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水对鱼的重要性就如同空气对人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之中。一个人只要活着,就需要呼吸空气。同样,一条鱼只要活着,水就是其生存、生长、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空气不好人就容易生病,而水质不好则直接影响锦鲤的健康。大部分锦鲤外部疾病都是由水质问题引起的。这些疾病轻者会影响锦鲤的不观赏性,重者则会引起锦鲤的不适,甚至导致锦鲤的死亡。因此,一个好的水质条件对于锦鲤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才会有"养鱼先  相似文献   

2.
常济民 《海洋渔业》1985,7(3):135-135
<正> 日本水产工学研究所中村充博士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邀请,于今年1月28日~2月3日来到我国的滨海城市青岛,就“人工鱼礁”这一专题,进行了为时6天的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中村充先生既是农学博士,又是土木工程的专家,亲自设计试验过很多鱼礁。讲学中,他从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名为"鲤宁"的观赏鱼肢体麻醉剂。这个由广州市锐护水族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鲤宁"为液体制剂,能快速将鱼麻醉,方便检查鱼身、治疗鱼病或用于长途运输。据了解,"鲤宁"的麻醉效果最长可保持68小时;而麻醉结束之后鱼在清水中3分钟内即可苏醒。为此,本刊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博士后工站基地的广州市锐护水族科技有限公司,探访了这个专门为观赏鱼提供养殖综合解决方案的新兴企  相似文献   

4.
锦鲤是鲤鱼的变种 ,其色彩斑烂、神态雍容华贵 ,极具观赏价值。相传 1 0 0 0多年以前 ,我国的鲤鱼经朝鲜传入日本。大约在 1 8世纪初 ,日本新泻县山古老村的养鲤人为保护鲤鱼安全过冬 ,将鲤移置在屋檐下饲养。在漫长的冬季里冰水断断续续滴入养鱼的盛器中 ,低温刺激了亲鲤的生殖腺 ,引起了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 ,使子代出现了绯黄、浅黄等色彩上的变化 ,当时称之为“花鲤”;后来又经过百余年不断选择 ,精心组配 ,反复杂交 ,获得了“大正”、“昭和”、“银鳞”、“黄金鲤”、“皮光鲤”等多种品系。因外观华丽 ,被称为锦鲤 ;又因源于日本 …  相似文献   

5.
锦鲤     
锦鲤原产于日本北部沿海的新泻县,是鲤鱼突变品系经人工选育而成的名贵观赏鱼类。根据日本文献记载,18世纪日本人民就在湖、河自然水域中发现了红鲤、白鲤、黄鲤等鲁鱼突变品系,当时这类有色种被称为红或花鲤,很多地方开始了红鲤的养殖。这期间以新泻县古志郡山古志村为中心的中越地区养鲤业者最先开始热衷于培育具有独特色彩、斑纹的鲤鱼品种。因其色彩如锦似缎、姿容如珠似玉,这类色鲤便逐渐以锦鲤之美名风行于世。日本学者按其皮肤、基本色素及群的特点将锦鲤区分为5大系统,即黑色质地系统、白色质地系统、德国红系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锦鲤由于其粗壮威武的体型,健硕有力的游姿,五彩斑斓的体色,被称为"水中的活宝石",也是当今世界上观赏鱼中身价最高的一族,在国内成交的最高价格为200万人民币一尾。时至今日,锦鲤的身影已遍布全国各地,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观赏鱼的个大类。作为最  相似文献   

7.
<正>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容易繁殖和饲养.食性较杂.通常一般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故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近年来已有不少投资者对其进行了投资养殖.锦鲤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鲤属鲤.锦鲤.在日本称为Nishki Goi。它是鲤鱼的  相似文献   

8.
锦鲤     
刘刚 《水产学杂志》1995,8(1):98-102
锦鲤刘刚(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一、锦鲤的渊源:鲤鱼常被人们称作淡水鱼之王,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为人所饲养的鱼类。一些位居於较寒冷地带的食用鲤鱼中由遗传突变,产生了具有色彩的鲤鱼,以后被人们移植到庭院、园林等小溪观赏饲养,这些具有彩色斑纹的花鲤经人类有意或...  相似文献   

9.
王巍  胡红霞  孙向军  牛翠娟 《水产学报》2012,36(11):1658-1666
为了解色素控制基因与体色分布的关系,实验用分子克隆技术得到了锦鲤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 cDNA 基因序列, 并利用半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酪氨酸酶基因在锦鲤不同品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得到了长约1 779 bp锦鲤酪氨酸酶cDNA基因, 其包括长1 608 bp开放阅读框, 编码535个氨基酸。cDNA、蛋白水平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酪氨酸酶在鱼类间的保守性要高于鱼类与其他脊椎动物间的保守性。半定量分析研究显示,酪氨酸酶基因在皮肤、肝、心、脑和眼中都有表达, 其中眼部和黑色皮肤表达最高, 其次是脑, 红色和黄色皮肤, 肝和心的表达最低。不同品系同组织间眼、肝、心、脑的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 但是在皮肤中有差异表达, 黑色皮肤表达最高, 其次是红色和黄色皮肤, 在白色皮肤中也有少量表达。酪氨酸酶基因在非黑色组织中有较高表达可能与存在多种形式酪氨酸酶有关, 也有可能非黑色素细胞能转化为黑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ease,KHVD),为疱疹病原科,鲤疱疹病毒属,是由锦鲤疱疹病毒(Koi 540Herpesvirus, KHV)所诱发的一种致死率高达80~100%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感染鲤鱼,如锦鲤以及其他变异鲤科鱼类。首次发现于1998年,由德国和以色列学者从患病的鲤鱼和锦鲤中分离,并被得到证实的一种病毒。国内2001年于香港发生首例疱疹病毒爆发事件,随后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也  相似文献   

11.
<正>现如今随着喜欢锦鲤的人越来越多,锦鲤养殖行业也越发的风生水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开始了解、关注,甚至是从事锦鲤行业了。这个时候,锦鲤的选购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专业的锦鲤养殖人员可以凭借多年的经验和鉴赏力,轻而易举的挑选到自己中意的锦鲤,而新手则往往很迷茫,在选鱼方面不知所措。怎么样才能选购一条健康优质的锦鲤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欲选购锦鲤首先要学会如何  相似文献   

12.
1.寇哈库(Kohaku)"寇哈库"是日本锦鲤中最流行的,也是最深奥的,在红色系列上就有许多不同的变化--红上带有粉红色调;红上带有橘黄色调;红上带有紫红色调,淡红、均一的正红、点红等等。还有图案变化:宽鳞型图案,锋利的剃刀型图案,类似撕破了毯子边型的图案等。色调也是变化无穷的--肤色有像鲜鸡蛋温和色调的,还有如瓷器般冷色调的及黄色的等等。2泰寿·珊寿库(TuishoSanshoku,简称'泰寿")"泰寿"是在"寇哈库"品种的图案。色调上又出现了黑色标记。"泰寿"比"寇哈库'有更多的变化形式,这主要是因为黑色标记的变化较多。按照锦…  相似文献   

13.
张秀芳 《科学养鱼》2023,(10):82-83
<正>锦鲤体形优美、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被称为“会游泳的艺术品”。2022年5月1日-9月30日,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平谷区综合试验站在平谷区东高村镇赵英旭渔场开展锦鲤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5亩,水深1.5米以上;池底平坦,保水性好,水源为地下水,进排水设施齐全;池塘配置3千瓦增氧机4台、5.5千瓦水泵1台、自动投饵机1台。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第七届锦鲤若鲤大赛于2014年5月12~14日在广州中国广交会展览馆圆满举行。来自全国233条鱼参赛本次大赛.共评出125个奖项。本次大赛与以往大赛相比.有几个突出特色。第一个特色.首次将大赛设立在大型展览馆中。中国广交会展馆是中国最大的展览馆.每年举办中国最大的展览会——广交会。此次大赛在该展览馆举行.提升了大赛的档次.但与此同时.因为展览馆距离市中心较远.前  相似文献   

15.
<正>为调整我县鱼类养殖的品种结构,我场5月3日在广东秋实锦鲤场购进红白、大正锦鲤各一胎,在6号鱼池进行养殖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鱼池在齐河县淡水养殖试验场6号鱼池,东西走向,水面面积4亩,池深为4米,水深1.5~2米。淤泥10~20厘米,养殖水源为黄河水,配套有机井。3千瓦增氧机两台,投  相似文献   

16.
锦鲤系鲤鱼突变种,其生物学特性与鲤鱼的区别主要在于体表的斑纹,其次在于生长速度与抗病力比食用鲤差些,其他如骨骼、内脏器官及其结构、食性、生活习性等等基本一样.之所以在生长速度与抗病力方面会比食用鲤差,不仅因为锦鲤是鲤鱼的突变种,还因为锦鲤是长期近亲选育而产生并逐步略为定型的,而且在长期的养殖与赏玩过程中,锦鲤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当中,所以在大规模生产中,其养殖难度比食用鲤大.  相似文献   

17.
锦鲤简介     
锦鲤,顾名思义:是一种有色彩花纹的鲤鱼,属鲤形目(Cyprini(ormcs,鲤科(Cypriaidae),鲤属(Cyprinus).早在约18世纪初,由日本新泻县山古志村的渔民经人工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18.
正一、新进锦鲤的转水工作1.调整温度、适应水质(1)将运回的鱼连同包装袋一起放入隔离水池或水族箱里。锦鲤在包装的时候,鱼商会使用2层或3层的塑料袋包装锦鲤,并充入纯氧。锦鲤到目的地后,不要急于将锦鲤拆包放入养殖池塘、水泥池或鱼缸中,应保留塑料袋,并使其漂浮在隔离水池中30分钟。在此期间,如发现袋内缺氧,应重新加入氧气,并每隔十分钟转动一次  相似文献   

19.
锦鲤是大型观赏水族,享有"水中活宝石"的美誉,锦鲤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源于中国,兴于日本,风靡于全世界.早在16世纪由我国原始的红色鲤鱼传入日本国,经精心培育选育形成,目前主要有14个大类,200多个品种.锦鲤养殖和观赏的关键在于不断地筛选,淘汰劣质鱼,留存优质鱼,否则就会逐步失去观赏价值.近年来,通过与国际合资合作,从境外引进优质锦鲤原种100多组,以及先进的锦鲤养殖技术,已形成年产优质商品锦鲤20万尾的生产规模,产品成功地进国际市场,并在北京、上海、武汉和青岛等地开设了销售网点.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将锦鲤筛选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锦鲤中琼氏不动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病死锦鲤(Cyprinus carpio L.)肝组织中分离的2株菌(编号:HC050630D-1、HC050630D-2)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药物敏感性及对健康鲤鱼的致病作用等方面的检验;测定不HC050630D-1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株被检菌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对健康鲤鱼未呈现明显致病作用;所测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1450 bp,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EF669479,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不动杆菌属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的头孢拉啶等21种药物坚现高度敏感或敏感,对头孢他啶等7种呈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9种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