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由于城市中工业活动、汽车尾气排放等原因,城市屋顶菜园生产的蔬菜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食用是否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杭州市3个屋顶菜园的蔬菜中Hg,As,Pb,Cd和Cr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与国家蔬菜重金属污染限量指标和杭州市区主要蔬菜基地蔬菜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比较,评估城市屋顶种植蔬菜重金属风险。结果表明,屋顶种植蔬菜中Hg,As,Pb,Cd和Cr含量均远低于国家蔬菜重金属污染限量指标,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城市屋顶种植蔬菜是安全的。屋顶种植蔬菜的栽培基质、肥料与水源的安全性比陆地蔬菜基地更高,而城市空气污染对屋顶种植蔬菜重金属污染风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在台州不同县市区城郊,选择面积较大、连续种植多年的蔬菜种植地,采集土壤和其上种植的蔬菜可食用部位,分别检测Pb、Cd、Hg、Cu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限量指标。Cu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4种重金属元素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蔬菜对Cu的富集能力为大豆>西兰花>白花菜>青菜>萝卜,其中,大豆在Cu污染地区可能不适宜种植,其余蔬菜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地区种植时,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其受重金属污染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探讨和分析河北省燕郊地区蔬菜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采集该区市售的24种常见蔬菜,检测铅(Pb)、镉(Cd)、汞(Hg) 3种重金属的含量,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揭示蔬菜重金属的超标因子和污染特征,采用健康风险分析法评价蔬菜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4种蔬菜的重金属Pb、Cd、Hg含量范围分别为0. 05~0. 27、0. 22~0. 38、0~0. 009 mg/kg。Pb和Hg低于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则轻微超标。不同种类蔬菜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趋势为叶菜类豆菜类果菜类根菜类。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为标准,各种类蔬菜Pb、Cd、Hg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 54、1. 45、0. 27,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 12。食用叶菜类的重金属累积健康风险高于食用其他种类蔬菜,Cd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高于Pb和Hg,经口摄入重金属对儿童的潜在风险高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4.
天津污灌区小麦和水稻重金属的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以天津污灌区农作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污灌区内24 个小麦和 29 个水稻样品及其对应的土壤样品,清灌区内10 个小麦样品和 14 个水稻样品及相关的土壤样品,分别采用ICP-AES 和原子荧光分析样品中Cd、Cu、Pb、Zn、Cr、As 和Hg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污灌区小麦和水稻中重金属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污灌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聚集,土壤中Cd、Zn和Hg的含量分别为0.46、129.05、0.52 mg·kg-1,超过天津土壤质量二级标准。污灌区小麦和水稻中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4、0.62 mg·kg-1,高于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对人类健康产生风险,其他重金属元素在小麦和水稻中的平均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水稻样品中Hg、As的平均含量稍高于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计算结果显示Cd和 Zn的转移因子值远高于其他元素,反映其具有更高的活动性,更容易从土壤转移到小麦和水稻子实中。目标风险指数(THQ)估算结果显示单一重金属的THQ值均低于1,表明当地居民对污灌区生长的水稻或小麦的消费基本不产生健康风险;小麦和水稻中As THQ值的和超过1,暗示在食用污灌区生长的水稻和小麦时As可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湘西花垣矿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对湘西花垣锰矿、铅锌矿区的部分蔬菜及其种植土壤进行了调查和重金属含量分析,通过污染指数法和经蔬菜途径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非矿区比较,两矿区蔬菜、土壤Pb、Zn和Cd含量较高,矿区土壤Pb、Zn、Cd含量均超过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pH<6.5)的污染警戒值;矿区蔬菜Pb、Zn和Cd含量均超过国家蔬菜重金属元素限量标准,分别为限量标准的2.0~10.75、0.9~2.5倍和2.2~19.8倍;两矿区蔬菜受到了Pb、Cd的严重污染,Zn的轻-中度污染。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两矿区居民通过蔬菜途径摄入的Pb和Cd对其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且对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年人。因此,矿区土壤上种植蔬菜会对食用这些蔬菜的当地居民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应采取合适的治理措施进行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菜地蔬菜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调查了杭州市30 个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通过分析各蔬菜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研究了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共27 种蔬菜对土壤Cu、Zn、Cd、Cr、Pb 的富集特性,旨在了解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富集特性的差异,并就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菜地上的蔬菜种植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叶菜类中的筒蒿、甘蓝、菜心、芹菜和长白菜,根茎类中的白萝卜、胡萝卜,茄果类的西红柿等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相对较低,可以优先考虑种植;而叶菜中的白苋菜、红苋菜、塌棵菜、西兰花、紫背天葵、雪菜和生菜,根茎类中的莴苣、芋艿、大红萝卜和樱桃萝卜及茄果中的甜椒等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相对较高,应尽量避免选择种植于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菜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成都平原常规粮油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镉污染风险和经济效益,寻求稳定、高产且利于推广的安全种植模式。选取成都平原最常见的6种粮油作物,设置了小麦-玉米轮作、油菜-玉米轮作、小麦-红苕轮作、油菜-红苕轮作、小麦-大豆轮作、油菜-大豆轮作、小麦-水稻轮作、油菜-水稻轮作8种种植模式,在轻中度污染农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对各个种植模式的产量、经济产出,以及收获物、秸秆和土壤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前试验区最广泛使用的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和水稻籽粒镉含量均超标,存在极大的生产风险。玉米-油菜种植模式的籽粒镉含量最低,均未超标,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但经济产出较小麦-水稻轮作模式显著降低。油菜-水稻轮作模式的农田产出效益最大。相比种植小麦,种植油菜后,后茬水稻对应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70.2%。综合生产和环境效益,将小麦-水稻种植模式更换为油菜-水稻模式是目前既能保证农民收益又能有效降低重金属镉污染风险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贵州乌蒙山区设施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选取研究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设施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44个大棚土样和68个露天土样,测定土壤pH及Cd、Hg、As、Pb、Cr、Cu、Zn和Ni含量,分析研究区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运用多元统计(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剖面分异法综合分析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蔬菜种植会加速土壤酸化,与露天菜地土壤相比,设施菜地耕层土壤pH降低了0.24。研究区设施菜地与露天菜地耕作层土壤重度污染样点占比分别为53.57%与42.86%,中等以上生态风险样点占比分别为82.14%与57.14%,土壤Cd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与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As、Pb、Cr、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风化,Cd、Hg、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风化与农业投入品。综上所述,研究区设施菜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露天菜地,尤其应控制外源Cd、Hg、Zn的投入,并加强农产品重金属监测,为贵州乌蒙山区设施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解决蔬菜的食用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针对主栽蔬菜品种制定相应的种植土壤重金属安全限值是保障蔬菜食用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健康风险分析,根据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我国一般人群的蔬菜摄入量和所含重金属在膳食摄入总量中的占比,反推出保障人体健康不受危害的最低蔬菜摄入重金属的安全浓度。搜集大量研究数据,拟合白菜吸收富集重金属的回归方程,确定了白菜种植土壤中类金属As和重金属Cd、Cr、Cu、Ni、Pb、Zn、Hg的安全限值。我国人群膳食摄入中由蔬菜摄入贡献的重金属在12%~43%不等,在不同区域膳食摄入差别较大,相同区域不同重金属间差异较大。蔬菜中具有致癌毒性的As和Cr的安全限值分别为0.04 mg·kg~(-1)和0.17 mg·kg~(-1),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白菜种植土壤中As、Cr和Pb的安全限值分别为26、16 mg·kg~(-1)和51 mg·kg~(-1),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其他5种重金属的安全限值则比国家标准更高。基于可接受人体健康风险推算的白菜产地重金属安全限值与我国现行土壤标准的比较,白菜产地依据重金属种类的不同应该有更低或更高的土壤重金属标准限值。因而建议针对具体的蔬菜种类制定相应的种植土壤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不同使用年限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棚蔬菜种植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选取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大棚,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棚龄土壤Cr、Pb、As、Hg含量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种植蔬菜1~5 a,土壤Cd、As和Hg的含量分别提高143.5%、51.1%和60.2%;在种植蔬菜6~10 a,土壤Hg含量较1~5 a提高105.5%;棚龄11~15 a土壤重金属Cr的含量较6~10 a提高44.3%;但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及《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属于清洁水平、安全等级,但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而逐渐提高的现象说明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污染风险,对大棚蔬菜生产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土壤及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的可溯源性。结果表明,几种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和蔬菜中含量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据此提出了蔬菜的选择性种植方法,即在查明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情况下,按照蔬菜对重金属富集的差异性来选择要种植的蔬菜种类。  相似文献   

12.
张家港市土壤-水稻生态系统重金属分配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张家港市土壤-水稻生态系统的重金属积累与转化情况,于2010年12月在张家港市城区以外20处农田进行定点采样,分析了农田表层土壤以及土壤残留水稻根中的Hg、As、Se、Pb和Cu含量,并结合相关国家标准对样品的污染程度以及粮食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土壤中5种被检测的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值均在国家二级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水稻残根中重金属含量也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轻微,并未对粮食质量安全造成明显影响.在周围有较多污染企业散布的常北社区及常东社区的Hg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比较水稻残根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发现,Cu在水稻残根中的残留显著高于其他元素,间接证实了水稻根部对Cu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强,因此需加强控制Cu元素流入农田.  相似文献   

13.
开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产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价,能够为产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抽取哈尔滨市九区九县(市)的地产农产品样品486份,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和水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对蔬菜、水果和食用菌中的铅和镉以及水产品中的镉和甲基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抽检的农产品中所检重金属含量全部合格,但茄科类作物的重金属累积较高,在监测的农产品中质量安全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与水稻重金属镉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自连云港市郊区的24个水稻样品和24个对应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元素镉的含量。结果表明: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未见明显不同;水稻不同器官镉含量分布规律是根茎叶稻壳糙米;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植株中镉含量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轻度为主,蔬菜作物重金属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土壤修复应采取“边生产边修复”的安全生产模式。在查阅国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现状、目前的治理技术,提出从源头减少重金属的投入、通过钝化剂等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和活性、种植低积累蔬菜品种减少对重金属的吸收,以保障重金属污染蔬菜地的安全利用。这种具有针对性地确保重金属稳定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规避钝化材料在土壤中的积累风险;选择优质高效的、易于推广应用的重金属低积累蔬菜种类及品种,最终建立蔬菜地土壤修复的可持续评价体系,实现蔬菜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农田种植的蔬菜可食部分和对应的土壤耕层样品,分析了蔬菜和土壤中Zn、Cu、Pb、Cd含量;根据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评价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中重金属的积累特性. 结果表明,除2个蕹菜样品中Pb和1个葱样品中Cd外,所有蔬菜样品中Zn、Cu、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量标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蔬菜中的富集系数大小为Cd>Zn>Cu>Pb;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为叶菜类>瓜类;蔬菜Zn含量与土壤Zn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蔬菜Cu、Pb和Cd含量与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就食品安全而言,瓜类蔬菜比叶菜类蔬菜更适宜在该工业区周边农田种植.  相似文献   

17.
蔬菜温室长期种植下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有机种植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了有机种植(ORG)、无公害种植(LOW)和常规种植(CON)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中Cu、Zn、Pb、Cd、Cr、As、Ni 7种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过15 a的种植,与2002年的初始值相比,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均有明显的累积。其中土壤中Cd累积较为明显,分别提高了312.50%、175.00%、100.00%,有机和无公害种植模式下土壤Cd含量超过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其他重金属含量虽也有一定程度累积,但均未超标。以初始值为参考,评价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累积指数表现为ORGLOWCON,有机种植存在较高的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以温室蔬菜产地标准值为参比值,可以看出经过15 a的长期定位试验,各个重金属元素均未造成生态系统的风险,3种种植模式的综合生态风险也都属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但相比较而言,3种种植模式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ORGLOWCON,因此应加强有机农场有机肥质量监控,以确保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将这些关键技术与蔬菜传统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进行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大规模推广应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在查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状况,归纳了蔬菜作物重金属吸收积累特征,并总结了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当前,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轻度为主,且区域分异明显。蔬菜作物重金属超标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蔬菜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因种类、品种、部位而异,受基因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调整种植布局、选用重金属低积累品种、合理轮间套作、施用土壤改良剂和钝化剂、优化水肥管理技术等农艺调控措施是目前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未来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宜加强土壤-蔬菜地系统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传统种植模式与综合农艺调控措施耦合技术、长期定位试验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实现重金属中轻度污染蔬菜地的安全利用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6,(2):121-126
以连云港市5个蔬菜基地土壤、水和蔬菜为研究对像,对基地土壤、水和蔬菜中Hg、As、Pb、Cr、Cd含量进行测定,评估居民经蔬菜途径摄入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伊山、李集镇蔬菜基地中土壤中As、Cd存在超标情况,水、蔬菜中各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蔬菜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率排序为:CdHgCrAsPb;儿童的THQ值普遍高于成人值,伊山镇儿童的Cd、Hg元素THQ值分别达到0.89、0.96。研究认为该地重金属Cd、Hg通过蔬菜途径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某流域农田土壤-水稻重金属污染状况、空间变异特征及生态健康风险,2017年9—11月期间陆续在该流域采集水稻籽粒样品以及对应水稻田土壤样品各938个,测定其Cd、Hg、As、Pb和Cr 5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ArcGIS和SPSS对土壤和水稻籽粒中不同的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研究区土壤和水稻籽粒的重金属空间变异与分布规律来看,Cd、Hg、As和Pb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Cr空间相关性则较弱;水稻籽粒中5种重金属的空间相关性均较弱。流域耕层土壤5种重金属中除Cr外,其余含量均较高,并且在南部中心区域呈现一个明显的大斑块污染区,向四周平缓扩散;水稻籽粒中Cd和As风险较高,主要在流域沿岸地区。从研究区土壤-水稻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区域的重金属风险存在明显差异。耕层土壤重金属风险指数跨度较大,处于轻微风险;水稻籽粒风险指数跨度较小,不同区域的水稻籽粒重金属风险差异不明显,有11个点位属于中等风险级别,其余属于轻微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