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氮沉降对毛竹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认识氮沉降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临安市毛竹林长期试验基地,采用典型选样法,设置12块20 m×20 m样地,包括低氮(30 kg·hm~(-2)a~(-1))、中氮(60 kg·hm~(-2)a~(-1))、高氮(90 kg·hm~(-2)a~(-1))和对照(0 kg·hm~(-2)a~(-1))4种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样地,处理32个月,探讨模拟氮沉降对1龄和3龄毛竹NSC含量的影响。【结果】可溶性糖和淀粉在NSC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NSC主要以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竹叶NSC含量最高,分别是枝和秆的1.32和1.27倍;3龄竹枝和秆NSC含量显著高于1龄竹(P0.05),竹龄对竹叶NSC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氮沉降显著降低毛竹叶、3龄竹枝和1龄竹秆的NSC含量(P0.05);氮沉降和竹龄的交互作用对毛竹枝、秆的NSC含量影响显著(P0.01),对毛竹叶影响不显著。【结论】氮沉降显著影响毛竹地上器官的NSC含量及其分配,且随竹龄而显著变化,高强度的氮沉降不利于毛竹NSC的积累和固碳。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效磷匮乏和大气氮沉降日益增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普遍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磷状况下植物对氮沉降的响应。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分别设置低磷(P1,1.25mg/kg)、中磷(P2,10mg/kg)和高磷(P3,20mg/kg)3种磷环境以及无氮沉降[N0,0kgN/(hm~2·a)]、低氮沉降[N30,30kgN/(hm~2·a)]和高氮沉降[N60,60kgN/(hm~2·a)]3个模拟氮沉降强度,开展为期1年的盆栽受控试验,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盆栽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竹苗生长和各组织氮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水平对毛竹实生苗生长影响主要表现为低磷条件下生长严重受限,株高、分蘖数及生物量较中磷条件下分别减小84.3%、46.2%和96.2%,而根冠比增大1.83倍;而中、高磷条件下毛竹实生苗长势良好,且2组竹苗生长性状无显著差异。氮沉降对低磷条件下毛竹实生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使苗木根冠比降低;中、高磷条件下,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毛竹实生苗各组织N含量,提高氮磷比(N/P),并显著促进苗木生长,且高氮沉降处理效应总体表现更强。氮沉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初始土壤磷水平而异,低磷条件下,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大土壤全N和碱解N含量,而全P与有效Pi无显著差异,pH均显著减小;中磷与高磷条件下,模拟氮沉降促进苗木对P素的吸收,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有效Pi含量,但受植物吸收与模拟氮沉降的综合影响,土壤N含量和pH值无特定变化趋势。从结果可知,低磷环境下毛竹实生苗生长受抑明显,依赖根冠比的增大适应磷匮乏条件,而短期的模拟氮沉降对低磷竹苗的生长没有补偿效应。中磷与高磷状况下磷胁迫得到缓解,受氮磷比的调控,模拟氮沉降有利于竹苗的生长,N素有效性暂时提高。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下柳树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柳树(Salix matsudanaKoidz)一年生实生苗为试材,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测定柳树叶片在水分胁迫下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Pr)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先明显增大,随后又平稳下降;MDA、Pr和脯氨酸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步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对沙地樟子松、紫穗槐苗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水势、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樟子松和紫穗槐水势均呈递减的趋势。樟子松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有所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严重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分别为0.50、0.16、0.66 mg·g-1。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逐渐减低,严重水分胁迫时,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最低,分别比正常水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下降了1.61、0.35、1.96 mg·g-1;樟子松和紫穗槐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樟子松抗旱性比紫穗槐强。  相似文献   

5.
以豆梨1(2)-0嫁接品种苗木为实验材料,进行盆栽水分递减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处于不同干旱状态下的苗木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究豆梨叶片应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豆梨叶片细胞膜系统受损伤,使得膜脂过氧化,叶片细胞将启动渗透调节系统和氧自由基清除酶促系统。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各品种叶片质膜透性逐渐增大;脯氨酸含量持续升高,升高值可达十几倍;膜脂过氧化程度逐渐增强,丙二醛大量累积;氧自由基清除系统SOD和POD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前期活性升高由于植物细胞自身保护应激机制,后期的活性降低则源于干旱胁迫已伤及酶供体,导致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证实脯氨酸及游离氨基酸在马尾松苗木抵御干旱胁迫中积累并发挥作用,揭示其在不同胁迫时期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5个种源马尾松苗木,设计3种水分梯度,开展为期54d干旱胁迫试验,分别于胁迫处理18d、36d和54d后测定苗木针叶内脯氨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1)脯氨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干旱胁迫18d后均无明显变化规律,但脯氨酸含量在干旱胁迫54d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干旱胁迫36d后均呈随胁迫程度加深而上升的变化。(2)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的平均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而游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3)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不同种源苗木内的分布差异显著。在5个种源中,脯氨酸平均含量以浙江江山和湖南汝城种源排最高和最低,分别为91.33μg/g(DW)和69.16μg/g(DW);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以广东信宜和湖北大悟种源排最高和最低,分别为1 597.88μg/g(DW)和1 279.04μg/g(DW)。[结论]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及游离氨基酸均能在苗木体内合成,使苗木适应干旱环境而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浓度氯盐胁迫下桧柏容器苗施加不同质量分数黄腐酸钾(FA-K)后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揭示FA-K缓解高浓度氯盐胁迫下桧柏的生理响应机制及差异性,为冬季北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绿化带桧柏的管理维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取2年生桧柏容器苗开展盆栽试验,以正常生长为对照,设置0.7%NaCl和0.7%CaCl2 2种盐分,每种盐分设置0、0.05%、0.10%、0.30%和0.50%5种质量分数FA-K处理,测定各处理下桧柏苗生长指标(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生物量、根冠比)、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1) 0.7%CaCl2胁迫对桧柏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0.7%NaCl胁迫;0.7%CaCl2胁迫下桧柏苗除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NaCl胁迫外,其他生理指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NaCl...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枣树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的水碳代谢平衡与生长的关系有利于全面揭示枣树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机制。【方法】以冷白玉枣树大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枣树苗木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的水势、枝条导水损失率、光合作用、生长、生物量分配、不同部位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结果】在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枣树苗木的凌晨和正午水势下降,正午导水损失率显著增加,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处理枝条导水损失率分别达到66.8%和77.6%。重度和中度干旱处理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正常供水处理降低27.2%和58.5%,但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重度干旱处理的株高、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占比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处理,叶生物量占比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但轻度和中度干旱对株高、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占比没有显著性影响;重度干旱显著降低了大部分部位的NSC含量,轻度和中度干旱NSC含量较正常供水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或略有升高。【结论】枣树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能维持水分代谢和碳平衡,并能保持其生长速度不受更大程度的影响,重度干旱导致的水分输导受限和根NSC含量降低会影...  相似文献   

9.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 (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SRITONGBAO> SRITONG.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荆芥的耐旱性,以荆芥3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荆芥的形态及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荆芥的株高、冠幅和叶面积均低于对照水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MDA、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干旱60d后,分别比对照高出35.56%(P0.05)、98.56%(P0.01)、174.37%(P0.05)。荆芥耐旱能力较强,可忍耐60d以上的自然干旱。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普陀樟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陀樟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普陀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淹水和干旱胁迫下,普陀樟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都降低;植物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5 d的胁迫解除后,各处理的恢复能力表现为轻旱>冠淹>重旱>根淹,根淹处理不能恢复,逐渐枯亡,而冠淹处理因为植株干部皮孔增大反而比根淹的表现好,与干旱胁迫相比,普陀樟对水淹胁迫的反应更敏感,且耐受时间更持久,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亚热带常绿阔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对氮、硫沉降的响应。[方法]采用氮、硫双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方法,设置对照(CK)、低氮(LN, 50 kg·hm~(-2)·a~(-1))、高氮(HN, 150 kg·hm~(-2)·a~(-1))、低硫(LS, 200 kg·hm~(-2)·a~(-1))、高硫(HS, 400 kg·hm~(-2)·a~(-1))、低氮低硫(LNLS)、高氮低硫(HNLS)、低氮高硫(LNHS)和高氮高硫(HNHS)9个处理,分析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的影响。[结果]模拟氮、硫沉降1年时间,LN、LNLS和HNLS对木质素残留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LS显著降低了木质素残留率,显著增加了凋落叶C/N、纤维素损失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HN、HS、LNHS和HNHS显著增加了木质素残留率,显著降低了凋落叶C/N、纤维素损失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木质素降解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不同氮、硫沉降水平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及相关酶的影响不同,在氮、硫沉降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氮、硫沉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的降解,进而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
研究落羽杉与池杉幼苗对常规水分处理(C)、轻度干旱(MD)、土壤潮湿(WS)以及水淹(FL)等不同水分处理的生理响应特性。与对照组相比,2树种幼苗在轻度干旱与水淹处理条件下叶片自由水含量显著提高,而束缚水含量则显著降低。2树种幼苗在潮湿处理组的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均未出现低于对照组的现象。轻度干旱、土壤潮湿与水淹处理均未导致2树种叶片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的显著变化(池杉水淹条件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变化例外)。水淹处理能显著增加2树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其脯氨酸含量。轻度干旱与潮湿处理能显著增加落羽杉而降低池杉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尽管同属的2树种幼苗表现出较多相似的响应特征,二者对不同水分逆境胁迫条件的响应仍然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南方常用绿化与护坡豆科灌木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灌木的生物量下降,根冠比增加;干旱胁迫可提高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山毛豆和望江南在中度干旱下效率最高,猪屎豆在轻度干旱下最高;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灌木的脯氨酸(Pro)含量持续上升,望江南和猪屎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逐渐增加,但山毛豆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降低了3种灌木的叶绿素含量,并影响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猪屎豆;3种灌木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望江南山毛豆猪屎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期探索AM真菌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机制,为菌根化沙枣苗木在盐碱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不同土壤盐碱度下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影响,并对沙枣苗木的光合特性、Na+和K+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种AM真菌均能与沙枣苗木建立共生关系,且GI处理对苗木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处理,但随着土壤中盐浓度增加,沙枣苗木菌根侵染率有所降低。在同一盐碱度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促进沙枣幼苗的生长,在中度盐碱胁迫下(含盐量1.56%,p H 9.52),接种GI和GM的沙枣苗木株高分别较未接种AM真菌植株增加了20.07%,9.68%,植株干生物量显著增加;AM真菌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显著高于未接种AM真菌处理的幼苗(P0.05)。接种GI和GM处理植株叶片组织内SOD,CAT和P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根系及叶片组织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植株,而其脯氨酸含量却都表现出显著提高。接种AM真菌沙枣根系和叶片中Na+含量较未接种处理植株显著下降,K+含量和K+/Na+比值显著提高。【结论】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能力。接种根内球囊霉的沙枣苗木的生长及抗盐碱胁迫能力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处理的苗木,表明根内球囊霉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耐旱性特征,该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大叶铁线莲的形态及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大叶铁线莲的株高、冠幅和叶面积均低于对照水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MDA、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干旱60d后,分别比对照高出了83.97%(P<0.01)、147.50%(P<0.01)、741.38%(P<0.01)。自然干旱状态下,大叶铁线莲耐干旱时间为47d左右。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烟草起源于热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干旱胁迫会影响烟株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研究方法,以2个不同烟草品种(亚布力旱烟、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烟草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云烟87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亚布力旱烟;而亚布力旱烟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云烟87。由此可知,云烟87的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开展了为期3年(2015—2017)的氮素和水分添加控制试验,探究氮素和水分增加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2种优势植物油蒿和赖草叶片N∶P的影响及作用途径,为预测未来全球环境变化下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以及植物生长的养分限制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持。【方法】连续3年(2015—2017)在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宁夏盐池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计3个氮添加水平(N0∶0 kg·hm~(-2)a~(-1);N10:10 kg·hm~(-2)a~(-1); N60:60 kg·hm~(-2)a~(-1))和3个水添加水平(W0:自然降水量; W20:较自然降水量增加20%;W40:较自然降水量增加40%)的2个因子9个交互处理的随机区组试验。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测氮素和水分增加对土壤含水量、无机氮、速效磷、土壤Ca~(2+)含量以及油蒿和赖草叶片N∶P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土壤速效养分(无机氮、速效磷)、土壤含水量、土壤Ca~(2+)含量与植物叶片N∶P间的关系。【结果】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油蒿和赖草叶片的N∶P,但对土壤速效磷和土壤Ca~(2+)含量无显著影响;水添加对土壤无机氮、速效磷含量和油蒿叶片N∶P均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赖草叶片N∶P和浅层土壤Ca~(2+)含量。【结论】氮添加缓解了油蒿和赖草的N限制,但同时也加剧了P限制。水添加通过改变浅层土壤(0~20 cm) Ca~(2+)含量,降低了2种植物叶片N∶P,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2种植物的P限制。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掌握蔷薇Rosa multiflora的抗旱能力,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蔷薇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蔷薇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与胁迫程度成正相关关系;MDA的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蔷薇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木本蕨类植物桫椤对水分亏缺环境的适应性,选用3a生桫椤苗,通过盆栽控水进行持续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研究了干旱历时3,6,8d和复水历时3,6,9d时桫椤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持续干旱时间的延长,桫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干旱3d时达到最大值;桫椤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在干旱8d时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充分供水时活性最高。2)复水9d时,桫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已恢复并降低到充分供水时以下的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高于充分供水时。可见,干旱胁迫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充分供水时相比一直呈增加趋势,其在桫椤抵御干旱胁迫中发挥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快速响应干旱胁迫并增加,但干旱3d后即开始下降,说明桫椤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复水后,各生理指标均迅速恢复到了充分供水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