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动态     
《新农业》2011,(1)
县域经济发展辽宁现象备受关注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发布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称辽宁省和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突出,呈现出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辽宁瓦房店、海城、庄河、普兰店、大石桥、东港和开原7个县级市进入百强。2009年与2005年相比,辽宁省44个县的生产总值年均增幅4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2%;当前县里一般预算投入突  相似文献   

2.
长沙县是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74.5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2007年全县实现GDP287.9亿元,同比增长18.2%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财政收入达到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比中分别居45、94、58位,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全国"三百强县".  相似文献   

3.
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概况入手,重点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内部差异和与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永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65-6567
人力资本竞争力是县域综合竞争力潜在的主要来源和关键因素,提升县域人力资本竞争力对于优化县域资源配置,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以江苏县域人力资本竞争力为视角,在建立县域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最新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52个县、县级市(不含市辖区)的人力资本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发现了一些共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概述宿州市"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成就,分析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为宿州市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县域单元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2011年江苏省县域农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差异,并利用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区域差异统计方法分析10年间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的动态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经济密度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形成苏锡常高值连绵区和苏北个别县域高值区;(2)2001—2011年县域间农田经济密度动态差异呈现大幅度波动态势,但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间的区间差异始终处于波动性增大趋势,另外3个区域所辖县区的内部差异大小顺序为苏北苏中苏南;(3)2001—2011各县区农田经济密度相对发展速率变化幅度较大,整体顺序为苏南苏北苏中,10年间各县区发展速度是2011年现状形成的基础。研究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演变及区域差异有利于苏南、苏中、苏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恰当的农业发展策略,为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前人的研究,修正了城镇化的评价模型,对辽宁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的总体评价为:县域经济在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势头良好.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县域单位间发展不均衡,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较大,县域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提出加快辽宁农村城镇化的建议: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拓宽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用发展的观点,科学规划,调整和优化城镇体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不同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建设,推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强环境质量管理丰富城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杨松  何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97-11099
选取13个评价指标构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了提升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保定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区域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2006年保定地区统计资料,构建了1个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25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保定市各县县域经济竞争力情况,从而为保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高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580-258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包括县、乡(镇)、村经济,具有多层次、综合性和基石性等特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增强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陕南是我国国家级贫困县(20个)集中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使陕南地区的贫困问题和"三农"问题表现突出,而且也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对陕南县域经济现状及制约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增强陕南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辽宁扶顺农村考察时就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东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8%,是辽宁省主要林区,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广阔空间,林下经济产业即可增加县域经济活力,提升生态建设成效,还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选择。1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国家林业的发展战略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我县整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56-157
辽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2015年粮食总产量为200.25亿kg,比去年增加24.85亿kg,以14.2%的增幅居全国首位。辽宁省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传播的大力支持。从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的三种主要途径,即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入手,探讨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南省把握机遇、跨越发展,成功挤进万亿元GDP省份,县域经济也得到极快发展,2009年全省县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65%以上,县域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31%以上。"十二五"期间,湖南深入掌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相关研究的13篇论文为统计对象,首先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类,然后计算出每一大类下各指标的使用频率,从每一大类中选出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作为该文的评价指标,结合咸阳市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构建出含有2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0年咸阳市11个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市县域经济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因子: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财政金融和产业。这两个因子对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贡献率为71.40%。  相似文献   

15.
大珂 《新农业》2007,(2):1-1
2007年辽宁农业到底抓些什么,农民能得到哪些实惠?在1月19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辽宁省农委主任万福民强调了三项重点工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构建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之年。辽宁省铁岭市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突出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关系模型,研究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找出苏北县域经济落后的原因,为苏北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南北差距,实现江苏省经济的协调发展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银德  张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60-4761
用因子分析法构造因子分析模型,以辽宁省内17个县级市为例,把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综合成少数几个主要综合因子,再依据这些因子找出了辽宁省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最大的生猪生产省,全省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在东北地区占有很大的比重。辽宁省生猪生产是全省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迅速,2001—2010年的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增幅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首先介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影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辽宁省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的财政政策可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辽宁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政策执行中,也存在省级财力对县域地区的投入仍不足、县域地区经济实力不足导致财政支出困难、县(市)财力弱使部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较差、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单一、财政资金管理还不够规范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