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技术经济分析的角度对稻田套播麦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稻套麦技术可显著地降低麦作生产成本,增加纯收入,提高活劳动净产率,在相近的产量水平下平均每公顷增加纯收入694.35元,比原来的麦作技术增加20.84%,活劳动净产率提高了26.62%;(2)稻套麦技术具有规模经营的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在规模经营条件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3)加强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熟练程度,优化投入结构,能进一步挖掘稻套麦的产量潜力和效益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经济分析的角度对稻田套播麦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稻套麦技术可显著地降低麦作生产成本,增加纯收入,提高活劳动净产率,在相近的产量水平下平均每公顷增加纯收入694.35元,比原来的麦作技术增加20.84%,活劳运净产率提高26.62%;(2)稻套麦技术具有规模经营的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在规模经营条件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3)加强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麦/玉米—稻对土壤生产力和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植方式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1)麦/玉米—稻显著提高了土壤生产力,生物产量比麦—稻、油—稻增加2891%、4334%,总粗蛋白质产量比麦—稻、油—稻增加5850%、5569%;(2)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效孔隙总量,减缓土壤粘闭现象的进一步发生;(3)对土壤速效磷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减少;(4)麦/玉米—稻土壤有机质、全氮变化趋势不甚明显,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苏南稻田新种植制度的轮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苏南地区麦稻长期连作带来的诸多问题,选用“油-稻”、“(麦+肥)-稻”、“经济绿肥/玉米-稻”、“麦/玉米-稻”、“(麦+菜)/玉米-稻”等几种种植制度与麦稻轮作,研究了轮作对产量,土壤养分及麦田杂草的影响,明确了轮作效应,并提出了与麦稻累作的原则及适合轮作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利用和处理农作物秸秆,我们在经过摸索和实践之后,成功地推广应用了二项秸秆还田新技术。一是厢沟埋草还田技术,该技术普遍适用于稻-麦(油)两熟制种植区;二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有水源保障的自由灌溉稻-麦(油)两熟制种植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是有机肥的一个重要来源,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和恢复地力最直接的重要方式,合理利用秸秆还田可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多年实践,在苏南稻-麦(油)二熟制地区,逐步形成了几种技术成熟、成效显著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超高茬麦(油)套稻栽培技术是指在麦子灌浆(油菜结荚)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到麦(油)田地表,麦(油)稻共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增产潜力,又可节本省工,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农忙时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效益显著 (一)技术培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邀请麦套稻技术发明人,扬州市农科院研究员顾克礼和固始县农技中心技术专家到城效乡项目区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  相似文献   

9.
秸秆资源能否被合理消化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围绕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及结合简化粮作农艺这个问题,我站从2005年稻季开始进行了麦套稻、稻套麦秸秆连茬还田技术研究,该技术集全免耕、套直播和秸秆全量还田于一体,通过两年3季稻麦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措施及在本地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技术及国际领先的日本、韩国机插技术相比,麦套稻有助于破解农业生产中的节能减排、耕地培肥、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等四大方面的难题,具有广阔前景。近年来,该技术先后列为科技部、农业部联合推荐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首选技术,国家环保重点推广实用技术。一、节能减排"超高茬麦(油)稻技术"集免耕、免插、免烧秸秆、秸秆自然覆盖、节减化肥等低碳特点,每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公斤左右。如全国10多个省市稻麦(油)两熟适宜地区推广1/3即5000万亩,可年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以免耕为例,可节省柴油2.25~2.75公斤/亩,按每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