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净工作台又称净化工作台,是一种先进的空气净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精密仪器、建材等元件的制造安装,高纯度药物和食品的分装,植物组织分离,微生物分离等各个领域。随着食用菌生产,科研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不少单位用超净工作台进行食用菌菌种的分离和扩制也显示出它的先进效果,但也有些部门,由于对它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缺乏认识,造成制种效果差或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就超净工作台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予以简要阐述,供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接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的接种方法很多,普遍采用的是接种箱接种和蒸汽接种。大型食用菌场也有使用电子接种器和超净台接种的。前两种方法简便、经济,但接种速度较慢。后两种方法提高了接种效率,但价格较贵,不易被一般种植户所接受。为了寻求一个经济、高效的接种方法,笔者对红外线接种箱做了改进,探索出一套简便,实用的接种方法。 (一)工作原理 红外线接种箱是利用红外线灯发出的热量杀死空气中的杂菌,无菌热空气膨胀、扩散,使灯下形成无菌区。  相似文献   

3.
水分管理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为了解决快速准确地测定培养基含水量,上海仪表机械制造厂设计制造了一台SYS—1型原木菇木水分计,现将该仪器的性能和测试情况介绍如下。一、仪器的特点SYS—1型原木、菇木水分计,是根据被测物(原木,菇木)的含水率不同而引起测量探头的电阻发生变化,由电阻的大小而换算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旨在避开超净工作台造价高、净化能力过剩、缺乏清毒功能、结构复杂不易普及制作等负面因素,面向基层食用菌生产提出一个实用的低成本折中方案。  相似文献   

5.
唐智明 《食用菌》1993,15(4):12-13
在食用菌母种生产中,常常会遭杂菌污染,尤其是目前大多数生产者没有超净工作台,利用接种箱转管、组织分离等生产母种,污染率极高。有关抗生素在制种中的应用,报道不多。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近一年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液体菌种培养罐,是根据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深层发酵培养工艺流程设计而研制的,是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的专用设备,适用于一般制种菌种厂,食用菌生产专业户,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生产试验使用。一、设计研制方案概述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指出,黑龙江省将大力发展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加快香菇、灵芝等木腐型食用菌和双孢蘑菇、杏鲍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的培育、扩繁,打造一批食用菌产业基地,形成百亿袋生产规模。据悉,黑龙江省将利用4年时间,重点发展食用菌、生态旅游、养老、林木加工等九大类别共计  相似文献   

8.
由江苏工学院生物环境工程研究室、江苏省供销社食用菌研究所、江苏省丹徒县商业机械厂共同研制的“PYG—100型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罐”已于1988年12月28日由江苏省科委组织在镇江通过鉴定,并于1989年1月由国家专利局批准获得专利。丹徒县商业  相似文献   

9.
刘崇汉 《食用菌》1993,15(2):43-43
SS—Z801食用菌接种器是鞍山市电器设备厂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接种设备。该机采用高压电晕放电,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高,离子风速大,对空气中含有霉菌、细菌和病毒的杂菌灰尘,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和亲和力,能使机前的一定空间形成可靠的杀菌区和无菌区,是迄今为止食用菌生产净化环境和无菌操作时较为理想的新一代接种器,它不仅适用于各类食用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机械化程度很低,仍以手工操作为主,靠自然气侯生长,单产很低,品质较差,对发展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创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1982年,原农机部组织力量开始研制适于木屑栽培。“一菇三耳”的成套机械,各地也研制和推广了一些食用菌生产的专用机械和加工设备,受到菇农们和生产场的欢迎.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我国食用菌生产机械和装备的现状,以便选购使用,现结合代料栽培的生产工艺流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清丰县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是食用菌制种、栽培和机械研制推广为一体的科研单位 ,有专业从事食用菌 18年的丰富经验 ,是豫北地区设备最全 ,投资规模和菌种生产能力最大 ,菌种全部采用高压灭菌空调间培养 ,年生产各类菌种 2 0 0万瓶以上 ,在多年大规模生产中培育出了清丰系列良种  相似文献   

12.
取一般的小型电动鼓风机略作改装,便可制成一台简易食用菌超净台。由于它功率大,风量足,故效果极佳,接种成功率与市售超净台不相上下。现将其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 制作技术 ①制作漏斗过滤器,用白铁皮焊制成一漏斗,漏斗颈直径3~4cm,与漏斗口直径比为1∶10左右,漏斗管长8~10cm,在管端和漏斗颈部各横装一层空气过滤网,用以过滤净化空气。②制作通风管,用白铁皮焊制一段铁皮管,管径一端与漏斗管径略大1mm,另一端略小于鼓风机出风口径1mm,管长视需要而定。 2 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鼓风机、通风管、漏斗过滤器依序连接起来,接通鼓风机的电源,漏斗口处即为无菌区。将酒精灯放在手旁的无风区,即可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接种。  相似文献   

13.
于思齐 《食用菌》2001,23(3):39-40
笔者在普通接种箱基础上,根据一般乡镇农户的材料与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制作了一种循环净化型接种箱。经一年多的使用与改进,效果不错,造价仅为商品超净台的十分之一以下,很适合农村菇友制作使用。1 结构特点 本装置由常规接种箱的改进与超净工作台的合理简化相结合而成。①本装置简化了风机组系统,省略了静压箱,简化了空气精滤器和层流网板,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造价和技术难度。②设置臭氧发生器,弥补了超净台被简化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的几分钟风机吸入的是未净化的箱内空气,随后风机吸气中臭氧含量逐步增加,很快臭氧与净化的…  相似文献   

14.
青年农民高银录,继1987年发明的“家庭食用菌液体培养机装置及其方法”获国家专利后,经过一年来的研制试验,又发明了“快速连续生产食用菌多用装置及其方法”,再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项专利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适合个体户和工厂化使用的食用菌装置及生产方法,并且能一机多用。生产周期3一7天,是原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的2倍、原固体菌种的8倍,电动生产效率比手工生产效率提高10倍,适应于家庭和工厂化生产。青年农民高银录新发明获国家专利@王占朝$河南省登封县大金店乡通讯组~~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古田县在食用菌生产中,推广了食用菌机械7400多台,使原料切片、粉碎,培养料搅拌、装袋、灭菌、以及产品干燥等实现了半自动化机械操作,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去年银耳总产量超过2000吨,居全国第一位;野外袋栽香菇由1980年30万袋,  相似文献   

16.
经过历时五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和确定了适合上海地区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周年生产的搭配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确立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食用菌周年生产的三种主要茬口模式,建立了一批周年生产的专业户、示范场、重点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周年生产使菌种生产时间由原来2个月延长到7—8个月,提高了菌种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菌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栽培菇房由原来单纯栽培一茬,提高到栽培3—4  相似文献   

17.
创刊词     
在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创汇农业,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新形势下,在国家科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食用菌研究所联合创办的《食用菌学报》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食用菌界的一件大喜事。 截至1990年,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达7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5%,产值35亿元,年创汇2.5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其中,食用菌的科学研究对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作用,尤其是近十年多来,在食用菌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菌种保藏、培养料研制、营养生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与其性质相似的钪、钇共17个元素的统称。1987年以来,我们把稀土元素在食用菌生产上进行了应用研究,供试稀土是采用全国稀土农用技术开发中心及其生产厂的产品“常乐”,含氧化稀土38%(REO),化合物是以轻稀土为主的硝酸盐,其稀土组成为La_2O_325—28%,CeO_2 45—51%,PrO_(11)5—6%,Nd_2O_314—16%,其他稀土元素<1%。在稀土增产效应较好的基础上,为了使食用菌营养全面合理,进一步研制了以稀土为主配以其他营养元素的“菇乐”,在蘑菇、香  相似文献   

19.
《浙江食用菌》2011,(4):F0004-F0004
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5000m^2,年产2000多吨新鲜食用菌。已实现了食用菌的机械生产、设施栽培、标准管理、周年供应。是浙江省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利用自行研制的食用菌生产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核心技术的厂家,使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我国的食用菌生产空间布局也进行着改变。基于2003—2015年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描绘并分析了我国食用菌生产空间的变迁轨迹,而后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食用菌生产转移的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食用菌生产的空间布局从我国中、东部地区向东北地区转移的迹象较为明显,而食用菌的生产整体呈现空间正向效应,即某一地区的食用菌生产会受到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在所引入的变量中,木竹材产量占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食用菌的生产集中度呈正相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