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最具经济价值的热带金枪鱼类,其资源状况一直是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关注的重点。由于多种渔业作业、捕捞船队构成复杂,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历史渔获量统计存在一定的偏差(Bias),但国际上近些年开展资源评估时都忽略了这一偏差。本研究根据1979~2015年的年渔获量、年龄结构渔获量及相对丰度指数数据,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资源进行评估,重点考查渔获量的不确定性(观测误差和统计偏差)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当前资源总体没有过度捕捞,但2015年初显示轻微的过度捕捞,通过对比基础模型与8个灵敏度分析模型的评估结果发现,渔获量观测误差(CV)的预设对资源开发状态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当渔获量统计偏差调整量为15%时(即历史渔获量被低估了),评估结果与基础模型基本一致;统计偏差调整量为20%时,评估结果有过度捕捞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资源评估模型中渔获量观测误差的设定和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均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后者更为明显,因此,二者均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诸国渔获量占世界的15%,占发展中国家渔获量40%以上。资源潜力很大,据专家评估,渔获量可达到2,200万吨,比现在的产量还可增加1倍。  相似文献   

3.
狭鳕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整个北太平洋水域的冷水性底层鱼类,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在世界单鱼种渔获量中,其渔获量水平已远远超过远东拟沙丁鱼而跃居首位。1985年渔获量为60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当前,持续高涨的狭鳕资源已成为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争夺的对象,十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4.
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动态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海儿 《水产学报》2002,26(5):428-432
研究了1952-2001年舟山渔场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变动,结果表明舟山渔场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变动可分离为确定性趋势和平稳随机序列,进而用确定性趋势模型和ARMA(pq)模型叠合,建立了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动态模型。并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变动的阶段性和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资源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头足类资源现状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董正之 《水产学报》1981,5(3):263-270
本文专题综述西太平洋头足类的资源现状与开发前景。内容包括开发中的资源特点和问题;年渔获量超过一万吨的10种重要经济种类的生物学简况;资源结构与渔获量变动等;最后,作者根据食饵——捕食者关系,对西太平洋头足类的潜在资源量作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76,(4):25-25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3月5日报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974年渔业统计资料,世界总渔获量为6984万吨,比1973年增长6.3%。渔获量的顺序大致和1973年一样。秘鲁因鳀鱼资源在恢复,使得它的渔获量由1973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相似文献   

7.
秘鲁渔业专家预计,今年秘鲁的渔获量仅只有450万t左右,除非下半年渔获量大幅度回升。过去3年秘鲁渔获量保持在650万t以上。今年沙丁鱼资源补充量很差,但鳀鱼资源前景看好。虽然鳀鱼鱼群集中在几个区  相似文献   

8.
世界头足类的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头足类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三大未充分利用和开发、具有很大潜力的资源之一。1980年至1997年世界头足类(包括鱿鱼、章鱼和乌贼)的渔获量从157.1万t平稳增至341.7万t,可是1998年鱿鱼渔获量却受1997年的供给量过多,库存量增加,西南大西洋的渔获量偏低以及东太平洋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而急剧下降。1999年世界头足类的渔获量再度增加,达到337.3万t(表一)。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东山岛西埔湾港养生物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资源种类逐年减少,年渔获量急剧下降,渔获个体趋于小型化,资源已明显衰退。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是导致西埔湾总渔获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保护资源和提高渔获量,必须控制捕捞力量,改善港养环境条件,并采取季节性开闸纳苗和放流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渤海区发生的对虾是黄渤海对虾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黄海区对虾发生量的88%左右(见表一),这部分虾主要为我国和日本所捕捞。它具有生长快、经济价值高、资源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搞好渤海区对虾秋汛渔获量预报工作无论是从对日斗争,对渔业生产,还是对渔获量预报工作的研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源潜力巨大 1984年,全世界总渔获量8,631.4万吨,其中暖水性中上层低值鱼鲲鱼、沙丁鱼类,占15.4%,达1,332.8万吨。这一年日本的鲲鱼、沙丁鱼渔获量459万吨,占其海洋渔获1,129万吨的41%。  相似文献   

12.
李雪渡 《海洋渔业》1986,8(2):66-67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鲀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渔获量数据是资源评估所需的最基本数据,同时也最易出现报告和统计误差。误报问题是导致历史渔获量偏差的原因之一,普遍存在于全球各类渔业资源评估中。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渔获量偏差对资源评估的影响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管理目标,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以西大西洋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为例,运用年龄结构模型(AgeStructured Assessment Program, ASAP),分析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对当前资源状态判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捞死亡系数(Fishing mortality, F)和产卵亲体生物量(Spawning stock biomass, SSB)的估计值会随着调整后的实际渔获量同向变化;随着统计偏差幅度增大,F和SSB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相对偏差率也随之增大。所有8种假定的渔获量统计偏差情况下,F相关参考点的相对偏差率均小于1%;当渔获量统计偏差为-20%时,SSB相关参考点的最大相对偏差率约为4%。历史渔获量统计偏差对SSB相关参考点的影响相比F相关参考点更为明显。根据该研究结果,建议加强渔获量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分析,从而进行历史渔业数据的科学重建,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布于南半球高纬度水域的马苏金枪鱼,是名贵的稀少鱼种。每吨价为1.5~2万美元,现下全球马苏金枪鱼的总容许渔获量(TAC)为14,930t。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由于马苏金枪鱼资源出现衰减,为此当时捕捞马苏金枪鱼的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三国为了保护马苏金枪鱼资源自1985年起每年自我规定马苏金枪鱼的总容许渔获量,在其下磋商各国的捕捞配额。  相似文献   

15.
底拖网资源调查的昼夜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5和1986年秋季底拖网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昼夜平均渔获量的差异,采用Bray-Curtis系数测量其不相似性。结果表明,除底层鱼类外,总平均和中上层鱼类平均渔获得昼液差显著,白天平均渔获量远高于晚上,特别是中上层鱼类相差10余倍,主要种类的差异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南极磷虾资源估计有3-50亿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算年渔获量5,000-7,000万吨,相等于全世界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17.
按照苏美协定,对温哥华-奥里根海区的太平洋无须鳕(Merluccius productus)的资源与渔业状况进行了研究工作。根据Beverton-Holt,Gulland和其它学者(Ефнмов,1973、1976)的方法,收集能提出鳕资源量和可能渔获量某些数量估计的生物学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料。这些方法的计算图解,是基于利用渔获物的年龄组成与历年捕捞渔获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拖网捕捞是一种实施强制性追捕作业的主动性渔法,也是海洋渔业中捕捞效能较高的渔法,在世界各主要渔业国家中都得到广泛使用。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不论在我国的国营渔业中还是群众渔业中,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拖网渔获量在各类海洋渔具中始终占居首位,  相似文献   

19.
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其增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鱼类资源无论其种数或渔获量均位于国内各主要江河之首,我国发展淡水渔业的鱼类种质90%来源于长江水系。因此,长江鱼类资源的兴衰不仅直接左右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而且与生物多样性和淡水生态系统保护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关系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综合性课题。一、长江鱼类资源现状根据渔获量变动分析,长江鱼类资源衰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养殖,而对于鱼类自然资源增殖与保护相对地重视不够,加之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困扰,长江(包括其它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衰退不可避免,这是发展经济所付出的环境代…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东、黄海渔业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一个渔业强国,1989年以前渔业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1990年后,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专属经济区以及远东拟沙丁鱼等资源的急剧衰退,年渔获量逐年下降。(表一)一、日本在东、黄海的渔获量变化 1.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 20世纪50年代渔获量开始上升,年均渔获量25万t。60年代是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由于渔业资源比较好,所以,产量不仅高而且比较稳定,年均渔获量33.5万t,1961年高达37.5万t,1969年仍维持在30万t的水平。进入70年代,由于东黄海底层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