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简要分析了黑河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对流域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以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彭阳县南山小流域的"上保、中培、下开发"治理模式,把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农民致富、人居环境改善及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在治理规划初期就将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发展统筹考虑,着力于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加强经济产业建设,为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政府决策、财政牵头、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的流域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以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分别计算了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并分析其生态安全。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且渐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呈现赤字,同时生态压力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经济协调性差,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说明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考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承受力不相协调。对此,提出了有利于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生态恢复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研究区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寒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研究区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金国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63-164,167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黑河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对流域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以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廓中部的张推广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文试通过对张掖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工种建设的研究和分析,阐释张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张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发展张掖生态林业,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框架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最终目的,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智    刘志强  李援农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327-331
临安市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以及开发建设项目等原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67.7 km2,以中度土壤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林地,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50%,尤以山核桃林为主。本文在介绍临安市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危害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对策,特别是山核桃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期促进当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木本饲料前景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国民人均营养摄入水平在过去20年中有了显着提高,但摄入的动物蛋白还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国民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从量的需求转到对质的需求,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我国面临的精饲料、蛋白饲料、绿色饲料缺乏和饲料总量不足的现实限制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讨论了利用我国农区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利用荒山荒坡、地埂、田边地角等土地资源发展蛋白质含量高、生物量大、可多年受益、具有多种效益的木本饲料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前景,发展木本饲料在经济发展、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 an industrial/mining city, land us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Vs) and local economy have a close relation.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conducive to optimising land use and to balanc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local economy. The aim is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and advice for industrial/mining cities concerne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u'an, which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and an important energy supplier in Hebei Province, i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coefficients of industrial ecosystem and urban ecosystem are estimated adopting the cost method and applied to the city from 1996 to 2005.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the ESVs estimated within the entire ecosystem, sub‐ecosystems and individual ecosystem services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land 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nd use in Wu'an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SVs and especially the project of converting farmland into forests determined the entire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Additionally, the study shows the compa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and local economy through variou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n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can be abstracted into an inverse curve (zone) under restrained conditions. The conclusions suggest that the rapid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 should build on a reasonable land use with emphasis on the high ecosystem service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农村地区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结果,必须加强可再生能源现代技术的发展,以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从能源资源节约、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重点提出建立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技术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水土保持措施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各项措施的实施已为西北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从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阐明水土保持措施在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中对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剖析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持续性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基础止,提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调整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推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加强产权制度建立,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实现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加速科技进步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危机迫使人类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流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目标,必须运用多目标决策对投资、经济与环境政策进行评价和优化选择。应搞好流域内区际关系的协调,建立生态环境损失补偿机制和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脆弱生态区作为人地系统的一种地域类型,是自然特质较为敏感的不稳定区域,因区域环境生态退化导致的资源性贫困,使地区社会长期陷入了PPE怪圈的桎梏当中。如何使脆弱生态区走出发展困顿,迈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社会反贫困研究和生态综合治理研究的中心所在。文章通过对脆弱生态区人地关系矛盾的机理研究,在综合分析脆弱生态自然与社会经济现状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并依据产业经济学及产业生态的理论,运用结构对应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产业化的结构框架与组织路线。在此基础上,依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探讨了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推广的技术路线及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资源环境问题,而要解决目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阐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技术,分析国内外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相似文献   

19.
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的支撑条件,重点从资源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格尔木的资源条件优越,区位条件独特,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其次,分析了格尔木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和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最后,提出了优化经济结构、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转换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探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途径,为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为例,基于相关科学研究和文献资料,在综合考虑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开展以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提升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在系统梳理塘背河小流域治理成效的基础上,指出崩岗侵蚀、林分结构单一和林下流、规模化经果林开发导致的局部水土流失恶化和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需从前期侧重遏制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修复转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为主的新阶段,这是南方红壤丘陵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结论]建议以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为核心目标,从不同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和水土保持服务的空间流动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入手,研发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包括权衡与协同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固碳增汇等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生态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模式,打造塘背河小流域"升级版"和"扩展板",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服务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