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系母猪断奶后发情和排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措施之一,而决定配种时间的主要依据是母猪排卵时间。本研究采用B超探测技术对56头不同胎龄的丹系高产母猪发情后的排卵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发现,母猪断奶后发情至排卵间隔平均为(29.28±8.14)h,排卵持续时间平均是(14.64±4.07)h;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为4 d时,母猪发情至排卵间隔和排卵持续时间与其他组差异均显著(P0.05);当断奶至发情天数从2 d增加到5 d,发情至排卵间隔平均减少4.78 h,排卵持续时间平均减少2.39 h;哺乳期小于25 d的母猪断奶到发情间隔及排卵间隔与其他两组母猪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哺乳期的母猪排卵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胎次对母猪发情排卵时间存在一定的影响,高胎次母猪比低胎次母猪断奶后发情较迟,排卵持续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2.
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对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是影响母猪生产周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长短不但影响母猪的年产胎数,同时也会影响其产仔数、活仔数,从而影响母猪的年生产力。通过对不同猪场内的225头杜洛克、441头长白、489头大白母猪进行每个生产周期内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胎次、产仔数、活仔数等性状的收集和追踪;对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胎次进行分组处理,同时进行统计分析及相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对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显著,通常间隔天数在3~6d,胎次在3~7胎时母猪年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3.
气温对长白和大约克母猪年产胎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4-2009年5年共8174胎次经产母猪的断奶记录(其中长白4 826胎次,大约克3 348胎次),并追踪其发情、配种、受胎及分娩记录,结合杭州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根据母猪在不同月份断奶后至发情的间隔天数长短及断奶后初情期受胎率情况,分析气温对长白、大约克母猪年产胎次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的高低对长白、大约克母猪断奶间隔的长短有差显著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母猪的断奶间隔就逐渐延长。通过对月平均气温与断奶间隔的相关分析,长白猪的相关系数r=0.675(P=0.016)达到很显著的水平,回归关系式:Y(天数)=13.248+0.12X(气温);大约克猪r=0.484(P=0.111)。对在不同月分断奶的母猪,分析其初情期的情期受胎率,发现气温对其的影响与断奶间隔天数基本一致,经相关分析,气温与断奶后初情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长白猪的相关系数为-0.537(P=0.072),接近显著水平;大约克猪r=-0.349(P=0.266)。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kg、4.83d和2.89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5.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扬翔公司2017年5月—2018年6月份期间的扬翔1号猪配套系,母本为纯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大白的背膘测定和繁殖记录。利用超声波对母猪妊娠107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产活仔数、断奶至再配间隔及7 d内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在107 d时背膘厚度为14.0~16.0mm母猪产活仔数高,其中丹系长白的初生窝重最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在107d背膘厚度17.0~19.0mm时母猪产活仔数高,初生窝重最重。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同样在断奶时背膘厚度维持在为11.0~16.0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断奶背膘厚度美系大白维持在14~16mm,美系长白维持在17~19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该研究说明母猪膘情管理在品系和品种间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品系或者品种合理进行膘情管理和饲喂管理,促使遗传潜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母猪断奶时膘情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该试验使用B超仪分别测定了长白猪、大白猪以及不同胎次的共450头母猪的背膘厚度,然后分析不同背膘厚对配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和大白母猪不同背膘的发情间隔、发情率和返情率存在较大差异,B组发情率显著高于A、C组(P0.05);不同胎次哺乳母猪E组断奶背膘的发情率、返情率和发情间隔显著高于D组和F组(P0.05),获得的配种效果最佳;母猪背膘厚度为13 mm时的流产率和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背膘厚(P0.05)。说明不同品种和胎次的哺乳母猪断奶时的膘情影响其繁殖性能,要将母猪断奶时的膘情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 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 kg、4.83 d和2.89 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 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巴西一个猪场的15600胎的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与繁殖成绩的关系进行了母猪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包括了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21d之内、哺乳天数在13~26d、1~8胎的所有成绩。统计发现,平均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为4.8d,有6.1%的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为2d之内。不论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3~5d的母猪返情率最低。在断奶后第二天发情的初产母猪及断奶当天发情的经产母猪返情率最高,分娩率最低。所有母猪,凡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0~2d,6~8d,9~12d,13~18d,下一胎的分娩率显著低于(P<0.05)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为3~5d的母猪。对初产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6~8d,9~12d,下一胎的产仔数最低。对经产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由0~2d增加到3~5d,其下一胎的产仔数显著增加,当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增加到6~8d时,下一胎的产仔数明显降低,但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9~21d时又增加。结论: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0~2d和6~12d对下一胎繁殖成绩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巴西一个猪场的15600胎的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与繁殖成绩的关系进行了母猪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包括了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21d之内、哺乳天数在13-26d、1-8胎的所有成绩。统计发现,平均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为4.8d,有6.1%的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为2d之内。不论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3-5d的母猪返情率最低。在断奶后第二天发情的初产母猪及断奶当天发情的经产母猪返情率最高,分娩率最低。所有母猪,凡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0-2d,6-8d,9-12d,13-18d,下一胎的分娩率显著低于(P〈0.05)断奶-发情间隔天数为3-5d的母猪。对初产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6-8d,9-12d,下一胎的产仔数最低。对经产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由0-2d增加到3-5d,其下一胎的产仔数显著增加,当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增加到6-8d时,下一胎的产仔数明显降低,但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9-21d时又增加。结论: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在0-2d和6-12d对下一胎繁殖成绩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酵母锌对母猪繁殖能力、体况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选择同一品种(长白×大白)、体重、胎次基本相近、妊娠80 d的健康经产母猪6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添加不同形式的锌源配制试验日粮,保持各组日粮中锌的水平一致。结果表明,不同锌源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方面:随着酵母锌增加,平均初生重、平均初生窝重明显提高,试验组平均初生窝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母猪妊娠后期随着酵母锌添加量增加,背膘增厚、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有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且背膘厚达到显著水平(P0.05);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缩短,但不表现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6,(2)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波对美系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105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其对断奶至再配间隔及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在妊娠105 d背膘厚18 mm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都极显著低于妊娠105 d背膘厚10~14 mm时;显著低于105日龄背膘厚在14~18 mm;断奶背膘厚在15~17 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妊娠105 d至断奶背膘变化为-4~0 mm之间的断奶至再配间隔明显低于其他2组,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12.
母猪配种管理的目标是用健康的公猪与符合种用体况的母猪适时配种以提高受孕率和产仔数,妊娠管理的重点在于控制流产的发生,以提高仔猪成活数和出栏率。1母猪的发情症状配种成功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发情症状,进行适时有效的发情检查。1.1发情前期症状要点阴门樱桃红色、肿大,但经产母猪不定;呼噜、哼哼、尖叫,咬栏,烦燥不安,食欲减少,黏液从阴门流出,爬跨,但无静立反射。1.2发情期症状要点阴门红肿减退,黏液黏稠,表明将要排卵静立反射,弓背,公猪在场时静立反射明显;震颤,发抖,目光呆滞,耳朵竖起(大白猪耳朵竖起并上下轻弹);爬跨其他母猪或被爬…  相似文献   

13.
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此文研究分析大白、长白纯种母猪在配种时背膘厚度,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窝重、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度呈下降趋势,第2胎母猪下降最明显;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2.5~18.0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仔猪断奶窝重关系不明显,当背膘厚度减少3.0~6.0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5.24±0.46)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海省互助猪保种场2000-2008年的配种产仔记录统计分析表明,该场不同品种的配种间隔介于21.80~27.60d,平均配种间隔为25.02d;配种间隔随胎次增加而缩短;不同品种猪在同一胎次的配种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2008年128头次母猪在一个情期内的发情配种记录分析得出,该场母猪在一个情期内主要集中在断奶后6~8d内发情配种,并且该期间的情期受胎率也较高;同时母猪的配种间隔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在春、夏、秋季较短,冬季较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整理了河南省某公司群养模式下母猪5 625窝和限位栏饲养模式下母猪5 086窝的繁殖记录(包括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饲养模式下初产及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仔数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总产仔数提高了0.63头、产活仔数提高了0.64头、健仔数提高了0.79头、畸形数降低了0.01头(P0.01)。在生长性能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初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1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55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46 kg(P0.01);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初生窝重提高了3.44 kg、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8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61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59 kg(P0.01)。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三个品种之间,初产及经产母猪的产仔数、活仔数、断奶仔猪数、断奶重等各项繁殖相关参数多在群养模式下升高,显现出了一致性。在发情及平均使用胎次方面,群养模式下母猪断奶后再发情间隔缩短了0.77 d(P0.01),年均胎次增多了0.27胎(P0.05)。说明群养模式下,母猪整体繁殖性能及利用率优于限位栏饲养模式,杜洛克、长白、大白初产及经产母猪的繁殖相关参数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趋势,且群养模式下母猪初情和初配日龄均有所提前,生产周期更短。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对江西省赣州市某猪场2015年长白母猪、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胎次及配种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其在不同胎次、配种季节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长白母猪和大白母猪3~5胎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的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最低;长白母猪第3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2,6,7,8胎(P0.05);大白母猪第4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第1,2胎(P0.05);长白母猪夏季配种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春季配种最高;大白母猪不同季节配种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配种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冬季(P0.05)。说明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长白、大白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建立高效的经产母猪定时输精(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TAI)技术,研究了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断奶-分娩间隔、不同胎次母猪产仔性能及断奶后7 d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309头2~8胎次二元(长×大)经产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母猪进行常规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试验组母猪进行断奶后24 h注射PMSG 1 000 IU,间隔72 h注射GnRH 100 μg,在注射GnRH后24和40 h各输精1次的定时输精技术。通过统计两组母猪的断奶1周内发情率、受胎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等,判断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断奶时间和分娩时间的统计,检测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断奶-分娩间隔的影响;用放射免疫(RIA)方法检测2~4胎次母猪断奶1周内血清E2、LH、FSH和P4的含量,研究定时输精对母猪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猪发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受胎率、分娩率差异不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窝均合格仔数和繁殖效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定时输精显著缩短了母猪的断奶-分娩间隔(P<0.05)。在胎次方面,3~4胎母猪使用定时输精的效果较好,其发情率、受胎率和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殖激素方面,试验组E2水平在注射PMSG后迅速上升,且在定时输精处理后66~96 h内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4水平在断奶后至配种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配种后快速升高,并高于对照组;LH和FSH的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综上,定时输精可有效提高经产母猪的断奶发情率,并减少其非生产天数,可显著提高3~4胎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日粮中添加富含Ω-3脂肪酸的微藻,评估其对母猪血清代谢标志物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妊娠第85天、哺乳期及断奶-发情间隔期的母猪共596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微藻水平为0、3.5、7、14和28?g/d的日粮,试验分别于妊娠第85天、哺乳期第10天和断奶前最后1?d采集血样,用于分析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非酯化脂肪酸水平。结果 :母猪补充7.0?g/d?Ω-3脂肪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发情间隔(P 0.05)。此外,2和6~7胎次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显著高于3和4胎次母猪(P 0.05)。6~7胎次母猪的死胎率(6.6±0.7)显著高于低胎次母猪组(P 0.05),日粮添加28?g/d脂肪酸使母猪产仔出生重更大(P 0.05)。在3个变量中,产仔数和仔猪的性别对仔猪出生重具有显著影响(P 0.05)。3~4胎次母猪的产仔数显著高于5(以及6~7胎次母猪(P 0.05)。3、4和5胎次母猪的死胎率分别为(4.3±0.6)%~(4.9±0.7)%,显著低于6~7胎次母猪(7.0±0.5)?(P 0.05)。妊娠期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泌乳期和断奶-发情间隔(P 0.05)。泌乳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和断奶-发情间隔期均显著高于妊娠期(P 0.05)。相比之下,妊娠期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哺乳期和断奶-发情间隔期(P 0.05)。补充14?g/d和28?g/d?Ω-3脂肪酸的母猪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仅在妊娠期低于其他处理(P 0.05)。结论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Ω-3脂肪酸对死胎率、断奶-发情间隔和产仔数均无显著影响。试验添加的Ω-3脂肪酸浓度达到28.0?g/d时可以降低妊娠期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改善仔猪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阳离子复合物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试验选择妊娠84 d的健康新美系长白、大白原种母猪各112头,随机分为14个处理组,每组8头长白母猪、8头大白母猪。采用2×7双因子设计,碱性阳离子复合物设0%、0.4%两个水平,胎次设7个胎次。试验从母猪妊娠84 d开始到断奶当天结束,共分2个阶段,分别是妊娠后期(产前30 d)、哺乳期(21 d),其中预试期5 d。结果表明:1)多功能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显著降低母猪分娩死胎率及产每头仔猪间隔,并显著提高母猪断配率。2)在胎产合格仔数方面,3、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胎产总仔数方面,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3、4胎母猪显著低于1、2胎母猪(P0.05);在断配率方面,5、6胎母猪显著高于1、3胎(P0.05)。3)碱性阳离子与母猪胎次只在母猪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为了提高该场母猪的生产性能,可建议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0.4%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并加强对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腐植酸对空怀母猪繁殖效果的影响,为腐植酸在母猪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母猪品种、胎次、体况的原则,选取3~4胎次的大白与长白二元杂交、断乳后的空怀母猪100头,随机将其分为2个组,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腐植酸),每个组有2个重复,每个重复头数不等。结果表明:试验组断乳母猪7 d内的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母猪多集中在断奶后第4、5天发情,无返情现象,断奶到配种的间隔减少了16.36%,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母猪日粮中添加腐植酸对经产母猪的发情及情期受胎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