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企业利润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职工人均收入1万元,比上年增长9.9%。 2006年,垦区招商引资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固定资产项目投资2亿元,比上年增长30%。 2006年,垦区塞上安居工程危房改造2018户,累积达到6518户;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项目开发任务100%;完成环境整治任务100%;完成湿地水产种植和水产养殖任务100%。  相似文献   

2.
2005年,垦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人均纯收入49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 2005年,垦区减亏20%。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二是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亿元;三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达到1000美元。 2006年,垦区要实现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0%,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争取实现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3.
“十五”时期,垦区经济结束了长达9年的亏损局面,从2003年起连续3年实现盈利,“十五”期末利润总额由“九五”期末亏损2.8亿元转为实现盈利1.7亿元。 “十五”时期,垦区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186个,合同引资122亿元,实际进资38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了349%、146%、110%和124%。 “十五”期末,垦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8.8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46%,年均递增34.9%;工农业总产值76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24%,年均递增17.5%;年人均纯收入343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86%,年均递增13.2%。[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7年,福建省农垦系统完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纯收入达6055元,比上年增长10.7%;全省农垦亏损企业比上年的48%减少15个百分点.全系统还落实了各项惠农(垦)政策,进一步深化了各项改革,垦区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凸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非公有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南亚热作产业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5.
宁夏农垦2005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主营业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利税1亿元,比上年增长25%;职均收入9100元,比上年增长9.6%,力争1万元。一、全力推进“八个一”产业工程,做大做强农垦经济第一,把产业做大做强,首要的任务是要把垦区内部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实施集团化战略。要打破现有隶属  相似文献   

6.
2005年,江苏垦区所属农场和企业全部盈利,实现生产总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8‰销售收入73.87亿元,比上年增长8.13‰利润6.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亿元,比上年增长69.23%。 2006年,江苏垦区预计销售收入可达到100亿元,进入省属国有企业前五强行列。 “十一五”时期,江苏垦区深入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体,即做大做强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母公司本部经济。两翼,即积极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为主要途径的直属二、三产业经济;积极推进以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为目标的农场经济。 到2010年,江苏垦区将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润10亿元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52:43:25;人均生产总值2.4万元,职工人均收入1.6万元,农场城镇化水平70%,垦区总体上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垦区从五个方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企业经济实力、竞争力、贡献率大大增强;职工经济收入有较大增长;社会保障能力有很大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有很大改善;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天津垦区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增资减债工作效果明显,职工素质普遍提高。2005年,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年均递增8.5%;五年实现利润总额9.48亿元,年均递增8,5%。 “十一五”时期,天津垦区将本着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加强自主创新、改进管理方式、创建和谐企业六项原则,加快“三化”进程,努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创建一流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垦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亿元,年均递增12%;五年实现利润将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0%。[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杨树军 《中国农垦》2007,(10):13-14
近年来,甘肃农垦系统坚持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的思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培育优势产业,实施科技进步和项目带动,强化企业管理,垦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实力增强。"十五"期间,全系统国内生产总值超额完成7.2亿元的预期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05元;职工收入8685元,人均收入4493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2006年,农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435元,自"十五"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0.6%和10.9%。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年均增长10.7%。实现利税1.44亿元,"十五"以来累计额达5.6亿元。职工年均收入10359元,年均增长12.8%,企业资产总额达55亿元,比2000年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垦》2011,(9):24-25
海拉尔垦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对促进垦区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集团公司提出“种植业反哺畜牧业”,帮助垦区职工群众做大做强畜牧业,致富垦区职工群众。垦区2010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8亿元,较上年增长21%,是“十五”期末的2.1倍;年内养殖业纯收入达到4.2亿元,较上年增长40%,2.4万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75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浙江垦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垦专业会议的工作部署,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全面建设农垦小康社会统领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努力克服“非典”疫情、高温干旱和供电紧张等不利影响,全年农垦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预计农垦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利润总额2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5年底,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了一番,实现利润5655万元,比2000年增长4倍,创垦区历史新高;人均纯收入4116元,增长85.1%,员工工资年均增长13.1%;2005年全局实现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0.7%、29.2%。 “十五”时期,由垦区科技人员主持的“高油高产大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内蒙古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云大120在大豆上的推广应用项目”获呼伦贝尔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垦区自主创新推广的“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成为自治区“八五”后大豆栽培技术的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 “十一五”时期,垦区实施四大改革发展战略,即大项目带动战略、品牌推动战略、特色拉动战略、“走出去”战略;建立六种发展模式,即工业兴垦模式、牧业富垦模式、农业立垦模式、流通活垦模式、科技强垦模式、文化名垦模式;重点抓好“肉、豆、薯、种、饲”五大主导产业。 到“十一五”期末,垦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26.1‰利税总额1、87亿元,人均纯收入1.1万元,年均递增19.4‰粮食总产24万吨,年均递增5.3‰牲畜存栏100万头(只),年均递增22.7%;[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走产业化大集团之路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广西农垦实现经营总收入118.5亿元;全垦区实现利税总额25.05亿元,同比增长240.5%。实现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5.5倍。连续四年经营总收入、GDP、职均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 “十五”期间,广西农垦用两年时间扭转了连续六年的亏损,用两年时间提前完成了“十五”计划。垦区经营总收入突破20亿元用了50年,突破40亿元用了两年,突破60亿元仅用了一年,突破100亿元也只用了一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 2001年,襄阳县全面启动和推进全县“十五”计划的实施,农业生产运行平稳,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好转,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态势。到12月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4.1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133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3亿元;全社会共完成投资9.7635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984  相似文献   

14.
一、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农垦事业实现新发展 2013年,湖北农垦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彰显农垦特色,主动作为,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强力推进“三抓两突破两率先”工作目标的实施,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全年实现农垦生产总值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增长29.6%;实现利税119.7亿元,增长19%;农垦人均纯收入达到12300元,增长17.1%;全年新开工危房改造3.98万户,竣工3.34万户,超额完成年度保障房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近年改革和发展的成效 1、扭亏增盈工作初见成效。近年来,福建宁德市农垦(以下简称闽东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二位数的增长。2005年,全市农垦国民生产总值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15个农垦企业有12个实现盈利,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0万元,垦区连续3年实现盈利,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垦区人均收入4500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针对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发展趋势,围绕化解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诸城市瞄准国际市场,以发展创汇农业为突破口,以推动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为主要手段,大力实施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2%;实现财政收入 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分别增长19.4%和22%;完成农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4.1%;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9.6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元,增加178元。 一、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增强农业经济国际化的牵动力 坚持“大(大规模)、高(高起点、高层  相似文献   

17.
"十五"农垦经济大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5年,农垦系统完成生产总值1358.65亿元,比2000年的720.62亿元增长了74.5%,年均增长11.8%;“十五”时期,农垦人均纯收入由5056元提高到4195元,年均增长6.7%。 投资快步上新台阶。2005年达到449.54亿元,比2000年的155.21亿元增长1.95倍。五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8倍。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2005年出口商品总额254.22亿元,比2000年的98.26亿元增长1.59倍;五年累计完成出口商品总额744.89亿元,其中工业品出口额占85%。 “三化”战略成效显著。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3.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48.25亿元,实现工业利润45.7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5.8%、76.4%和2.5倍。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棉花等主产垦区发挥资源、装备、技术等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效益有较大提高,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凸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全国农垦系统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谋篇布局,真抓实干,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再创佳绩.农垦生产总值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实现5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垦职工人均纯收入实现“十连快”,预计达到12000元,同比增长9%;农垦粮食生产成功实现“十连增”,预计总产量688亿斤,同比增长2%;全国农垦企业运营总体稳定,预计营业总收入6031.7亿元,同比增长10%.  相似文献   

19.
一、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和基础 (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垦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效益稳定增长.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元,比2002年的39.89亿元增加2.68倍,10年年均增长13.9%;利润3.51亿元,比2002年的1316万元增加25.67倍,年均增长38.9%.截至2012年底,垦区企事业单位总资产达260亿元,集团净资产138亿元,集团资产负债率下降到49%,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行业优良等级.近十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4亿元,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安徽农垦紧紧扭住“三化”战略主线,着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干部职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奋力把垦区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2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7%.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14.2%.利润总额2.089亿元,同比增长30%.资产总额达7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农垦集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考核指标高于省属企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