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人工冰冻处理和电导法测定了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花旗松和油松4个针叶树种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电解质渗出率,然后用Logistic方程进行配合,求算组织的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花旗松耐受低温能力强,组织半致死温度-20.6℃,美国黄松耐低温较差,半致死温度-10.7℃,奥地利黑松与油松接近,居于二者之间。花旗松针叶组织的束缚水含量及其与自由水比值最大,抗性强;美国黄松自由水含量高,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小,抗性弱。综合比较结果,花旗松抗寒性最强,美国黄松最弱,奥地利黑松和油松居中。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T50),奥地利黑松的LT50为-16.2 ℃,油松的LT50为-17.9 ℃,其抗寒性比油松弱.针叶组织中较低的束缚水含量、K+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ABA含量是奥地利黑松抗寒性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和油松光合、蒸腾及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引种栽培的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和地带性树种油松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以及树高生长过程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黄松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奥地利黑松和油松,在光饱和点,3个树种的光合速率(CO2)分别为122.153、111.786和62.550 μmol*g-1*s-1;3个树种光合作用的日进程都存在"午休现象";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大于油松,因此,就生长特点和目前表现而言,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表现良好,可以在本区域扩大引种推广范围.  相似文献   

4.
通过育苗对比试验, 对奥地利黑松Pinus nigra var .austriaca 和油松P .tabulaeformis 1年生苗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 奥地利黑松1 年生苗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 且主、侧根发达, 而油松高生长量显著大于奥地利黑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 个树种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呈极显著相关, 并且高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径生长与根系鲜质量关系最为密切。表2 参5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黑松与油松1年生苗生长和生物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育苗对比试验,对奥地利黑松Pinus nigra vat.austriaca和油松P.tabulaeformis 1年生苗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1年生苗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且主、侧根发达,而油松高生长量显著大于奥地利黑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个树种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呈极显著相关,并且高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径生长与根系鲜质量关系最为密切。表2参5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延安树木园引种栽培的金钱松、花旗松及当地栽培树种油松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与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钱松和花旗松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 Pn小于油松;二者WUE日平均值分别为4.04 μmol·mmol-1和5.10 μmol·mmol-1,均高于油松(2.89 μmol·mmol-1);生长量比油松小。金钱松和花旗松在黄土丘陵区表现良好,生长比油松缓慢,适宜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栽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P333对轮台白杏枝条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及与抗寒性的关系,在轮台白杏新梢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PP333,采用酶联免疫法定期测定枝条内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人工低温胁迫下测定休眠期枝条的抗寒性,分析不同浓度PP333对枝条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抗寒的关系。结果表明,1 000mg/L PP333处理后,枝条内ABA含量及ABA/GA、ABA/IAA显著增加,而GA与IAA含量明显下降。1 000mg/L PP333处理对轮台白杏的抗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份抗寒和2份寒敏感盆栽狗牙根为供试材料,在入冬前对其叶面喷施4种浓度(0,5,15,25mg/L)的脱落酸(ABA),经4℃低温处理24,72h,以常温为对照,探讨ABA是否能够提高狗牙根的抗寒性,不同材料适宜的喷施浓度是否一致以及不同抗寒性狗牙根在此过程中的生理响应差异。结果表明,与喷水相比,喷施15mg/LABA可使抗寒狗牙根(新农1号与喀什狗牙根)茎、叶电导率降低,提高了其对低温的适应,而寒敏感狗牙根(普通狗牙根和海岸狗牙根)其适宜的喷施浓度为5~15mg/L ABA;在4个不同浓度的ABA浓度处理中,当ABA浓度为15mg/L时,抗寒的狗牙根电导率基本接近常温对照,MDA含量为最低,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寒敏感狗牙根在ABA浓度为5 mg/L时,电导率、MDA含量最低,脯氨酸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峰值出现在15mg/L时;在最适喷施浓度下,经低温处理,抗寒与寒敏感狗牙根在脯氨酸积累方面存在差异,抗寒狗牙根与常温对照相比,其脯氨酸含量增加5~8倍,但寒敏感狗牙根仅增加2~3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外源ABA调控寒地冬小麦耐受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分别用0、0.1、1、10、100μmol.L-1的ABA对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的三叶期麦苗进行根际浇灌。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日最低温度达0、-10和-25℃时取叶片和分蘖节测定生理生化指标,调查麦苗翌年返青率。结果表明,100μmol.L-1ABA处理显著降低两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对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及济麦22分蘖节G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济麦22叶片中GA含量增加。两品种小麦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显著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10μmol.L-1ABA处理后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ABA含量及ABA/GA比值显著增加,GA含量和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济麦22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但其叶片和分蘖节可溶性糖含量及分蘖节中ABA含量、ABA/GA比值降低。其他浓度对两种小麦膜脂过氧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10μmol.L-1ABA可促进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提高,而对济麦22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杏树内源激素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利用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测定3个杏树品种不同发育时期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探讨ABA、GA3含量及ABA/GA3比值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红丰、骆驼黄、金太阳的ABA含量均持续上升,GA3含量均显著下降,ABA/GA3比值均显著上升。红丰的ABA含量、ABA/GA3比值均最高,骆驼黄次之,金太阳最低。红丰的GA3含量较低,骆驼黄和金太阳相差不大。杏树的ABA/GA3比值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红丰的抗寒性最强,骆驼黄次之,金太阳最弱,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应选择红丰作为主栽品种。[结论]在杏树抗寒性不断增强的过程中,ABA含量上升,GA3含量下降,ABA/GA3比值上升。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园林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低温处理黑皮油松和华山松的叶片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垂直板电泳法对其保护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40℃低温胁迫下,华山松POD同功酶出现2条酶带(含1条新的2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1条酶带;-30℃低温胁迫下,黑皮油松POD同功酶出现4条酶带(含1条新的4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3条酶带;2种植物叶片CAT、PPO酶活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强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2种植物叶片POD、SOD与CAT酶活性逐渐升高,而APX和PPO酶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低温下,2种植物的电解质渗透均增加,黑皮油松的酶谱明显比华山松丰富。  相似文献   

14.
几年的引种育苗试验表明,在干旱寒冷的章古台引种欧洲黑松(P.nigra)首要取决于其一年生苗木能否正常越冬。P.nigravarcorsicana、P.nigravarcalabrica和P.nigravarSalzman抗寒性较差,一年生苗越冬后不能存活。P.nigravaraustriaca较抗寒,一年生苗越冬保存率可达96%,二年生苗木全部能安全越冬,是最有希望的变种。欧洲黑松育苗技术简便,可参照樟子松育苗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沙黄松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6年生沙黄松、马尾松(ck)的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不同条件处理时电导率、蒸腾强度和自然饱和亏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沙黄松苗木根系含水量增加4.2%,叶绿素含量增加6.5%.两者低温(0~3℃)电导率、蒸腾强度、自然饱和亏等存在显著差异。高温(50℃)电导率也有差异。指出沙黄松在光合产物合成方面、抗逆能力、适应性等较本地马尾松好,从而有利于沙黄松生长。  相似文献   

16.
磷营养对侧柏、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自然干旱,人为控制磷肥的施加量,通过对油松、侧柏、樟子松3种苗木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5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磷营养对3种苗木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磷肥后3种苗木所测指标值均较施磷前有明显变化,其结果导致苗木对水分胁迫环境下的抗旱性增强的程度为:侧柏>樟子松>油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影响奥地利黑松不定芽增殖和伸长因素的研究发现,接种到添加0.8mg/L6-苄氨基嘌呤(6-BA)和0.01mg/Lα-萘乙酸(NAA)的GD培养基上的不定芽增殖率最高可达1100%。不定芽伸长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MS,添加0.02mg/LNAA伸长生长效果显著。继代培养中,用50g/L食用白糖代替30g/L分析纯蔗糖,可以降低试验成本。活性炭(AC)有利于促进奥地利黑松不定芽的伸长,而赤霉素(GA3)则抑制伸长。  相似文献   

18.
秦岭锐齿栎林和油松林林冠层对大气降雨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择了锐齿栎林(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和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两种主要林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就其林冠层对大气降雨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锐齿栎林、油松林林冠层均有降低雨水酸性的作用,油松林降低雨水酸性的能力相对较强;两种林...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含水量在流沙地为丘间地>迎风坡>背风坡>丘顶,在樟子松人工林为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丘顶,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5cm土层质量含水量樟子松人工林高于流沙地,5~25cm和25~50cm土层低于流沙地。土壤体积质量在流沙地为丘顶>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在樟子松人工林为丘顶>中部(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且樟子松人工林对应各层土壤体积质量均小于流沙地。毛管孔隙度均为丘间地>中部(迎风坡、背风坡)>丘顶,土壤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樟子松人工林对应各层土壤孔隙度均大于流沙地。随樟子松林龄增加,质量含水量和孔隙度分别增加1.32%~21.82%、2.88%~12.00%,土壤体积质量降低1.16%~7.12%。统计分析表明,所测指标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