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芝,别名红芝、赤芝、万年蕈、灵芝草,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系药用真菌。 古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有补肝气,安精神,久食轻身延年之功效。”现代的《中药大辞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都记载了灵芝有促进人体循环,治肝炎、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精神衰弱、高血压、冠心病、风湿腰腿痛的作用。古代又称灵芝为“瑞草”,认为它是吉祥的化身,在民间绘画之中,常用灵芝来象征吉祥、富贵、长寿。  相似文献   

2.
葛洪(284—364)西晋人,医药学家,所著《抱朴子》内篇中保存了我国古代芝菌的史料。他曾谈及“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等,因年代久远,皆湮失不传。古代常以“五芝”泛指诸菌,按《抱朴子》所记:“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从书中记载来看,除“茯苓”、“威喜芝”等少数几种外,似皆荒诞不经。如“石象芝,生于海隅名山及岛屿之涯有积石者,其状如肉象有头尾四足者,良似生物也,……赤者如珊  相似文献   

3.
杂谈灵芝     
灵芝,古称芝草、金芝、神芝等。“灵芝”一名大约最初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详细记述秦始皇三次派方士去海上寻找灵芝仙草。秦始皇要长生不老的仙草,是为了永远当皇帝,至于他如何知道海外有仙草的,这在《十卅记》一书中(见唐《艺文类聚》)曾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些文人被害后曝尸道旁。有一天,突然飞来一只鸟,只见此鸟嘴中所衔之草敷于死人面上,不一会儿,死人便活过来。秦始皇闻讯后,马上召见当时非常有名的鬼谷先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灵芝的传说灵芝,自古以来就被当作吉祥、美好、长寿的象征,有"神芝""仙草"之称。其实,灵芝是自然界中的一类真菌生物。汉代《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都对灵芝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将灵芝分为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等六种,并记录了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药效功能,可见我国古代对灵芝就有所认识。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食其可长生不老,成仙之说。因此,流传着许多美丽传奇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论灵芝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是中医医药宝库中特有的一味珍贵药材,俗称“灵芝草”,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其很早就进行了记载和描述。远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的《礼记·内则》及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关于灵芝真菌的描述,在我国最古老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则将灵芝列为上上之药...  相似文献   

6.
撩开灵芝神秘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旦生 《食用菌》2004,26(1):4-5
近 10年来 ,我国灵芝产业发展迅速 ,并激活了一批诸如福建段木灵芝、山东、江苏袋料灵芝及“绿谷”、“仙牌”、“仙芝楼”等灵芝系列深加工企业的崛起 ,然而由于科技含量不高和行业无序竞争 ,我国灵芝产业前景不容乐观。这表现在市场最终凸现形式是 :广大芝农由于吃不透行情 ,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灵芝有“瑞草”之称(郭璞《尔雅注》),并赋予一种超自然属性的神秘力量,认为灵芝的出现,是向人展示天意的一种吉祥征兆。这种观念的形成,固然与战国以来齐燕方土文化有关,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汉儒将芝草神化的结果。一、“天人感应”的信使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便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天人感应”是董仲舒以儒家理论为基础,杂采阴阳五行学说,而建成的哲学思想体系。所谓“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事亦感应于天,而这些都是通过祥瑞或富异来显示的。灵芝被称为“瑞草”,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孙氏瑞应图》说:“王者仁慈则芝草生;亲近者耆老、养有道,则芝实茂。”《尚书大传》说:“王者德先地序,则芝草生。”在儒家的一些著作,如《孝经·援神契》、《白虎通》等书中都有类似论述。因此,灵芝也和传说中的麒麟、凤凰等“祥兽”、“灵禽”一样,成为反映圣王德政的祥瑞。  相似文献   

8.
灵芝又名芝草、瑞草。据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说,“芝古称苬(音囚),芝家象草生地上之形,后人借之字为语辞”。古人把灵芝视为神奇之“仙草”,自古以来就被我国人民当做中草药加以利用,千百年来民间传颂灵芝是能治百病的仙药和长生不老之“仙草”,并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已知大自然有灵芝类真菌约60种,加上假芝类约100多种,这类真菌种类资源唯我国丰富而分布广泛。中国是“灵芝仙草”的发源地。它的产生与中国古老悠久历史有关,被称为“灵芝的故乡”,曾在中国古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应该说是世界人类文明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 灵芝盆景开发大有可为灵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仙草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内 ,并根据形态和颜色将其分为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及紫芝六种 ,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凡三卷 ,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种。其中上品药一百二十种 ,芝类占其六 ,中品药一百二十种 ,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又传曰 :“山川云雨 ,四时五行 ,阴阳昼夜之精 ,以生五色神芝 ,为圣王休祥。”并称其为“瑞草” ,是“圣王德政”祥瑞之物。特别是秦汉以后 ,灵芝更被神化 ,秦始皇令方士徐福领五千童男童女航海东度求长生不老之药 ,其中就含有“瑞草” :《前汉书》载汉宣…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5,(6)
古籍中的"芝"是一个多义词,"芝"的本义为:"灵芝";"芝"的引申义是"盖";"芝"的假借义是"芷"。但这里的"灵芝"很可能指灵芝类的大型真菌的某些物种,不一定指现代我们称谓之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物种。正像《中国灵芝》、《中国灵芝新编》、《中国灵芝图鉴》书名中的"灵芝"用法一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5)
古籍中的"芝"是一个多义词,"芝"的本义为:"灵芝";"芝"的引申义是"盖";"芝"的假借义是"芷"。但这里的"灵芝"很可能指灵芝类的大型真菌的某些物种,不一定指现代我们称谓之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物种。正像《中国灵芝》、《中国灵芝新编》、《中国灵芝图鉴》书名中的"灵芝"用法一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三礼》之一的《周礼》原文中没有"内则"篇,也没有"芝栭"的记载,《周礼注疏》"卷四"之"膳夫"之"疏"中虽有"芝栭"二字,是转引《礼记·内则》原文及郑玄注的一段话中的,即"内则云‘牛脩及爵、鷃、蜩、范、芝栭’已下三十一物,郑注云:‘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在《礼记注疏》里"芝栭"被郑玄誉为"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之一。《三礼》之一的《礼记》原文中首次记述的"芝栭",是我国古籍中对大型真菌食用的较早记载。近年来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我国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中有‘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这段话里,"芝栭"是《礼记》原文中的,而"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是郑玄注中的,是对包括"芝栭"在内的三十一物之评价,原话是:"自牛脩至此三十一物,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还有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经考证"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是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对"?"字条的注"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一而再、再而三传抄致误,不是《礼记》的原文、注或疏中之原话。首次考证清楚了"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是由"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误点漏字而来。  相似文献   

13.
灵芝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芝广义地讲是一大群多孔菌的总称,全世界已知有120种,我国有63种,广泛分布于各地。这些“灵芝”在成分和疗效上极为相近,所以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将它们共用。本文所讲的仅指一种真正的灵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而不是广义的灵芝。它的别名有: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灵芝草等。  相似文献   

14.
刘遐 《食用菌》2023,(2):64-68
灵芝是我国食药用菌中最早实现人工栽培的一个品种。古籍记载中保存了许多重要的种芝论述;唐代确立的灵芝畦床埋木地栽方法是一项重大突破;宋代灵芝栽培继续发展,并非正式地进入朝廷贡品行列;艺术观赏灵芝逐步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丰富多采的蕈艺文学艺术源于生活,神话、故事、戏剧、绘画等无不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进行再创造,艺术作品虽然经过艺术加工,仍可以从作品中反映出作者的生活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面貌和生活特点。蕈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从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就不难看出。由于脍灸人口、家喻户晓的白娘娘上仙山盗取灵芝仙草救活许仙的故事,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灵芝当作“仙药”.有些地方每年端午节必唱《白蛇传》,歌颂灵芝神奇功效,国画中常有灵芝,如“寿石灵芝”图,喻为吉祥长寿。汉代宫庭的朽木上长出灵芝,阿谀奉承的大臣乘机拍马,称长灵芝是吉祥兆庆,皇家瑞气所至。灵芝称为瑞草,强迫民间采芝进献,而成为劳动人民一种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任其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O010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芝”讲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因此在《本草纲目》中,主要讲到六种芝,即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及紫芝;讲了它们的生...  相似文献   

17.
鲍文辉 《食药用菌》2021,(2):163-168,172
从灵芝的概念、形态、药性功效、考古发掘等方面对我国灵芝展开溯源讨论,寻求灵芝之正宗脉络。结果认为中国先民认识和应用灵芝可能起始于6 800多年前的史前,比文字记录早了4 0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受时代背景和科学技术知识限制,从实践到理论对芝及灵芝认知存在断层和偏颇,甚至进入误区。"芝"是大家族,被誉为"灵芝"的应是"芝"中的少数或极少数种类。树舌灵芝(G.applanatum)为多年生,具有广泛的临床治疗保健功效,贴近神奇传说,其颜色、大小及形态特征均符合古籍描述,且与考古发掘的灵芝实物相吻合,因而认为中国的灵芝代表应该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中的树舌灵芝。  相似文献   

18.
莲藕别名很多,如藕、莲、荷、水芙蓉等,“莲”是由藕断丝连而得名;“藕”因节生一叶一花,花与叶常并生成偶而得名;“荷”的得名,据初传入时,人们对其不知为何物而问,“何”“荷”同音,后称为“荷”;其他名称则是称赞其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如芙蕖、水华、泽芝、水芙蓉等。莲藕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及亚洲南部,我国约有3 000 a栽培历史。《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陡,有蒲有荷”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可见当时莲藕已作为蔬菜栽培了。  相似文献   

19.
灵芝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一种珍贵草菌。早在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灵芝药效的记载。然而,灵芝除具有显著的医疗作用外,还具有观赏价值,因为灵芝不仅形态奇特,色彩绚丽,富有光泽,而且长期不朽。中国古代人民认为灵芝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因而称其为瑞草,并赋予其许多神秘色彩和动人的神话传说。古代不少绘画和瓷器上绘有灵芝图案。例如,元朝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玉女,右手就托着一盆灵芝;一些皇家贵族也常用玉石或紫檀木制作一种珍贵的吉祥物“如意”,其形状实际上是仿照灵芝子实体的形态设计的。说明灵芝很早就已经被作为观赏的艺术珍品了。  相似文献   

20.
《三礼》之一的《礼记》之"内则"的"燕食"原文中有"芝栭"一词,是我国古籍中对大型真菌食用的最早记载。根据《礼记正义》一书在《礼记·内则》之"燕食"中郑玄的注和孔颖达的疏,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对"■"字条的注,综合分析:"芝栭"应是木耳。按照现代真菌学的分类,可能包括木耳属(Auricularia)中可食的一些物种。但词义后期有变化,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方以智《通雅》中的"芝栭"又指多种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