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足黑山羊与川、渝、滇三地的其他4个黑山羊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关系,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了这些山羊品种(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5个黑山羊群体的碱基组成没有明显差别;5个黑山羊品种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较丰富;聚类分析显示,大足黑山羊与渝东黑山羊的遗传距离最近,大足黑山羊与川北黑山羊和乐至黑山羊遗传距离次之,与圭山黑山羊遗传距离最远,这与此5个黑山羊品种地理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2.
大足黑山羊具有毛色纯黑、繁殖率高、肉质好等特性.其中,高繁殖率是大足黑山羊的主要特性,初产母羊单胎产羔率达218%,经产母羊达272%,位居全国山羊遗传资源前列.正因其独特的性能,大足黑山羊于2009年10月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相似文献   

3.
正大足黑山羊是经过当地群众多年来自然封闭选育,以及小规模饲养繁殖而形成的一个高产系的黑山羊遗传资源。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当地羊圈大多依山而建,并采取高床漏缝方式饲养。2005年重庆市大足区承担了大足黑山羊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008年建成国家级"大足黑山羊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制定了《大足黑山羊圈舍建设技术规范》地方标准;2019年大足黑山羊传统养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批准的西南地区5个山羊遗传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这5个山羊遗传新资源与其他羊种的亲缘关系,研究扩增了山羊的mtDNA D-loop序列并测序,对序列进行了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5个新的山羊遗传资源中,大足黑山羊、黔北麻羊和酉州乌羊平均多态位点数比较接近,均高于渝东黑山羊和贵州黑山羊;大足黑山羊、黔北麻羊和酉州乌羊遗传多样性高于贵州黑山羊和渝东黑山羊,渝东黑山羊平均多态位点和遗传多样性在5个羊种中最低。从亲缘关系来看,酉州乌羊和渝东黑山羊与板角山羊亲缘关系近,贵州3个羊种(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和黔北麻羊)遗传距离近,大足黑山羊与乐至黑山羊遗传距离较近。研究认为,渝东黑山羊和贵州黑山羊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和提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新批准的西南地区5个山羊遗传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其他羊种的亲缘关系,试验利用设计的引物对山羊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对序列数据进行了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新批准的5个山羊遗传资源中,大足黑山羊、黔北麻羊和酉州乌羊平均多态位点数比较接近,均高于渝东黑山羊和贵州黑山羊;大足黑山羊、黔北麻羊和酉州乌羊遗传多样性高于贵州黑山羊和渝东黑山羊;从亲缘关系来看,渝东黑山羊与板角山羊和南江黄羊亲缘关系较近,酉州乌羊与板角山羊亲缘关系最近,贵州3个羊种(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和黔北麻羊)遗传距离近,大足黑山羊与乐至黑山羊遗传距离较近。说明渝东黑山羊和贵州黑山羊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和提纯;新批准的5个山羊遗传资源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大足黑山羊的养殖规模有所增加。大足黑山羊是一种经过培育和挑选而形成的优质黑山羊,通常饲养规模较小。大足黑山羊的原产地是重庆大足区。由于该地农业经济较为发达,气候宜人,具有大量的牧草资源,因此适合山羊生长。大足黑山羊在全国的山羊养殖中属于产羔率最高的,其羊肉的品质相较于其它品种也较高,因此大足黑山羊具有很高的研究与经济价值,受到了相关部门的特别关注。本文主要对大足黑山羊的特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大足黑山羊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疫。  相似文献   

7.
大足黑山羊主要分布在大足县西部,以铁山、季家、珠溪等镇为核心保种区。自2003年发现以来,经过遗传资源普查、划定保种区、制定保种计划和选育标准、建立核心保种场及种羊繁育体系、指导百姓发展养殖黑山羊产业等措施进行保种和培育,于2009年10月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正式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前,大足黑山羊保种区内的数  相似文献   

8.
明文森 《动物保健》2011,(Z1):157-157
大足黑山羊主要分布在大足县西部,以铁山、季家、珠溪等镇为核心保种区。自2003年发现以来,经过遗传资源普查、划定保种区、制定保种计划和选育标准、建立核心保种场及种羊繁育体系、指导百姓发展养殖黑山羊产业等措施进行保种和培育,于2009年10月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正式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前,大足黑山羊保种区内的数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黑山羊杂交组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庆市黑山羊品种主要有大足黑山羊和渝东黑山羊,都属中小型肉用山羊,个体不大,生长速度慢,出栏率低,饲养效益不理想。为提高重庆市黑山羊生产性能,本试验采用体型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的努比亚山羊、川中黑山羊为父本,分别与重庆本地的大足黑山羊和渝东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以获取杂交后代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生长发育快、产肉率高。因此,利用杂交优势和肉用种羊的遗传特性,能有效地提高重庆市本地黑山  相似文献   

10.
大足黑山羊种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足黑山羊毛色纯黑。初产母羊平均单胎产羔率达197.31%,经产母羊达272.32%,这种高繁殖特性是大足黑山羊可能成为一个新品种的种质优势。对大足黑山羊的保护和培育,有利于丰富中国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库。  相似文献   

11.
川渝部分山羊品种(类群)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川渝山羊品种(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山羊品种(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777、0.819和6.54;大足黑山羊各项指标最低,分别为0.736、0.787和5.57。对6个品种(类群)聚类分析表明,金堂黑山羊与南江黄羊的首先聚类在一起,然后依次与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大足黑山羊和波尔山羊聚类。各山羊品种(类群)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麻城黑山羊主要是通过自繁自养、群选群育、长期定向选育发展形成的。麻城黑山羊原称"青羊";后改称为"福田河黑山羊",2002年经湖北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确定正式命名为"麻城黑山羊",并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鉴定,人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高繁殖力的大足黑山羊和繁殖力较低的萨能奶山羊为研究对象,比较2个山羊品种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血浆中抑制素B(INHB)、活化素A(ACTA)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分泌变化规律,旨在研究这3种激素与山羊繁殖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足黑山羊和萨能奶山羊血浆中FSH的分泌与ACTA呈正相关(P<0.01,P=0.361),与INHB呈负相关(P=0.022,P=0.005),大足黑山羊在整个发情周期内血浆中FSH、ACTA平均浓度略高于萨能奶山羊(P>0.05),而INHB平均浓度显著低于萨能奶山羊(P<0.05)。从发情征状明显至排卵前这段时间内,大足黑山羊血浆中FSH平均浓度显著高于萨能奶山羊(P<0.05)。结果提示,大足黑山羊卵泡期比萨能奶山羊长,发情周期内INHB与FSH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大足黑山羊和萨能奶山羊繁殖力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大足黑山羊疥螨和真菌混染的临床症状,介绍了大足黑山羊疥螨和真菌混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了治疗结果,并对大足黑山羊疥螨和真菌混染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可以有效提高重庆市大足黑山羊疥螨和真菌混染的防治效率,保障重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洮藏黑山羊的基本情况、品种来源与数量、品种特性、饲养管理等进行系统摸底调查,提出对品种的评价和展望,为洮藏黑山羊申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足黑山羊是经长期繁衍与自然封闭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其具有体形外貌及经济性状一致性高,遗传性稳定,尤其是繁殖性能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大足黑山羊始源于大足县西部(重庆西北部)铁山镇,有近百年历史,是当地农民自发封闭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系黑山羊良种,联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种羊场有大足黑山羊200多头,从2008年5月份开始,先后有6头大足黑山羊先后出现神经症状,发病后3~6天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营养对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0只大足黑山羊进行不同营养水平饲喂试验,在发情间期每天采集2次血样,发情期每3 h采集1次血样,分离血浆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中的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浓度。结果表明:在发情周期内,FSH和LH呈波动式分泌,发情前出现LH峰,发情期FSH出现最高峰值,高营养水平组大足黑山羊血浆中FSH和LH水平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说明增加饲料营养水平能够提高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大足黑山羊作为重庆市优良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饲、产肉性能良好等特点。本研究利用19个微卫星标记位点(MAF065、MAF70、OarFCB48、SRCRSP9、OarAE54、SRCRSP8、SPS113、OarFCB20、CSRD247、INRA063、ILSTS011、ILSTS005、SRCRSP15、ILSTS029、TGLA53、MAF209、INRABERN185、TCRVB6、SRCRSP7)对55只舍饲、2~3月龄、体重为10~15 kg的大足黑山羊(参考系谱信息无亲缘关系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显示:在19个位点中共检测出178个等位基因,其中SRCRSP8位点复等位基因数最多(18个),SRCRSP15位点最少(5个);19个微卫星遗传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55 8,其中14个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剩余5个位点为中度多态(0.25PIC0.5);从群体上来看,大足黑山羊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70 3,期望杂合度为0.694 2,其中有16个位点表现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另外群体近交系数为0.180。结果表明,目前产地大足黑山羊群体内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群体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位点数量及近交系数反映出该群体保种状态出现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保种工作,同时改变现有保种模式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测定了30只大足黑山羊的27个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大足黑山羊总蛋白和肌酸激酶2项指标高于山羊的正常值,而其余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比较分析表明:大足黑山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和较强的免疫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