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式曳纲倾角仪,是专为测量网具在研究与实船测试中曳纲的倾角参数的。本文介绍的该仪器,在设计上有其先进的特色——线路简单、实用,对网具的应用和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臂拖网试验及其作业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星辉 《海洋渔业》1988,10(2):55-59
<正> 长臂拖网又称双撑杆、双臂架虾拖网,即一船拖两网作业。和尾拖、舷拖、桁拖、双拖一样,是底拖网作业的基本形式。这种作业在墨西哥湾、南美沿海、西非、澳大利亚等海域十分流行,用于在平坦的海底捕捞价值很高的虾类和其他底层鱼。从事这种作业的渔船,左右两舷都装有两种可以活动的10多米长的铁制长臂。通过长臂端部的滑轮,由曳纲各曳带一副网板和一顶网具。渔船带着露出水面的网板、网具航行时,形同双翅,海上极易辨认。每舷的网具靠各自的网板实现水平扩张,连接网板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系统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于 2020 年 1—4 月随“龙发”轮在南极 48.2 亚区(45°W~48°W, 60°S~61°S)进行海上试验, 采集了拖速、曳纲长度、曳纲张力、网具和网板深度等信息, 分析了投放和收绞曳纲的速率对拖网渔具的动态特性影响规律, 以及在稳定拖曳状态下拖速和曳纲长度与网口高度、曳纲张力、网位的关系。结果表明: (1) 放网阶段平均拖速为(2.96±0.36) kn, 收网阶段平均拖速为(1.35±0.26) kn; (2) 网具自然沉降阶段曳纲投放速率为(54.1±5.9) m/min, 起网阶段曳纲收绞速率为(47.15±7.02) m/min; (3) 随着投放速率的增大, 曳纲张力逐渐减小, 网口高度增加; 投放速率与网位下沉速率成正比; (4) 收绞速率与曳纲张力呈负相关关系, 网具上调阶段的曳纲张力要比起网阶段的曳纲张力大。随着收绞速率的增加, 网口高度增加; (5) 稳定拖曳过程中,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网口高度均产生显著影响(P<0.01), 随着拖速和曳纲长度的增加, 网口高度减小; (6) 在自然沉降阶段, 当投放速率过大, 网板带动网具急速下沉, 网板会出现“超调”现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南极磷虾拖网网位的有效调整, 提高拖网瞄准捕捞效率, 还可为验证中层拖网性能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比利时专家Marelec发明了一种用微处理机控制的桁拖网曳纲拉力系统,它能随时了解曳纲所受的张力和海底障碍物等情况,以保证桁拖网渔船的作业安全,减少网具的损坏。  相似文献   

5.
弓子网渔具渔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子网是一种小型单船框架单囊底曳网,由无翼浅囊型单船底层桁杆拖网衍变而来,用弓形框架替代了桁杆,由两个翘板为弓子架底脚,三根钢筋为支架,焊接在一体成弓形架,故称弓子网。框架宽2.2m,高0.45m;左、右翘板宽各100mm,长0.45m。网具规格为12.53m×6.06m(2.20m);网口网衣网目尺寸2a=67mm,囊网最小网目尺寸2a=23mm;身网长4m,囊网长2m。在拖曳过程中,网口稳定张开且网具平稳曳行,操作方便。主要捕捞虾蟹类、贝类、海螺类、活动能力较差的底层小杂鱼等。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海洋学院研制了一船拖三口网的捕虾系统,它主要由三口网具、二块网板和二块撬板组成。渔船的两舷各有一根支架伸出舷外。支架的顶端装有滑轮。两根曳纲分别通过两个滑轮后,再各分出两对手纲。两对手纲共拖带三口网具,其中左右两  相似文献   

7.
网.抽D绳zipper line 网囊上开闭取鱼口的绳索。 手纲sweep line 网板拖网中,连接网袖和网板的纲索。其中,双手纲式中位于上面的一根称上手纲,下面的一根称下手纲。 游纲pennant 网板拖网中,连接曳纲和手纲,便于收绞手纲操作的纲索。 曳纲warp 拖曳网具的纲索。 带网纲bush rope 束U网、张网作业时,连接网具和渔船的纲索. 侧纲side rope 装在网具侧缘的纲索。 浮标绳buoyrope 连接浮标和渔具的绳索。 底环绳purse ring bridle 有环围网中,连接底环和下纲的绳索。 网头绳bridxe 单船围网作业时,连接围网翼端和带网船(或带网浮标)的绳索。 跑…  相似文献   

8.
1.概述。在我国,一般拖网渔船在起网时将曳纲绞收完毕以后,上、下空纲和整个网具是拖吊在后甲板上的。而在后甲板上(近船尾处)安装了一台卷网机以后,空纲和网具就可以直接卷绕在卷网机的大滚筒上,减少了在大风浪中舷侧起吊网衣操作的危险性,既安全方便,又省时省力;缩短了后甲板的操作面积,使后甲板上没有杂乱的绳索和网具。  相似文献   

9.
中层拖网类渔具,是我国大型水库捕捞中上层鱼类的主要渔具之一。其渔具结构及渔法特点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为便于同行交流和推广使用,这里简介一项59kW中层拖网渔具。该渔具属双船中层有翼单囊拖网类渔具,采用大尺寸网目四片式结构,曳行时依靠调整浮、沉力和曳纲长度控制网具作  相似文献   

10.
曳纲长度与网位水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拖网操作技术的改进,原来的底拖网网具巳不仅扑捞底层或近底层的鱼类,通过曳纲长度和浮沉力的调整,也可以捕获表层或近表层的鱼类。前些年的秋汛捕虾生产,一些机轮所采用的浮拖网就是底拖网通过曳纲长度和浮沉力配备的调整,把网具从底层提升到表层进行生产作业的。这种浮拖法早在70年代初期辽渔公司有些渔轮在捕起浮的青鱼等鱼类时曾采用过,有的船亦获得数十箱或数百箱的大网头,但仅是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南极磷虾中层拖网网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15年2—7月随青岛远洋捕捞有限公司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大型中层拖网渔船"明开轮"赴南极南舍得兰群岛水域执行农业部南极海洋生物开发利用项目期间收集的网位(D)、网口高度(H)、曳纲投放长度(L)和拖速(V)等数据,分析了拖速和曳纲长度对拖网网位和网口高度的影响。本研究中,网口高度定义为网口上下纲深度之差;网位定义为网口中心位置水深。根据渔船作业习惯和虾群群体特点,曳纲投放长度范围138~258 m,每档间隔20 m。拖速1~3 kn,间隔0.5 kn。结果表明:(1)网口高度变化范围为13.6~24.1 m,网位水深变化范围为50~70 m;(2)作业过程中,南极磷虾拖网网位变化主要由曳纲长度决定,曳纲从138 m开始投放时,每增加20 m,网位平均下降深度约1.9 m,网口高度平均减小1.1 m,曳纲长度对网位和网口高度均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P0.01);(3)拖速由1.0 kn变化至3.0 kn时,网位平均上升速率约2.9 m/kn,网口高度平均减小速率为2 m/kn,平均降低19.8%,拖速对网位和网口高度的影响显著(P0.05);(4)不同曳纲长度时的各拖速区间内的平均网位变化速率呈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规律。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南极磷虾渔船船长根据虾群的群体大小、水层变化及其与网具的位置关系,适时调整曳纲长度和拖速,使网位到达预设水层,实现瞄准捕捞提供参考,还可为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网具性能的优化以及南极磷虾拖网网具设计的改进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欧阳戈  黄卓麟 《水产科技》1990,(1):32-33,14
拖网作业历史悠久,也是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然而,长期以来,对反映网具在水域中运行状况的曳纲张力大小及其变化,却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在生产中,人们一直是靠经验估测。若碰到大渔获量或海底障碍物时,就常常出现生产事故,造成损失。为此,人们渴望研制一种有效的监测曳纲张力的装置。  相似文献   

13.
拖网在曳行中,网内各处和拖网附近的流态与网具的工作情况有密切关系。但是,拖网是由网衣、纲索及其属具构成的柔性体,所以测试拖网区域的流速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正> 十三、非拖网渔船,网具外伸150米及以上的,对水移动、不对水移动以及锚泊的,各应显示那些号灯和灯号型?1.对水移动夜间:垂直两盏环照灯上红下白;当有网具外伸150米及以上时,应朝着网具的方向显示一盏环照白灯;两盏舷灯和一盏尾灯。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围缯是福建的传统渔业。发源于闽江口一带。据传包括大围缯前身的“百袋网”在内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种双船作业的有囊围网。网具由一囊两翼组成(图1),翼网很长,身囊网很短,网口高而宽大。120~150马力使用的网具、翼网长达440~560米左右,身囊网55~70米,网口伸直周长360~460米。这种网具在40~60米水深的渔场作业,上纲能浮于水面,下纲能紧贴海底。作业以围为  相似文献   

16.
对印尼阿拉弗拉海中国底拖网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金群  季星辉 《海洋渔业》2004,26(3):231-233
在本刊2004年第一期,作者曾就中国渔船在印尼阿拉弗拉海双船底曳网的使用状况、主要规格及尺度、网具缩结状态、网身的结构和线型、袖端燕尾结构及拱道,以及增加兼捕品种等方面作了分析探讨。本文就网具线面积、中纲长度及口门宽度,以及单拖网的使用等再作讨论,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拖网改进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拖网渔捞事故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大小更是轻重不一。轻的导致减产,重的造成丢网、沉船、危及船员生命安全。因此,拖网生产中应加强责任心,坚持以防为主,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拖网生产中常见的渔捞事故主要有:一、网具吃泥沙现在,拖网网具虽然网目进一步扩大,但吃泥沙现象仍时有发生。通常,渔获物中含有少量的泥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若网具中拖入大量泥沙,发现不及时或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网具大破、曳纲断裂、甚至丢网事故。(一)发生原因1、对渔场底质情况不明,盲目底拖,而渔场底质太差,如烂泥松沙底质或海底有泥堆、…  相似文献   

18.
胡绍平 《海洋渔业》1984,6(2):87-88
1.从事捕鱼的船舶:是指使用网具、绳钓、拖网或者其他渔具捕鱼,因而,它的操纵性能会受到限制的任何船舶(但并不包括使用曳绳钓或者其他渔具捕鱼,因而,它的操纵性能不会受到限制的船舶)。  相似文献   

19.
拖网在曳行中,网内各处和拖网附近的流态与网具的工作情况有密切关系。但是,拖网是由网衣、纲索及其属具构成的柔性体,所以测试拖网区域的流速存在一定困难。 1982年和1983年,我们曾在山东省临朐县天然水渠  相似文献   

20.
围网是捕捞中上层鱼效率较高的一种大型渔具。机帆船灯光围网是取鱼部位于中段的两翼长带形无囊围网。根据机帆船的适渔性能、作业渔场水深和潮流、捕捞对象等情况,我们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生产和试验,摸索了一套网具结构及装配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网衣结构围网工作长度330~350米,网具伸直高度120米左右,是作业渔场水深的2~3倍,在5级风、2节流速条件下,网具在水中包围的深度约25米,能捕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