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为了实现金沟河流域枯水期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农业水权分配的公平、效率、可持续性原则为目标,建立金沟河流域农业水权分配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为模型,利用模糊优选理论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计算与现状相比,流域11个用水单位农业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公平、有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新疆玛纳斯流域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该流域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新疆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玛纳斯河水权分配是玛纳斯河水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部分。首先探讨了水权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权的分配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构建了水权分配的指标体系。为解决这一多地区多目标的决策问题,本文建立了多层系统半结构性多目标模糊优选的水权分配模型。采用该方法对玛纳斯河水权进行了分配,获得了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成为制约塔河流域绿洲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为此,确定基于生态水权分配和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的绿洲经济转型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塔河流域绿洲经济转型效应;结果表明:塔河流域生态水权分配和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能够不断推动未来绿洲经济转型,但2030年经济转型效应只能达到中等;而且,源流转型效应与干流基本相同;其中,叶尔羌河流域和干流中游转型效应相对较低,干流下游转型效应提升最大。塔河流域绿洲经济转型效应提高决定于绿洲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其中,绿洲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是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用水和产业用水高效配置、农业发展转型是决定因子,产业转型升级是最关键的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权概念及分配原则,从2个层次划分水资源使用权:依据生态用水保障原则、公平性和高效性等原则,从宏观层次建立水资源使用权分配简化模型;在分析宏观经济、供需平衡、现状用水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次建立水资源使用权分配复杂模型。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分析模型各自优缺点,结果表明,简化模型较为简单,计算速度较快;复杂模型不仅能分配不同地区,而且能分配不同行业水资源使用权,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的初始水权分配对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中的关键调节作用、推进水权交易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区域初始水权分配中存在的多指标体系定量赋权的客观平衡和多元变量的随机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水权分配主成分因子,建立相互独立的水权分配关键指标体系;基于Copula函数建立PCA-Copula耦合的区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法,定量确定水权分配综合权值。以新主成分因子作为随机变量,优选边缘分布线型,计算累计理论频率值,然后输入Copula函数,确定水权分配综合权值,归一化后得各计算区初始水权分配比例。计算过程简便清晰,能够实现客观指标赋权,克服多元变量随机性问题,具有较好适用性。将此方法应用于山东省邹平市初始水权分配研究中,结果表明:基于PCA-Copula耦合的2020年邹平市城镇片区、引黄灌区初始水权分配比例分别为0.432和0.568,而城镇片区、引黄灌区用水需求比例分别为0.402、0.598。各计算区的初始水权分配结果与邹平市该年实际用水需求情况基本一致,符合区域初始水权分配中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原则,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研究为促进区域水资源科学...  相似文献   

6.
缺少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不仅制约农业用水的交易与高效配置,而且影响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创新、绿洲经济转型与三农问题解决;为此,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塔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的内涵,确定了其的分配方法与模型;然后计算了塔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结果表明: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不仅能诱发塔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制度变迁,而且将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绿洲经济转型与三农问题解决。塔河流域2015、2020和2030年可转让农用分配呈增长趋势,且以源流分配为主导;但是,分配去向以绿洲生态水权的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为主,新增工业水权的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较低,新增生活水权的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很低。这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可转让农用水权分配方案确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对有限的水资源量进行合理配置。以博弈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建立序贯博弈模型,在水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对初始水权和水资源税进行博弈分析,运用倒推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得出如何分配初始水权分配和水资源税征收数额,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建模思路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并给出算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已成为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解决日趋复杂水问题的切实需要。提出了一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流域水权二次交易模型研究思路:首先以各计算单元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优先级选择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了用水权交易模型;其次以流域整体经济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用水总量控制、水量损耗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取水权交易模型;最后通过水权属性转化和系统分析方法实现对模型的优化求解。以沙颍河流域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了水权二次交易方案的优选。结果显示,在进行第一次交易时全流域可交易用水权总量为20 958万m3,除郑州、周口、阜阳部分用户外其他地区用水需求均能得到满足;在进行第二次交易时全流域可交易取水权总量为13 719万m3,交易后全流域用水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通过完成以上两层次交易,可在不新增用水量的前提下提高全流域GDP总量的2.6%。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水权管理的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通过总结众多研究成果,以水权管理为基础,根据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3者间的内在联系,界定了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科学测算的3个子模型:(1)基于水权理论的水资源配置模型;(2)基于系统层析分析模糊优选理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优选模型;(3)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计算模型。利用模型对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县的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最优水权配置方案下水资源支持民勤县人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容量指标与已有成果相比分别增加2.02%和10.94%,次优方案下分别增加1.16%和4.30%。测算模型具有可靠性与实用性,可用于模拟不同水权管理情景下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测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缺少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及其研究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纳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影响了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恢复重建;为此,首先明确界定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内涵,然后确定了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方法和模型,计算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结果表明:绿洲生态水权纳入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是落实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生态水权主体权责与客体分配的重要制度保障。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在叶尔羌河流域与干流中下游;年内分配主要在3-5月和6-9月。而且,适宜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与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较高。这不仅是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方案确定的参考依据,也成为绿洲生态水权行政区域分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实现水资源水质水量的优化配置,通过对水资源水质水量优化配置的生态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水资源水质水量优化配置的概念,在内涵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水资源水质水量优化配置的具体阈值原理和模型体系框架.同时对青海水资源水质水量的优化配置进行分析,指出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水质水量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段的受水区特点,将其按照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船闸5个用水部门进行用水户概化。在此基础上,以区域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按6个地级市进行分区,以各行政区各水源供水量作为决策变量,以各水源可供水量、用水户需水量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分析计算得出,在不同水文年情况下,受水区各类用水户均能满足其规划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分配大荔县农业水资源,提高大荔县的农户总收益,建立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得到大荔县主要农作物的合理种植面积以及灌水量优化配置方案,解决将大荔县灌区有限农业水资源在不同作物中合理分配的问题,实现总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模型求解中使用粒子群算法,对算法同时进行线性递减惯性权值及限速粒子群的2种改进,解决了粒子逃离函数定义域导致程序中断的问题.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大荔县丰水年(降雨频率P=25%)总收益为29.78亿元,平水年(P=50%)总收益为29.75亿元,枯水年(P=75%)总收益为29.50亿元,与优化前的总收益28.98亿元相比均有所增长,水资源更多分配给经济作物棉花,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水量均实现最优分配.对改进前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进行比较,改进后粒子群算法寻优能力强,结果可靠合理,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在讨论水资源合理配置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中存在的对不确定性问题、多流域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今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中,一方面可考虑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开展多流域水资源配置的研究,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型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其实施将显著改善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及其配置格局,并为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创造有利条件.以邯郸市受水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MS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识别与验证,进而开展整个研究区的水均衡分析工作.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该区的含水层结构、边界条件,所模拟的地下水位与实测水位较为接近,可用于预测不同水源配置方案下未来该区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以此为该区的地下水压采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运用Visual Basic程序对两种灌溉配水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将两种模型运用到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新农村市级示范点的建设中,对该项目区的灌溉用水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用Visual Basic编程计算使农业灌溉走向了更加精确、理性的道路.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灌溉配水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水资源最为紧缺、水质污染尤为突出的地区。【目的】明确该流域近年来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统计1998—2017年海河流域水资源数据,分析了水资源量、供用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趋势。【结果】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的1/10,水资源极度匮乏且年际波动较大;在供水量方面,近年来地下水供给占比呈下降趋势,域外调水和其他水源供给占比呈增加趋势;在用水量方面,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呈降低趋势,生活用水量不断提高,生态用水量快速增长;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差水平;大中型水库水质达标率较低,近况堪忧。【结论】海河流域水资源量与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有待执行。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是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基于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水资源系统特征,建立了多目标、多水源、多用户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与目标逼近技术相结合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同时考虑供水区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建立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取得了合理配置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该研究为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多目标赋权的不确定性问题,以黑龙江省绰尔屯灌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基于模糊几何加权法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把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非线性问题,得到了不同权重下不同生育期的灌区水资源最佳配置方案,并通过灌区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比选.结果表明:通过与线性多目标模糊规划模型的对比,模糊几何加权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目标的权重进行调整,得出该条件下的灌区水资源最佳配置方案;当灌水量权重为0.3和经济权重为0.7时为最优方案,水稻产值为8 245万元,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的灌水量分别为1 154.56万、779.12万、539.45万、336.57万m3.验证了模糊几何加权法在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应用,为灌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案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