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蚜茧蜂科 Aphidiidae 蚜外茧蜂亚科 Prainae 蚜外茧蜂属 Praon Haliday 的分类情况作了简要的概述,并描述了该属分布于湖北省神农架的一新种—湖北蚜外茧蜂 Praon hubeiensis Chen & Shi.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蚜茧蜂科的孔蚜茧蜂Fovephedrus新属和该属分布于中国的6个种。其中长鞘蚜茧蜂Fovephedrus longus,皱蚜茧蜂F.rugosus,辐脊蚜茧蜂F.radiatus和横脊蚜茧蜂F.tratzsversus等4种为新种。钝鞘蚜茧蜂F.palaestinensis(Mackauer)系中国分布的首次记录。该属全世界的6个种主要特征列入检索表中,并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照加以说明。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云南蚜茧蜂科(Aphididae)2新种:昆明前突蚜茧蜂Lysaphiduskunmingensissp.nov.和马龙少毛蚜茧蜂Pauesiamalongensissp.nov.  相似文献   

4.
中国蚜茧蜂科一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采自河北任丘的蚜茧蜂属一新种:芦苇蚜茧蜂Aphidiu phragmitci并报道了背侧蚜外茧峰Praon dorsale(Haliday)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茧蜂科与蚜茧蜂科昆虫在我国云南省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成分.基于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云南省记录茧蜂科11个亚科64属19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48种;蚜茧蜂科9属2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6种.分析该地区的区系成分,发现云南省茧蜂和蚜茧蜂有很强的东洋区成分,同时存在较多的古北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的属种.  相似文献   

6.
蚜虫是农作物和森林的一种重要害虫,蚜茧蜂的种类调查对开展蚜虫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采集被寄生的蚜虫,经饲养获得标本,并通过制片、显微镜观察,鉴定出所获得的三种蚜茧蜂为翼蚜外茧蜂Praon volucre、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lor、黍蚜茧蜂Ephedrus nacheri。这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蚜茧蜂种类调查初报刘丽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蚜茧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总科(Ichneumoniuea),蚜茧蜂科(Aphidiidea)。蚜茧蜂在蚜虫(Aphidinea)体内产卵,并靠其体内的营养来完成从卵到蛹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陕西烟田蚜茧蜂的优势种群,在烟叶生长期内,在安康、商洛、汉中、宝鸡、延安等5大烟区采取定点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采集成蜂和僵蚜后,将所得的蚜茧蜂制作成玻片标本进行筛选鉴定,以明确陕西烟田蚜茧蜂的种类及比例。根据种群的个体数量,统计研究样区各种寄生蜂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大于10%为优势种。结果表明:烟蚜茧蜂与燕麦蚜茧蜂是陕西烟田蚜茧蜂的优势种群,烟蚜茧蜂成蜂数量在6月5~9号达到最大值,其优势种燕麦蚜茧蜂成蜂数量达最高峰的时间比烟蚜茧蜂提前10d左右,即在5月底即可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河北省的蚜茧蜂科一中国新记录种。光盾蚜茧蜂属Diaeretus Foerster 1862因其中胸盾片光滑,无盾纵沟而得名,其它主要特征还有:前翅翅脉为少脉型,并胸腹节具基脊和发达的叉脊,产卵器鞘近于直,宽短等。本属迄今全世界仅知一古北区种,即白呤光盾蚜茧蜂(D. leucopterus),为单种属(monotypic genus)。白呤光盾蚜茧蜂Diaeretus leueopterus(Halidag)1834中国新记录异名:Aphidius leucopterus Halitday 1834  相似文献   

10.
河南麦田蚜茧蜂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6年,对河南各小麦产区的蚜茧蜂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7种蚜茧蜂,其中以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发生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在麦田,蚜茧蜂主要寄生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的2—3龄若虫,麦长管蚜的被寄生率最高,占总寄生量的79%。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表明,蜂羽化后半小时即可交尾,盛期在早上6—8点半和下午5—7点,产卵盛期在早上8—10点和下午4—6点。一头雌蜂可连续寄生3—5头蚜虫,多者达18头。每头蚜虫只被蜂产卵一次,发育成僵蚜后只出一头蜂,凡是出多头蜂者均为重寄生蜂,蚜茧蜂有产雄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本地温室内2种优势寄生蜂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研究了2种蚜茧蜂和桃蚜的繁殖、寿命和子代性比等生物学特性,并编制了寄主和寄生蜂的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2种蚜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烟蚜茧蜂雌蜂寿命长于菜少脉蚜茧蜂; 2种蚜茧蜂的逐日产卵量在羽化第2日达到高峰(烟蚜茧蜂:67.70粒;菜少脉蚜茧蜂:52.95粒),随后逐日下降;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单雌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332.2粒/雌;菜少脉蚜茧蜂:218.9粒/雌),产卵历期也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8.0 d;菜少脉蚜茧蜂:6.4 d);母蜂日龄对子代雌性比有显著影响,且在相同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的子代雌性比高于烟蚜茧蜂;通过比较2种蚜茧蜂与桃蚜的生命表参数发现,蚜茧蜂r_m和R_0值均明显大于害虫。综上表明, 2种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种群增长速率均优于桃蚜,对桃蚜表现出较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控制蚜害,经过全面调查,多年积累共鉴定整理出蚜茧蜂8属24种。麦田蚜茧蜂种群数量动态划分为4个时期,与麦蚜数量和小麦生育期密切相关。应用塑料大棚人工繁殖寄主和蚜茧蜂田间释放,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保护利用蚜茧蜂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必然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麦田蚜茧蜂的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麦田蚜虫寄生蜂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河北省保定市、沧州市沧县、邯郸市、廊坊市香河县和张家口市蔚县5个地区的蚜茧蜂种类,以及保定地区麦田不同时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种类.结果表明:保定、沧州和邯郸3地蚜均以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为优势种,廊坊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张家口市蔚县以燕麦蚜茧蜂和麦蚜茧蜂为优势种;保定地区夏季麦蚜盛发期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秋季和初春麦田以烟蚜茧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度和光周期2种因素在蚜茧蜂滞育诱导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程度,筛选最适温度与光周期组合。[方法]对陕西地区影响蚜茧蜂滞育的诱导因素和蚜茧蜂田间滞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蚜茧蜂的滞育型为冬滞育型,低温并配合短光照(L∶D=8∶16)可明显诱导蚜茧蜂滞育,其中温度为8℃时滞育率可达47.6%。在温度25℃的条件下,所设置的光周期条件下均不能诱导蚜茧蜂滞育。自然条件下,陕西地区蚜茧蜂大多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滞育率最高达82.2%,其余个体以蛹或预蛹越冬,田间滞育期持续4~5个月。[结论]试验结果为蚜茧蜂投入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桃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挑蚜,进行了放蜂量、放蜂时期、放蜂次数以及控蚜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烟蚜茧蜂控制温室桃蚜放蜂量(蜂蚜比)在桃蚜发生初期以1:200为宜,连续多次放蜂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温室黄瓜桃蚜发生初期,每隔5d释放1次,连续7次释放烟蚜茧蜂,有效控制期可达50d。  相似文献   

16.
通过蜂蚜同接技术,对桃蚜茧蜂的规模饲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蜂蚜同接技术可以实现桃蚜茧蜂的规模饲养,起始桃蚜量是3.50头/株、寄生率是5.14%、僵蚜是0.10头/株,饲养25 d后,桃蚜增长到166.00头/株,寄生率达到88.43%,僵蚜增长到144.30头/株,可以饲养出大量优质的桃蚜茧蜂。  相似文献   

17.
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大量繁殖及大棚应用技术.结果表明,(24±1)℃条件下,在盆栽萝卜植株上,1头成桃蚜(Myzus persicae)经10d可繁殖270头蚜虫,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60~200粒,平均寄生桃蚜130.4头,可获得僵蚜102.1~141.6头,收集的僵蚜经低温处理后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桃蚜茧蜂的大量繁殖采用5室繁蜂法,每10d理论上可生产蚜茧蜂近万头,用于繁蜂的萝卜每株可获得僵蚜657~1895头,平均每株1182.6头.大棚释放蚜茧蜂后,寄生率从放蜂前的0.05%上升到97.3%,平均每株蚜量从放蜂前的36.7头下降到1.36头,有蚜株率从放蜂前的34%下降到7%,基本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贵州省石阡县2015年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为烟草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在石阡县进行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查烟蚜和蚜茧蜂的繁育情况以及还苗期、旺长期、打顶期田间蚜虫及蚜传病毒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区有蚜株率和蚜情指数在旺长期达到最高峰,分别为11.3%和0.87,此后逐渐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对照区有蚜株率及蚜情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打顶期达到最高峰,分别为24.5%和2.94,试验区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打顶期分别达57.8%和73.13%;试验区和对照区蚜传病毒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打顶期试验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5.3%和4.52,对照区分别为16.6%和4.84,试验区病指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呈U型趋势。[结论]虽然通过释放蚜茧蜂较好地控制了田间烟蚜的繁殖和迁飞,降低了烟田蚜虫虫口基数,有效地控制了因蚜虫繁殖迁飞危害烟株和传播蚜传病毒病,但由于人为因素及降雨的原因,导致试验区蚜传病毒病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西宁地区麦油田蚜虫蚜茧蜂田间寄生率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省西宁地区麦、油田内蚜虫蚜茧蜂的寄生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麦田蚜茧寄生率在5.66%~8.39%之间,油菜田蚜茧蜂寄生率在7.83%~21.19%,油菜田蚜茧蜂的田间寄生率明显高于麦田蚜茧蜂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20.
明珂  古德就  韦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81-20082
[目的]探明不同寄主植物上桃蚜对菜蚜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萝卜、白菜、菜心、芥菜和芥蓝等寄主植物上繁殖的幼年桃蚜各30头,引入1头已交配的菜蚜茧蜂雌蜂,使其寄生1 h,再将挑蚜转移到原寄主植物上饲养,直到桃蚜僵化。定期更换寄主植物并移除新产生桃蚜。记录僵蚜出现的时间和数量及菜蚜茧蜂的羽化数和性比。[结果]取食不同蔬菜桃蚜对菜蚜茧蜂世代发育历期的影响依次为芥蓝〉白菜〉萝卜〉菜心〉芥菜。菜蚜茧蜂在取食萝卜的桃蚜上寄生率和羽化率最高,分别为50.00%和92.97%。取食菜心桃蚜的菜蚜茧蜂后代雌性比最大,为82.81%,取食芥蓝桃蚜的菜蚜茧蜂后代雌性比最小,为45.29%。[结论]菜蚜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寄生率、羽化率、后代性比等因桃蚜寄主植物的不同而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