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我国有700多种淡水鱼,只有少数几种鱼做过生化成份分析,主要是肌肉、性腺和肝脏等。其目的在于了解这些组织器官的食用价值和研究鱼类生殖周期化学成份的变化。1975年我们对黄河鲤鱼、红鲤、镜鲤的肌肉生化组成做了分析,并把同一季节捕获的相同体重范围内的黄河鲤鱼、红鲤、镜鲤和河南  相似文献   

2.
高寒鲤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高寒鲤含肉率、肌肉营养成份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制定出高寒鲤种质标准,提供参数。高寒鲤含肉率为61.70%,肌肉营养成份中水分为77.24%,蛋白质为17.59%,脂肪为2.58%,灰份为1.25%。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是:18种氨基酸总量为17.38%,8种必需氨基酸及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8.46%,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7.03%。并与兴国红鲤、青鱼、青草、鲢鱼、鳙鱼、虹鳟的肌肉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寒鲤肌肉脂肪、灰份低于虹鳟鱼,高于其他几种鱼;水份高于虹鳟鱼,低于其他几种鱼。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评价松浦镜鲤、散鳞镜鲤和德国镜鲤的营养价值,我们对上述三种鲤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含肉率:松浦镜鲤为62.81%,散鳞镜鲤为64.29%,德国镜鲤为55.71%。松浦镜鲤含肉率比德国镜鲤高7.1%,但低于散鳞镜鲤,界于双亲之间。松浦镜鲤肌肉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都高于亲本,而水分含量低于亲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进行鲤鱼种内杂交获得的丰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荷元鲤(元江鲤♂×荷包红鲤♀)、岳鲤(湘江野鲤♂×兴国红鲤♀)、芙蓉鲤(镜鲤♂×红鲤♀)及红镜鲤♂×黑龙江野鲤♀的子一代,杂种优势明显,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我们用荷包红鲤♂与镜鲤♀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简称杂交鲤)也具有较显著的杂种优势,经三年生  相似文献   

5.
伊洛河黄河鲤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翠霞  李治国 《河南水产》2004,58(1):9-9,25
黄河鲤鱼同松江鲈鱼、兴凯湖鲌鱼、松花江鲑鱼并称为我国四大名鱼,其体侧有金黄色光泽,尾鳍下叶桔红色,胸腹鳍淡红黄色,吻端黄红色,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黄河鲤鱼同其他鲤鱼相比,其经济性状有着明显优势:出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于镜鲤、红鲤和其他水系的红鱼,而伊洛河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3,(11):20-21
鲤鱼是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因它适应性强,易于养殖,深受农村社队的欢迎。目前推广养殖的品种有野鲤、红鲤和镜鲤等。但在鲤鱼的长期饲养中,往往忽视了品种提纯复壮和根据合理的经济性状进行人工选择,因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品种混杂和退化的现象。如野鲤瘦长,肉薄而粗,红鲤头大腹大,肉层薄。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1973,(9):21-23
鲤鱼生长快、食性广、适应性强、肉味鲜美,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特别是在浅水面、当年养成商品鱼的生产中,更是主要的放养种类。为了增加鲤鱼的品种,改良和提高鲤鱼品种的生产性能,以提高养殖产量,自1956年开始,进行了鲤鱼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先后共引进了鳞鲤、红鲤、镜鲤、荷包鲤等。经过饲养鉴定,根据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特点,淘汰了荷包鲤,鳞鲤、红鲤和镜鲤,经过饲养驯化,基本上适应了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因此被选留下来。在推广饲养中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正> 鲤鱼的种内杂交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取得了一些进展。以色列利用我国台湾省大肚鲤与家养欧洲鲤杂交,日本利用大和鲤与德国镜鲤杂交,匈牙利以本国几种鲤鱼进行近十个组合的杂交;国内利用兴国红鲤和散鳞镜鲤以及荷包红鲤与湘江野鲤等杂交,均取得杂种优势。由于杂交组合的不同而反映出杂种优势的差异,因而有关鲤鱼的杂交育种试验,在生产和科研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74年利用荷包红鲤♀与元江鲤(?)进行了杂交试验,获得了较为优良的杂种一代——荷元鲤。  相似文献   

9.
我站1975年以来,对散鳞镜鲤及兴国红鲤和沅江鲤及红荷包鲤这两个组合的鲤鱼进行杂交繁殖和两种杂交后代的饲养生产。经三年来的饲养,推广结果表明,两种杂交鲤都显示了杂种优势,生长迅速、肉味鲜美、疒害少,深受群众欢迎,正在我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几种鲤鱼品种鱼种阶段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瑞鲤、松浦镜鲤、豫选黄河鲤为近年选育的优良养殖鲤鱼品种,通过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已经在我区引进了2年多,市场普遍反映长势良好。黄河鲤是沿黄河流域的特色鱼类,德黄杂交鲤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已经普及推广了近15年,为了探讨以上各鲤鱼品种鱼类的生长特性,我们于2012年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江西的鲤鱼不仅产量高,而且种类也多,养殖历史悠久。兴国红鲤、万家玻璃红鲤和婺源荷包红鲤俗称“三红”是江西鲤鱼生产的重要特色种类。作者从渔业社会学角度试论江西“三种红鲤”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鲤是我国池塘养殖的传统饲养对象,目前又是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为提高鲤的生长速度,改良其经济性状,我国的一些科技工作者采用种内杂交的方法,先后培育出多种杂交鲤,如兴国红鲤×散鳞镜鲤;荷包红鲤×元江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荷包红鲤×黄河鲤。并且利用荷元鲤的子一代与散鳞镜鲤杂交育成三杂交鲤,实践证明这些杂交组合都有比亲本快的生长速度。随着杂交鲤养殖的发展,产品的扩大,当前杂交鲤生产中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一是  相似文献   

13.
芙蓉鲤鲫     
《海洋与渔业》2012,(1):52-52
芙蓉鲤鲫(原名芙蓉鲫。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9),以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获得芙蓉鲤。芙蓉鲤再与红鲫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即是芙蓉鲤鲫。它是运用鱼品种间杂交、属间远缘杂交和系统选育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的新型杂交鲫鱼。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质量约21.85 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含怀山药2%的饲料与含怀菊花2%的饲料,饲养42 d后测定其肌肉生化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能显著提高黄河鲤肌肉中脂肪含量(P<0.05),而对肌肉蛋白质、水分和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怀菊花显著提高了黄河鲤肌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怀山药显著提高了黄河鲤肌肉中的亮氨酸、精氨酸含量(P<0.05),各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FAO/WHO评分标准;添加怀菊花可显著提高黄河鲤肌肉中亚麻酸的含量.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可显著提高黄河鲤幼鱼肌肉脂肪含量;添加怀菊花可显著提高其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鱼肉品质;各试验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怀山药与怀菊花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兴国红鲤♀×草鱼♂杂交后代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种内不同品种间杂种的遗传规律。国內巳作过较多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75)和刘筠(1979)分别对兴国红鲤♀×散鳞镜鲤♂及荷包红鲤♀×湘江野鲤♂的杂种后代体色、鳞被的遗传进行了研究,均证实这两个鲤鱼杂种后代的体色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杂种一代产生  相似文献   

16.
鲤鱼(建鲤)营养与配合饲料(一)鲤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迄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饲养历史。建鲤是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张建森、孙小异教授等人以特定的荷包红鲤和元江鲤为亲本,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等技术综合育种新方法而培育成的,经杂交定向选育成遗传性...  相似文献   

17.
建鲤与兴国红鲤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技术对鲤鱼的两个品系, 即建鲤和兴国红鲤进行了遗传分析。在所用2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扩增产物中, 找到了建鲤与兴国红鲤品系间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 为鲤鱼主要品系的保存和保护以及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 建鲤是采用荷元鲤F_4长型品系与两个同型的雌核发育系相结合,经选择横交固定,六代定向选育,首次育成,遗传性状稳定(达99%以上)并能自繁自育的鲤鱼优良品种。建鲤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独特的生化遗传特征。建鲤生长优势非常显著。其体重增长较荷包红鲤、沅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58.2~71.3%、44.5~49.1%和28.5~29.3%;群体增重分别高60.1~71.8%、49.1~50%和29.4~30.8%,并显著地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能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RAPD技术在鱼类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40个引物中筛选了27个引物,对兴国红鲤、德国镜鲤和苏联镜鲤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共得到199条带,其中155条带(占779%)具多态性。计算得出这3个群体内的相似系数分别为:兴国红鲤0.722,德国镜鲤0.827,苏联镜鲤0.787,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较大;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兴国红鲤与德国镜鲤0.092,兴国红鲤与苏联镜鲤0.105,德国镜鲤与苏联镜鲤0.077,表明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相近。兴国红鲤与苏联镜鲤遗传距离最大,推断这2个品种间的杂种优势较强,与育种实践一致。  相似文献   

20.
广东粤北地区禾花鱼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基地随机取禾花鱼67尾,对其形态进行拍照测量和统计分析,依据形态比例数据可将目前养殖的禾花鱼分为偏向修长型和偏向团圆型两类,与目前已有报道的6种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形态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以总体体型为特征的第1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C. carpio var. Xingguonensis)、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和建鲤(C. carpio var. Jian)聚在一起,而与和瓯江彩鲤(C. carpio var. color)、荷包红鲤(C.carpio var. wuyuannensis)聚在一起的团圆体型禾花鱼区分开;在以头部形态为特征的第2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团圆体型禾花鱼聚在一起,而与镜鲤和欧江彩鲤区分开。形态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镜鲤、黄河鲤和建鲤聚合为一支,荷包红鲤与瓯江彩鲤聚为另一支,而团圆体型的禾花鱼介于两支之间。COⅡ基因测序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禾花鱼为鲤属鲤种的一个群体,2种体型禾花鱼的COⅡ多态位点比例仅为0.3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禾花鱼的下一步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