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验以不同浓度的食盐和硼溶液对秦甘 80甘蓝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亲本进行处理 ,研究其对亲本自交亲和性和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盐溶液和硼溶液共同使用时亲本亲和指数及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均较对照高 ;两个亲本最佳处理的盐浓度不同 ,花期以 4%盐水 0 .3 %硼溶液喷B2 5-2 -3 -3 -2 系和以 5 %盐水 0 .3 %硼溶液处理 FT63 -5-8-3 -3 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4号和鲁白1号是两个丰产、优质、抗逆性强、栽培性状一致的大白菜一代杂交种.这两个杂交种自1983年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转让微山县繁殖,向省内外供种.五年来,我们配制种子共计129吨以上,推广面积129万多亩,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自交不亲和系冠291,是这两个杂交种的共同亲本,采用剥蕾授粉的常规方法繁殖,劳动强度大,费工多,成本高.受甘肃农业大学安彩泰等"用化学方法克服油菜等芸薹属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的启  相似文献   

3.
九杂4号系安徽省九成农科所从1994年开始采用自交混繁法提纯的亲本,然后利用杂交育种方法筛选的杂交棉新组合,其生长势强,杂种优势明显,丰产性、抗逆性好,纤维品质良好,是本省棉花新品种中极富增产潜力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杂交棉在制种过程中往往因母本去雄不彻底或漏去雄形成自交铃而导致制种纯度不高,寻找快速准确的纯度检测方法是杂交棉种子生产和经营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以棉花杂交种兴杂2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选用77对异源四倍体棉花SSR引物,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双亲间的多态性产物,并对兴杂2号种子的纯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P55、CP128、CP483、CP478等4对引物在兴杂2号双亲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可以准确地鉴别出兴杂2号及其亲本间的差异,为棉花杂交种兴杂2号的纯度鉴定提供了一个准确、稳定、快捷、实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岛棉铃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ayman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对7个海岛棉品种(系)的铃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部铃长、铃壳重、中部铃柄长、单铃籽棉重等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铃柄粗、籽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不同亲本携带基因的差异较大,其中P4显性基因较多,1号亲本隐性基因较多。中部铃长、铃壳重、单粒籽棉重表现为高值隐性低值显性。中部铃柄长表现为高值显性低值隐性;遗传参数表明铃部性状大多表现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蕾期自花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Pekinesis (Lour) Olsson)品系40-9所结种子最多,达0.165 g/株.利用种子结实分析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9个大白菜品系进行自交不亲和性测定,试验采取完全随机设计.用种子结实分析方法测定时,2个品系 27-3-7和40-9表现为自交不亲和系.用荧光显微镜技术测定时,品系23-3-4,27,27-3-7,40-9和142发现为弱性自交不亲和.用4个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自交系进行正反交生产种子(由蜜蜂授粉),结果表明,40-9做母本结籽最多,这是因为母体效应.组合40-9×142-5, 40-9×27-3-7 和40-9×23-3-4结籽较多,分别为30.16,24.63和16.96 kg/ hm2.1998年在泰国清迈大学对11个大白菜杂一代品种和3个商用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一代组合142-5×40-9结球产量最高,达38 563 kg/ hm2,高于商用品种的36.3 %.其他组合如23×27, 23×142, 27-3-7×23-3-4, 27-3-7×142-5和40-9×23-3-4也表现较好的园艺性状,产量分别为29038,34694,22906,32188和23 656 kg/ hm2.但由于结球形状稍圆,市场销售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杂种棉“苏杂16”的杂种优势及F2自交衰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苏杂16”为材料,连续两年测定其F1,F2的1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的自交衰退率,结果表明:(1)苏杂16F1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极显著水平,其中铃重优势大于结铃数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单铃种子数和结籽效率的杂种优势极显著,纤维品质性状中,比强谨亲优势显著,竞争优势极显著。(2)苏杂16F2皮棉产量及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杂种优势虽存在衰退现象,但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铃数优势大于铃重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以子指的优势为主。(3)苏杂16F1,F2的衣分均具微小中亲优势,而竞争优势显著低于对照组“泗棉3号”,纤维整剂度均本及对照接近,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无意显著,F1,F2的株高杂种优势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4)F1杂种优势大的性状,其F2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5)只要亲本选配得当,F2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8.
国审九杂4号是安徽省九成农科所培育出的杂交棉新品种,2005年4月通过国家审定。为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审的杂交棉新品种,生育期为132天.中后期长势长相旺而稳健,结铃率较高.平均单株成铃最高为30.1个.单株果节数多,单铃重最大为4.5克.子棉单产为4514.3千克/公顷。通过近几年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推广种植表现出五个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标记检测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种子的纯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双亲的DNA为模板,采用294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在亲本中有多态、杂种中能表现共显性的引物,试图在分子水平上区分两优培九杂交种子及其母本培矮64S低温自交结实的种子.结果表明,有26对SSR引物在双亲中表现多态性,其中12对引物能在F1表现明显的共显性.选择扩增条带清晰、PCR产物的分子量差异明显的6对引物进行二重PCR扩增试验,发现66号和175号两对SSR引物组合后,在F1中扩增得到6条电泳迁移率明显不同的条带(其中2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可以很清楚地区分两优培九杂种种子中混入的母本自交种子.进一步对两优培九南繁鉴定田中常见的几种类型杂株,用66号和175号两对SSR引物进行二重PCR扩增,未发现与两优培九杂种一样的谱带类型.由此建立了两优培九种子纯度的分子鉴定体系,应用该体系可在5~7 d内完成未知样品的检测,准确率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氮素营养和种植密度对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成铃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氮(折纯氮176.99 kg/hm2)能使抗杂3号植株稳结中部桃的基础上多结上部桃,同时又能在保证内围果节一定结铃率的前提下,进一步增结外围铃;合理密植(4.532 6万株/m2)有利于提高结铃率和优质铃比率,从而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华南地区利用细胞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探索其合适的父母本比例,从而提高其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通过设置不同的父母本行比试验:1∶5、1∶6、1∶7、1∶8、1∶9,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各父母本行比中,父母本行比为1∶6的结铃率、单株产量最高。而父母本行比为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最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棉花花铃期用不同DPC(缩节胺)剂量化控对株型和空间成铃分布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表明,花铃期重控极端地抑制棉株营养体生长,使果枝数减少9.65-28.95%,总果节数减少12.04-28.42%,由于冠层密集,叶片变小,内围铃脱落严重,较CK多34.9-38.0%,且熟期延迟,产量降低,较适控减少10.8─12.0%。  相似文献   

13.
北疆棉区棉花单铃损伤对脱叶催熟剂及铃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适宜施用脱叶催熟的棉铃铃期和施用时间,提升棉花脱叶催熟效果,降低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的棉花脱叶催熟剂施用时间,分析脱叶催熟剂对棉铃发育的影响及对单铃纤维和棉籽的损伤程度。【结果】施用脱叶催熟剂缩短棉铃铃期,提前施用时间则棉铃铃期缩短越大,单铃纤维重和单铃棉籽重受脱叶催熟剂影响显著,不同施用时间以铃龄44 d时的降低量最小,降低了0.15 g左右。【结论】根据棉铃铃期与单铃因子损伤量的关系,确定脱叶催熟剂的施用时间。若控制单铃产量损伤量<0.1 g,“脱叶催熟剂施用时间/铃期”大于0.79,棉铃铃期55 d的棉花品种可在铃龄43 d施用脱叶催熟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及果枝果节与成铃的关系,研究南疆早中熟棉花品种果枝数、果节数选择指数,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品种对比试验方法,收集比较新疆不同遗传背景的182个品种(系),测试不同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成铃数等性状,分析南疆棉区气候条件下果枝、果节构成及果枝果节与成铃关系。【结果】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的果枝数为4.6~10台, 果节数为7.6~21个,结铃数为5.4~12.2个,内围铃∶外围铃=3∶1;不同品种的果节数和单株结铃,随着果枝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果枝数与果节数、结铃数、内围铃数、上部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结铃数、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及中部铃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应选择果枝数为8~10台果枝、果节量为18~20个的棉花品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南疆有限的热量、积温条件,形成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选用两种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在北疆比较其棉铃发育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特早熟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棉铃生长发育快,蕾铃多,但蕾铃脱落率较高,植株自下而上果枝第一果节棉铃发育所需积温逐渐减少;早中熟品种中棉所35号和冀棉668生育期较长,比特早熟棉长7~8 d,棉铃的成铃率较高,单株平均成铃数也比早熟棉多1.2~2.5个,中部和下部棉铃发育所需积温变化不大,但自上部第6果枝棉铃发育所需积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determined and influenced by cultivars,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and management practice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optimum of temperature-ligh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for seedcotton biomass per boll with respect to boll positions.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wo cultivars of Kemian 1 and Sumian 15 with three planting dates of 25 April(mean daily temperature(MDT)was 28.0 and 25.4°C in 2010 and 2011,respectively),25 May(MDT was 22.5 and 21.2°C in 2010 and 2011,respectively),and 10 Jun(MDT was 18.7 and 17.9°C in 2010 and 2011,respectively),and under three shading levels(crop relative light rates(CRLR)were 100,80,and 60%)during 2010 and 2011 cotton boll development period(from anthesis to boll open stages).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temperature and light)affected seedcotton biomass per boll differently among different boll positions and cultivars.Mean daily radiation(MDR)affected seedcotton biomass per boll at all boll positions,except fruiting branch 2(FB_2)fruting node1(FN_1).However,its influence was less than temperature factors,especially growing degree-days(GDD).Optimum mea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MDT_(max))for seedcotton biomass per boll at FB_(11)FN_3 was 29.9–32.4°C,and the optimum MDR at aforementioned position was 15.8–17.5 MJ m~(–2).Definitely,these results can contribute to future 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rational cultivars choice and distribution,simplifying field managements and mechanization to acquire mor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cott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花铃期遮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花铃期遮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冠层结构的影响,为果棉间作棉花栽培技术的合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和新陆早36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遮光条件下棉花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冠层结构和透光率的变化.[结果](1)花铃期遮光,单株结铃数、籽棉和皮棉产量随着光强的降低,降幅显著增大,收获株数和单铃重降幅较小,但对衣分无明显影响.(2)遮光30;和50;处理的盛花期提前;盛铃期至吐絮期,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和光强的减弱明显推迟;(3)遮光对棉株的主茎真叶数和果枝台数无明显影响;遮光50;的茎粗明显减小;随着光强的降低,倒四叶宽度和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小,遮光50;处理的冠层开度、平均叶倾角和透光率显著高于自然光.[结论]降低光照,延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移.棉花叶片通过增大平均叶倾角,增加透光率而减小叶面积指数,以获取更多的光能,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新陆早36号具有较强的形态学调节适应能力.适当降低光强,中棉所49号的产量降幅较小,但光强过弱,降幅大于新陆早36号,对弱光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钾肥用量对棉花蕾铃脱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炎  李宁  胡伟  高媛  姚银坤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88-2095
[目的]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发生与脱落的动态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肥、磷肥和微肥用量相同情况下,设4个钾肥用量处理,即0、30、60、90kg/hm2 K2O.[结果]施钾可提高棉花上部(9~12)果枝上的现蕾数或降低下部(1~4)果枝和上部(9~12)果枝的蕾铃脱落率;同时,施钾可增加棉花各个果节的现蕾数和有效铃数,降低棉花1、2果节棉花蕾铃脱落率.蕾铃总脱落率在7月2~15日出现第1次高峰,8月2~16日出现第2次高峰.施钾显著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由棉花钾肥的效应方程,推荐K2O量为48.6 kg/hm2.施钾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棉花的长度、比强、伸长率以及可纺系数,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整齐度、马克隆值也增加.[结论]施钾显著增加了棉花现蕾数和有效结铃数,降低棉花蕾铃脱落率.现蕾数、有效铃数与施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蕾铃脱落率与施钾量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加性 显性 母体效应遗传模型,分析了 6个陆地棉亲本及其按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的 30个F1 的铃重、单株铃数、铃体积、铃容重、单铃种子数、子指、衣指、衣分、铃纵经、铃横经、铃形指数和铃室数共 12个棉铃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以及铃重与其它棉铃性状之间的各项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铃重和铃容重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但显性方差明显大于加性方差;铃体积、铃纵径、铃横径和铃形指数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且两者差异不大;子指、衣指、单铃种子数及衣分等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此外,衣分和衣指的加性方差亦达极显著水平;单铃种子数显性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子指的加性和显性方差均不显著;单株铃数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达显著水平;衣指、子指、铃体积等性状与铃重间都存在显著的加性相关;而单株铃数与铃重则呈极显著加性负相关;单株铃数、单铃种子数、铃容重、铃体积、铃横径等性状与铃重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施钾量对泗杂3号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效应,旨在为该品种钾肥运筹提供措施依据。[方法]以泗杂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施钾量对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对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棉铃发育过程中棉铃体积、单铃子棉重、单铃纤维重增加速率较高,棉铃体积、单铃子棉重、单铃纤维重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有一定提高,比强度、麦克隆值和纺纱均匀性指数显著提高。[结论]综合棉铃发育和最终纤维品质,240 kg/hm2施钾量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