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自1996年首次引入天津市开始养殖以来,凡纳滨对虾已经成为天津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4年天津市凡纳滨对虾主套养面积达2万多公顷,超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原因造成凡纳滨对虾养殖形势日益严峻,本实验以期能够了解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变化特征,为科学管理养殖池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企业共同完成的"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大规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空白。项目组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历时1年半,攻克矩形养殖池高效集污、死虾及虾壳自动收集、生物氧化塔量化设计与过程调控等难题,首创间歇式回水和变流高效排污技术和装备。通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创制与改进,实现了凡纳滨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引进凡纳滨对虾以来,其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近年来养殖水域污染严重导致流行病频发,受气候制约,单位面积产出较低等,这些已经制约凡纳滨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因具有对环境污染较轻,能有效防止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产量高,能有效保证对虾的食品安全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将北方地区反季节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要点总结如下,力求开发高效可控、高收益、环保型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以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二、品种来源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养殖新品种是以3个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种虾为基础群体,以耐低温、耐低盐、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品系选育相结合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选育品种。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6-2017。  相似文献   

5.
<正>凡纳滨对虾是一种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极具商业价值的经济虾类,也是全球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由于水质不稳定、营养不足等问题,凡纳滨对虾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往往受到限制。然而,环保且高效的生物絮团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实施与管理,并分析其对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70%。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7.
<正>近两年,天津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因苗种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问题,养殖产量和效益均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2015年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率不足10%,有的养殖池塘几乎绝产,养殖单位损失巨大。为了解决本地区凡纳滨对虾种质退化、抗病能力弱、疾病暴发等问题,急需引进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从源头上保证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6,(5):54-57
正H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品种来源:2002年从海南和广东等地的14个养殖基地收集从夏威夷引进并繁养4代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构建了育种的基础群体,经过7代连续选育获得了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起,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与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选择出遗传性状稳定、抗病抗逆性强、生长快、个体大等品质优良的"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已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为了更好地推广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提高对虾的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成品虾规格和质量,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增加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虾苗供应量是必须的。为此,我们总  相似文献   

10.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虾类养殖品种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虾类养殖技术成熟,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盛行,加上水质污染及种苗品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导致凡纳滨对虾病害频发,产量下降。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促进水产动物存活和生长,也能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在动物体内无残留,也不产生抗药性。使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益生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力及抗病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合理使用益生菌喂养凡纳滨对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湛江市1998年开始引进凡纳滨对虾繁育种苗,目前遂溪县凡纳滨对虾育苗场超过70家,遂溪县作为水产苗种培育的大县,在育苗结束后大部分育苗池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笔者于2012年3月至12月,在遂溪县乐民镇利连源养殖场,开展利用闲置育苗池室外养殖凡纳滨对虾试验,旨在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一、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二、品种来源以3个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种虾为基础群体,以耐低温、耐低盐、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品系选育相结合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选育品种。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6-2017)。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是由广西水产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为验证该品种在河北养殖适应情况,2014年我们对该虾进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试验设三个平行试验组,每组试验池1个,对照池1个。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苗种和普通凡纳滨对虾苗种(俗称土苗)初始规格均为8万尾/kg,试验管理与投饵全部根据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同步进行。试验结果: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6.4%,33.3%,36.4%,饵料系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低13.9%,14.0%,13.8%。出塘成活率和肥满度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当。试验证明,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在河北省养殖推广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由于受到种质资源限制, 养殖中出现生长

速度慢、存活率低以及抗病抗逆差等问题。针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人员积极开展育种工

作,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 水产动物遗传改良技术发展迅速, 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引入为凡纳滨对虾育种带

来了革命性变革。本文综述了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包括种质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分子标记挖

掘与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以及基因编辑等研究与应用, 并对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樊景凤 《水产学报》2006,30(1):113-117
以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为抗原,免疫兔获得高免血清,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ELISA技术。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6CFU·mL-1和1∶2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每孔104CFU;抗血清与其它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呈阴性;阻断实验中的阻断率达75.88%;交叉反应和阻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标准化后检测了30份人工感染后的凡纳滨对虾和健康凡纳滨对虾,阳性检测率分别为93.3%和13.3%,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已发病的凡纳滨对虾,而且能够检测带菌的凡纳滨对虾,这对于水产养殖业中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虾蟹岗位、沧州试验站联合黄骅新天地养殖有限公司引进“兴海1号”凡纳滨对虾新品种亲本5000对,计划进行苗种繁育及养殖示范兴海1号*凡纳滨对虾是由广东海洋大学牵头培育的新品种,017年正式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官方认定,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7—2017).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之虾苗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对虾养殖业是海水养殖中的支柱性产业。近几年,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问题越来越多,出现了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生长速度下降、规格参差不齐、形态畸形等异常现象。据业内人士分析,上述现象与优质种苗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密切相关。种苗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探索优质种苗培育技术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9月16日,唐山市农牧局组织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有关专家对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施的"河北省水产重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的"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课题进行现场验收。该"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试验示范面积4hm2,设养殖水槽8条880m2,在中国海洋大学技术支撑下,构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海水池塘工程化循  相似文献   

19.
将体长(8.32±1.43) cm健康有活力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室温25℃的封闭实验台上,0、5、15、30 min后分别活体采样,测定肌肉、心脏、胃、肠道、肝胰腺和血淋巴的抗氧化相关指标,研究干露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露15 min组凡纳滨对虾胃、血清、肝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干露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肠道、心脏和胃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肝胰腺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肌肉与肠道中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短时间(5 min)干露对凡纳滨对虾组织抗氧化功能破坏较小,而长时间(30 min)干露可明显降低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干露对凡纳滨对虾对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通过检测凡纳滨对虾抗氧化代谢指标,进而探索缺氧不同时间段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总结对虾机体抗氧化剂和抗氧化能力的时空图谱,为养殖过程中缺氧现象提供基础资料,为凡纳滨对虾无水运输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养殖价值的对虾,凡纳滨对虾自1988年被引进后逐步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主导品种,到2016年,养殖总产量已达到167万吨,居世界首位。在整个凡纳滨对虾产业链中,种虾环节处于最上游,而良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凡纳滨对虾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概况1.国外种质资源凡纳滨对虾为热带性种类,原产地为美洲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