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指出了公园绿地作为城市海绵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徐州市襄王路绿地为例,从雨水蓄积与利用的目标分析、蓄水体的容积、分布和结构、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雨水监测系统等方面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态雨水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之一,因其能够收纳及净化雨水、解决雨水面源污染及水体存储循环问题。为了丰富江门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实地调研了江门市41个具代表性园林绿地中园林植物及乡土植物的种类及配置现状,共记录了380种(含种下单位)维管植物,隶属于107科、269属。其中乡土植物有47种,隶属于39科、42属,仅占总种数的12.36%,揭示了乡土植物在江门主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频度过低、品种单一、配置简单等现象,因此亟需加强园林工作者对乡土植物的重视,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针对江门地区生长良好、对城市环境适应力相对较强、尚待开发的乡土植物进行了统计,并初步筛选出了观赏价值较高,具一定抗性且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乡土植物,为江门市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具有调蓄雨水的功能,将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效结合,有利于缓解城市雨水水文、水质等问题。文章依次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城市各类绿地不同的雨洪管理功能和具体的公园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的方法,即将绿地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雨洪管理系统,保证各类绿地之间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管理全过程,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阐述了这一方法在孟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论述,期望对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热岛效应、城市缺水、"路上行船"等城市问题的盛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海绵体也逐渐摒弃传统园林绿地建设模式,优先考虑采取植草沟、生态旱溪、雨水花园、小微湿地等生态措施来解决雨水径流,采用"慢排缓释"和"分散源头"的方式来缓解城市雨水问题。以徐州市五山公园广山片区生态修复工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海绵设施为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公园绿地运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统筹发挥着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压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园林绿地的雨水截留原理和有效的雨水设施,在对保定市区绿地建设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运用雨水设施、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加强养护管理等利于低影响开发的绿地建设思路,为促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就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按照雨水花园建设的通用结构,重点介绍上海公园九号小区建设中雨水花园构架与布局、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是在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将海绵城市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科学开展植物景观配置至关重要。鉴于此,简要概述了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从城市湿地公园、城市下沉式绿地、雨水公园3个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各类植物景观配置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植物景观配置在海绵城市中的观赏及实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发展以及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城市内涝、水质污染、雨水资源流失等一系列复杂的雨水问题,国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综述了海绵城市的理论及和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前提是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系统规划及目标,并通过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点型绿地海绵治理技术与丹麦哥本哈根暴雨管理两个案例分析了目前该理论目标下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发布,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被推上日程。分析美国西雅图雨水管理系统由传统排水到可持续排水的过程以及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思想、行政管理及工程措施的导控机制对雨水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同时反思我国海绵城市体系在规划体系、实施过程和多学科融合等方面的弊端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和雨水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和雨水径流污染。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充分发挥从源头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LID措施,在减少径流量和改善径流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的组成结构,并对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截流减污效率进行了分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居民小区和广场建设优选工程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原则与技术措施。结合大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城区布局,阐述了立体绿化对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根据低影响开发原则,以屋顶绿化为例提出了提高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的立体绿化措施,以及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构建海绵体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各地"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应运而生,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备受关注。作为"园林四大要素"之一的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园林绿化中常提到"三分种,七分养"表明:园林绿地建设不仅仅植树种草,为了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应有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措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全新理念,对城市的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能够应对雨水可能为城市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张家口市城市水文为背景,探讨了该市基于海绵城市概念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方面的水文效应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海绵校园"建设为例,提出校园绿地中生态树池、雨水花坛、道路、广场铺装的结构形态,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的空间形态与具有高雨水截留能力的园林植物群落构建模式等"海绵校园"建设的雨洪管理措施,系统解决校园水问题,赋予校园"海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基本国情之一,因此我国对于绿地资源非常重视。滨水绿地作为重要的绿地资源之一,其具有鲜明的两栖性以及生态多样性的特点,在净化空气、污水等方面作用显著,同时还能够涵养水源,提高小气候生态环境水平,对于城市生态平衡以及大气净化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更好的完善和建设滨水绿地,不管是在城市景观方面还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概述城市绿地概念及其组成、分类、功能等基础上,高度总结了现代城市绿地、绿地评价、园林绿化、园林植物、园林学科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重点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校园等封闭区域雨水收集与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雨水收集与利用应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雨水经收集、沉淀、净化、消毒、储存可以作为冲厕、洗路、浇花、水景等非饮用水使用,雨季可以降低校园等封闭区域雨水对城市公共排水管网的压力;同时可以降低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再者可以节约用水、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改善人居环境质量。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由雨水管道、收集过滤、净化消毒、贮存蓄水、自冲洗、雨水利用等主要部分组成,在建设实践中技术成熟、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雨水花园是自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一种用来控制雨洪与利用雨水的雨水管理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最为有效的措施。阐述了寒地城市雨水花园的基本结构以及在步行街中的应用。以沈阳市为例,探讨了雨水花园在寒地城市应用要点,通过对雨水花园试点的实地调研和具体量化的试验分析,探索了寒地城市步行街的雨水花园应用模式,提出了雨水花园在经济、景观、生态等多因素下对寒地城市的最优组合方式,以体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为沈阳市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数据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必然会受到海绵城市理论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体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根据我国现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不同功能进行了探讨。从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绿地植物、绿地土壤3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城市绿地雨洪管理能力的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