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丽蚜小蜂对雪莲果和烟草繁育温室白粉虱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莲果和烟草均属于大叶型植物,是繁育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的理想寄主植物。为了明确雪莲果作为中间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的可行性,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丽蚜小蜂在雪莲果和烟草繁育温室白粉虱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和发育历期。研究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雪莲果和烟草繁育的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寄生率最高,分别为84.2%和80.3%,且对雪莲果繁育的温室白粉虱1和2龄若虫寄生率均显著高于烟草;丽蚜小蜂寄生两种寄主植物繁育的温室白粉虱羽化率除1龄外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寄生雪莲果和烟草繁育3龄粉虱若虫的羽化率最高,分别为94.7%和93.8%;丽蚜小蜂寄生雪莲果繁育1~4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1.4、15.5、13.7和13.3 d,且寄生雪莲果各龄粉虱若虫发育历期除1龄外均短于烟草。综合来看,与烟草相比,丽蚜小蜂对雪莲果繁育的温室白粉虱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特别是对3龄若虫表现出最好的发育适合度,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雪莲果为中间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黄恩蚜小蜂和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是防治粉虱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通过生命表技术方法分析了2种寄生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防治潜能。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在羽化第3天和第10天出现2次寄生高峰,占其总寄生量的13.7%和8.0%,在2次高峰之间逐日寄生粉虱数量比较平稳,单雌逐日平均产雌数保持在10.6~13.4头,10 d后寄生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浅黄恩蚜小蜂羽化10 d内逐日寄生粉虱量变化不大,单雌逐日产雌数稳定在4.2~5.4头,羽化14 d后寄生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R0、T、rm、λ值分别为171.5、18.0、0.2854、1.3303和61.6、16.2、0.2544、1.2897;粉虱若虫充足时,丽蚜小蜂平均单雌寄生若虫数是浅黄恩蚜小蜂的2.7倍,而后者平均单雌取食若虫数为60.6头,明显高于前者42.7头,总的来看,丽蚜小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总量220.8头,明显高于浅黄恩蚜小蜂的127.9头。表明在应用寄生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时,单独释放丽蚜小蜂比浅黄恩蚜小蜂显示出更好的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3.
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常混合发生,危害严重。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被广泛应用于温室作物上粉虱的防控。本文分别以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作为扩繁寄主,经多代连续扩繁,各自建立起稳定的丽蚜小蜂种群(分别以W1和W2表示),以这两种小蜂种群为天敌试虫,研究了其对不同寄主植物上混合发生的两种寄主粉虱若虫的寄生选择性及其后代蜂生长发育适应度表现。结果表明,番茄、茄子、菜豆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同龄若虫同时存在时,小蜂W1和W2均偏好寄生于温室白粉虱,且寄生其若虫内后代蜂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寄生烟粉虱若虫内的发育历期;黄瓜上两种粉虱混合存在时W1偏好寄生于烟粉虱,且寄生其若虫内后代蜂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寄生温室白粉虱若虫内的发育历期,但寄主植物及粉虱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无论饲养寄主为温室白粉虱或是烟粉虱,丽蚜小蜂均偏好寄生温室白粉虱,且寄生温室白粉虱内的后代蜂发育适合度较高,这对指导寄生蜂的人工饲养及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2003年开始在衡水市桃城区进行了丽蚜小蜂(Encarsia fomosa)防治棚室番茄粉虱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只是生态效益比较突出.菜农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2006~2007年,在棚室番茄上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粉虱(白粉虱、烟粉虱)的同时,加放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bietis(Kieffer)]防治蚜虫(菜蚜、瓜蚜),并结合用欧洲熊蜂(Bombus tlerresris)授粉开展技术示范.共示范12个棚.示范结果不仅有效控制了害虫,而且经济效益突出.据此总结出1套可行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光周期、温度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Gahan)又称粉虱匀鞭蚜小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粉虱科昆虫若虫期最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丽蚜小蜂可有效防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1-2]。光周期、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也是寄生蜂滞育发生与解除,以及工厂化繁育的关键因素[3-4]。迄今为止,有关丽蚜小蜂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寄主选择、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生育力等生物学特征以及温度的影响等方面[5-8],光周期与温度协同的影响则鲜见报道[8]。本试验就光周期和温度对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药残留,作者从2003年开始在衡水市进行了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防治棚室番茄粉虱试验,寄生率均达8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由于只是生态效益比较突出,菜农直接效益较差,且应用起来技术难度高,菜农的兴趣不大。2006年至2008年,我们在棚室番茄应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白粉虱、烟粉虱)、食蚜瘿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释放前经历饥饿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寄生取食粉虱能力的影响,以3龄Q隐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若虫为寄主,在2种粉虱单独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比较释放前经适度饥饿、初羽化未饥饿和初羽化喂饲蜂蜜水3种处理的浅黄恩蚜小蜂对2种粉虱寄主的寄生和取食选择情况。结果表明,在2种粉虱单独存在时,经适度饥饿6 h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显著多于其它处理,而且能取食更多的温室白粉虱,经适度饥饿的寄生蜂在24 h内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总量分别为12.5头和12.9头。在2种粉虱同时存在时,适度饥饿寄生蜂取食2种粉虱的总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适度饥饿寄生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2种粉虱的数量最多为11.5头,显著高于未饥饿处理的6.5头。表明释放前经历适度饥饿可以明显提高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和取食粉虱若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许多粉虱寄生蜂雌蜂对粉虱若虫的攻击方式不仅是寄生,而且还能取食。本文以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作为测试寄生蜂,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作为寄主,在非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调查了寄生蜂对寄主的取食和寄生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非选择试验条件下,海氏桨角蚜小蜂48 h内取食1~4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和4.4、3.7、2.8、2.3头,寄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22.1、27.5、25.4、16.5头,但不能寄生各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而在选择试验条件下,寄生蜂取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同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数量的1.8、2.6、2.5、1.5倍。说明寄生蜂的取食寄主能力明显受寄主种类和龄期的影响。海氏桨角蚜小蜂更适合用来防治烟粉虱,但不适于防治温室白粉虱。  相似文献   

9.
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淑贤 《植物保护》1992,18(3):45-45
大庆温室是一座现代化温室,自1983年投产以来,由于连续性生产,给温室白粉虱繁殖提供了有利场所,造成黄瓜等减产25%左右。丽蚜小蜂是温室白粉虱寄生性天敌,1986年开始大量应用,至1990年末,省内外30多个单位应用该蜂防治面积已达400多亩,防效在95%以上,总增值100多万元。 一.方法: 番茄定植后15天左右开始释放丽蚜小蜂,将小蜂蛹卡均匀地挂在植株叶腋内或架  相似文献   

10.
刘国信 《植物医生》2010,23(6):46-47
<正>温室害虫的防治日益成为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就是白粉虱。近年来,由于温室一直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增加了抗药性,人们不得不寻找生物方法来进行防治。实践证明,利用白粉虱的天敌——丽蚜小蜂来实施生物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作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已实现了规模化繁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粉虱类害虫的防控。该寄生蜂在大面积释放前往往要进行数量储备,因此低温贮藏是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明确丽蚜小蜂蛹期最适贮藏发育阶段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低温贮藏方式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和适合度的影响,并在温室条件下明确了低温贮藏对其扩散和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的蛹在4℃和8℃下低温贮藏仍可继续发育,解剖低温贮藏后未羽化的丽蚜小蜂发现其死亡主要发生在蛹的发育初期和后期,蛹的发育中期死亡比例最低;贮藏前经历适度的低温诱导(12℃/7 d)可以显著提高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寄生量和成虫寿命(P<0.05);温室条件下未经低温贮藏的丽蚜小蜂主要在1~4 m范围内扩散,而低温贮藏后羽化的丽蚜小蜂主要在1~2 m范围内扩散;适度的低温诱导(12℃/7 d)同样可以明显提高丽蚜小蜂在温室条件下的寄生率(P<0.05)。研究结果对于更好地发挥丽蚜小蜂在生物防治中的控害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主要分布在美洲的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对寄主选择专一,主要寄生于温室自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这种粉虱原产于北美西南部,后传入欧洲,60年代逐步传播到锡兰、伊朗,70年代传入印度,日本。我国从70年代开始,随着蔬菜保护地栽培的发展,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和为害逐年加重,由于其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以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的生防潜能,测定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个体大小以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致死能力,并解析其寄生2种粉虱若虫后的子代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体长、头宽及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平均致死数量分别为24.7头和25.0头,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21.4头和21.0头。相对于番茄,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后其子代发育时间更短,平均分别为13.2 d和12.5 d;而且子代羽化率也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子代羽化率,分别为84.1%和86.9%。表明与番茄相比,雪莲果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具有更强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4.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防控。本文在温室条件下对丽蚜小蜂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扩散距离、释放时间等因素对其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成虫释放后其扩散行为是渐进的、不连续的,主要在1~4 m范围内扩散,少量个体可扩散至6~8 m。番茄植株高度对丽蚜小蜂寄生率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其释放后可成功地搜索到不同高度植株上的寄主。丽蚜小蜂释放后第2 d,距释放点l和2 m处其寄生率分别为92.5%和85.3%;释放后4 d,距释放点l和2 m处其寄生率分别为53.1%和39.7%。同一释放时间距释放点l和2 m处丽蚜小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却显著高于距释放点4、6和8 m处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因此,从寄生率也可以看出丽蚜小蜂成虫主要在1~4 m范围内进行扩散。利用丽蚜小蜂的有效扩散距离和寄生率可以确定其在温室的释放数量、释放点之间的距离和释放次数,研究结果对于更好地发挥丽蚜小蜂在生物防治中的控害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条件下,分别以温室粉虱和烟粉虱作为扩繁寄主,建立起稳定的2种丽蚜小蜂种群(分别以E1和E2表示)。对这2种不同寄主来源的丽蚜小蜂在番茄、黄瓜、菜豆、茄子上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率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E1和E2对4种寄主植物上温室粉虱的控制作用均显著大于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E1对茄子和黄瓜上的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好,E2对4种植物间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无显著差异。2种小蜂在4种植物上烟粉虱的寄生率,除番茄上E1(27.84%)低于E2(42.22%),差异显著,其余3种植物上,均是E1高于E2,差异显著;2种小蜂在4种植物上对温室粉虱的寄生率,均是E1高于E2,差异显著,即对于4种植物上的粉虱类害虫的控害效果E1要相对优于E2。  相似文献   

16.
喂饲蜂蜜水对丽蚜小蜂成蜂产卵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对丽蚜小蜂成蜂补充营养,在温室白粉虱上产卵寄生能力的影响,在25℃±1℃下,用10%蜂蜜水喂饲成蜂3天,并以新羽化未喂饲蜂蜜水的蜂作为对照。在平均温度16.9℃的养虫室内测定其产卵寄生能力及寿命。结果表明:喂饲10%蜂蜜水的雌蜂平均可产卵寄生粉虱若虫86.8±41.8头,而对照蜂仅寄生55.2±38.3头;喂蜂蜜水的蜂产卵速度也高于对照蜂,接蜂后5天和10天,前者每雌平均累计产卵量分别占总产卵量的29.47%和41.13%,而对照蜂仅占12.20%和27.10%,喂饲蜂蜜水与不喂蜂蜜水的成蜂寿命则无显著差异;在两间日平均温度为15.9℃的温室内放蜂,喂饲蜂蜜水的小蜂对粉虱的致死率为41.63%,其中寄生致死率为31.94%;而不喂蜂蜜水的小峰对粉虱的致死率仅为18%,其中寄生致死率为14.95%。研究结果表明,在京郊温室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补充丽蚜小蜂成蜂的营养,可以提高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日本引进的温室粉虱的寄生蜂天敌——丽蚜小蜂的生活史;在番茄地内的释放方法;评价了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家目前天敌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周期性高温对丽蚜小蜂田间应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高温逆境条件下丽蚜小蜂在田间的释放效果及高温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生殖及存活的影响,设计了田间及室内验证试验。在夏季高温季节监测棚内温度,并释放丽蚜小蜂,测定其对粉虱的防治效果。在室内周期性重复高温(26、30、35、40、45℃),测定高温对丽蚜小蜂羽化率、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释放丽蚜小蜂,其对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差,并且在田间寄生率较低。温度升高,丽蚜小蜂蛹羽化率、寿命及产卵量均随之降低。26~45℃丽蚜小蜂羽化率从93.45%降至0;寿命从13.55 d下降至1 d;产卵量从92.05头下降至0头。繁育丽蚜小蜂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0℃以下;在田间应用过程中棚内温度不要长时间保持在35℃以上,否则严重影响丽蚜小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及寄主植物携带病毒对其寄生的影响,采用微虫笼饲养法研究了寄生Q型烟粉虱的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显著优于寄生Q型烟粉虱2龄若虫。丽蚜小蜂在感染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和健康番茄上寄生Q型烟粉虱(分别为VW和NVW)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丽蚜小蜂以VW若虫为寄主时的寿命为10.25 d,显著长于寄生NVW的丽蚜小蜂寿命(5.90 d);对VW和NVW后代3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23.81%和17.62%,致死率分别为38.95%和26.52%,差异均显著;而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更适宜其生长发育,寄主植物番茄携带TYLCV显著提高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烟粉虱Q隐种是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入侵烟粉虱,主要危害蔬菜、棉花和花卉等经济作物,对多种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为了了解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控制烟粉虱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调查了经吡虫啉叶面处理和灌根处理两种不同施药方式处理,烟粉虱Q隐种的存活率、丽蚜小蜂的存活率和寄生率。结果表明:1、5、10、50mg·L^-1。浓度吡虫啉灌根处理的丽蚜小蜂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1.8%、14.9%、19.3%、16.2%;1、5、50mg·L^-1浓度吡虫啉叶面处理的丽蚜小蜂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2.2%、81.8%、93-3%。相同浓度的吡虫啉处理中,叶面处理的丽蚜小蜂死亡率显著高于灌根处理;在吡虫啉和丽蚜小蜂协同作用中,用浓度5、10、50mg·L^-1的吡虫啉灌根处理时,烟粉虱的死亡率分别为41.5%、39.1%、45.9%,丽蚜小蜂寄生率分别为11.9%、15.9%、7.9%;用浓度5、50mg·L^-1的吡虫啉叶面处理时,烟粉虱的死亡率分别为12.6%、37.2%,丽蚜小蜂寄生率均为2%左右。灌根处理对寄生蜂的存活率影响较小,且有利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和取食;而叶面处理显著降低了寄生蜂的存活率及寄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