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地棉品种在体细胞培养中愈伤组织褐化的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地棉品种713、百棉1号、百棉3号的115d正常愈伤组织与褐化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SOD酶、CAT酶、IAA氧化酶、PPO酶及棉酚的测定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与PPO的活性和棉酚的含量有关,褐化导致了SOD酶、IAA氧化酶和CAT酶活性的降低及蛋白合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亚麻形态发生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核酸等内容物及抗氧化物酶CAT、SOD和POD酶活性变化,探讨其形态发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个品种亚麻各阶段中,胚性愈伤中的CAT、POD、可溶性蛋白、核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这些物质含量和组分的变化与胚性的维持和细胞的旺盛分裂分化有关,而SOD在无菌苗和不定芽期含量高,初始愈伤组织中的含量是最低的,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的生化反应,不同的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湘早籼33号、01早5202和V20B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在第6天和第12天出现峰值,而这正是胚性细胞形成和绿苗分化的时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接种后12d出现峰值,分化前期,SOD活性变化趋势与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推测这两种酶活性的差异与细胞分化决定有关。此外,POD、S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水稻愈伤组织分化进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生长状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EC),本研究以红花玉兰的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2,4-D、6-BA、水解干酪素(CH)以及提高蔗糖浓度和使用脱落酸(ABA)两步法的措施来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更好的生长,并通过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游离脯氨酸等指标来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1/2 MS+2.0 mg/L 2,4-D+0.2 mg/L 6-BA+750 mg/L CH(诱导率高达96.8%);蔗糖浓度提高到5%和6%时,胚性愈伤组织的状态较好,诱导率可达50.0%和64.7%,且测得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当蔗糖浓度为6%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较非胚性愈伤(NEC)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且经高浓度蔗糖处理后的胚性愈伤对这一刺激作出了积极的响应,为体胚分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冰糖橙畸形胚状体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冰糖橙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进行了胚状体诱导和增殖培养。增殖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胚状体出现畸形现象,具体表现为莲座型、玻璃化、白化或易愈伤化。为探究这些胚状体发生畸形的原因,本研究比较研究了这四类胚状体部分可溶性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球形胚状体和易愈伤化胚状体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胚状体,白化胚状体的两种可溶性物质含量均最低;就SOD活性而言,球形胚状体>莲座型胚状体>易愈伤化胚状体>玻璃化胚状体>白化胚状体;就POD活性而言,玻璃化胚状体显著高于球形胚状体及其它畸形胚状体。研究结果为了解柑橘畸形胚状体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粗枝云杉胚性组织对表油菜素内酯的生理生化响应,本研究以粗枝云杉3个基因型未成熟胚为供试材料,通过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EBR(0,0.5μmol/L,1.0μmol/L),经诱导后获得胚性组织,然后进行增殖培养,在同一增殖周期的第0 d和第10 d时,比较胚性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0天时,胚性组织中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了,而SOD活性降低了;在第10天时,胚性组织中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了,而POD活性降低了。研究结果为探讨粗枝云杉胚性组织的生理生化变化建立基础资料,也为提高粗枝云杉胚性组织诱导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鳞茎形成体系,以自繁的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品种‘索蚌’为材料,研究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对百合鳞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百合鳞茎发生发育过程中,SOD与POD活性升高,而CAT酶活性的变化与SOD、POD活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可溶性蛋白累积和可溶性糖变化与百合鳞茎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在百合鳞茎形成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变化与鳞茎诱导及其发育密切相关,其中SOD、POD酶在百合鳞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变化为百合鳞茎形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生姜离体培养形态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和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不同培养时间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酶POD,SOD、CAT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愈伤组织的脱分化、再分化和植株再生等阶段与生理生化有密切的联系;同期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均大于不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POD和SOD在愈伤组织的脱分化期起主导作用,CAT在愈伤组织的再分化期起主导作用,可溶性蛋白质在愈伤组织的脱分化期表现突出,在再分化期表现到极致,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愈伤组织的脱分化期表现突出;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均表现不强.  相似文献   

10.
芦苇愈伤组织对渗透胁迫和ABA的若干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沙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SREC)和水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WREC)对PEG 60 0 0的胁迫及外源ABA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 :10 %~ 30 %的PEG胁迫使 2种愈伤组织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质膜透性增大、提高了保护酶 (SOD、CAT、POD)的活性 ,降低了细胞相对含水量 (RWC) ,SREC的游离Pro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大于WREC ,质膜透性和RWC的变化前者小于后者。外源ABA对WREC的作用大于SREC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草莓苗安全冷藏体系,本研究以草莓品种‘宁玉’为试材,测定了低温对草莓苗叶绿素、SOD、POD、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物候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b含量及其比值、SO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POD值逐渐升高。处理21天时叶绿素a下降幅度为0.28 mg/g,SOD下降了46.5%,POD上升了428.73%;脯氨酸含量在处理第3天时急剧增加,之后逐渐下降;MDA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GA3和IAA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ABA含量呈现相反变化,处理8天分别达到谷值和峰值;处理8天以内草莓物候期提前、早期产量增加。5℃条件下,草莓种苗可以安全贮藏8天,达到早熟和稳产。  相似文献   

12.
种子是植物越冬的重要生存策略,种子低温保存是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式.选取含水生菜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降温仪制造不同的降温速率(3℃/h和60℃/h),研究吲哚乙酸(IAA)对种子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快速降温(60℃/h),慢速降温(3℃/h)有利于生菜种子内源IAA的积累.外源施加IAA可以降低程序降温(经慢速降温后更显著)过程中生菜种子的冷冻伤害,其中以200 μm的IAA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效果最显著.无论降温速率如何,生菜种子遇到低温胁迫后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会显著增加.外源施加IAA浓度越高,对SOD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而IAA对脯氨酸含量有促进作用.降温速率以及外源IAA浓度也会对冷相关的ICE 1、HOS 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越冬率及其叶片中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便分析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调查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叶片中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播期对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一定影响。在8月16日、8月23日、8月30日、9月6日4个不同播期处理中,播期1和播期2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播期3和4的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较低,这与其越冬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适期早播可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而播期影响冬油菜的越冬率主要是不同播期条件下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4.
磁场抑制洋葱鳞茎萌发的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4个强度的恒定磁场对紫皮洋葱鳞茎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恒定磁场和处理时间可以降低洋葱鳞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酶活性,提高IAA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洋葱鳞茎的发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酶活性与洋葱鳞茎发芽率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而IAA氧化酶活性与洋葱鳞茎发芽率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估算辣椒雄性不育杂种一代农艺性状与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含量间、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及花蕾或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性较强,游离脯氨酸和IAA含量与果实性状间相关密切。花蕾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IAA含量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密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在花蕾和叶片中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IAA、ABA、ZR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郑殿峰  赵黎明  冯乃杰 《作物学报》2008,34(7):1233-123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以大豆(Glycine max)垦农4号为材料, 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研究喷药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在喷药后5~30 d, SOD模拟物(SODM)明显提高了IAA、GA以及CTK的含量。喷药后15~30 d, 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IAA和CTK的含量, 氯化胆碱(Cc)则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IAA和CTK含量。另一方面, 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续, 3种调节剂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以DTA-6对SOD活性作用最强, SODM次之; 而对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作用最好, DTA-6其次。此外, 调节剂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 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 而调节剂Cc则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 叶面喷施DTA-6和SODM, 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水平和保护酶的生理功能, 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甘蔗品种的宿根性强弱存在很大差异,为探究不同宿根年限甘蔗品种间的表现,以桂热2号(GR2)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为研究对象,测定宿根萌发期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指标。结果显示,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主要集中部位是茎和叶,GR2的5年宿根蔗的茎部可溶性糖含量最高;GR2中脱落酸(ABA)含量降幅最大,与宿根性强弱关系紧密,赤霉素(GA3)与宿根性的强弱成负相关,与ABA和生长素(IAA)的变化趋势相反;植物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宿根性强弱成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宿根性强弱成负相关,植物蛋白酶(Protease)在GR2的5年宿根蔗中活性最高;通过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ABA、IAA、GA3、CAT、PAL、Protease、SOD和SS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86、0.136、0.107、0.074、0.115、0.165、0.056和0.159。其中ABA含量、Protease和SS活性的权重系数较大,说明这3个指标对甘蔗宿根性的影响较大;宿根萌发期各品系宿根性强弱排序为GF>GT>RT>RF,说明GR2的宿根性强于ROC22,桂热2号是值得推广的强宿根性品种。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对蝴蝶兰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40℃/30℃(d/n)高温条件下分别进行0d、2d、4d、6d 的处理,观察了蝴蝶兰幼苗的形态变化,研究了蝴蝶兰兰幼苗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温胁迫2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上升,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并不大,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较小,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蝴蝶兰幼苗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