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5月,环保部发布《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征求意见稿)》,将胶合板、纤维板及刨花板三大主要人造板产品整体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两高"名录),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经过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多方协调并组织相关专家、企业家论证,环保部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的函》中,将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承办的,"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第一次人造板标准审查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质检及企业的32个单位、70人次参会。审查的标准为:3项国家标准:《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修订)》、《体育馆用木质地板(修订)》、《高密度纤维板》;8项林业行业标准:《茶叶包装箱用胶合板(修  相似文献   

3.
在这里,主要介绍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塑料贴面板等产品,其余待以后陆续介绍。纤维板纤维板是用采伐和木材加工中的“废材”(枝丫、截头、板皮、边角料等)或其他植物纤维作原料制成的人造板,是人造板中主要产品之一。原料经过削片、热、精磨成浆(或粉碎、蒸煮、打浆)、成型、热压、干燥等过程制成硬质或软质纤维板。软质纤维板  相似文献   

4.
1国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2019年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标委)申报并归口管理的《人造板饰面材料中铅、镉、铬、汞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中密度纤维板》、《单板层积材》、《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地采暖木质地板》等5项国标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木质原料制造人造板,是当前国际上人造板技术发展的一个新动向。由我院人造板教研室李年存讲师主持的《湿法剑麻头纤维板的研制》项目,就是以非本质的剑麻头为原料进行的。经过几年的努力,课题组在作了局部设备改造的现有纤维板生产线上,采用新的工艺路线,进行了剑麻头纤维板的预中试,研制出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资讯集粹     
《中国纤维板产业研究报告》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本刊讯记者杨燕南报道1月8日,由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和中国木业国际网联合举办的《中国纤维板产业研究报告》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对《中国纤维板产业研究报告》初稿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报告修改建议。同时,对2008年即将开展的《中国人造板产业研究报告》(含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的调研提出纲提供修改建议。来自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等12家单位的人造板行业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在这里,主要介绍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塑料贴面板等产品,其余待以后陆续介绍。纤维板纤维板是用采伐和木材加工中的“废材”(枝丫、截头、板皮、边角料等)或其他植物纤维作原料制成的人造板,是人造板中主要产品之一。原料经过削片、热、精磨成浆(或粉  相似文献   

8.
<正>1国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2019年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标委)申报并归口管理的《人造板饰面材料中铅、镉、铬、汞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中密度纤维板》、《单板层积材》、《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地采暖木质地板》等5项国标正式立项。其中《地采暖木质地板》和《人造板饰面材料中铅、镉、铬、汞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为国标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木材工业研究所信息中心(《木材工业》、《中国人造板》)及温康纳(常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全国人造板行业的品牌论坛——第14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2015年11月在浙江嘉善盛大召开。会议以"积极迎接挑战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共吸引  相似文献   

10.
人造板是木竹加工的主导产品,是高效利用林木资源的主要方式,是林业产业中高增值、高技术含量的主要产业.人造板及其深加工产品包括纤维板(木、竹中/高密度纤维板、硬质纤维板)、胶合板(胶合板、建筑模板、竹胶合板)、刨花板(普通刨花板、均质刨花板、轻质刨花板、定向刨花板及其他刨花模压制品)、其他板(细木工板、单板层积材、定向单板成材)、强化木地板、贴面装饰板、板式家具等.  相似文献   

11.
由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协会提供,《世界人造板》1988年第3期发表了一般用途中密度纤维板性能水平标准见表。该标准适用于整个欧洲,在制订过程中参考了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中密度纤维板的标准。标准的起草分四部分进行:(1)一般用途中密度纤维板标  相似文献   

12.
人造板是木竹加工的主导产品,是高效利用林木资源的主要方式,是林业产业中高增值、高技术含量的主要产业。人造板及其深加工产品包括纤维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硬质纤维板)、胶合板(普通胶合板、建筑用模板、竹胶合板、细木工板、单板层积材、定向单板成材)、刨花板(含刨花模压制品)、强化木地板、贴面装饰板等品种。2002年,全区有人造板生产单位276家,产量81万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3.21%,位居全国第八;中密度纤维板厂生产能力82万立方米,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8.09%,位居全国第二;中密度纤维板实际产量53万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9.35%,位居全…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和调整,规定凡列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或者重污染工艺,不予享受退税  相似文献   

14.
《人造板通讯》(月刊)《人造板通讯》杂志是全国惟一专题报道人造板全方位信息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林业分会主办,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办。主要报道人造板行业技术、产品和市场信息。主要栏目:综述,研究与探讨,质量与标准化,产品与开发,实用技术,木业商情,信息超市、企业风采:同时开辟了地板委员会专栏等。涉及产品: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二次加工贴面板材、地板、集成材等各类木质或非木质人造板,木材加工制品及家具,加工机械设备,木质原料、胶料、涂料及备品备件等原辅材料。目标读者:人造板、地板…  相似文献   

15.
作者约翰·瓦德斯沃思(John Wadsworth)先生是Intermark的总经理。他以英国国内研究为依托,在世界人造板领域从事研究和咨询工作已经有27年之久,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威望。现将英国《国际木质人造板》2010年第3期杂志上约翰·瓦德斯沃思(JohnWadsworth)先生撰写的2009年度世界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调查这篇文童翻译成中文,以飨读者。文章以截止2009年12月欧洲和北美地区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一览表为依据,详细阐述了中密度纤维板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发展人造板的方针政策,使人造板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其他人造板)达到8838.58万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18.98%,比2000年的2001.66万立方  相似文献   

17.
《林产工业》2008,35(1):51-52
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是国内制造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成套设备的专业厂家,几十年来该公司为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同行前列。现应广大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的强烈要求,本刊与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合作,将从2008年第1期开始设立"上海板机"专栏,为购置该公司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设备的企业排忧解难,并也供业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木材工业》2004,18(2):38-38
◆系列丛书《人造板生产质量管理与检验》系统介绍了人造板生产工艺及控制 ;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有关的人造板国家标准及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邮购价 :2 5元◆系列丛书《制材生产技术》系统阐述了制材理论 ,生产工艺过程 ,设备使用与维修 ,生产线设计及相关国家标准及检验方法等。邮购价 :30元◆系列丛书《胶合板生产技术》系统介绍了胶合板制造理论、生产工艺、设备使用及维修及特种胶合板的生产。邮购价 :33元◆系列丛书《纤维板生产技术》系统阐述了纤维板(含中、高密度板 )制造理论、生产工艺、生产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人造板产业状况 近几年来,中国人造板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第一大国.2014年中国人造板总产量2.4亿m3,其中胶合板产量14 970万m3、纤维板产量6 463万m3(其中中密度纤维板5 683万m3)、刨花板产量2 088万m3.而中国人造板目前主要用于家具、家居装饰装修及出口.随着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增长放缓及国外对于中国人造板出口的抵制,中国人造板的市场需求并没有随着中国人造板产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整个中国人造板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普通人造板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20.
纤维板     
纤维板是用采伐和加工木材中的“废材”(枝丫、截头、板皮、边角料等)或其他植物纤维原料制成的人造板,是人造板中最主要的一种产品。原料经过切片、热磨成浆(或粉碎、蒸煮、打浆),制成板坯后,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利用木素的塑化作用,用热压机压制而成。纤维板分软质和硬质两种。软质纤维板主要用于隔音、吸音、绝缘等。硬质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