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山西省是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文章以推进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详细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与良种工程、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等实现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杂粮生产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的分析,提出武威市杂粮产业的发展途径是:加强优质杂粮品种的选育工作;依靠科技,提高杂粮产业的整体效益;建立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加快杂粮产业化建设的步伐;创新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实现山西杂粮产业振兴目标,采用资料收集及定性分析法,以山西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解析山西杂粮产业的发展困境,并详细分析了"互联网+"对山西杂粮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省杂粮产业依托互联网实现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集群具有抱团发展的优势,推进山西杂粮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民依靠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产业集群视角对振兴山西杂粮产业进行分析、总结,系统探讨山西杂粮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现实意义、基础条件、发展机遇、存在的短板,最后提出推进山西杂粮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路径.山西杂粮的优品质、多品种、多功能为山...  相似文献   

5.
<正>在忻州市粮食种植结构中,除玉米外,小杂粮占有绝对的比重。中国号称"世界小杂粮王国",山西小杂粮产量占全国10%以上,而忻州又是山西小杂粮的主产区。在山西三大小杂粮主产区晋北、晋西北和晋东南中,忻州所占比例超过1/3。品质上,忻州市以红芸豆为例的小杂粮深受欧盟、日本等国家及地区消费者青睐。一、忻州小杂粮生产的现状及特点2014年忻州小杂粮播种面积为233万亩,占粮  相似文献   

6.
山西生态环境复杂,杂粮作物遍地开花,为使山西杂粮更适应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真正体现山西地方特色,本文作者针对山西杂粮生态环境、发展优势及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未来山西杂粮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杂粮栽培历史悠久,素来以品种多、质量优、营养丰富而倍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经过多年的发展,杂粮已成为山西农业的一大优势产业,但也存在品种退化、产量低、深加工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发展山西产粮产业问题上,必须树立战略思想,加强政府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强化科技力量,建立优质基地,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山西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杂粮是干旱半干旱、老少边穷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来源,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改善居民饮食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杂粮生产和贸易形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杂粮的发展脉络,对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对杂粮生产和贸易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生产方面,杂粮的生产面临下降趋势,谷子、高粱、大麦、绿豆和红小豆等品种的产量约占杂粮产量的一半,杂粮生产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云南、吉林、山西和河北,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的影响,杂粮的消费需求预计会有所增加,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杂粮产量预计稳定增长,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在贸易方面,杂粮进口自2013年以来迅速攀升,出口自2009年以来呈下降趋势,其中杂粮进口以谷物类杂粮为主,出口以杂豆类杂粮为主,进口品种集中,出口品种多元化,杂粮总体处于净进口状态。受国内畜牧业和玉米产业发展的影响,短期内杂粮进口预计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发挥资源优势 加大小杂粮开发力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同市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小杂粮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小杂粮的前景的四项措施: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小杂粮的产业化经营;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小杂粮的标准化生产;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四是进一步开拓市场,建立现代化小杂粮市场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山西杂粮的加工、流通、绿色认证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小杂粮商品量占总产量的10%,加工量仅为2%;小杂粮加工企业基本上是种类齐全、加工产品多样的中、小型企业,以销定产,营销手段灵活,带有粮油综合加工性质;山西省的一大批杂粮获奖产品,甚至很多的高档次获奖产品,并没有得到规模开发,也没有对基地发展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山西目前优质杂粮产业存在的优势,提出了山西优质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南京市特色旱杂粮生产的发展机遇与现实意义,概括分析和讨论了“十五”期间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旨在为加快特色杂粮的现实高效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泰兴地区特色旱杂粮作物产业的调查研究,阐述了发展特色旱杂粮作物产业的现实意义和生产现状,分析泰兴地区特色旱杂粮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壮大特色旱杂粮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杂粮酵素发酵剂菌种,以淀粉酶活力为评价指标,从杂粮发酵酸面团中分离、筛选具有高产淀粉酶活力的酵母菌,并且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菌种分类。研究结果显示,从杂粮酸面团中共分离出36株酵母菌,其中NCCC7和NCCC31菌株淀粉酶活力最高,分别为453.13U/m L和463.79U/m L,经26S r DNA鉴定,NCCC7和NCCC31均为酿酒酵母菌种。  相似文献   

14.
对启动山西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程是将山西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开发的优势和长处。加速产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在生产环节上有重大举措,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另一方面要狠抓营销与加工,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同时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扶持,加强协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5.
杂粮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重金属污染影响杂粮的食用安全,进而影响杂粮产业的发展。列举了杂粮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危害,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重金属污染风险的评估方法,以期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为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建设“小杂粮王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在国内外享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实现小杂粮产业化,以此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山西省调整农业结构的重点内容。针对山西小杂粮产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多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政策环境、科技支持与创新、市场体系建设和实施名牌战略等具体内容,旨在为促进山西小杂粮走出国门、真正成为世界性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县发生了严重的谷子负泥甲危害,发生范围大,为害重。同时历年常发性虫害表现了许多新特点。我们中心就近年的虫情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目的是找出晋西北小杂粮区虫情发生为害规律,制定和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治,以服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我国小杂粮生产与出口现状,找出影响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提出我国小杂粮生产与出口发展策略,对调整农业结构和优化种植布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膳食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燕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和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本文以裸燕麦为研究对象,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以为其生长发育、遗传育种研究和栽培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西是小杂粮王国,品种全、品质高、产量大,在中国小杂粮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省份的小杂粮相比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从国际国内市场上来看,小杂粮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山西应立足国际国内市场,着力于小杂粮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加快市场建设、打造国际国内名牌,将山西建成中国和世界优质小杂粮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