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随着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施工难点。以何种方式克服难点是每位工程人员需深入探讨的问题,其对于道路桥隧工程的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鉴于此,结合实际工程,基于该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难点,对隧道进洞施工、钢板梁架设等工艺展开了详细探讨,提出了改进措施,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对此加以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大格拉隧道为例,就富水、浅埋、软弱围岩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出现较大变形,侵入二衬空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地施工处理措施,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分岔隧道属于特殊结构的隧道,集成了分离式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等各类隧道的特点,结构极其复杂,设计与施工难度大。分岔隧道的出现主要为解决线路布置以及桥隧或隧隧衔接等方面的难题。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通过方案研究确定采用分岔隧道,并对分岔隧道分岔部位和合理张开度,以及中夹岩柱的处治进行了探讨,项目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在施工和运营期的安全及建设成本问题是隧道设计关注的首要问题。本研究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开发了Matlab支护优化程序,选取隧道总支护阻力及支护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隧道支护优化模型,结合FLAC~(3D)有限差分软件,以阳山隧道为工程算例进行隧道施工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支护多目标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引入变异算子可提升粒子群空间探索能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设置外部存储器可有效提高算法计算速度及精度。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能够快速搜寻到非劣解集,经筛选、修正得到工程最优解。施工数值模拟表明,与原有设计相比,优化设计的围岩最大竖向位移值增大4.002%,围岩横向位移值无明显变化,围岩最终位移值均低于设计预留变形值,符合工程安全要求;优化设计控制围岩横向变形效果略优于原有设计;优化设计的锚杆轴力无明显变化,保证锚杆的作用效果;优化设计的喷射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提高1.614%,最大拉应力降低15.277%,可有效发挥喷射混凝土材料性能,提高岩体整体性及承载力。与原有设计相比,优化设计的支护成本降低10.641%,算法优化效果明显,可保证工程收益。该方法对隧道工程支护方案设计及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薛光 《绿色科技》2020,(6):216-217
以红石湾隧道工程为实例,在详细分析变形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合适的围岩变形支护控制措施,包括临时支护体系控制围岩变形、提高支护体系整体刚度、加快仰拱、二衬施工进度、施工中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实施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大隧道对测量的要求比较高,同时,隧道贯通一直是现今各个隧道工程施工单位关注的问题,能否顺利贯通及贯通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文章以某高速铁路隧道为例,探讨了在特定条件下以常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及其测量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使混凝土裂缝成了土木、水利、桥梁、隧道等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病害。文章对混凝土的裂缝原因、修补及防治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使混凝土裂缝成了土木、水利、桥梁、隧道等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病害。本文就混凝土裂缝的种类、成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龙江省雾凇岭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寒区公路隧道的保温防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国内外寒区隧道抗防冻措施的应用调查研究为基础,提出设计与计算防冻隔温层长度和厚度的方法。通过测试隧道的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从多方面分析冻害机理的特点,得到隧道围岩温度场的时变规律,为我国寒区隧道设计与计算防冻保温层提供了依据,对实际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卫武 《绿色科技》2019,(12):162-163
在进行瓦斯隧道施工时,受其隐蔽性的影响,在施工阶段有时会出现瓦斯爆炸现象,不仅对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甚至还会给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以牡佳铁路麻山隧道为例,围绕机械设备选型和改造技术两方面探讨了高寒地区高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提出了隧道通风施工技术、瓦斯检测工艺要点以及施工安全的总体要求,以进一步推动行业施工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奇云 《绿色科技》2019,(12):250-251
指出了为了确保铁路隧道的安全运营通常需要进行二次衬砌,如果二次衬砌出现开裂的现象会成为铁路隧道的一大隐患。结合某铁路隧道工程案例,分析了软岩条件下铁路隧道二次衬砌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裂缝整治措施,以有效避免二次衬砌裂缝出现。  相似文献   

12.
孙迪 《绿色科技》2014,(9):257-259
指出了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及时掌握隧道施工在不同工况下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为调整、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以泉州东海隧道工程为实例,探讨了监控量测在隧道新奥法施工中的应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或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并为隧道运营后的养护与维修提供可靠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3.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不良、排水不畅、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已经开挖部分隧道发生大的变形。工字钢变形、喷射混凝土开裂、净空收敛等现象,对隧道施工及将来运营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本文通过对一典型隧道大变形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后满足设计、规范及运营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隧道某线段隧道工程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软弱围岩隧道的工程特征、工程施工中的潜在风险源、施工难点和值得借鉴的施工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某隧道工程进口坍塌段施工为例,介绍了隧道工程坍塌段的大管棚结合超前预注浆法方案设计与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对衬砌结构稳定影响较大,给隧道施工带来较大风险与潜在危害,按现行技术细则要求对下伏采空区处治范围大、费用高、施工难。笔者以鱼洞Ⅰ号隧道为实例,根据下伏小煤窑采空区规模和特点提出隧道开挖后洞内注浆进行处治措施,通过洞内物探、钻探等手段探明采空区具体位置,采用数值模拟对洞内注浆处治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践保证了隧道施工及结构安全。结果表明:隧道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使得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最大竖向位移分别达到-0.223 8 m和+0.312 2 m,隧道底板与采空区顶板之间的围岩大部分处于塑性变形状态;现行隧道下伏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处治范围偏于保守,地表注浆处治费用高、难度大;隧道洞内注浆处治下伏小煤窑采空区具有较好效果,隧道结构变形处于可接受范围,可保证隧道施工及结构安全。对于无序开采、资料匮乏、回采率低等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采取洞内注浆措施进行处治,可显著减小采空区处治费用及施工难度,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某深基坑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施工的地下水风险管理措施,并通过对该基坑地下水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总结了地下水风险管理和应急经验,为类似工程地下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反力架在盾构机的后端为盾构机提供掘进时所需的反作用力,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对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文章运用数值模拟实验分析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反力架的强度及变形稳定性,得出相应结论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隧道施工以其地质复杂、不可预见情况较多等因素,成为控制的难点;而隧道施工监控工作恰恰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作者依据工程实例,分析论述了应用隧道施工监控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地铁隧道穿越地裂地带的沉降病害问题,是当前地铁隧道施工的常见工程难题之一,为消除该种类型的沉降病害,在了解地裂作用下地铁隧道沉降病害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地铁隧道穿越地裂地带时沉降病害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