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搅瓜是一个奇特的南瓜品种,以嫩瓜或老瓜供食用。老瓜经开水煮后或速冻后,用筷子能将瓜肉搅出金黄色的瓜丝,故称搅瓜、金丝瓜。搅瓜在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在崇明岛就有栽培,明朝、清朝时作为进贡皇上的珍品。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吃到这种风味别致的搅瓜而为之叫绝。清朝吴其  相似文献   

2.
搅瓜     
搅瓜为徐州市铜山、睢宁、邳县部分乡村零星种植的特产蔬菜。因瓜肉煮熟后,通过搅动可自行成细丝,故得名。瓜丝细而长,一般直径2~3毫米,长3~4厘米,色微黄透明,可凉拌、爆炒或做汤,食之清脆可口,尤以凉拌更是宴席上难得的下酒佳肴。  相似文献   

3.
无蔓搅瓜又名粉丝瓜、金瓜、金丝瓜,为西葫芦的一个变种,是瓜类蔬菜中的稀有品种.该品种可生搅成丝,生食味美脆嫩,煮食则甘而香甜.成熟后的无蔓搅瓜为金黄色、椭圆形,外观美,外皮坚硬,一般单瓜重1~2公斤.食用时将其煮5~6分钟或低温冷冻自然融化后,去掉籽瓤和薄皮后,瓜肉就成粗细均匀、晶莹脆嫩、金黄色的奇特粉丝,可凉拌、热炒、油炸、涮锅、做汤、做馅等,人们称其为金粉丝或植物海蜇,不仅外观好看,而且味美可口.凡能种南瓜的地方都可种植无蔓搅瓜.  相似文献   

4.
<正> 茭瓜又称搅瓜、金丝瓜、金瓜等,成熟瓜表皮金黄色,果肉淡黄色。经蒸煮或冷冻后,果肉能分离成2毫米左右的面条状细丝,晶莹透明,清脆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由于食法独特,且极耐贮存(可存放6~7个月),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据调查,茭瓜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产量3000~4000公斤,市场售价0.60~2元/公斤,经济效益较高。其种植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绞瓜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绞瓜,又名金丝瓜、搅瓜、天然粉丝等,属葫芦科。果实入口清香、质脆微甜、口感细腻,且富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利肝明目等食疗作用。过去由于人们对其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不甚了解,生产上几近绝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发掘整理,把...  相似文献   

6.
金丝搅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栽培季节选择、浸种催芽、育苗、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金丝搅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金丝瓜是我国稀有的药食两用瓜,又叫粉条瓜、搅瓜、粉丝瓜、面条瓜等。属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瓜体椭圆形,皮光亮金黄。大种品种,一般瓜重2 ̄3公斤,长25 ̄30厘米,瓜肉厚2.5 ̄3厘米。子房横径8厘米以上,纵径15厘米左右。种子千粒重300克。金丝瓜嫩瓜和老瓜均可食用,但以老瓜为佳,瓜肉经加热或冷冻后能分离成粗近2毫米的金黄色细丝,做成菜肴不黏不碎,口感清脆爽口,味似海蜇,有“植物海蜇”之称,为天然保健食品。该瓜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奇特,瓜内横向排列着互相分离的肉质维管束(是主要食用部分,俗称瓜粉丝)。食用时,把瓜体横切成两半…  相似文献   

8.
因瓜在生长期,砍后主瓜仍能正常生长,日生长速度变化不大,所以取名砍瓜。砍瓜营养丰富,是瓜中之佳品,集保健药用为一身的菜食类瓜。瓜为圆柱型、皮薄、鲜嫩、细腻、香糯可口,可用于炒食、佬汤、馅食等等,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和18种氨基酸,高于其他菜食类瓜,营养价值高,其所含抗坏血酸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各类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砍瓜非常奇特,易栽培,是市场上独特的具有较高深加工价值的受欢迎的瓜类之一。  相似文献   

9.
砍瓜为葫芦科南瓜属,是近几年来新开发的蔬菜新品种,因其果实在生长期内砍食一段后,伤口迅速愈合,不影响瓜的继续生长,故有砍瓜之称。其特点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睢宁县金丝搅瓜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早春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徐淮地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变色瓜     
变色瓜又名金芒果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藤本植物,观赏食用兼得。单株结瓜30~50个,单瓜重350~600克,幼瓜白色带绿花纹,非常漂亮,远看如一只只老鼠挂在藤上,故又名老鼠瓜。成熟瓜为红色。嫩瓜做菜口味清香,成熟时剥开外皮,露出一粒粒似仙人玛瑙的果实,入口滑嫩清甜,有补血、健胃、润喉之功效。变色瓜适应性强,凡种有瓜类的地区均可种植,栽培方法与当地瓜类相同,以搭架栽培产量高,观赏性好,每年2~6月均可播种,每667平方米产4000千克以上。变色瓜@陈建明  相似文献   

12.
红瓤西瓜、黄瓤西瓜很常见,可你见过彩虹瓤的西瓜吗?笔者在河南农业大学豫艺种业瓜菜研究所见到了一种名为“彩虹瓜之宝”的高档礼品西瓜.这种“彩虹瓜”每个重1.5~2千克,外皮细条带花纹,切开后可见其瓤色红、橙、乳黄相间,纵切剖面似彩虹,横切剖面有隐约的花朵形状.  相似文献   

13.
角瓜又名搅瓜、白南瓜、美洲南瓜,一年生无蔓型草本瓜类植物.花单生,雌雄同株异花.果实呈圆筒形,果形较小,果面平滑,一般为鲜食菜用.2007年红色边疆农场引入籽用角瓜,经过1年的试验种植,取得了成功.公顷产量达1875kg,按市场价9.60元/kg计算,产值1.8万元,去除成本6000元左右,公顷效益1.2万元左右,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东陵瓜初考     
西汉初,在当时都城长安,出现了一种“东陵瓜”,因其味美,堪称瓜中上品,由是名声大噪。自晋至清,不论诗辞歌赋还是文章奏疏,均屡见提及。作者或借东陵瓜托词兴已,感发抒怀;或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但大凡言及东陵瓜,则都称颂不已,东陵瓜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只是自清以后,东陵瓜才鲜为人知了。若把东陵瓜的出现,誉为我国园艺史上的重大事件,看来也不为过。关于东陵瓜的记载,见于《史记·箫相国世家》:“邵平(一作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  相似文献   

15.
金丝瓜是我国稀有的特产药食两用瓜种类,又叫粉条瓜、搅瓜、粉丝瓜、面条瓜等。属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瓜体椭圆形,皮光亮、金黄。大种品种。一般瓜重2-3公斤。长25—30厘米,周圆45—50厘米,瓜肉厚2.5—3厘米。子房横径8厘米以上,纵径15厘米左右。种子长2厘米,宽0.1厘米,粒大而饱满,干粒重300克。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的物种真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在南瓜的大家族中,有一个披红戴绿的艺术品——奇怪瓜。奇怪瓜又名看瓜、香炉瓜、鼎足瓜、金彩瓜、灯笼瓜和福寿瓜。奇怪瓜之怪,在于它瓜形怪,它上圆下方,还有4条腿(个别是3条或5条);奇怪瓜之奇,在于它色彩奇,它上圆如饼,呈现桔红色,并有青绿色的纹条,将其分成10瓣,下部呈方形,4条脚突出,为粉白色略带黄色,并间以红色、粉红色、绿色的花纹和花斑,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奇怪瓜是南瓜中的一个变种。由于它奇而怪,怪而秀,怪中透美,不但农家喜欢种植,把它作为生财之道,就是花卉种植爱好者,也莫不以先种几…  相似文献   

17.
变色瓜     
品种介绍:变色瓜也称金芒果瓜、彩瓜,俗称老鼠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结瓜30~50个,单瓜重350~600克,幼瓜白中带绿色花纹,远看如一只只老鼠,所以称老鼠瓜。瓜体有黄、橙、红等色,红色为成熟色,剥开外皮,里面是一粒粒红玛瑙般的果实.入口滑嫩清爽.有补血健胃之作用。嫩瓜食用味道好,炒菜或做汤口味清香。  相似文献   

18.
誊底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417000) 在瓜英大冢族中,有一种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瓜--变色瓜,也称金芒果瓜、彩瓜,俗称老鼠瓜,为葫芦科栝楼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一带,是一种非常新奇的瓜采,特别适宜在科技园区和庭院种植.由于幼瓜白色带绿花纹,瓜形又两头尖,远看如一只老鼠,所以又称老鼠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半瓜环的发展历程,包括半瓜环的合成及结构特点;半瓜环与金属离子、阴离子及小分子主客体作用;半瓜环在超分子催化中的应用及底物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新型半瓜环,例如环己基半瓜环和竹节半瓜环的合成及其超分子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化合物,半瓜环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超分子化学的基础研究及相关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金丝搅瓜属葫芦科,系南瓜的变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从地方品种原有藤金丝搅瓜中发现无藤矮生不育株,经转育杂交选育而成.该瓜瓤如粉丝,可热炒、凉拌食用,味道鲜美,清热解毒.含有多种维生素、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成分.食用时,用力拍砸瓜的周围,或放入开水锅内煮3~5分钟,切开搅拌瓜心,就成粉丝一样的瓜条.瓜味清香、微甜,久藏不失鲜,可常年供应市场.被誉为绿色食品--天然粉丝.   该瓜是一代杂交种,极早熟、高产、抗病,最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栽培.全生育期70~75天.株高65厘米,开展度50厘米.无藤生长,主蔓结瓜.全株有叶14~16片.3~6叶见雌花,须人工授粉.整枝拿杈,单株结瓜1~2个.单瓜重2~3公斤,大的5公斤.每667平方米(1亩)产3000~4000公斤,高的达5000公斤.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安排种植.保护地双层地膜覆盖,2~4月份,大小拱棚均可育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