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2,(8):61-61
池塘养鱼(虾、蟹)常会遇到泛池和水变两种情况。水变通常伴随着泛池,甚至引起池塘鱼类死亡。近两年来部分地区6~8月份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绝大多数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水质总体条件极差,由于水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增多,我们先后在不同地区现场处理了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现作简要介绍:一、水变与泛塘池塘中浮游植物急剧地大批死亡,使水质由原来的高肥度水变为缺氧甚至有毒的坏水称为水变;由于水质变坏缺氧而造成鱼类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叫泛池,二者常常同时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二、水变的过程及实质水变一般是池水由…  相似文献   

2.
冯辉 《海鲜世界》1999,(5):44-44
近年来池塘越冬死鱼的事时有发生,如何保证池塘鱼顺利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广人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将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缺氧 在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造成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期间池塘的氧化状况和对虾的呼吸关系是直接的,养殖期间池塘水质溶氧量要求在5mg/L以上,过低会引起浮头,甚至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常在夜间或黎明前发生。对虾缺氧死亡还会增加氨的毒性,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池塘是鱼的生活栖息场所。这一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池塘的产量。在养鱼池塘里,死亡的浮游动植物等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剩饲料、有机肥料和泥沙等会不断沉淀、混合,而积起一层层淤泥。这种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淤泥在分解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鱼类缺氧浮头或死亡。而且,池塘的底层水中往往溶氧较少,这时就会使塘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对鱼类有害的硫化氢、氨、  相似文献   

6.
池塘溶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溶氧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及水质的优劣。由于养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鱼类的密度增加和大量的投饵施肥,往往造成池水缺氧,使水质恶化,鱼类浮头,甚至泛池死亡,因而,防止水中缺氧已成为养殖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一般认为,池塘正常负荷是每亩水面400公斤的鱼类,超过这个产量就必须使用增氧机,因此,近年来,许多高产地区广泛使用增氧机,  相似文献   

7.
青苔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苔主要是指绿藻门中的丝状藻如水绵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冬闲季节池塘中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或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后,没有做好肥水工作,致使水质过清引起的。鱼、虾、蟹、贝类养殖池中青苔都会经常发生,对水生动物危害很大。青苔的大量生长,会消耗水中营养物质,至夜间会消耗大量氧气,引起池水缺氧,造成鱼、虾、蟹、贝类因缺氧而死亡或影响其正常生长。并且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黄永芳 《齐鲁渔业》2004,21(7):32-32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青泥苔对养殖青虾、扣蟹的危害不容忽视,轻者,大量藻体青苔附着虾、蟹体表,影响其生长和商品价值;重者,可引起池塘中鱼类缺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
侯仕营 《齐鲁渔业》2011,(11):43-43
1强降雨对海水养殖业造成危害的原因 1.1大量淡水进入池塘,使得池水上部形成较厚的淡水层,阻截了水体上、下溶氧的流动,导致养殖水体严重分层。 1.2大量杂藻腐烂变质沉积池底,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增加了有机耗氧量,使底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海参缺氧窒息死亡。 1.3强降雨导致外海表层水盐度大大降低,限制了池水的交换量,导致养殖池塘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10.
老化池塘改造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祥 《科学养鱼》2001,(12):25-25
池塘经过两年以上生产,不论养殖鱼、虾、蟹,都应整修改造。尤其滩涂地、沼泽地土质差的池塘,改造更有必要。上海市崇明县在80年代开挖的3.7万亩精养鱼塘,堤坝宽度由建成时的16米塌裂至目前2~3米;池深由2.5米提升至不足2米,导致蓄水量减少,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养殖品种易得病,夏季易泛塘。改造方法与步骤:对堤坝损坏严重的,宽度1米左右的,池塘面积又较小的,可以与相邻的塘合并为一个塘,即小塘改大塘,采取挖去残留的堤坝即可。其挖出之土和池内清出的淤泥分别用于四周堤坝的加固加高(贴补堤坡、平整堤面),多…  相似文献   

11.
凌跃进 《内陆水产》1998,23(4):14-14
池塘清淤本是养殖生产中一项常规工作。特别是鱼池淤泥是一种很好的农家肥,捞塘泥肥田是过去农村冬季的主农活之一。但近些年来,许多池塘承包户只重眼前利益,在放种、投饲、施肥方面下功,忽视了必要的清淤工作。年复一年,池底越淤越厚。据笔者调查,一般的池塘淤泥厚达0.4m以上,有些年久失修的精养池塘及靠近镇的有生活污水流人的池塘,甚至厚达lin左右,导致池塘生态条件严重恶化。其对养殖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l使池塘变浅,水体空间减小。过多的淤泥使池塘容量减少,直接影响载鱼量。2.造成池塘缺氧,泛池增多。由于…  相似文献   

12.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6,21(6):24-24
池塘养蟹应重视水质管理河蟹习惯于生活在湖泊,草荡等天然水质清新的大水面中,而池塘水体中的溶氧。pH值以及其它因子很容易变化,轻则河蟹停止摄食,影响生长,严重时能导致成批死亡.笔者在1995年曾碰到典型的因池塘水质恶化而造成河蟹死亡的事故,现介绍分析如...  相似文献   

13.
在粤丙地区立体养殖模式非常多,经过年底低温期大量畜禽粪便排到池塘底部,每到春季气温上升时,塘底大量有机物开始发酵,消耗池塘溶氧,并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天气突变,很多立体养殖的池塘泛塘,死亡速度快,死亡率很高。每年到春季都会遇到很多该病例,这种情况主要是缺氧和水质性中毒混合病症,急救难度大,成本高。如果及时发现还可以有效控制,否则,全军覆没,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4.
7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河蟹进入生长旺季。同时,池塘水体容易恶化、缺氧,各种病害微生物活跃,处在蟹病多发期。因此,必须做好防病和池塘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池塘养蟹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唐文联 《内陆水产》1995,(12):16-16
池塘底质的改良,是冬季池塘修整工作的重要环节。池塘经过一年养鱼后,由于残剩饲料、肥料、有机物碎屑、死亡的生物体和鱼类的排泄物等不断沉积起来,加上泥沙的混合,塘底积沉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这层淤泥影响着池塘水质,因而,对养鱼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池塘底质的改良,是冬季池塘修整工作的重要环节。池塘经过一年养鱼后,由于残剩饲料、肥料、有机物碎屑、死亡的生物体和鱼类的排泄物等不断沉积起来,加上泥沙的混合,池底积起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这层淤泥影响池塘水质,因而,对养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底层微孔增氧设施在池塘养殖海参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池塘养殖海参大面积发病的时间均出现在冬春季节交替和夏季汛期,温、盐跃层出现造成的缺氧,老池塘底质老化臭底、大型藻类死亡败坏水质等是造成的海参病害或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在多个海参养殖场推广底层微孔增氧技术过程中,对其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应用作了探索。现将应用情况做一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渔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两户(专业户、重点户)养鱼的积极性。但碰到一个新问题,时有泛塘死鱼.湖南省衡阳市郊区近万亩水面中,每年有700—1000亩缺氧死鱼,有的池塘成鱼几乎全部死亡,据统计,每年影响产量1500~2000担。  相似文献   

19.
赵子明 《内陆水产》2001,26(7):19-19
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肉质好,是目前虾类养殖的新亮点。生产上购进的南美白对虾苗是经过初步淡化的,(但其水中含盐量仍可达到5‰左右),如果直接将虾苗放进淡水池塘,虾苗会因不适应而大量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不高,甚至可导致虾苗全部死亡,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正确掌握放养虾苗方法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1 池塘消毒池塘消毒与常规养鱼池塘的消毒方法相似。放虾前7~10天,每667米2(水深1米左右)用生石灰75~100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2 水质培养池塘消毒后,每667米2施用150~200 千克有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为…  相似文献   

20.
对193年冬山东池塘越冬鲤大批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灾害性气候和水质恶化是池塘越冬鲤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