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扬麦12号(原名扬95-76)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育成的携抗白粉病基因Pm2+6的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危害,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利用携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新抗源南农P045为供体亲本,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性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8,200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5-2007年度安徽省区试中,平均667m2产429.5 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8.1%,增产极显著;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接种诱发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利用Pm21基因连锁标记NAU/Xibao15检测表明其携有Pm21基因.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回交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Yuma/8^*Chancellor为抗病基因供体亲体,以综合家艺性状优良的扬麦5号,85-85,扬麦158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综合和“滚动”回交,温室加代,白粉病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记选择,开展抗白粉病回交育种,育成了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综合农艺性状优秀的小麦新品系,93-1111,96G25,经过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定名为扬麦10号,扬麦11号,并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特异标记的鉴定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小麦生产提供抗谱更广、抗性较持久的育种材料,促进累加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对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的抗病亲本材料和它们杂交的F1代单株,以及在育种中使用的5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在含有相应基因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条大小约564 bp和140bp的特异带,而在含有Pm13和Pm21抗白粉病基因的4个F1植株中也检测到这2条特异带;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有10个小麦品种(系)具有Pm21抗白粉病基因,而所有品种(系)均没有扩增出Pm13抗白粉病基因的标记带;结合田间抗白粉病性鉴定,所有具有抗病基因Pm13或Pm21连锁标记的小麦品种(系)都表现高抗小麦白粉病.说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有效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分子标记是检测抗病基因累加体、辅助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a共分离的RFLP探针BCD1231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含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的小麦近等基因系VPM/7*百农3217、抗病亲本VPM和轮回亲本百农3217为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在抗病池与VPM中扩增出一条约为410bp大小的特异带STS410,而在百农3217中无此特异PCR扩增带.进一步对144株VPM/7*百农3217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估算出该PCR标记STS410与抗病基因Pm4b的遗传距离为3.0cM.用设计的这对STS-PCR引物对8个感病品种和17个含Pm基因的抗病亲本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410只出现在含有Pm4基因的材料中.因此,PCR标记STS410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STS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a共分离的RFLP探针BCD1231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含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的小麦近等基因系VPM/7百农3217、抗病亲本VPM和轮回亲本百农3217为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在抗病池与VPM中扩增出一条约为410bp大小的特异带STS410,而在百农3217中无此特异PCR扩增带。进一步对144株VPM/7^*百农3217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估算出该PCR标记STS410与抗病基因Pm4b的遗传距离为3.0cM。用设计这对STS-PCR引物对8个感病品种和17个含Pm基因的抗病亲本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410只出现在含有Pm4基因的材料中。因此,PCR标记STS410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俄罗斯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组成及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Pm2、Pm3b、Pm4、Pm8、Pm13和Pm21标记对外引俄罗斯251份春小麦品种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251份小麦品种中,分布5种抗白粉病基因,其中Pm2和Pm3分布频率较高,均为90.44%;Pm13为57.77%,抗病基因Pm4分布频率为10.36%,Pm8基因的分布频率为5.58%,抗病基因Pm21在引入的俄罗斯春小麦中没有分布,有6份材料没有检测出含有上述基因标记。俄罗斯251份春小麦品种中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组合共有15种类型,其中116份小麦品种以Pm2/Pm3/Pm13类型所占比例为46.22%;其他14种类型所占比例依次为,Pm2/Pm3类型比例为23.90%;Pm2/Pm3/Pm4类型比例为4.78%;Pm2/Pm3/Pm4/Pm13类型比例为4.38%;Pm2类型比例为3.58%;Pm3和Pm2/Pm13类型比例均为2.79%;Pm3/Pm13和Pm2/Pm3/Pm8类型比例均为2.39%;Pm2/Pm3/Pm4/Pm8和Pm2/Pm3/Pm8/Pm13类型比例均为1.20%;Pm13类型比例为0...  相似文献   

8.
应用一年五代快速育种技术聚合优质抗病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包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是转育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 GS ,含有 1Dx5 1Dy1 0的品种 ,具有较高的沉淀值和优良的烘烤品质 ;抗白粉病基因Pm2 1因其抗性强、抗谱广 ,成为抗白粉病育种的首选基因。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小麦快速发育技术 ,将控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5 1 0的基因和抗白粉病Pm2 1基因转育到了小麦优良品种陕 1 60中 ,在短期内培育出优质、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毒性结构组成,利用31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对采自山东省德州、烟台、济南、济宁、聊城、临沂6市共62个小麦白粉病菌株毒性结构进行鉴定,并构建山东省小麦白粉病菌系毒性聚类图。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抗病基因Pm1a、Pm3b、Pm3c、Pm3d、Pm3e、Pm3f、Pm5a、Pm6、Pm7、Pm8、Pm13、Pm17、Pm19、Pm2+Ta、Pm"Era"和Pm"XBD"的毒性频率均高于70%,对抗病基因Pm21、Pm4b+5b及Pm5+6的毒性频率低于30%,仅对Pm21抗病基因无毒性;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济南市、聊城市和临沂市白粉病菌群体分别对12、15、22、23、25、28个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高于70%;对小麦白粉病菌株毒性聚类分析发现,62个小麦白粉病菌株毒性相似系数在0.67~1.00之间,说明6地市的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间毒性存在一定差异,德州市和烟台市的大部分菌株毒性结构相似度高,其余地市菌株毒性结构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10.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9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携带Pm4α抗白粉病基因的Yuma/Chancellor^8为抗源,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9。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接种诱发鉴定高抗白粉病;利用Pm4α基因STS标记4G+4I检测表明,其携有Pm4α基因;2008年通过审定,其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 【方法】 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 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 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是中国小麦的两大病害,由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培育的小麦-簇毛麦6VS/6AI。易位系高抗白粉病,并对中国当前新优势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用6VS/6AL易位系与中国不同小麦生产区的栽培品种宁春4号、扬麦5号、扬麦158、申32109、豫麦13、豫麦18等进行杂交,对其杂种后代进行田间抗条锈病和抗白粉病鉴定。从各杂交组合中均选出对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抗的单株和株系,其抗病性在小麦不同遗传背景中可以正常表达。对从F3~F8代中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和分子原位杂交鉴定,在所鉴定的高抗单株和株系中均含有一对或一条6VS/6AL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早熟、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滁辐麦6号。[方法]对滁辐麦6号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滁辐麦6号是滁州市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以麦优1号为母本、扬麦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种子用Co60-γ辐照处理,再经系统选育而成。2005~2006年安徽省区试中,滁辐麦6号平均产量为6 493.5 kg/h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9%,2006~2007年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滁辐麦6号平均产量为6 633.0 kg/hm2,比对照增产7.1%,是一个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品种,适宜在滁州市、淮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论]该研究为滁辐麦6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早熟夏玉米新品种苏玉1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玉14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自选系4A作母本,通249作父本杂交育成.各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苏玉14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夏玉米品种,在江苏的夏玉米生产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唐花10号(D5-4)花生新品种,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冀油5号为母本、825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基因互补遗传原理培育出的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叙述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瓜新组合翠栗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翠栗1号南瓜是绍兴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用自交系S4F7-1为父本,S2F8-9为母本配制而成的杂交南瓜新组合.在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翠栗1号南瓜表现高产、优质等特点.阐述了翠栗1号南瓜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基因分布,为遗传育种和生产上应用扬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1份扬麦系列品种的单系纯种为材料。采用SKCS-4100型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测定籽粒硬度。采用功能性标记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硬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编码直链淀粉合成关键酶的Wx、多酚氧化酶(PPO)、黄色素含量(PSY)和穗发芽抗性(Vp1)基因进行鉴定,利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技术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Wx蛋白亚基进行鉴定分析。【结果】籽粒硬度分析表明21份扬麦系列品种材料中,软麦有16份,频率为76.19%,而硬麦和混合麦仅为19.05%和4.76%。分子检测表明硬麦和混合麦材料中有4份为pinb-D1b硬度基因突变,频率为供试材料的19.05%,其硬度指数均在60左右;16份软麦材料中未发现pinb-D1b硬度基因突变。HMW-GS分布情况为:Glu-A1位点1和Null频率分别为38.10%和61.90%,Glu-B1位点7+8和7+9频率分别为57.14%和42.86%,Glu-D1位点2+12和5+10频率分别为85.71%和14.29%。LMW-GS以“Glu-A3c,Glu-B3g”基因型为主,Glu-A3位点Glu-A3cGlu-A3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和9.52%,Glu-B3位点Glu-B3gGlu-B3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24%和4.76%。Wx分子检测表明仅扬麦13为Wx-B1b突变型;Wx蛋白电泳分析表明仅扬麦13和扬麦5号Wx-B1位点蛋白亚基缺失。2AL位点上高PPO活性基因型Ppo-A1a和低PPO活性基因型Ppo-A1b的频率分别为52.38%和42.86%,2DL位点低PPO活性基因型Ppo-D1频率为90.48%。高和低黄色素含量标记基因Psy-A1aPsy-A1b,频率分别为19.05%和80.95%。穗发芽抗性基因功能标记Vp1B3扩增出抗穗发芽Vp1Bc和感穗发芽Vp1Ba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和9.52%。【结论】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这与其pinb-D1位点为pinb-D1a、Glu-A1Glu-D1位点多为Null和2+12、Glu-A3多为c有关,可用作弱筋小麦育种的亲本;扬麦158和扬麦16等品种中筋品质优良,可能主要与其pinb-D1位点发生变异有关,在中筋品质改良中应加强pinb-D1位点变异的选择;扬麦1号、扬麦4号、扬麦5号、扬麦9号、扬麦18、扬麦19和扬麦22携有低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基因,可用作改良面粉白度和色泽的亲本;扬麦2号、扬麦4号和扬麦5号Glu-D1位点为“5+10”亚基,扬麦13和扬麦5号Wx-B1蛋白缺失,为扬麦系列品种中少有的优质性状,可用于改良中筋小麦的蛋白质和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8.
高油 高产 抗病抗 旱大豆新品种邯豆5号的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邯豆5号是以徐8313为母本、早524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后代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高油、优质、高产、抗病、抗旱于一体。2007年列入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年被选为国家大豆区试(黄淮中片)对照种。邯豆5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地区夏播种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扬麦9号,其中13个糯小麦品系低于扬麦158。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研究表明花后10~17d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小,开花17d后3个糯小麦品系先后都经历一个淀粉含量增长的相对“停滞”阶段。【结论】糯小麦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可能与其灌浆前期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低,淀粉积累中后期经历一个相对“停滞”阶段有关,这主要是由于GBSS的缺失导致糯小麦不能合成直链淀粉改变了糯小麦糖转化和淀粉积累特性。在糯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花后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和淀粉积累动态的研究,选择灌浆前期糖转化效率高,淀粉含量增长“停滞”阶段出现较迟的品种,以改良糯小麦籽粒饱满度。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PG华”为母本,以抗倒伏、耐落粒的双低品种“沪油17”为父本进行杂交,然后以“沪油17”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从BC,代开始选株自交,同时以显性核不育纯合型不育株为母本,对所选单株进行测交,最终获得基因型为RfRf的恢复系“HF06”。新选育的恢复系“HF06”含油率为44.4%,芥酸含量为0.0%,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9.7μmol/g,抗倒性较强、耐落粒,成为较理想的显性核不育恢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