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试验以高温小平菇不同品种和配方为因素,设计出5个品种、5个配方的正交试验,以桉树皮和甘蔗渣为主料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小平菇夏秀990和夏丰一号采用桉树皮48%、甘蔗渣24%、麦麸11%、棉籽13%、石灰3%和石膏1%进行栽培,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为96.50%和89.60%。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产纤维乙醇的糟粕(工业废料)为主培养料,分别混配棉子壳、大豆秆、稻草、麦草四种辅料做四个配方,与对照配方(棉子壳、大豆秆)栽培平菇对比试验.培养料经7~8 d发酵处理,采用”秸秆专用”平菇菌种接种,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两头和中间各播种一层,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出菇管理无采取任何增产措施,共出菇五潮菇,其生物转化率达120%.试验结果表明糟粕作为主料配合秸秆栽培平菇可行,其生物转化率与常用栽培料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仙桃杂3号平菇,系我室于1983年10月用耐高温型和耐低温型平菇菌株亲本单孢分离杂交培育的子代,经26次出菇实验、高温驯化和大面积栽培,表明其优良性状大大超过亲本,且已基本稳定,属于互补型杂交菌株。1988年又经二代选育,其优良性状又超过第一代,更显示出了杂交优势,定名为仙杂8804。  相似文献   

4.
李杨  郝捷  陈飞  朱巍巍 《食用菌》2013,35(1):28-29
采用压缩秸秆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平菇,设置8个栽培料配方,观察并记录.结果表明,在配方栽培料上面的平菇菌丝,产量及长速有明显差异,其中10%和20%秸秆替代木屑试验组均高于添加木屑试验组,每袋产量最高可达544.8 g,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36.2%,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无孢平菇菌株P22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拮抗试验,孢子印检测,扫描电镜和出菇试验,筛选出一株中低温型、高产、菇形好的无孢平菇突变菌株4-10。品比结果显示,4-10新菌株两年平均生物效率达112%,较出发菌株P22增产19.8%,较对照菌株P51增产22.7%。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平菇杂17、特早新丰和双耐3号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及瓶栽和袋栽筛选试验、子实体产量及栽培性状品比试验,从200个杂交菌株中筛选出优质、高产、适温广且抗性强的A34N22和A34F28两个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7.
李大忠  张前荣 《蔬菜》2018,(10):70-74
为了选育优良苦瓜新品种,利用23个苦瓜核心亲本,根据可预期的F1性状配制了26个杂交组合。通过对第1雌花节位、瓜形、瓜蒂、瓜尾形状、瓜肉厚、单瓜质量等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筛选出了MA0361×ZK25-2、ZK90×ZK54、ZK91×ZK90、YW8×ZK54、YW4×ZK25-2等5个优良组合,较对照增产41.5%~95.6%,适宜进行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8.
以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引进的叶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用4-4为母本,以泰国清迈大学选育出的8个优良叶用芥菜品种为转育父本,杂交后连续回交4代(BC4),再将BC4与优良叶用芥菜品种40R2-3-4配制8个杂交组合,其中2个组合(4-4 × 19-H-12)×40R2-3-4和(4-4 × 2R2)×40R2-3-4结球率为100%,产量比商用品种分别高34%和13%,比其亲本分别高25%和5%。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垦科学院新技术推广办及农机所,根据新疆具有丰富的棉籽壳及作物秸秆可作为食用菌科研生产的良好条件,经过最近两年来的努力,从自治区外先后引进光背、毛背木耳品种7个,香菇品种6个、平菇品种工8个、猴头品种3个、红灵芝、金针菇等品种数十个。经品比试验,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抗杂菌能力强的“817”木耳菌种,其特点是菌丝生长盛旺,生物转化率达179.1%;平菇类以“北京白”产量较高,比“西安黑”增产33.3%,生物转化率为142.8%,居参试品种之冠,“佛罗里达”名列第二;香菇以“苏香1号28—2”较佳,转色、出菇快、产量高,金针菇以“09”较好,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0.
平菇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亲本与异核体的同工酶差异 1.酯酶同工酶的差异:异核体的酯酶同工酶谱有别于其双亲的同工酶谱,各异核体的同工酶谱带均有互补现象。26-11×8-54和13-8×8-54的酶谱出现了杂种新酶带,25-5×8-3的酶谱没有出现新酶带(图1)。  相似文献   

11.
云蔗94—375系从Cp72—1210×崖城73—512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其表现为生势强、茎径粗壮、直立紧凑、丰产中熟高糖、适应性广。产量(102.6t/hm^2)比对照新台糖10号(ROC10)增产18.8%,比对照桂糖11号增产10.9%;平均甘蔗含糖分(14.45%)比ROC10高0.10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0.15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4.7t/hm^2)比ROC10增产17.7%,比桂糖11号增产13.1%。该品种免疫花叶病,抗黑穗病,抗旱性好,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水浇地及水田种植。可作为糖料或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ISSR与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鉴定了26个供试亲本菌株,从115条扩增引物中筛选出22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再结合对供试菌株的出菇品比试验,收集各项农艺性状结果,选择白灵A19、白灵A1和白灵菇作为杂交亲本。根据对亲本的拮抗试验结果及对供试菌株遗传关系树状图的分析,确定以白灵A19×白灵菇、白灵A1×白灵菇作为新品种选育的杂交组合。后续通过单孢杂交配对、镜检及拮抗试验等系列操作共获得有效杂交组合174个。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进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3个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目的是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省大理州栽培的平菇品种,以期为菇农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参考。试验研究表明平菇89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姬菇次之,平菇99最低。通过方差分析表明,平菇89和平菇99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平菇89和姬菇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姬菇和平菇99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平菇89和姬菇适合在云南省大理州大多数地区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广西桂中气候条件且可用利用本地原料桑枝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品种,进行4个新引进平菇品种——夏平1号、新选700、特抗6号、南抗6号和本地主栽品种农平4号(对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均适宜在广西桂中地区利用本地原料桑枝栽培。南抗6号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比对照产量增加12.73%,可大面积推广;新选700、特抗6号的产量、生物转化率与对照相当,但新选700出菇早而集中,可作为早秋栽培品种;夏平1号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15.
进行6个平菇菌株比较试验,希望筛选出适合北海夏季栽培的平菇菌株。结果表明,夏灰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较高,出菇快,也受消费者欢迎,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 ,将糯质基因导入普通玉米材料中 ,选育出 2个糯玉米自交系 ,组配出了杂一代菜用玉米“渝 97— 7”。该组合 1996~ 1997年在本所内进行品比、多点试验 ,单产比对照渝糯一号增高2 0 %~ 30 % ;1998~ 1999年参加重庆市菜用玉米区域试验 ,2年平均 6 6 7m2 产鲜穗 70 9kg,比对照渝糯一号增产 2 6 .8% ,单产居参试品种第一位。经农业部蔬菜质检中心 (重庆 )测定 ,“渝 97— 7”含蛋白质 12 .13% ,可溶性糖 14 .32mg/10 0 g ,维生素 2 0 5.9mg/kg ,总淀粉 75.88% ,支链淀粉 6 9.98% ,赖氨酸 0 …  相似文献   

17.
小平菇新品种"冀杂26"是以广温品种"科佳1号"和低温品种"2026"为亲本,经单孢杂交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30~38 d,子实体叠生,菌盖圆形,低温深灰色,高温变灰白色,菌柄长约11.39 mm,菌盖厚度约4.77 mm,菌柄长度约31.77 mm。出菇整齐,转茬快。2017—2018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100 kg干料产鲜菇114.58 kg,比对照品种增产17.07%;适于在河北省及类似气候条件的广大地区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8.
寒丽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西葫芦新品种,2003年配制组合。经组合测配,小区品比试验,其中F-70×72—118组合(寒丽)综合性状优良。经两年春小拱棚、一年春露地品比试验表明,F-70×72—118组合与对照早青一代的熟性相当,增产约9.87%。2007年参加山西省保护地春季区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9.
早熟金针菇新品种G1的杂交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针菇菌株F3-31和FM-83为亲本,经过杂交选育出优良白色金针菇菌株G1.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及栽培周期等为指标,对金针菇菌株G1与其亲本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1菌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势旺盛;平均单瓶产量达216 g,比亲本分别增产54 g、20 g,生物转化率也比亲本菌株高,达到72%;栽培周期43 d,比亲本分别缩短1 d、6 d;子实体各项农艺性状优良,是适于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早熟白色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0.
蓝天一号平菇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蓝天一号是我们用一百多个平菇优良品种,以麦秸、麦衣为原料,进行品比筛选、复合杂交,经历6年时间、291次试验才培育成功的一个适应麦秸、麦衣栽培的新品种。经全国17个省区栽培示范,生物学效率都在200%以上。表现出了其品种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