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子孵芽法     
嵊县囘山公社茶場,是在1958年公社化后建成的。全县茶园面积1250亩,其中有一部分一年生的茶苗已長得一尺左右,生長健壯。茶苗能获得成活率高生長快,是与采取了茶籽孵芽法分不开的。1958年茶場从公社領来茶籽4000斤,不飽滿的茶籽,占着相当一部分,为适应发展新茶园的需要,达到发芽齐发芽率高,便采取用谷子孵芽法  相似文献   

2.
茶籽貯藏,是新茶园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大面积开辟新茶园的过程中,更不能忽视这项工作。因为茶籽在当年采收后,本可立即秋播。在小面积开辟新茶园时,进行秋播虽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播种面积很大,要在当年秋季做好土地整理进行茶籽播种,在劳动力方面是有困难的。为了利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在我场的部分茶园中发现了茶芽枯病。一号山头的常规茶园,连续两年发病率高达80%左右,被害茶树芽叶枯焦,甚至新梢亦枯死,造成该片茶园减产40—50%。一、茶芽枯病的症状主要发生在新稍的芽叶上,嫩梢有时亦受害。芽叶发病多自叶尖或边缘出现黄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展为褐色或黑褐色的不规则大斑,并无明显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茶籽可以在秋季播种,也可以在春季播种。供春播的茶籽,要妥善地貯藏,因为茶籽很容易腐爛、干枯而失去生命力和發芽力。在目前大力發展茶園,而茶籽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証茶籽的高度出苗率,已經成为完成新茶園繁殖和旧茶園补殖計划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在茶区收集到一条茶籽貯藏經驗,介紹于后供参考。在較背陰处的略倾斜的地帶,选用直徑2米左右、高1—1.5米的園坎墩,或宽2米左右,高1—1.5米的土磡,从頂部开口挖1米深,直徑0.9米左右的圓筒形坑,坑的大小,视裝放茶籽的籮筐之大小而定。坑壁泥土不必敲緊,在坑內放些干草,把坑壁燒热,待冷却后,铺上干燥的羊齒,稻草,藁榦,甘藷蔓之类,厚約10厘米,然后把装有茶籽的籮筐置于其中。坑内要燒烤,可能是为了薰殺侵害茶籽的病菌害虫和蒸發一部分水份,以免被病虫害侵害或沾潤过多水份,而致腐烂造成损失。被貯藏的茶籽先风干,不剝去朔菓皮,这样相互之間空隙較大一些,同时可保証种皮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5.
霞浦溪边茶场今年新开的茶园有2000多亩,缺乏种苗,经社员积极想办法,找窍门的结果,终于在荒山和旧茶园中,找到茶苗,解决了12000亩,最近仍在挖潜力,继续扩种。办法就是:一方面挖荒野茶:野茶除原有母株可挖取分株外,母株每年能生产一些茶籽自行掉在树旁生长成苗,也可分离作茶苗。母株也常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紫阳县红椿人民公社深阳大队第二连有0.726亩茶园,植茶三百六十三丛,58年获得高产,计产干毛茶600斤,平均亩产达826.2斤,并采收净茶籽120.8斤,亩产茶籽166斤,获得了茶叶茶籽双丰牧。这块茶园处于郭家河沟的中牛山,土层肥厚,向阳避风,茶丛较集中,树岭在百年以上。1957年产干毛茶550斤。  相似文献   

7.
<正>茶煤病又称乌油,是茶园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分布在全国各茶区。茶煤病暴发的茶园污黑一片,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影响产量,并造成品质下降,甚至可导致病株枯死。发病原因:引发茶煤病的病原约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头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炱、光壳炱等10种左右的真菌,  相似文献   

8.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3年田间系统调查,介绍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状况,研究了金华地区籽叶两用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籽叶两用茶园中发生的第1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高峰期为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很多时候第2高峰不发生。由于栽培模式、生态环境的不同,籽叶两用茶园中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开辟新茶园运动中,由于土地一时整理不出来,往往要延迟到次年春季播种,为了使茶籽安全过冬,保证一定的发芽率,就必须妥加保藏。以往常见的茶子贮藏方法有室外窖藏、沟藏及室内砂藏等三种,但都很麻烦,要花较多的工夫、材料,同时,稍不注意还会引起霉烂。去年,安徽省岳  相似文献   

11.
玉露是日本的高级绿茶,它具有独特的色泽和香气。这种独特色泽和香气的形成,与鲜叶的生产方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是选用具有十年以上树龄、生长健壮和肥培管理好(早先就施下大量有机质的氮素肥料)的茶园作为生产玉露用的茶园。在春茶采摘前20天左右,用芦帘、粗草蓆和稻草等把选定的茶园围起来,使茶芽在不直接照射到阳光  相似文献   

12.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的碧螺春茶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茶百芽重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纯茶园和茶果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均在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重,继续增加施氮量,百芽重不再增加,在纯茶园中反而下降,且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在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为6:4时达到最高。(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均大于纯茶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茶叶的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枇杷间作茶园的作用效果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在纯菜籽饼肥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的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根据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試驗目的: 我国的茶树、自从叢式栽培改成为条式栽培后,各地在播种方法方式上,頗有不同。如有的采用条式撒播,有的采用等距單粒条播,有的采用条式等距穴播等等;各凭过去一些方式或个人所設計的不同方法播种,即使同样的穴播,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三粒穴播,有的采用四、五粒穴播,有的采用八、九粒穴播。在一穴内有的將茶籽集中于一处,有的在同一穴内各粒茶籽分开播种,粒与粒仍有  相似文献   

14.
碾茶和玉露茶一样,是以覆盖茶园中所生长起来的茶芽制成的。鲜叶蒸过后不揉捻就进行烘干。因消费者强烈要求碾茶品质要有鲜明的浓绿色和非常高雅的香气,为此,把鲜叶比玉露茶受覆盖影响更大的芽叶,采来制成碾茶。碾茶制造只有蒸叶和烘干二个过程,虽极为简单,但根据鲜叶蒸的程度,在烘干时,烘干机内的温度和湿度,必须作微妙的调节。优质碾茶的特征是叶色浓绿、香气高雅、叶皱折少而不重叠。制造优质的碾茶,十分重要就是制造过程中的操作不可在中途停顿,而要连续地进行到底。制造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16.
茶蚜是危害茶树芽叶的重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幼龄茶园受害较重,采摘茶园也常局部发生。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蚜害,但是有损茶叶品质,增加农药残留量,并大量杀伤天敌,削弱其对茶蚜的自然控制。其实茶蚜的天敌资源较多,在控制用药的情况下,往往具有较大的自然控制能力,成为茶蚜的重要的生态制约因素之一。七十年代作者在安徽注意并初步研讨了这一问题,现简要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7.
熊飞 《科学种养》2011,(3):18-18
利用扦插的无性系茶苗移栽建园,与茶籽直播建园相比,具有性状整齐一致,投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突出优势,是提高茶园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只有70%~80%(不足60%的只能毁掉重建),需要多次补苗。因此,提高移栽茶苗成活率,力争一栽全苗、一建成园,是保证无性系茶园建设成功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茶籽穴播机     
本場从1955年起,即开始研究茶籽穴播机,所采取的形式,为普通型孔式,即排种輪的型孔皆直接露在外面,种籽落入型孔与刮板相遇时每有被軋破的現象发生,不适合生产上的应用。去年將排种輪改成为中空式的活动排种方法,茶籽被軋破問题始告解决,經一再改进后,已初步可以投入生产,比人工播种約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霍山县上土市人民公社第八大队,陈家冲生产队由社主任刘宗际等三个同志培养的2亩卫星茶园,在五八年10月26日采茶蒲2119斤,11月9日脱壳計收净茶籽1404斤,平均亩产达702斤,当場由大队長杜京稭和二十三位社員檢查驗收,創造了我县茶子亩产量最高記录。这块茶园,春、夏茶还收干毛茶1103斤平均亩产干毛茶551.5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鸠坑品种茶籽清洗、浸泡后播种于珍珠岩中萌发,保持珍珠岩潮湿。幼苗生长60d后分别用氮肥、磷钾肥和氮磷钾肥等三种肥料每周喷施茶苗叶片,共喷5次。结果表明:三种肥料皆能促进茶苗生长;茶苗鲜重的增加主要来自地上高、叶片数和叶面积等地上部的生长,按照肥效从小到大对这一过程的作用依次为NPK肥〉N肥〉PK肥。叶面肥还增加了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多酚含量.提高了N平衡指数。叶面肥对茶苗地下部根系的伸长具有限制作用。不同肥料对根系中茶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影响不同:PK肥减少根系中氨基酸的积累,N肥促进根中茶氨酸以及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增加,而NPK综合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茶苗根系中茶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