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服务建设项目,进一步发挥"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执法管落实"的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应扎实做好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提出了建议:将两项制度的衔接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修订范围,加强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与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体系的衔接,健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体系,强化排污许可实际排放量数据填报的真实性,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协调与发展、环境保护与进程等的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国家对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的具体要求,并探讨了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问题,提出了论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的路径,包括注重环保控制、统一技术基础和注重制度建设等,以供业内人士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国家实施改革环境治理的基础是有严格的执法,执法的前提是排污许可制度的完善。阐述了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落实的目标与意义。而排污许可证制度居于当前环境执法的主导控制地位,同时发挥了指导、引导、疏导企业如何更加完美贴切地符合法规要求和社会当前的环境变革要求。对比了新排污许可制下中外企业的环境管理,使得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既能使环境管理制度迈向一个新格局,又能完成制度本身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排污许可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环节。鉴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是依证监管的核查重点,故总结了现阶段南京市证后监管的实践进展,重点分析了南京市六家具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执行报告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加强证后监管体制建设、完善证后监管支撑体系、探索信息化证后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环境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污许可证制、污染源限期治 理与集中控制、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与排污收费等环境管 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均需要环境监测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 持、监督与服务。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逐步深入发展,环境监督 管理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求。然而,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却并不让人满意,存在不少 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是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忽视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可行性因素的影响力,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基本缺失,忽略了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国家在税费征收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方面有很多空白等等.我国的现状是,环境影响评价仅仅通过影响项目投资额来作用于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对于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排污收费、排污交易许可证收费、环境税,也应该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考虑进来,作为影响项目是否可行的因素.为此,政府部门急需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的激励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从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在实际基层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及证后执行等基础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静雅 《绿色科技》2013,(11):197-198
阐述了征收排污收费制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现状,探讨了当前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收费标准、征收范围、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品林主要培育目的在于满足市场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我国现行的限额采伐制度已成为落实高品林经营权、处置权的主要障碍,采伐许可证制度冲击了森林经营方案的规范,指导作用。为找寻商品林采伐制度中赋权与规制的均衡,需加强森林经营方案的规制作用,加快商品林采伐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制度创新,完善商品林采伐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制胶企业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排污收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保法律规定的一项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是依法实施环境管理的一项经济措施,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环境管理手段。它要求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规定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必须依照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目的是体现环境资源的价值,使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让污染防治的好坏直接与排污者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至今排污许可证核发已有30多个行业,但证后监管仍然是当前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现阶段国内证后监管的实践进展,仍存在证监管要求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加强动态监管等方式、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证后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至今已有10余年。尽管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对于其所产生的政策成效及环境影响评价仍是学术界上一大亟待探讨的领域,尤其是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更是一项重大而又崭新的课题。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对象,分别以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为主线深入探索关于林改环评工作的实施思路和程序,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林业政策环评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4月13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就社会广泛关注的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举行公开听证.来自社会各界代表120人和50多家媒体参加了听证。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环保总局首发举行的公众听证会.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污水处理厂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进行了评估,针对存在的超标排放、环境政策落实不力、企业环境管理不规范、环境信息公开不深入不全面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断强化管理,倒逼企业守法达标排污、加强污水处理厂环境管理工作、推进开展排污许可证执法、完善环境执法能力和标准、全面深入推进信息公开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具有60多年历史的德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促进了德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在德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法律框架下, 德国联邦品种局、联邦育种者协会、种子托管公司等机构在农作物新品种测试与授权, 育种者研发资金资助及知识产权要素投入, 监督许可证和打击种子黑市, 以及收取自留种子费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农作物品种、育种者, 以及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德国育种者权利实施方式多样。文中分析了德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框架和特点, 提出了德国育种者权利实现的经验及启示, 以期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亚洲最早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国家,日本具有与我国相近的文化传统和农业生产条件,能够为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提供立法参考。文中主要介绍日本限制品种出口制度的申请权、撤销权、公示前撤回权等主要内容,并对制度颁布前后进行了对比。日本限制品种出口制度定位明确,并与原有制度形成了较好的衔接机制,自生效以来表现出较好的社会实施效果。我国应立足现有制度基础,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支持,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门法律,开展限制品种出口制度试点工作,以期为保护我国优良植物品种提供制度指引。  相似文献   

17.
杨平 《绿色大世界》2012,(4):175-176
指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南京市生态环境政策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工作责任制度、生态红线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梳理了南京市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改善的相关措施,从加强环境法治的应用、推进“多规合一”、加强流域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国内外改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对于南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即农民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从认识、参与到接受和拥护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一刀切、起不到激励作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分区域、分类型制定补偿标准,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