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指出了云南省岩溶面积位居中国第二,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区域之一。该区域岩溶地貌典型,广泛分布有不同类型、各具特点的石漠化草原,近年来通过对石漠化草原开展工程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具体成效如何,不同区域治理成效有何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清楚。通过开展草原石漠化治理工程成效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旨在为今后我国岩溶区生态修复、石漠化草原治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德保县是广西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德保县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对岩溶地区进行治理,在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已经形成了各种成功的治理模式。在进行石漠化治理时,需要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确定有关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进而提高治理成效。主要就广西德保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4.
浅谈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石山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治理石漠化成为广大石山岩溶地区的头等大事。文中对石漠化概况、概念、成因及岩漠化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对治理石漠化提出了一些对策,并介绍了石山岩溶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和分析了基于平板端的资源调查技术,并以《四川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技术实施细则》为依据,以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实施的《凉山州木里县第三次石漠化监测项目》为依托,开展了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流域的石漠化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区域提出了治理的建议,以期为凉山州木里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引发自然灾害,压缩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区域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云南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之一,岩溶面积达  相似文献   

7.
广东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5年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危害及其成因,以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该区域石漠化治理的总体思路与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建设农村新能源、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建立石漠化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广南县石漠化现状的分析,结合广南县自然地理条件,对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针对广南县岩溶地区现有植被状况,提出了封山育林具体措施;同时,对岩溶坡耕地退耕还林中有关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种设计、造林技术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竹类资源在我国石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漠化问题是岩溶地区首要生态问题, 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石漠化土地具有双层水文结构、缺土少水、富钙(镁)、偏碱性的特性, 物种选择受限; 而岩溶地区竹类种质资源丰富, 其生态与经济效益俱佳, 是实现治"石"与致富的有效物种, 推广意义重大。文中介绍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和生态特征、我国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及主要特性, 分析了竹类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可行性, 阐述了石漠化治理中竹类品种选择要求以及石漠化治理中主要丛生竹品种和主要特性, 并提出石漠化治理中竹类栽培与抚育管理的关键技术与要点, 以期为我国在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加强竹类资源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兴国 《绿色科技》2014,(11):34-35
指出了云南岩溶区大面积出现的石漠化现象,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岩溶石山的存在为石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漠化的产生。在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治理石漠化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石漠化是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石漠化地区经济的社会发展,危及国土生态安全。在西山区开展的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现状调查中,对该区的石漠化土地的分布、面积、类型进行了调查,文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愈演愈烈,已经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分析石漠化问题的成因,努力探索石漠化问题解决办法,加强石漠化治理,其中,生物治理措施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在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如何加强石漠化整地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项俊 《绿色科技》2013,(10):204-205
指出了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正安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对正安县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吉首市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的数据,分析了吉首市岩溶区在生态综合治理下石漠化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吉首市监测区域总面积为94 011.2 hm2,岩溶土地面积94 011.2 hm2,石漠化面积23 690.3 hm2,潜在石漠化面积28 501.7 hm2,石漠化发生率为25.20%。其中,乾州的石漠化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的30.43%。从石漠化程度来看,吉首市主要为轻度石漠化(89.33%),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较少(10.7%)。吉首市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特点是:林地中仍有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中个体所有面积高于国有和集体;生态治理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漠化发展,使得吉首市石漠化现状趋向于稳定;替代能源发展差的地区石漠化程度比替代能源发展好的地区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石漠化调查技术和调查方法,阐述了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基本状况、石漠化程度、分布范围和面积,并提出了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忠勇 《绿色科技》2014,(5):225-226
指出了岩溶地区容易出现土地石漠化问题,同时石漠化过于严重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并侵蚀土地资源,既不利于经济的循环发展,又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县级范围内的石漠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治理方法,探讨了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石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不断吞噬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历年来进行的各种生态治理,在一定程度控制了石漠化的扩展趋势,良性生态正在恢复和重建之中;由于石漠化问题综合了岩溶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且涉及到8省(自治区、直辖市)460多个县(市、区),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特点,根据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中确定的8省(区)100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范围,提出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对现有治理技术进行归纳、分类,形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试点阶段县级实施方案编制以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借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第三次监测之机,湖北省秭归县首次应用无人机进行监测,经反复试验研究,形成了石漠化监测无人机应用技术、特征点拍照、无人机视频判断石漠化程度、无人机视频修正错划小班、无人机视频观察石漠化治理情况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完成了全县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