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区域差异视角出发,剔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农业保险标的资源禀赋水平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进行农业保险效率测算、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国31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农业保险效率状况,为中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首先按照农业保险标的资源禀赋水平对31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剔除环境影响因素后,运用DEA-Tobit方法在不同分组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做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整体呈现基本有效率状态,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快速发展阶段,且主要依靠技术效率的增长;不同农业保险标的资源禀赋水平地区的农业保险效率值及其增长速度呈现明显差异,农业保险标的资源禀赋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保险效率普遍较高;不同农业保险标的资源禀赋水平地区的农业保险效率值在不同程度上在受不同变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应重视区域差异的影响,科学评判不同地区农业保险效率值,可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农业保险标的资源禀赋水平的地区采取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从而实现到2030年农业保险补贴有效率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海南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政策性农业保险2007年开始试点,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势头良好。本文分析了海南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海南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与绩效,并针对阻碍海南农业保险运行效率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意外风险,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对我国“十二五”以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进行评估以发现现实问题,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原则,从保障水平、政府补贴水平、发展力水平以及减贫能力水平4个维度选取12个二级指标,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体系,对2011—2020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进行评估,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各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得分逐年上升,但表现有所不同,绩效最好的3个省份为安徽省、内蒙古和吉林省;我国农业保险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弱于东部、中部地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农业保险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保护作用,有可能还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最后,依据结论提出加强农业保险需求端建设、改进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完善监管评价反馈互动机制和完善绩效补贴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敏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227-230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面临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补贴效率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行为失范、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等困境。为促进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补贴效率保障机制,健全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由于气候因素的不可避免性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持续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一种管理农业风险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为例,首先探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概念及其作用,然后就当前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青铜峡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一部分,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能够分散风险补偿损失,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自身属性和完善服务体系的研究,说明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特点,提供不同程度的风险保障范围,能够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配置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机保险的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既体现在我国省域之间,也体现在各省份内部。江苏省作为农机政策性保险开展较早的省份,省内各地市的农机政策性保险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农机政策性保险的运行效率和农机风险的管理水平,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7年农机政策性保险相关指标数据(如保费收入、农机参保量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机政策性保险区域水平进行分析,探究各地市农机政策性保险发展水平和潜力。结果表明,地区农业发展规模潜力是农机政策性保险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应当因地制宜,实施差异支持政策,以促进农机政策性保险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机保险分散农机作业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决定了农业保险必须走政策性发展之路。在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建议: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制度,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江西省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优化了农户分化类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水稻单产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农户响应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仅为47.4%,传统农户和专业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偏低。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的家庭水稻单产为7.087 t/hm2,高于未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这一结果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实现集约化生产、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改善土壤质量和采纳新品种提升水稻抗病害性能的渠道来提高水稻单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粮食主产县、双季稻种植均显著强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水稻增产作用。因此,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下,建议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地流转、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获取成本,加大对从事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主产县和双季稻种植区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