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抗秆锈病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方麦区120个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的秆锈病性的鉴定,分析了该区小麦品种的抗秆锈病现状,指出了寄主条件的大量存在是北方麦区小麦秆锈病流行危害的潜在条件。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秆锈病基因推导的计算机程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抗秆锈病基因推导中应用计算机分析代替人工分析,编制了基因推导的计算机程序。以15个秆锈菌不同毒力基因型菌系和33个抗秆锈病单基因系的体系对该程序进行了分析测试,推导出我国69个小麦主栽品种可能含有的抗秆锈病基因型,其中有Sr5,6,7a,7b,8a,9b,9e,11,16,17,21,25,32,34,36,37,Gt等,为我国小麦品种的抗秆锈病基因合理布局和抗秆锈病基因库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四省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秆锈病基因推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我国北方四省小麦品种的抗秆锈病基因情况及可能发现对秆锈病新小种Ug99(TTKSK)抗病的基因型(品种),选择52个重要的小麦生产、后备品种进行测定.依据待测小麦品种及42个抗秆锈病单基因品系与中国和美国15个秆锈菌致病型的互作信息,结合系谱分析和基因遗传连锁关系推导待测52个品种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从其中4...  相似文献   

4.
我院小麦育种试验以抗秆锈病,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生长健壮,株高一公尺左右,适于机械化栽培,并对根腐病、叶锈病、黑穗病及赤霉病具有抵抗性的丰产质佳的优良品种为主要育种目标;并采用人工杂交创造新品种为主要途径。东北主要危害小麦的病害为秆锈病,因而从1948年开始首先对伪满保留的杂交后代(39个品系)继续进行培育选择及鉴定,以期选出抗病或耐病的品系,于1950及1951年分别提出批材料,参加东北春小麦区域试验,经各地试验结果,在1954及1955年已确定“合作一号至七号”等品种为吉林省北部及黑龙江省区域化品种,一般年可增产  相似文献   

5.
提高冬小麦品种对病害的综合抗病性是育种的迫切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北高加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那里,小麦最重要的病害是锈病(叶锈、条锈和秆锈)和白粉病。叶锈病经常发生流行,因此,培育抗叶锈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抗叶锈育种比较复杂,因为叶锈菌夏孢子在那里能很好地越冬,在流行的年份能产生多少世代尚不明确。此外,在它的群体中经常发生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对意大利小麦育种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意大利的气候特点、小麦生产现状和小麦育种的成就、品种的演变、种质资源利用及主要育种方法,并简要回顾了我国引进利用意大利小麦品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们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已进行了38年的工作.在小麦改良工作中,早期是把育种工作集中在单交方面.头十五年的育种工作是以抗秆锈病为目标的.在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把矮化基因导入墨西哥育种材料,并推广了一批矮秆品种.在六十年代中期已有很好的抗秆锈材料,但那时叶锈病又成了  相似文献   

8.
94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已知Sr5~Sr38基因的39个单抗基因系和19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系,对94个小麦抗源品种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结果有4个品种可能含有Sr38基因或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有72个品种可能含有Sr22,Sr26和Sr31中的某些抗病基因或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有3个品种含有Sr33基因,有1个品种含有Sr21等基因。我国的小麦秆锈病菌对这80个抗源品种表现无毒力或毒性频率很低,这些抗源品种是我国小麦抗秆锈病育种的有效抗源。  相似文献   

9.
小麦锈病曾是历史上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现在,病原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秆锈病和条锈病又给小麦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秆锈病新的有毒形式被标识为Ug99,能够快速传播和变异.全球大部分商业小麦品种都容易受Ug99感染;不仅如此,新的、侵略性更大的条锈病也正在大面积肆虐,关键的抗体墓因遭到破坏和种植品种的遗传均一性加速了条锈病的流行.虽然全球正在抵御杆锈病威胁并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是遏制条锈病还迫切需要努力.应对小麦锈病带来的挑战将需要继续和持续的投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事现代小麦品种改良工作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解放三十多年来,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和方法,育成了数以千计的优良品种,全同已实现三至五次的品种更换,每次更换又都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回顾小麦品种演变的历史,总结不同时期各麦区利用小麦种质资源开展工作的经验,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阐述了云南省小麦育种进展,并通过分析云南省小麦品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云南省小麦育种策略与思考,以期为云南省小麦品种改良和选育高产稳产、多抗、耐逆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艳红 《河南农业》2019,(16):34-35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连年秸秆还田、作物品种更换、用药混乱、耕作制度的改变等,引起小麦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根据调查,长葛市小麦病害有20多种,为害较重的有纹枯病、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增产与增效。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以及其它病害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抗白粉病、抗锈病基因的来源、定位、分子标记及其代表品种,筒述小麦抗病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并对目前小麦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印度旁遮普农学院育成的PV18、卡里亚索那、S308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矮秆小麦品种。 为了创造新的基因型小麦,印度在小麦育种上采取了四个主要措施。1.大量引种墨西哥矮秆小麦及其杂交种。例如,将列尔马—罗哈64A和索诺拉64两品种推广给当地农民种植,它们在头一年单产即达40公担/公顷,比当地品种C306增产30—40%。2.选育抗锈病和品质优异的品系。  相似文献   

15.
四川-CIMMYT小麦穿梭育种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四川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10多年来开展小麦穿梭育种合作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的回顾,着重记叙了四川在与CIMMYT的合作中,引进CIMMYT的麦类种质资源和国际先进的冬春杂交小麦穿梭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并利用引进种质的抗锈病、优质等特性与四川小麦品种的优良综合农艺性状、丰产性、广适性相结合,育成了川麦30等系列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表明,CIMMYT种质已成为四川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来源。本文还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与CIMMYT合作,提高合作效率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锈病俗称黄疽病,麦疽病,是我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很大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17.
小麦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类型,是小麦上发生最广,为害程度最大的一类病害。它的特点是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流行。因此锈病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在病情严重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三种锈病中以秆锈减产最大,条锈次之,叶锈最小。发病损失率还因品种抗性,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加拿大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大部分种植于加拿大西部曼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阿尔伯塔省的草原省份。在加拿大小麦种植面积大约有1 000万hm2,包括700万hm2的六倍体春小麦,200万hm2的硬粒小麦和100万hm2的冬小麦。六倍体小麦又根据不同的质量标准和多样化的食品分类、市场需要等划分成很多类。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叫加西硬红类(CWRS),是加拿大最主要用于做面包的春小麦品种系列。历史上危害小麦的病害主要是由秆锈菌(Puccinia graminis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秆锈病。在加拿大抗秆锈病的第一个重要品种是Thatcher,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广泛种植。然而Thatcher对由叶锈菌(P.triticina)引起的叶锈病十分感病。多年来,随着含其他抗锈基因(主要是Sr2,Sr6,Sr7a,Sr9b,Lr13,Lr14a,Lr16,Lr34)品种的育成和推广,秆锈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叶锈病却由于P.triticina种群变化,导致例如Lr13和Lr16抗性基因的抗性丧失,仍然造成很大的损失。小麦条锈病主要由柄锈菌(P.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长期以来,条锈病是阿尔伯塔南部灌溉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但是自200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已经在加拿大中部草原区和安大略南部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加拿大小麦品种中,只有少数含有中抗水平的Yr18抗条锈基因,而大多数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基础及抗病遗传尚不清楚。展望未来,锈病仍然是加拿大小麦的主要病害,如条锈病或者是具有高致病力的秆锈病小种,Ug-99可能会是加拿大小麦及谷物生产的新威胁,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策略是致力于长期的抗锈病遗传育种研究,包括聚合有效耐用的基因,对基因进行有效的部署和聚合抗性基因使遗传资源最大化等手段。将科研重点放在自然遗传抗病方面旨在使加拿大农民能够按对自然环境有利的方式来生产化学残余量最少的小麦,从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较重的一类病害。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近几年来,我县小麦叶锈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县小麦生产的重要因子。为进一步增加小麦锈病防控技术储备,做好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我站于2017年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锈病田间药效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在三种锈病中,其为害程度虽略次于条、秆锈病,但发生分布甚为普遍,我省各地历年来经常发生,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年份,造成显著的减产,尤其是我省大多数小麦品种对叶锈病缺乏抗性,一旦条件适宜便会发病,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近年来该病又有加重危害的趋势.为了加速选育推广抗病良种,给育种和生产部门提供科学依据,1975-1980年,我们和有关单位协作,对来自省内外有关单位的几百个小麦品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