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碧霞  王亮 《蚕桑通报》2004,35(3):22-24
嵊州市的蚕桑发展,是和抓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是分不开的. 1桑保工作的主要成绩 20世纪50年代,嵊州市开展了大面积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60年代,在桑病虫害普查时发现,菱纹叶蝉为传播桑萎缩型萎缩病的主要媒介虫害,从而在大面积更换改造老品种嵊县青的同时,发动蚕农联合捕杀菱纹叶蝉,为有效控制萎缩病发挥重要作用;70年代,在完善桑保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规范了桑树病虫害具体防治措施,有效地把桑病虫害控制在一较小的范围内;80年代,组织进行了测报防治,把桑病虫防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桑保网络、组建测报队伍,积极开展桑粗皮病防治;90年代初,进行了又一次桑病虫害普查,全市查明了桑树病害15种,虫害27种,调查摸清了主要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和消长规律,为制订桑病虫害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桑保所取得的成绩,为嵊州市蚕桑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浅析桑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病、烂头病,对桑树危害很大。近年来,桑疫病在江苏省重点蚕区呈流行暴发的趋势,2009年秋季重害桑园桑叶产量损失达30%-50%,严重威胁江苏省蚕桑生产,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桑疫病的防治还没有理想药剂,因此必须加强综合防治,应对桑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桑疫病属桑树芽叶病害,是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桑细菌病、烂头病等.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病害流行年份或流行地区暴发成灾,对蚕桑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做好桑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促进蚕桑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上,桑树每年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不少于蚕体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且桑病叶子又会促使发生蚕病或蚕的营养不良.如我们了解桑病发生的机制和防治原则,就可因地制宜地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极大程度地减轻病害的发生.今特约省农科院栽桑研究室桑病公害组同志开辟本讲座.  相似文献   

5.
海安县大公镇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进 《中国蚕业》2009,30(4):86-87
通过对大公镇蚕桑生产现状调查分析后认为,连片桑园出现毁桑改种,桑疫病在部分村组蔓延扩大,桑、蚕药销售市场混乱,蚕茧收购秩序不稳等因素,对大公镇目前蚕桑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建议从加强宣传教育,稳定蚕农情绪;加强桑疫病防治,控制病害蔓延;加强执法检查,整顿桑、蚕药销售市场;执行蚕茧收购政策,稳定收购秩序等方面着手,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存在的问题,促进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福安 《中国蚕业》2010,31(3):84-85
桑树真菌病是桑树病害中种类较多的一类病害。常常危害桑树的叶部(如桑褐斑病、桑赤锈病、桑卷叶枯病和桑里白粉病等)、枝干(如桑断梢病、桑树芽枯病、桑干枯病、桑拟干枯病和桑树膏药病等)、根部(桑紫纹羽病等)和桑椹(桑椹菌核病等)。现将在蚕桑生产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几种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谈宁南县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蚕业》2015,(3):45-46
<正>宁南县桑树病虫种类多,上世纪80年代多以红蜘蛛、膏药病、褐斑病等零星为害为主。近年来,随着蚕桑基础的不断壮大,加上恶劣气候的影响,桑树病虫种类和发生为害程度不断增加,为害损失日趋严重,桑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桑褐斑病上升为主要病虫,桑螟、桑白粉病在个别地区呈现零星为害。桑树病虫害已成为影响我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1桑树病虫害防治中的误区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化学防治一直作为桑树病虫害防治快  相似文献   

8.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应观察桑褐斑病病原菌在宿主桑树叶片中的定植状态。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安康桑树的桑褐斑病病原菌为桑新褐斑壳丰孢Neophloeospora maculan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生长速度缓慢,分生孢子为透明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有隔膜;菌丝主要寄生在桑叶的气孔与叶脉周边;病原菌rDNA序列全长5 512 bp, GC含量51.16%。上述结果确定了侵染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0年春在桐庐县分水镇保安发现桑紫纹羽病,桑树零星死亡,至2003年底已扩散到怡台、印渚、分水、毕浦、瑶琳等乡镇,据统计,发病面积约100 hm2.发病面积的呈上升趋势,影响桑叶产量和蚕茧生产,制约了省蚕桑西进工程在的实施和蚕桑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使桐庐县桑紫纹羽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自2002年以来,笔者通过跟踪调查,采取相应措施,对桑紫纹羽病的综合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加以总结,供业内同行及养蚕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蚕桑生产为致富如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因桑细菌病的发生,给如皋市的蚕桑生产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鉴于目前农资市场上尚无登记在册的对桑细菌病防治有效的药物,因此,寻找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成为广大蚕农最急切的要求。为此,笔者于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我县桑天牛等为害十分严重,已成为蚕桑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我县使用西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教授许恩远研制的“桑蛀膏”进行了防治桑天牛效应的试验。现将本次试验结果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市桑园农药污染,病虫危害较为严重,,一些危害性很大的新型病虫(如断梢病等)相继传入我市。而桑树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蚕桑生产的薄弱环节,农户单家独户防病治虫与蚕期矛盾突出。因此蚕区普遍存在桑园有病难治,有病不治,任其发展的现象,几种主要桑树害虫(如桑蓟马、桑螟等)猖撅一时,严重威胁着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宜黄县蚕病调查与防治措施熊怡文(宜黄县农业局麻桑办)蚕病是制约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蚕农往往想养蚕,但怕养蚕。怕养蚕主要怕蚕发病。为此,调查分析蚕病造成的损失和发病原因,寻求蚕病发生规律,为蚕病防治找出对策;对我县实施第二期蚕桑工程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是我县桑树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我县各地不同程度都发生了此病,特别是长山河桑带和县蚕种场为害严重,不但影响当年的秋蚕生产,而且影响来年的春蚕生产和病害的再次侵染发生及扩展,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为此今年春季我县建立了桑细菌性黑枯病防治协作小组,对目前推广防治桑细菌性黑枯病常用药剂,采取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用药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把桑细菌性黑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春在浙江省桐庐县发现桑紫纹羽病(又称霉根病),近几年已蔓延扩散到该县蚕桑主产区的诸多乡镇.2003年统计全县发病面积124hm2,其中死亡毁桑面积达17hm2,对当地蚕桑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尽快扼制该病的进一步扩散,2004年在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的支持下,桐庐县蚕桑站在桑紫纹羽病重发的分水镇县东村,开展了桑紫纹羽病环境治理示范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我国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区.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给浙江、江苏等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两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系统联合攻关,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病害蔓延.北方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近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严重.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没有特效的农药,但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选栽抗病桑品种是其中最经济、最易推广、最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十年来各地对现行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研究结果和新育成桑品种的特性及其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亭湖区桑病虫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全行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蚕农的共同努力,区桑病虫测报站同志的艰辛负出,使全年桑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桑病和虫害在我区桑园仍有所发生,局部较严重,严重影响了一些蚕农桑园的产量和质量,威胁蚕桑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桑疫病已成为我市主要病害,发生面广,危害较重,对我市蚕桑生产造成较严重影响。桑疫病主要有桑缩叶型细菌病和黑枯型细菌病。经专家鉴定,近年在我市发生的主要为缩叶型细菌病。该病为害枝条和叶片,被感染的叶片初期出现油渍状病斑和褐色病斑,后期穿孔;叶脉受害后,叶片向  相似文献   

20.
桑细菌性麦枯病,群众称为“瘟桑”“青枯”,是我省新发现的桑树严重病害。从一九七○年开始,逐年扩展蔓延,严重威胁蚕桑生产。我省顺德县农林局、佛山地区农业局,湛江地区蚕科所,华南农学院和省蚕业研究所对病害的发生为害和防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不少防治措施。现就当前应抓住那些关键措施防治该病,谈谈个人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