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群探测器(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浩年 《海洋渔业》1992,14(1):40-40,38
<正> 至于鱼群的方位和深度,则是借助换能器辐射声束的方位角来测定。典型的单波束机械扫描渔用声纳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发射机、接收机、指示器、电源和换能器动作控制等五大部分组成。这类渔用声纳的缺点是:搜索水域速度慢;漏测区域大;目标的跟踪和判断困难,如果目标较小,则往往不能再次记录,而且渔船在航行、鱼群在游动,所以对目标跟踪的操作技术要求极高,对映象的判读也需积累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电子扫描声纳具有扫海速度快、漏测区域小、对鱼群检测次数多、映象分析和跟踪鱼群比较容易等优点,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美国、加拿大、日本、挪威等国都竞相研制,先后出现了各种渔用电子扫描声纳。本文拟从电子扫描声纳的原理入手,简述终端显示器的有关设计,并对显示器的精度和分辨力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探鱼仪的设计中,除水平探鱼仪要对抗近区的混响问题外,我们考虑的中心问题就是怎样从噪声中检出鱼群的信号。不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很多微弱的鱼群信号就被淹没在噪声之中。这时,垂直探鱼仪就测不到深水下不成群的单体鱼,水平探鱼仪就测不到远方的鱼群。  相似文献   

4.
这里介绍福建省东山县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积极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中积累起来的探鱼仪映象分析图解。原稿40幅,本刊限于篇幅,选其有代表性的14幅。这样的资料对正确分析鱼群映象,进行瞄准捕描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希望东山县渔业战线的同志们进一步积累、总结、提高。我们也热情欢迎其他地区渔业战线的同志们能把好的经验寄给我们,以介绍推广,促进渔业机械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水平探鱼仪侦察鱼群最近几年,我国机轮围网船大都装上了水平探鱼仪,侦察鱼群的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公司围网船装备的C S-50型水平探鱼仪,搜索范围大,左右两侧的扫海宽度达到2,000~2,800米,可以在1,300米处发现一万多箱的网头,而一千多箱的网头发现的距离较近,一般在几百米以内.由于近距离混响严重,很容易被忽视.为了便于观察鱼群映象,增加发现鱼群的机会,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量程、俯仰角和增益等.  相似文献   

6.
日本中部电力公司综合技术研究所研制成了画象处理系统和微处理机相结合的鱼苗计数器。以前,真鲷、黑鲷等鱼苗用烧杯等容器计数。每4—5尾一数,一万尾鱼苗两个人计数需半天,误差10-30%。现在研制的鱼苗计数器是由电视摄象机、映象存储器、微处理机及打印机组成。电视摄象机摄取的鱼群映象信号,以高速进行A/D转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高关水库进行的利用探鱼仪探测水体实物的试验,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水中各类物体(鱼群、水中障碍物、库底、铁板、网箱、刺网、树柴等)的映象特点.文中对一些物体的映象识别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林德芳 《水产学报》1997,21(1):44-48
根据7个冬季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越冬Ti鱼平均小时产量统计和探鱼仪鱼群映象纪录资料,研究了Ti鱼集群分布模式和集群密度。Ti鱼集群分为表层型,中层型和近底层型3种分布模式,14种典型集群映象有捕捞生产价值。3种模式的Ti鱼集群密度是:中层型高于近底层型,近度层型高于表层型。使用520目×600毫米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中层型集群Ti鱼平均小时产量5.0 ̄14.0吨,近底层型3.6 ̄4.5吨和表层型2.3  相似文献   

9.
吴善 《渔业现代化》1999,26(1):34-35
鱼群密度快速估算法是鱼类群体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讨论采用直线截距法估算鱼群密度。日本北海道东南部沿海水域进行4次流网作业试验,使用古野公司的FQ—30型探鱼仪,探测日本沙丁鱼群的密度。确定探鱼仪记录到的鱼群的品种组成.根据调查所获得数据运用直线截距法估算鱼群的密度(图1)。观测结果如下:调查海区的总面积:8121.6km2观测的鱼群数:380观测线的长度(L):24.8km交叉鱼群的总长度(∑Lj):5122.5m交叉鱼群倒数的总和(∑1/Lj):38.79m-1鱼群厚度的平均值:34m鱼群截取…  相似文献   

10.
东、黄海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7个冬季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越冬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统计和探鱼仪鱼群映象纪录资料,研究了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和集群密度。鱼是鱼集群分为表层型、中层型和近底层型3种分布模式。14种典型集群映象有捕捞生产价值。3种模式的鱼是鱼集群密度是:中层型高于近底层型,近底层型高于表层型。使用520目×600毫米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中层型集群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5.0~14.0吨、近底层型3.6~4.5吨和表层型2.3~3.0吨  相似文献   

11.
日本以分布在太平洋沿岸200海里的秋刀鱼为对象,使用科学探鱼装置记录秋刀鱼的鱼群,将它和流刺网渔获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尽量快速地估算对象鱼群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渔业中用来探测鱼群的仪器称作探鱼仪。它的作用只是探鱼,即寻找鱼群的有无。但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科学探鱼仪,是一种崭新的仪器,专家们已经给它取了一个形象化的名字叫“测鱼仪”。  相似文献   

13.
姚元伯 《海洋渔业》1986,8(1):20-21
<正> 一、背景概况在围网外海开发活动过程中,屡有测到鱼群映象,而未获投网机会的事例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往返深入探测,往往消耗了大量时间而仍无所获,或所获不多,不足以构成大量开发的条件。另觅渔场又囿于测到一次密集映象,得来也属不易,弃之未免可惜。执行外海开发项目的前期阶段,由于  相似文献   

14.
在高密度集约化养鱼中,常因投饵不当造成鱼体强弱不一。时间一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导致生长不平衡,产量难增长。而采用“照顾弱者”投饵法测可使鱼类均衡生长。 每当投饵时间一到,饲养者提着饵料刚来到池边,鱼便从四面八方聚拢来。这时,鱼群布局基本是这样的:体强者挤在离投饵点最近的鱼群中心位置,越是外围的鱼体质越弱。一般投饵法往往是一把一把均匀撒给,个大体壮的鱼横冲直撞,弱者则吃得少吃不饱。“照顾弱者”投饵方法是:每次投饵时,先向鱼群中心适当投些饵料,并且不间断地慢投少投,以稳住这部分体强者,随即将大批…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鱼仪     
日本古野电气株式会社最近研制成功一种称为“科学探鱼仪”新型的探鱼仪。利用水层中鱼群洄游反射声压,通过传惑器,感应到电子计算机,以数字形式,自动显示出鱼群数量。81年日本水产厅“开洋丸”资源调查船在调查南极水产资源中,使用效果显着。改变了一般探鱼仪的靠记录鱼类回声和用褐色管显示图像,以致于不能了解正确的鱼群数量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4427x-36.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5~13.5℃。根据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今后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捕捞技术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鱼群侦察是一种捕捞性侦察,是保证联合渔法获得良好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鱼群侦察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捕捞的成败。目前,各地水库的侦察技术都以耳闻目睹的经验判断为主。在少数技术力量较强的生产单位,也试用海洋用的鱼群探测器来侦察水库鱼群情况,但由于仪器性能上的适应性问题,侦察效果并不显著。常用的鱼群侦察方法就是直接观察水库鱼群的跳跃和倾听鱼群或个体鱼发出的各种响声来判断鱼群的种类、数量和洄游动态。具体方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侦察: 一、观察鱼起跳现象 1.鲢鱼成群出现时常伴有个体鱼起跳的现象。鳙鱼比鲢鱼较…  相似文献   

18.
一、检修探鱼仪时要注意什么?探鱼仪的故障是错综复杂的,对发生故障的仪器应根据仪器的新旧、记录映象等情况作一大概的分析判断,找出故障的所在。切忌单凭主观猜测,乱碰乱拆,否则反而会增加人为故障,使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四、测定顺序和结果举例。测定的顺序概略如下:(1)把测定船停靠在网箱边(图2),把仪器安装好。(2)用标准反射体的回波校正密度测定系统。(3)摄取校正用鱼群断面照片,据以确定体积测定系统是否正常,辨认鱼群分布状况,决定设置测密度用换能器的位置。如果鱼群分布情况不佳,进行投饵,使之变好。(4)设定各种参数,平均范围由下面第(5)条所摄取的鱼群断面照片内最初的情况决定。(5)一边摄取鱼群断面照片,一边进行密度测定。(6)进行体积和尾数的计算,对结果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0.
祖国各地     
上海市举办探鱼仪使用技术培训班上海市水产学会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于今年6月16日至7月7日举办第二期“探鱼仪使用技术培训班”。21名学员中,大都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船员,具有中学文化程度。学习内容有《水声学》、《探鱼仪基础知识》以及搜索、跟踪鱼群进行瞄准捕捞与映象分析等技术。培训班还根据“多波束渔用声纳”正在被广泛采用这一新的情况,编写了《渔用扫描声纳》讲义,供学员们学习。该培训班,历时三个星期,经结业考试,大部分学员成绩优良,发给了结业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