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茄科植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与药用植物,随着茄科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陆续完成,急需对基因组中大量功能未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是近20 a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高效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总结VIGS作用原理、VIGS载体开发和改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近年来VIGS在茄科植物品质性状、生长发育、植物-病原真菌互作以及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调控相关重要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VIGS技术应用于茄科植物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茄科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茄科4种主要蔬菜作物番茄、马铃薯、辣椒和茄子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因组大小、结构、基因重排及演化,R基因在茄科植物中的分布与共线性,花青素基因、果实相关性状QTLs的同源性比较等,并对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shikimic acid/quinic acid hydroxy cinnamyl transferase,简称HCT)是辣椒素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其催化的产物对茄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为了探清HCT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状况,重点考察了其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分布,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HCT基因进行全面的鉴定,共获得拟南芥、烟草、番茄和辣椒的13条基因序列。其次,构建了HCT在茄科植物中的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的分析。结果揭示了茄科植物中HCT基因的亲缘关系;HCT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该保守性体现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上。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茄科植物中的HCT基因的酶学及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具有高产、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成分全和耐贮藏等特点,是重要的宜粮、宜菜、宜饲和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1.选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首部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由天津南开大学教授陈瑞阳等编撰完成,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栽培植物的杂交育种和起源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际空白。该书共5册,分别绘制了中国果树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中国园林花卉植物、中国竹类、中国药用植物的染色体图谱。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对象.它是马铃薯等茄科植物的毁灭性害虫,其成虫和幼虫不仅暴食叶片,还能专染褐斑病、环腐病等.我区自1993年首次在霍城马铃薯地内发现马铃薯甲虫,随后发现马铃薯田及茄科作物上为害逐年加剧.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首部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日前由中国科学家编撰完成。这部书收录了1978年~2008年我国各地近4000种经济植物的基因组染色体资料,其中珍贵野生物种年龄超过5000岁。这部名为《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的图书共5册,分别绘制了我国果树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园林花卉植物、竹类、药用植物的染色体图谱。图谱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是世界性的流行性和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瓢虫,又名二十八星瓢虫,俗称花大姐,属鞘翅目、瓢甲科。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内蒙古、东北等大量栽培马铃薯地区,以山区和半山区发生较重。寄主植物有马铃薯、茄子、番茄等茄科植物以及瓜类、菜豆等。一、为害症状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都危害,主要取食叶片、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上形成许多平行的牙痕仅留叶脉及上表皮,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灰黑,甚至引起植株全株死亡。被害果上则被啃食成许多凹纹,逐渐变硬,并有苦味,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Soybean is a major crop in the world, and it is a main source of plant proteins and oil. A lot of soybean genetic maps and physical maps have been constructed, but there are no integrated map between soybean physical map and genetic map. In this study, soybean genome sequence data, released by JGI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Joint Genome Institute), had been downloaded. With the software Blast 2.2.16, a total of 161 super sequences were mapped on the soybean public genetic map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map. The length of these super sequences accounted for 73.08% of all the genome sequence. This integrated map could be used for gene cloning, gene mining, and comparative genome of legume.  相似文献   

12.
水稻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着丝粒的整合及其偏分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珍汕97(Zhenshan 97)和 HR5 衍生的重组自交系(n=190)作为作图群体,构建了水稻SSR标记的全基因组连锁图谱(命名ZHMAP),同时根据前人定位的着丝粒结果和国际水稻测序计划释放的信息,将12条染色体着丝粒的区段也整合到这张遗传图谱上.图谱共包括263个SSR分子标记,图谱总长1 552.6 cM.ZHMAP与多数已发表的图谱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检测到偏分离标记有82个,除第9、第12染色体没有偏分离标记外,其余所有染色体都存在偏分离标记,绝大多数偏分离标记偏向于珍汕97.这些结果有可能为水稻基因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t height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 which is governed by multiple genes with major or minor effects. Of numerous QTLs for plant height reported in soybean, most are in large genomic regions, which results in a still unknown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plant height.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genetic maps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QTL mapping.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using 4 011 recombination bin markers developed from 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of 241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and their bi-parents, Zhonghuang 13 (ZH) and Zhongpin 03-5373 (ZP). The total genetic distance of this bin map was 3 139.15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0.78 cM between adjacent bin markers.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is genetic map showed a high collinearity with the soybean reference genome. Based on this bin map, nine QTLs for plant height were detected across six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ree novel loci (qPH-b_11, qPH-b_17 and qPH-b_18). Of them, two environmentally stable QTLs qPH-b_13 and qPH-b_19-1 played a major role in plant height, which explained 10.56–32.7%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They were fine-mapped to 440.12 and 237.06 kb region, covering 54 and 28 annotated genes, respectively. Via the function of homologous genes in Arabidopsis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two genes of them were preferentially predicted as candidate genes for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多点示范,总结出高山秋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即秋种马铃薯以选择排灌水方便的沙壤土或黄壤土为宜,忌与茄科作物连作;8月上中旬,采用单垄双行双三角形播种,密度5.25万~6.00万株/hm2;合理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技术与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林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有关概念,实验技术与策略及计算机分析软件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全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林木遗传图谱的应用价值及图谱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地图是近年来图书情报学界的一个新兴研究热点,借助科学地图可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组织和管理,现已成为信息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通过对科学地图的相关概念,类型和功能,构造科学地图的主要实现技术即信息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国内发表的文献进行研究,归纳出当前国内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SSR分子标记技术有丰富的多态性、重复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它已经成为植物遗传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标记技术。对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介绍,分析了如何获得SSR引物,着重介绍了SSR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和构建果树遗传图谱的研究现状,指出了SSR技术将在果树科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王龙  薛华柏  李秀根  李疆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2):2353-2367
【目的】利用已公开发表的梨和苹果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以及从梨转录组开发的SSR引物构建本研究作图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后期梨重要性状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奠定基础。【方法】以西洋梨品种‘红茄’(Red Clapp Favorite)为母本,东方梨品种‘晚秀’(Mansoo)为父本,构建F1代作图群体。将所选用的SSR引物在亲本和4个子代个体进行PCR扩增,初步筛选出扩增结果符合JoinMap 4.0软件中“CP”作图模式要求的引物,随后在F1群体中检测,选用JoinMap 4.0软件对分离数据进行连锁分析,分别构建亲本的连锁图谱。以双亲图谱在各连锁群上的同源标记作为锚定位点,对双亲图谱进行整合。【结果】利用PCR技术对不同来源的共909对SSR引物(526对梨和283对苹果公开发表的SSR引物,从梨转录组开发的100对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后,发现来自苹果的SSR引物有效扩增片段的比例和多态性均较低,而来自梨和梨转录组开发的SSR引物相对较高。筛选出207对符合作图要求的SSR引物在群体中扩增,构建亲本的连锁图谱。母本图谱中的141个标记分布在17个连锁群上,总长度757.34 cM,标记间平均5.37 cM;父本图谱中的153个标记分布在19个连锁群上,总长度1 149.43 cM,标记间平均7.51 cM。【结论】对不同来源的SSR引物构建的双亲连锁图谱进行整合,最终得到一张由186个SSR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1 125.33 cM的整合图谱。  相似文献   

19.
植物磷转运蛋白是植物磷营养中必需的一种膜蛋白。植物磷转运子在植物根系中负责磷的吸收、转运,其表达受磷调控,磷元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无机营养元素之一,在诸多代谢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植株中,磷素通过磷酸盐转运蛋白吸收和转运,该蛋白在调控植株对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推测的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的编码磷转运蛋白基因。目前已知的磷转运子分为五大家族Pht1、Pht2、Pht3、Pho1和Pho2。文中主要综述了水稻、大豆、玉米、小麦、拟南芥、番茄、苜蓿、马铃薯中Pht1家族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新种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当前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危害情况、主要分布地区和自然寄主,明确其主要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2013—2017年采自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海南、湖南、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浙江、辽宁、西藏和内蒙古13个省(自治区),表现为花叶、皱缩、畸形、黄化、坏死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茄科作物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和烟草等样品进行ToMMV的检测。分别将ToMMV进行摩擦接种和注射接种,对感染ToMMV的珊西烟获得的种子及由种子萌发的幼苗进行ToMMV检测,对由健康种子萌发且在含有ToMMV毒源土壤中生长的6—8叶龄辣椒和番茄幼苗进行ToMMV检测,以此开展ToMMV传播方式的测试。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6科30种植株上开展ToMMV的寄主范围鉴定和不同辣椒、番茄材料对ToMMV的抗性鉴定。【结果】我国13个省(区)共采集茄科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1 622份,ToMMV的平均检出率为2.59%,目前ToMMV已在我国云南、湖南、海南、辽宁、陕西、西藏和内蒙古7个省(区)发生。其中云南、湖南、海南、陕西和西藏的辣椒上有ToMMV的发生,而云南、海南、辽宁及内蒙古的番茄上有ToMMV的发生,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51%和3.46%,尚未在茄子、马铃薯和烟草样品中检测到ToMMV的侵染。ToMMV可通过摩擦、注射、种子带毒及土壤带毒进行传播,且种子带毒率越高,对种苗生长的影响越大;寄主范围测试发现,ToMMV可侵染几乎所有供试的茄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及部分豆科和葫芦科植物。筛选出对ToMMV免疫的辣椒材料1份、高抗的辣椒材料2份以及对ToMMV高抗的番茄材料2份。【结论】ToMMV目前已在我国辣椒、番茄上发生,人工条件下ToMMV的寄主范围较广,致病力强,在我国有逐渐扩散和流行的趋势,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蔬菜作物尤其是茄科作物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