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栽培和采收方式、不同栽培环境条件的广东紫珠药材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了解广东紫珠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增长,采收期宜在即将落叶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低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而又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茎干的总黄酮含量非常低,因此可采取留干采收方式以利于来年枝叶萌发;野生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略高于栽培,但差异不大;施肥是药材增产的重要措施,试验中施用沼气肥与不施肥的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沼气肥等肥料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2.
高山红景天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采收加工也就是采收加工根和根茎,把握采收时间,掌握采后加工技术,才能得到理想的高山红景天药材。1 采收年限 高山红景天因其栽培地点的不同,环境条件的不同,管理技术上的差异等原因,同年生的高山红景天生长状态、根茎的大小、质量等都有不同。所以采收的年限也各不相同。采收年限的确定要根据根茎的大小、根和根茎的有效成分含量及经济效益大小等情况来确定。我国高山红景天人工栽培的历史较短,仅从1983年才开始野生变家种。因此,最佳采收年限各地应在大面积栽培实践中来确定。根据近10多年各地栽培实践,用分根茎繁殖生长2年后采收较为合适,用种子繁殖生长4年后采收较为合适。2 采收季节 高山红景天采收季节应由采收  相似文献   

3.
以两个葛品种(湘葛1号、湘葛2号)为材料,比较不同收获方式下(年收获一次和年收获两次)葛茎叶饲用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方式下,地上部分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湘葛2号两次收获,其粗蛋白含量达15.89%;湘葛2号两次收获地上部分的干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表现较好,分别为18476.85kg/hm^2和2935.97kg/hm^2。葛地上部分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药材的采收时期直接影响着药材的质量和产量,也关系着植株采后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适期采收。树木种类和用药部位的差异,使其采收时期不尽相同。药材的采集应该在其含有效成份最多的时期进行。  相似文献   

5.
5种药材在不同郁闭度油桐林下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郁闭度油桐林分套种玉竹、黄精、石蒜、桔梗和麦冬,测定不同药材在不同郁闭度油桐林分地上部分鲜重增量和地下部分鲜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油桐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可套种玉竹、黄精等耐阴性药材,郁闭度在0.5~0.7可套种石蒜和麦冬等偏中性药材,在郁闭度小于0.3~0.5的可套种桔梗等喜光性药材。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的广东紫珠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广东紫珠适宜采收期和采收模式提供依据。定期采集同一基地广东紫珠药材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按芦丁计的总黄酮含量。广东紫珠总黄酮含量的积累与植物生长相一致,表现出随着植株的生长,总黄酮含量也随之增长的规律;不同部位器官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别,次序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其中叶的总黄酮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简述:目前正在进行重楼种子、种苗生产、繁殖技术研究,建立种苗生产操作规程、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抚育生产规程、扩大生产面积。本项目借鉴家种中药材思路,采用抚育生产技术,在药材原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和适度人工技术干预的方法,在保持药材原生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天然药材产量,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野生天然药材的需求,同时也保护了天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认为林下药材仿生栽培是挽救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模式之一。提出道地药材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道地药材的区域性,系统掌握道地药材与伴生植物的作用机理,系统掌握道地药材栽培技术,开展药效质量评价研究、打造道地药材品牌。  相似文献   

9.
木本药材栀子规范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为药材植物,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主产江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详细阐述了栀子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种质特性、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和包装储藏及运输等规范化生产技术环节,为栀子的引种与推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丽水种植雷公藤、雷公藤F、昆明山海棠等雷公藤属植物全分布区种质,分别调查其2年生、3年生无性系植株根系生物量、根系条数、最大根粗度与长度,并分别按种、类型与种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栽植,雷公藤属植物种间、类型间根系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雷公藤产量显著高于雷公藤F,雷公藤F显著高于昆明山海棠;雷公藤、雷公藤F两个类型以丽水及其周边种源生长最好,说明在丽水及类似地区发展雷公藤药材基地应优先选用丽水种源,在低海拔山地应优先选用典型雷公藤。  相似文献   

11.
金银花、红花、菊花等花类药材,在开花时节,及时进行采收及加工,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又能及时满足药材市场需求。下面介绍几种花类药材的采收及加工技巧:1金银花摘取花蕾后,拣去茎叶等杂质,根据品种的优劣,分别晾晒于竹笪、青石板或芦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浙江温州某制革区土壤与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污染之间的关系,初步筛选了适合于土壤铬污染生态修复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共记录25种高等植物,分属13科。主要优势物种有:狗牙根、灰绿藜、藿香蓟、牛蘩缕、牛筋草、蔊菜、反枝苋和四季竹。狗牙根、灰绿藜、牛筋草、蔊菜和反枝苋宜作为Cr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污染区Cr耐性植物地上部分的Cr含量为110.26~774.05 mg·kg-1,平均值为280.95 mg·kg-1;根部Cr含量为774.05~2 334.56 mg·kg-1,平均值为1 229.75 mg·kg-1。狗牙根积累的Cr含量最高,地上部分与根分别为774.05、2 334.56 mg·kg-1。植物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弱相关性,而植物地上部分Cr含量与根部Cr含量以及地上部分Cr富集系数与根Cr富集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分富集系数越大,根的富集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核桃林分布广泛,林下土地空闲率高,光照条件良好,适宜间种多种经济作物,林药间作成为理想的经营模式。为了筛选适宜的药材种类,引进射干、知母、桔梗、菊花、瓜蒌、天南星、黄芩、荆芥、土贝母、土木香和丹参共11种中药材,在河北省涉县索堡乡南沟村的核桃林地进行了间种栽培试验,对其生物生态学习性和物候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引种地春季干旱的气候条件,以降低核桃与药材间的竞争强度和提高林地收益为目标,选择育苗难易程度、抗旱性、株高、根系分布深度和经济效益这5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贝母、知母、菊花、射干、桔梗这5种药材适宜在核桃结果初期(核桃树龄为10~12 a)间种,而荆芥、丹参、土木香这3种药材适宜在核桃幼树期(核桃树龄为3~4 a)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湖南省双牌县低海拔地区12年生的黄柏、杜仲和凹叶厚朴药材林的产量结构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材林的林分生物量为5.80~20.45t/hm2·a,净生产量为1.21~2.81t/hm2·a.林分生物量、净生产量及主要药用部分于皮的生产力,均以黄柏为最高,杜仲次之,四叶厚朴最低.说明在该立地条件下,黄柏的适应性较强,经济效益亦比其他两个树种更佳.  相似文献   

15.
地道药材江枳壳规范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枳壳为地道药材 ,有千年栽培历史 ,主产江西省樟树市与新干县等地。具体阐述了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和包装储藏及运输等技术环节 ,为其规范化种植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非法贸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药材市场上的沉香、冬虫夏草、肉苁蓉、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玳瑁、熊胆、麝香、虎骨、豹骨、犀牛角、羚羊角和穿山甲片等15种常用或曾用的濒危物种药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对国家明令禁止贸易的濒危物种药材公开摆卖现象并不突出,但其地下交易具有普遍性;虎豹骨和犀牛角的贸易已非常少见,仅0.8%和1.4%的药材经营者声称有售,而且他们都提及了贸易禁令,显示出从业人员较强的保护意识;"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标识物种药材的非法贸易;药市上部分濒危物种药材来自境外,走私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能力建设和打击力度、加强贸易和市场的监测、开展公众教育,以遏制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非法贸易。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野生药材资源产量、蕴藏量、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大省,对重点野生药材资源进行物种勘察,彻底摸清资源状况,科学的进行资源价值评估,合理的开发、保护与利用野生药材资源对于黑龙江省生态的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宣威市田坝镇脱贫攻坚时期5个村林下药材种植种类和模式及产量进行总结,并与常规农作物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田坝镇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3种运作模式,核桃幼龄林下种植紫丹参、核桃幼龄林下种植魔芋、核桃幼龄林下种植白芨、木瓜幼龄林下种植紫丹4种种植模式均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给桔梗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桔梗的产量与品质,采用盆栽正交试验方法,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桔梗的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与测定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桔梗其株高、地径、冠幅、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药材产量均高于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的肥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施用N(0.15 g/kg)、P2O5(0.20 g/kg)、K2O(0.25 g/kg)土配肥的桔梗其各项生长指标值和药材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20.
森林药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原料来源。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药材的种植、加工、利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森林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