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网栏养鱼库湾鱼产量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歼捕库湾中的凶猛鱼(如鲌类),提高放养鱼类的成活率,是关键措施之一。蒙古红鲌、翘嘴红鲌是网栏养鱼库湾中主要的凶猛鱼类之一。对养殖鱼类及自然增殖的经济鱼类的幼鱼危害严重。对这两种凶猛鱼类,用刺网捕捞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江口水库从一九七六年以来,鲌鱼种群发展很快。七七年上半年,我场用于常年扑捞的三层胶丝小挂网产量很低。渔获物中,鲌鱼的比重比以往任何年份都高。显然,设法扑捞水库中大量存在的鲌鱼这是提高产量的途径、同时也可收到除野灭害的效果。为此,  相似文献   

3.
郝允碧 《淡水渔业》1987,(1):42-42,41
<正> 山东省棲霞县菴里水库,是一座养鱼水面约3600亩的中型水库。平均水深10米,透明度0.8米,pH值7.68,是个中营养型水库。1958年建库,1960年开始放养,至1981年共投放鱼苗、鱼种834.2万尾,捕捞成鱼61.5万斤,多年平均亩产8.5斤。1972年最高鱼产量达15.6万斤,平均亩产43斤,此后鱼产量逐年降低。为了恢复鱼产量,自1977年开始,增加投放鱼种数量,由14万尾提高到24万尾,鱼种规格亦由2寸左右,提高到3寸以上。结果年年放鱼不见鱼,1980年鱼产量只5000斤。主要原因是鳡鱼、鲌属鱼类猖獗,大量吞食放养鱼种,一般鳡鱼个体重30-40斤,鲌属鱼类有的个体重达10余斤,凶猛鱼产量占总产量的10%以上。 1982年6月是该水库枯水年的枯水季节,水库蓄水量不足20万米~3,为清野除害  相似文献   

4.
日本海柔鱼渔场夏季气象的探讨许翌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日本海中,以日本海中部的大和堆渔场和西部的大彼得湾渔场产量较高,可捕潜力大。1989年夏,上海水产大学《浦苓》号实习渔轮首次开赴日本海苏联专属经济区试捕柔鱼...  相似文献   

5.
鲌属和红鲌属鱼类皆有藏在草丛中产卵繁殖的习性,利用这个习性,在水库人工设置草把,引鱼入内,然后可用抄网捕获。这种渔法就是抄把捕鱼,很适合在无草或少草的水库里控制鲌鱼。  相似文献   

6.
该报告简述了Ti鱼深水层流多具结构及特点。在Ti鱼挂网的基础上,研制出60.00m×5.06-21.8mmTi鱼深水层流刺网具。在两只29.4kW渔船上进行了两年生产试验,生产171流次,捕Ti528余吨,纯益14万元;与原型网对比,产量提高90%左右;推广10只渔船,捕Ti963余吨,纯益21万元,取得较好的捕捞与经济效果。并简述了黄海北部产卵Ti鱼生物学特性;得出了网目尺寸与鱼体叉长、体重、体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养殖水体中的凶猛鱼类,主要有蒙古红鲐,翘咀红鲐、鲶鱼、黑鱼、狗鱼、鳜鱼、马口鱼和鱤鱼等,它直接危害着鲢、鳙、鲤、鲫等经济鱼类,使渔业生产遭到很大的损失。但这在东北地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一些湖泊、水库鱼产量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甚至某些较大养鱼水面的凶猛鱼类,或者巳成为较大群体(如吉林松花湖的蒙古红鲌等),或者是主要捕捞对象的优势种群(如黑龙江镜泊湖的蒙古红鲌等),  相似文献   

8.
湖泊、河沟、水库等大型水面养鱼,某些肉食性凶猛鱼类,在幼鱼阶段与家鱼争食天然饵料,成鱼期大量捕食放养的鱼种,影响养殖鱼类的成活率和回捕率,是制约大型水面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清除这些害鱼呢?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国内现有的捕Ti网具的生产试验情况作了概述,并对其捕捞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其结果表明,Ti鱼流刺网的捕劳效果及经济效益较好,是近海小功率渔船捕劳Ti鱼的较邹渔具。但不足的是取鱼劳动强度强度较大。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10.
1990年3月从浑江水库引进1亿粒池沼公鱼发眼卵,1990年底即发现水库有公鱼。1991年春在本库捕鱼采卵2.2亿粒孵化放流。1992年春捕池沼公鱼155t。移植试验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红鲌属鱼类是水库中常见的中上层敌害鱼类,对于刚投库的鱼种具有极大的危害。目前,清除红鲌属鱼类的方法除采用跳网捕捞及在产卵场用药物毒杀其鱼卵外,其它有效的方法还不多见。湖北省京山县惠亭水库渔场根据蒙古红鲌易进张网和翘嘴红鲌喜欢跳跃的不同行为生态,近几年来结合成鱼捕捞生产使用密眼张网和跳网大规模歼捕红鲌属鱼类(主要是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  相似文献   

12.
柔鱼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根据自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捕到柔鱼、数量有多少、为什么那些地方会有柔鱼作一概述。我的情报大部分来源于在新西兰200里经济区作业的外国拖网船和Sealord产品有限公司雇用的柔鱼钓船的渔获情况,以及日本、台湾的远洋柔鱼协会的出版刊物和新西兰的商业拖捕渔获情况;但鉴于材料不足,本文还纳入了根据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普遍说法而作的综合推测。这里,我要谈的是新西兰斯隆氏柔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大中型水库渔业状况多为粗放形式,即年初投放4寸左右规格的鲢、鳙鱼种,不投饵、不施肥,以加强除野防逃和渔政管理为主要措施,当年或次年冬季起水,捕大留小。这种生产方式的鱼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与鱼种投库量呈正相关。因此,鱼种是水库高产稳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培育并投库量足质优的鱼种,便成为水库渔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县池塘高密度精养面积不断扩大,鱼产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养殖效益,许多养殖户都热衷于起捕“热水鱼”上市,这是因为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已有部分鱼长到上市规格,将这部分鱼捕捞上市,一是可减轻高密度放养鱼池的压力,降低风险;二是可调节市场,增加供给;三是可增加收益,提高资金周转率。但有一些养殖户由于操作方法不当,捕“热水鱼”常常造成死鱼事故,造成损失,为了科学起捕“热水鱼”,提高养殖效益,现将起捕“热水鱼”六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利用陆浑水库的天然饵料资源,提高常规鱼类的产量,我们从1991年起把水库捕捞方法由“群捕”改为“国捕”,减小鲢、鳙鱼种的投放规格,同时加大清野力度,采取捕大留小的措施,显著地提高了鱼产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水库条件陆浑水库建于1959年1...  相似文献   

16.
鲂鱼(Megalobrama termina,is)原名三角鲂,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Rerinae),原产于长江以北的江河湖泊中。它肉味鲜美,生长速度比原产于珠江流域的广东鲂快,与团头鲂相当,病害少,食谱广泛,拉网起捕率高,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淡水养殖品种。我们于1988年从湖北省引进亲鱼,次年进行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另文报导),  相似文献   

17.
池沼公鱼移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是亚冷水性小型经济鱼类,它具有较高的出口创汇价值,国内市场也供不应求。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部分水域,能形成产量的仅有鸭绿上中朝共管的水丰、云丰水库。向北方适养水域移植公鱼,对开发利用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提高鱼产量,提供出口创汇和国内市场新的鱼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鳡、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鳜、鲇和黄颡鱼是丹江口水库中群体数量较大的凶猛鱼,而且也是库中重要的经济鱼类。研究了这六种凶猛鱼的摄食种类、食物组成的变化、摄食频度和食物组成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俗称和顺、拗颈、翘嘴,隶属鲤科、鲌亚科鲌属,是鲌属鱼类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一般个体重1~3kg,最大个体可达15kg。翘嘴红鲌为江河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洁白、细腻、肉味鲜美,商品鱼市场价格高。  相似文献   

20.
王忠明 《水利渔业》1988,(5):38-38,40
征天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13.4平方公里,养鱼水面930亩。该库于1960年建成并开始蓄水、当年夏天即向水库投放夏花,发展养鱼业,开展综合经营。当时由于植被较好,有机质较多,天然饵料丰富,鱼类生长较快,曾获得较高的鱼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库水肥力逐渐减退,天然饵料贫乏,随之水库鱼产量急骤下降,到1987年亩产仅11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