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用鲢鱼加工模拟蟹腿肉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国内大宗养殖产品鲢鱼为原料,取代部份进口原料生产模拟蟹腿肉。结果显示,添加30%的鲢鱼鱼糜不影响产品质量,与100%用狭鳕鱼糜生产的产品无明显质量差别。本文同时总结了鲢鱼鱼糜凝胶形成能的特性,以及提高凝胶强度的方法;讨论了在我国发展鲢鱼模拟制品生产的可行性和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三、几种模拟水产品的制作方法1.模拟蟹腿肉根据显微镜观察表明,天然蟹腿肉中肌原纤维结构呈不规则形状,但一般来说其截面基本呈长方形(0.5×1.5毫米),肌原纤维之间的连接较松散,因而易分离成丝,肌原纤维的胶凝强度约300~1500  相似文献   

3.
概述日本仿蟹腿肉食品的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仿蟹腿肉食品,是鱼糜制品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原料只采用鳕鱼一种,制品的形状似蟹腿肉,表面涂有蟹腿肉一样的红色素,肉呈白色,稍透明,肉质富有弹性,具有蟹肉的鲜甜味。仿蟹腿肉采用真空包装,在10℃以下贮藏,消费者作为冷食品食用。日本仿蟹肉食品是近四年开发的新产品,每年产量在六万吨以上,主要向美国,  相似文献   

4.
鲢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化学作用力及蛋白质构象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化学法、激光拉曼光谱、圆二色谱等先进的现代检测分析手段,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等化学作用力对鱼糜凝胶形成的作用,并对蛋白质构象进行了表征,探索化学作用力及蛋白质构象对鲢鱼糜凝胶网络结构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离子键、氢键显著减少,而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显著增加。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是维持鲢鱼糜凝胶稳定结构的主要化学作用力。40℃和90℃两段加热过程中,鲢肌球蛋白的α-螺旋结构部分转变成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以无规卷曲结构为主。鲢鱼糜凝胶中肌球蛋白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转角、无规卷曲结构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3.70%、12.40%、53.90%,其中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是维持鲢鱼糜凝胶网络结构的主要蛋白质构象。维持鲢鱼糜凝胶稳定结构的主要化学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主要蛋白质构象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69-475]  相似文献   

5.
淡水鱼鱼糜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楼明 《水产科学》2003,22(5):14-17
采用清水漂洗、盐水漂洗和碱水漂洗、钙离子、热处理方法对草鱼、白鲢鱼糜进行试验,阐明诸因素对草鱼、白鲢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为生产鱼糜制品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草鱼2次清水与1次盐水漂洗凝胶性能较好,鲢鱼鱼糜的最佳钙离子质量分数为0 5%。  相似文献   

6.
王伊  程裕东  金银哲 《水产学报》2012,36(7):1140-1145
在2 450 MHz频率的微波处理条件下,为了考察添加鲢鱼糜对小麦粉面团糊化的影响,将小麦粉、鲢鱼糜、NaCl和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制成鲢鱼糜面团,面团中鲢鱼糜含量分别为0%,10%,20%和30%(w/w,质量百分比),对样品面团中淀粉的介电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尺寸的面团样品,添加鲢鱼糜可改善面团样品在电磁场中的加热均匀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面团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分别在20~23和9~12内波动并呈下降趋势,微波的穿透深度因淀粉的糊化略有上升。淀粉的糊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降低样品中淀粉的含量,会使面团糊化活化能由113.54 kJ/mol下降至59.96 kJ/mol。  相似文献   

7.
刘海梅  熊善柏  张丽  彭鸽 《水产学报》2010,34(4):643-647
为了研究鲢鱼糜凝胶化温度与肌球蛋白热稳定性的关系,测定经不同凝胶化温度处理的鱼糜凝胶特性,利用浊度法检测鲢肌球蛋白溶液聚集体的形成过程,并采用圆二色谱仪、差式量热扫描仪分别对鲢肌球蛋白溶液的α-helix结构变化和热变性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鲢鱼糜的适宜凝胶化温度为40℃,肌球蛋白的聚集速率在39℃、51℃、54℃3个温度点时出现大幅度增加,其中39℃时聚集速率最快;肌球蛋白α-helix在40℃、55℃时大量解旋成无规卷曲结构,40℃时解旋速率最快;肌球蛋白存在两个变性温度43.32℃和51.59℃。鲢鱼糜凝胶化温度与肌球蛋白α-helix的第一个解旋温度和第一个变性峰值温度点相对应,凝胶化温度实质上是肌球蛋白的第一个变性峰值温度点。  相似文献   

8.
如意蟹卷     
原料:生蟹糜3两,熟蟹黄末3钱,鸡蛋3只,盐1钱,味精2分,湿淀粉5钱,麻油2钱,植物油1两,葱少许,姜葱汁少许.制法:1. 取蟹糜肉溶化,放入盛器,投入姜葱汁、蛋清1只、湿淀粉、盐、味精,搅和上劲成糊待用.2. 炒锅上火,炒热打滑,将鸡蛋搅和  相似文献   

9.
人造蟹肉的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人造蟹肉在日本又称为蟹风味鱼糕,是日本从1970年开始开发的以鱼糜为原料的新颖模拟制品。它的开发过程及商品大体上分为下列几种:1.用明胶制成模拟蟹肉纤维的制品。2.将调制成蟹红色的蟹味鱼糕,用刀具细切,模拟成蟹肉纤维状的制品。3.将切细的模拟蟹肉纤维,用蟹味调整鱼糜粘接起来,用成型机制成蟹腿状,再着色为模拟蟹腿的制品。4.在薄带型的蟹味鱼糕上,用刀具切刻成纤维状,将其集束成蟹腿状,再着色为模拟蟹腿制品。  相似文献   

10.
鲢鱼冻鱼糜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鲢鱼冻鱼糜生产工艺流程为:活鲢鱼→清洗→剖开→消洗血水→采肉→漂洗→脱水→擂溃→成型包装→预冷→速冷→冷藏。其中漂洗为关键工序,以0.1%漂白剂A,pH6.8,10℃下漂洗15min,然后在不断搅拌下清水漂洗2次,每次10min,白度高,蛋白质损失少。  相似文献   

11.
秋风飒爽之季,菊花黄,蟹儿壮,正是品蟹的好日子。螃蟹人人喜食,但占产量比例较大的小蟹(50g左右)如何加工食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剥取蟹肉 蟹肉好吃,取肉难。正确取蟹肉的方法,是取清水活蟹,将里外刷洗干净或用手抓住一侧蟹腿,在水中涮洗,至水待为止,用细麻绳将蟹鳌、腿捆扎牢固,放在蒸锅内笼屉上蒸约20分钟,至外壳呈桔红色,离火冷却。a.剥蟹螫肉:将蟹螫掰下,面朝上放在案板上,用菜刀颀长一切为二,再用蟹剔(可用不锈钢片自制)将肉拨出。b.剥蟹腿肉:将蟹腿掰下,放在案板上,切断蟹侧肢尖、根及连接腿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暴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蟹腿肉、蟹身肉、性腺和肝胰腺)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组和三个恩诺沙星浓度试验组(空白对照、50、500和5000μg/L)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与水环境中恩诺沙星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在蟹身肉中的富...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养殖技术1.扣蟹培育一般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泼洒消毒,放苗后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时应多投在周边浅水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视情况而定。随  相似文献   

14.
蟹菜四款     
银针蟹肉丝 原料:蟹腿肉150克,绿豆芽250克,盐、味精、醋、料酒、姜汁、姜、葱、麻油、菜油各适量。制法:1.将鲜蟹肉洗净,撕成丝,绿豆芽洗净掐去两头,入沸水锅中,捞出,沥干水;用姜汁、盐、料酒、醋、味精调成味汁。2.锅置火上,下菜油烧至五成熟,下姜葱炒香;挑去姜葱,下蟹肉丝,绿豆芽,迅速翻炒,淋人味汁、麻油即成(此款为川菜吃法)。  相似文献   

15.
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焕根 《淡水渔业》2000,30(7):30-31
目前 ,优质的蟹种已成为制约河蟹养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方法是用长江系亲蟹早繁的大眼幼体通过二级培育成 5 0 0~ 6 0 0只 /公斤的“小扣蟹” ,进行成蟹养殖 ,通过 1999年试验表明 :用这种新的养殖方法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用塘口 :塘口一只 ,面积 12亩 ,位于兴化市中堡镇陆甸村 ,塘口设施齐全 ,水源方便 ,水质清新 ,塘内水草丰富。1 2 试验用蟹种 :大眼幼体 1999年 2月 4日购自赣榆县新建育苗场 ,系长江系亲蟹繁殖而成。数量 2公斤 ,用汽车运回 ,通过二次培育而成 5 0 0只 /公斤的“小扣蟹”…  相似文献   

16.
如何控制多罗波蟹加工品的微生物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概述1991年夏季,我们受日商的委托,从事熟多罗波蟹腿肉的试加工。由于该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无论在生产工艺还是工艺卫生等诸多方面,都给加工带来了困难。而这种产品在日本如若打开市场,将有广阔的发  相似文献   

17.
河蟹仔蟹管道式饲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封闭式的蜂窝状塑料管道作为蟹穴,对河蟹仔蟹进行两个月的饲养观察试验,每隔15d测定一次壳长、壳宽和体重,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蟹的个体生长特点,比较了蟹穴饲养和非蟹穴饲养以及不同形式的蟹穴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仔蟹的个体生长为跳跃式的非连续增长。蟹穴饲养对河蟹的壳长、壳宽和体重的生长无不利影响,而增重率明显优于散养,且L型蟹穴的生长效果比I型蟹穴要好  相似文献   

18.
黄蟹“和”绿蟹“的鉴别方法及两者的蜕壳死亡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华绒螯蟹蟹种中“黄蟹”和“绿蟹”的鉴别方法,报导了用这两种蟹种进行对照饲养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长江水系鲢鱼和珠江水系鲢鱼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考察和比较不同水系鲢鱼的生长特点,把来源不同的四种鲢鱼,即长江野生鲢鱼、长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鱼、珠江野生鲢鱼和珠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鱼,分组在精养成鱼池、网箱及自净式水池中混养,进行同一环境中和不同环境中的生长速度的比较研究。试验鱼从2月龄起观察到16月龄止,平均个体大小从全长12厘米,体重16克起到39厘米、605克止。试验结果表明,来源于两水系的鲢鱼的生长速度有着规律性的差异。不论野生的还是人工繁殖的,珠江鲢鱼的早期生长速度都比长江鲢鱼略快,但后期的生长情况却相反,长江鲢鱼的生长速度变得比珠江鲢鱼快,在第二年的养殖中越来越显出长江鲢鱼的生长优势。第二年1月份试验开始时,体重比珠江鲢鱼小的长江鲢鱼,至11月份时却超过了珠江鲢鱼。在第二年养殖过程中,四种不同来源鲢鱼体重增长率的大小顺序是长江野生鲢鱼>珠江野生鲢鱼>长江人工繁殖鲢鱼>珠江人工繁殖鲢鱼。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94年在邳州市徐塘乡进行了稻田蟹鱼混养试验,试验稻田0.53公顷(即8亩),利用地边沟为河蟹暂养池,沟内水深1.5米。在田块四周开挖宽3米、深1米、坡比为1:2.5的蟹沟,田内开挖“丰”字型田间小沟,沟宽0.8米、深0.5米。蟹沟外围用高度为0.8米的石绵瓦围栏,内面用塑料膜贴面,作为防逃设施。放养前15天用清塘净进行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