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档干化葡萄酒产区和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建立高档干化葡萄酒的原料保障体系,保证其品质,进行了高档干化葡萄酒产区和品种选择研究。以天津和宁夏产区的气象资料为研究依据,通过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气候指标的比较,同时参考两地采收时的浆果理化指标来选择产区,通过全面分析赤霞珠和美乐葡萄浆果的品种特性来选择品种,认为宁夏产区的赤霞珠品种在中国最适宜做干化葡萄酒。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3种酵母菌株BM45、RA17和VintageRed进行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分析蛇龙珠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酵母菌株发酵条件下,葡萄酒中总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发酵结束后,经BM45发酵的葡萄酒中酒精度达12.3%,干浸出物为25.38g/L,明显高于采用RA17和Vin-tage Red酿制的葡萄酒;与其它2种酵母菌株相比,采用BM45发酵的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具有更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不疏果作对照,分析研究了花后疏果降低负载量对赤霞珠葡萄酒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赤霞珠葡萄酒中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物质46种、醇类物质13种、酸类物质9种、烃类物质25种、醛酮类物质9种和其他类物质9种,其中酯类物质为赤霞珠葡萄酒的主要香气物质,占总组分的90%以上;不同疏果处理下,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对照,相对含量在106 252.7~134 655.3μg/L之间,说明疏果调控负载量有利于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首先运用EXCEL绘制出了专业品酒员的品评分数相关图表,其次利用MATLAB和线性回归的思想来拟合数据,具体研究了总酚、单宁和总酸这3个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总酚、单宁和总酸与葡萄酒的等级划分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即总酚、单宁和总酸含量越高,葡萄酒的等级越高。  相似文献   

14.
岳圆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55-158
[目的]研究梅鹿辄葡萄酒发酵前冷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梅鹿辄为试验材料,在低温8~9℃下,冷浸渍时间设定3个水平(4、6、8 d),发酵浸渍结束后分析理化指标、香气成分、感官质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冷浸渍时间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梅鹿辄葡萄酒酚类物质和色素物质的浸提含量。发酵浸渍结束后各处理p H、总酸、酒精度、总花色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冷浸渍6 d后总酚含量不再明显增加。通过对梅鹿辄葡萄酒香气分析可得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随着冷浸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冷浸渍6 d酒中含量最高;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含量随浸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结合品评结果得出,冷浸渍6 d的梅鹿辄葡萄酒酒体结构感强、饱满度及复杂度较好,且有陈酿熟化的潜力。冷浸渍6 d为加工梅鹿辄葡萄酒最适宜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葡萄酒消费已融入大众生活,其质量及评价也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有评价以评酒员的感官评价为主,但往往较烦琐且费用高昂。文献的研究表明葡萄酒质量与其理化指标休戚相关,但理化指标众多,因此本研究选取能降维与处理"小n大p"问题的LASSO回归进行建模,挖掘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分别建立了基于外观、香气、口感和平衡/整体的四方面评价模型和总分评价模型,LASSO回归结果表明两模型都有较高精度,但总分评价模型更优,影响葡萄酒质量主要为八个指标:芳香物质的3-甲基-1-丁醇、辛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以及酿酒葡萄的总酚、苹果酸和p H值。进一步对总分评价模型设计可信度检验,发现该模型不具有显著的样本依赖性,少量训练样本便有良好的评价效果,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评价与测试成本,相关结果可为葡萄酒评价过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烟台产区‘蛇龙珠’葡萄园不同区域土壤指标和葡萄酒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烟台葡萄酒产区土壤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园土壤主要为砂质壤土和壤质砂土,且土壤中砂粒质量分数相对较高(65.66%~86.29%)。不同区域土壤pH均值为5.52,呈酸性。土壤电导率、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及葡萄果实成熟度和葡萄酒酚类物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葡萄酒中总酸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黄酮醇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钾和钙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中总酚质量浓度与土壤pH和交换性钙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pH、单宁、花色苷和总类黄酮等的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中总类黄酮质量浓度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受土壤质地、水分、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等的影响,‘蛇龙珠’葡萄酒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土壤指标及其与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对园区不同区域进行精准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筛选出适合该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本土酵母,与酿酒酵母CECA以1∶1混合发酵“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通过葡萄酒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可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5号)、毕赤酵母属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8号)、有孢汉逊酵母属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12号)、红酵母属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13号)、梅奇酵终属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14号)在葡萄酒酿造中均具有良好的酿酒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葡萄酒香气成分检测结果可知,8号酵母菌与酿酒酵母CECA混合发酵和5号酵母菌单独发酵“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乙酸异戊酯、异戊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月桂酸乙酯、α-乙酸萜品酯、苯乙醇、香茅醇、异丁醇的浓度较高,具有果香与花香浓郁的特点,尤其8号酵母菌与酿酒酵母CECA混合发酵具有蜂蜜及淡甜味。  相似文献   

18.
以2017年自酿霞多丽葡萄酒为试验材料,用0.5 g/L的皂土处理后放置在不同温度(10、4、0、-4℃)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对葡萄酒的澄清效果,测定葡萄酒的主要理化指标,如浊度、透光率、酒石酸、蛋白质、总酚和总酸等。结果表明,处理前3 d各指标变化明显,3~5 d后基本趋于平稳,综合分析各指标,4℃条件下澄清效果最好,葡萄酒的浊度最低,为1.04 NTU,透光率最大,为99.9%,酒石酸和总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小;其次处理效果较好的为10℃和0℃;-4℃条件下,酒石酸和总酸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浊度最大且透光率最小。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身边,不管是大的聚会还是小的聚会,葡萄酒都已经成为必需品。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与享受。据相关资料显示,喝一定量的葡萄酒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那么,该怎样才能生产优质的葡萄酒呢?酿酒葡萄的生长又有哪些需要呢?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些问题,探讨了酿酒葡萄栽培适应性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采用不锈钢罐、微氧罐、橡木桶进行陈酿处理,与原酒作为对照,以期探究不同容器陈酿对干红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容器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容器陈酿葡萄酒总糖、总酸、色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原酒,3种容器陈酿的葡萄酒色度值均有显著提升,但对葡萄酒酒度、挥发酸、pH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电子鼻和HS-SPME-GC-MS结果均表明原酒与不同容器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挥发性成分之间存在差异。HS-SPME-GC-MS在4类酒样中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萜烯类及其他类物质,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多,醇类物质次之。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与原酒相比,不同容器陈酿能够明显增强葡萄酒花香和果香特征,降低酒样的脂肪味,并且经橡木桶和微氧罐陈酿的葡萄酒酸甜适宜,口感更加柔顺。因此,相较于不锈钢罐,微氧罐陈酿有利于葡萄酒的熟化,对葡萄酒的感官提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