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缩节安和氯化钙浸种对种子萌发出苗期棉株耐盐性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英砂溶液培养法,研究缩节安(DPC)和氯化钙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出苗斯棉株耐盐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150mmol/L NaCI胁迫下,除0.5mg/L DPC和10mmol/L CaCI2浸种处理以外,1.0~3.0mg/LDPC和20~60mmol/L CaCI2浸种均显著降低棉花发芽势、出苗率和二叶斯棉苗干物重;1.0~2.0mg/L DPC和10~60mmol/L CaCI2  相似文献   

2.
小麦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营养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无机盐的调整,研究了小麦组培再生植株的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在总氮为42mmol.L^-^1(其中铵态氮为7mmol.L^-^1)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2.5mmol.L^-^1Ca(NO3)2的生根效果优于CaCl2;0.4μol.L^-^1Cu-EDTA和1μmol.L^-^1Na2MoO4对试管苗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Cl离子浓度不宜超过1mmol.L^-^1。形成  相似文献   

3.
灵芝菌丝发酵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a(NO3)3,接种培养7d后发现,不同2的La^3+均能影响灵芝菌丝生长期间的各种胞外酶的活性。0.005mmol/L的La^2+即可促进菌体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的活性,以0.500和1.000mmol/L时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0.500和1.000mmol/L的La^3+可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而高浓度(2.000mmol/L)的La^3+cf  相似文献   

4.
用2mmol/LLaCl3、PrCl3处理菠叶片,促进新,老叶片光合放氧速率,LaCl3的作用较为明显。0.15mmol/L的LaCl3对光激活的Ca^++-ATP酶活性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PrCl3则对光激活的Ca^++-ATP酶和DTT激活的Mg++-ATP酶同时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渗透胁迫下大白菜吸收转运^45Ca^2+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0.3Pa和-1.0PaPEG胁迫过程中,大白菜幼苗根系膜透性,TTC还原能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显示奶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渗透胁迫处理下,根系对钙的吸收速率在(Ca^2+)〉0.75mmol/L时明显受到抑制,根系对^45Ca^2+的积累能力分别在一-0.3PaPEG胁迫5h和1.0PaPEG胁迫3h后受以抑制,而且大白菜各器官(根,茎,叶)对^45Ca^2+的吸收,转动能力在渗透腔摁下发生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外源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对苹果花粉萌发及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胺可提高花粉萌发率,而高浓度的多胺则抑制花粉萌发,1×10^-3~1×10^-4mol·L^-1的MGBG抑制花粉萌发,1×10^-6mol·L^-1的Put可逆转MGBG的抑制作用;田间坐果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1×10^-3~1×10^-6mol·L^-1的Put,Spd和1×10^-5~1×10^-6mol·  相似文献   

7.
Ca^2+对水稻种子活力和抗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0.5-5.0mmol/L的Ca^2+溶液浸水稻种子1天,可增强水稻种子萌发时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及萌发率。5.0mmol/L Ca^2+溶液能降低种子低温吸胀时初始电导率和电导率的增长率以及浸出液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低温对稻种吸胀时的伤害,提高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有效碳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研究了有效碳(CO2,HCO3)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水中缺乏游离CO2时,菹草的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下降,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速率显著降低。25℃,最适光照,强光照,菹草进行氮代谢所需HCO3的临界浓度(mmol.L^-^1)分别为0.18,0.25;进行正常磷代谢所需HCO3的临界浓度(mmol.L^-^1)分别为0.32,0.40。不良光照和高pH下缺乏有效碳源使菹草的氮,  相似文献   

9.
高脂饮食对大鼠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大鼠动脉血管张力的改变及内源性NO、PGI2的作用。方法:SD大鼠16只分为高脂饮食组和对照组,喂养5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和胸主动脉环对云甲肾上腺素(NE,10^-8 ̄10^-4mmol/L)、乙酰胆碱(ACh,10^-8 ̄10^-4mmol/L)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TC、LDL明显升高(P〈0.01和P〈0.05);胸主动脉环对NE或ACh的反应明显减弱(P〈  相似文献   

10.
外源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对苹果花粉萌发及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试验研究了外源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对苹果花粉萌发及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胺可提高花粉萌发率,而高浓度的多胺则抑制花粉萌发, 1×10-3~1×10-4 mol· L-1的MGBG抑制花粉萌发,1×10-6mol· L-1的Put可逆转MGBG的抑制作用;田间坐果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1×10-3~1×10-6mol·L-1的Put,Spd和1×10-5~1×10-6mol· L-1的Spm均能显著提高红富士苹果坐果率。  相似文献   

11.
以伊乐藻为试验材料,研究砷、砷+硒离子对伊乐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As~(3+)对伊乐藻的急性毒害主要表现为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呈逐步下降趋势;抗氧化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SOD活性呈先升后降、POD活性至第6天升至高点后下降、CAT活件则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叶绿体、线粒体遭到破坏.Se~(4+)在较低浓度时对As~(3+)的毒害有一定的拮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苹果柱头Ca2 + 分泌和膜结合态Ca2 + 分布的分析表明 ,与小花蕾期相比 ,大花蕾期柱头Ca2 + 分泌率较高 ,膜结合态Ca2 + 较多 ;与不授粉相比 ,授粉明显增强了柱头表面CTC -Ca2 + 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3.
李莉  浦晓磊  徐镜波  盛连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727-16728
[目的]为酵母菌在治理Hg污染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实验室驯化培养的酵母菌为供试菌株,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酵母菌对Hg^2+的吸附特性。[结果]酵母菌对Hg^2+的吸附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且进行得很快。该吸附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快速吸附阶段,该阶段持续10 min左右;第2阶段为吸附平衡阶段。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酵母菌对Hg^2+的吸附过程的可决系数达0.999 9。利用拟合出的直线方程可以计算出试验条件下酵母菌对Hg^2+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6.238 mg/g和 3.021 g/(mg·min)。与Freundlich方程相比,Langmuir方程对试验结果的拟合效果更佳。在试验条件下,酵母菌对Hg^2+的最大吸附量为9.29 mg/L。[结论]该研究为重金属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04-705
[目的]探讨了满江红对Ce^3+胁迫的生理生化应答反应机制。[方法]以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叶绿素含量、光舍放氧速率和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随Ce^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Ce^3+浓度的升高,SOD、CAT、P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性升高,而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光合放氧速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在低浓度Ce^3+处理下,满江红通过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提高了其对Ce^3+胁迫的抵抗力;但随着Ce^3+浓度的加大,满江红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减弱.表现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2+ 和Ca2+-ATPase在小麦颖果筛分子(sieve elements,SEs)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SEs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中的作用。【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术观察小麦颖果韧皮部分化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用Ca2+特异性荧光染色法和焦锑酸钾沉淀法,对小麦颖果韧皮部分化过程中的Ca2+进行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同时用铅盐沉淀法对Ca2+-ATPase进行定位。【结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SEs发育初期,细胞壁逐渐加厚,且内壁呈突起状,随着分化的进行,SEs细胞壁较以前明显变薄且平滑。Ca2+荧光试验表明,花后6~10 d,SEs细胞壁中有Ca2+的积累,其中花后9 d,SEs细胞壁Ca2+浓度最高;到花后14 d,细胞壁Ca2+浓度下降至对照水平。Ca2+亚细胞定位表明,在SEs中,花后1~2 d Ca2+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和细胞核中;花后4 d,SEs细胞质中Ca2+浓度增加,并且线粒体中也出现Ca2+颗粒;但到花后5~8 d,Ca2+主要分布在SEs细胞壁中,此时线粒体中未发现Ca2+颗粒;在花后10~18 d,Ca2+再次从细胞壁转移到胞内;花后20 d,SEs中Ca2+消失。在中间细胞(intermediary cells,ICs)中,花后1~18 d始终都有Ca2+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壁上和液泡中。在SEs发育过程中,Ca2+-ATPase的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花后3 d时,SEs中的Ca2+-ATPase活性最弱;花后4~14 d SEs有较强的Ca2+-ATPase活性,且主要分布在SEs的细胞壁、细胞膜、胞间连丝等部位和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上。【结论】Ca2+和Ca2+-ATPase在小麦颖果SEs的分化过程中呈动态变化,Ca2+可能参与介导了SEs的PCD过程。此外,Ca2+和Ca2+-ATPase可能对SEs细胞壁的加厚和SEs的功能实施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剩余活性污泥吸附Cu^2+和Zn^2+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污水厂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含高浓度重多金属离子(M^n+)等有害物的剩余活性污泥(WAS),如何有效地处置利用它已社会的广泛关注,将部分WAS作吸附剂回流至初沉池来降低污水及污泥中M^n+含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设想,该研究旨在作有关WAS的静态实验,发现其吸附规律和几个主要因子(pH,吸附时间,投配比等)的最佳值,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Cu^2+和Zn^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200 mg/L Fe~(2+)(EDTA-Fe~(2+))胁迫下,不同钾水平对耐铁毒型水稻种子协优9308和铁毒敏感型水稻种子Ⅱ优838的幼芽长、幼根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SOD和总淀粉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g/L Fe~(2+)胁迫下,加入外源钾可以促进幼芽和幼根的伸长生长,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POD、SOD抗氧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Fe~(2+)胁迫下,II优838和协优9308外源钾的最适浓度分别在160 mg/L左右和240 mg/L左右.Fe~(2+)胁迫处理下,铁毒敏感型水稻种子Ⅱ优838和耐铁毒型水稻种子协优9308相比,铁胁迫对前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Cd^2+对中国蛤蜊的急性毒性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d^2+对中国蛤蜊的急性与慢性毒性效应,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对海洋贝类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静水试验法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用概率单位法求得Cd^2+对中国蛤蜊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采用黄嘌呤氧化酶-亚硝酸盐形成法测定SOD活性.分析Cd^2+对中国蛤蜊的鳃和消化盲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Cd^2+对中国蛤蜊的24、48、72、96h的LG50分别为12.48、7.06、5.52、4,22mg/L;Cd^2+对中国蛤蜊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04mg/L。在Cd^2+质量浓度为0,422~2.110mg/L备件下经过96h慢性毒性胁迫,中国蛤蜊的鳃和消化盲囊的SOD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4~72h表现为抑制效应,96h表现为诱导效应,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Cd^2+对中国蛤蜊的急性毒性作用较强;在Cd^2+的慢性毒性胁迫下,中国蛤蜊的鳃和消化盲囊的SOD活性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野外观测点,对土壤水锌离子[Zn~(2+)]浓度和岩溶动力系统部分化学参数进行长期监测,探究土壤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岩溶作用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Zn~(2+)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增高,Zn~(2+)浓度在0~30cm处(0.08mg/L)小于30~60cm(0.15mg/L),且小于60~90cm(0.20mg/L).在时间变化上,土壤水Zn~(2+)浓度在夏季高于冬季,雨季高于旱季.Zn~(2+)浓度和土壤水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水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土壤CO_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扣除降雨量影响的Zn~(2+)和Ca~(2+)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土壤环境下,强岩溶作用有助于促进岩石或土壤固相中的Zn溶解于水中.岩溶动力作用在驱动碳-水-钙循环的同时,也驱动着微量元素Zn的运移.  相似文献   

20.
用细菌总数计数和琼脂扩散抑菌圈测量研究了Hg2+与有效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1)贴片Hg2+的浓度与正常增菌培养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有稳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Hg2+对有效微生物有明确的毒性作用;(2)贴片Hg2+的浓度与经1.25 mg/L和2.5 mg/L的Hg2+驯化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的剂量反应关系下移(右移),说明低浓度Hg2+可以驯化有效微生物;(3)在5 mg/L 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基本不增加,但在2.5 mg/L 和1.25 mg/L的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分别滞后8 d和2 d达到正常增菌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说明有效微生物能较长时间耐受5 mg/L浓度的Hg2+,能迅速适应<1.25 mg/L的H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