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外触发相机广泛用于自然保护区野外监测,但有效拍摄率和照片可辨识度有待提高。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触发相机安装使用情况和拍摄得到的有效照片为对象,对比分析、归纳、整理,总结提出15项相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包括机型选择、相机参数设置、障碍物清除、逆向曝光、相机与地面位置关系、相机高度、相机固定、有效距离、相机间距、相机误启动、相机保养、相机伪装、诱饵使用、位点信息和相机内存卡,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结合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大学合作实施的野外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其伴生动物调查监测项目,提出了红外触发相机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并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为红外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远处的山坡,一群北山羊正在悠哉地啃食着枯黄的干草,时不时用蹄子刨开深深的积雪,小山羊则沿着羊肠小道跳来跳去。一只雪豹在对面注视着它们的一举一动,两只高山兀鹫盘旋在空中,寻找动物的尸体。"一只、两只、三只……Bingo!"耳边传来同伴激动的声音。这些野生动物正慢慢掉进"圈套"当中——自动触发相机陷阱,优美动物的"偷拍照"即将出炉。天山有我们布下相机"陷阱"如今,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在国内外各个角落。从大兴安岭的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到西双版纳的热带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2014年在野生动物主要迁徙季节1—6月,使用型号Ltl-6210被动式红外相机,在东凉公路野生动物通道对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了监测,并对红外相机"空拍"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迁徙季节(1—6月)不同月份之间,相机空拍率也存在差异,5月份最高(60.36%),1月份最低(0.4%),其余月份从大到小顺序为4月6月3月2月;相机白天空拍率(90.69%)显著高于夜间(9.31%),9:00—13:00是相机空拍率较高的时段;光线干扰、水流干扰、植被干扰是引起红外相机空拍的主要因子,其引起的空拍率分别为24.26%、33.58%和42.16%,差异显著(P0.05)。为降低红外相机空拍现象,建议正确设置相机的朝向,禁止将相机红外感应器朝向正南,避免面对反光的物体;清除相机红外感应器范围内可能晃动的树枝和杂草,减少在植被郁闭度高的地段设置相机;按照季节变化调整相机灵敏度,春季设置为高或中,夏季设置为低。  相似文献   

7.
<正>为更完整展示自然中国的丰富影像,"2015影像自然中国摄影比赛"新增"红外影像"组别,现面向全国征集用红外自动触发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影像作品。同时比赛所有组别作品投寄截止时间延至5月31日。"2015影像自然中国摄影比赛"由中国林学会与中国绿色时报社联合主办。《森林与人类》杂志为此次比赛支持媒体,自2012年1月1日后刊发在《森林与人类》杂志上的作品均可参赛(参赛者可只填写参赛表格无需再发送照片),比赛获奖名单和部分优秀作品将在《森林与人类》杂志发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一行2013年11月到广西花坪保护区指导布设红外相机。时隔两个多月,安装在保护区各处的30台红外相机究竟捕获到了什么动物?2014年1月20日,我们再次踏进花坪原始森林,探看这些红外相机。红外相机的安装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台。从保护区的广福顶到蔚青岭是我们上次布设红外相机的第1号线路。这里原生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的华北山区生活着一种独一无二的豹:华北豹。像华南虎一样,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通常被民间叫做"金钱豹""老豹子"。在过去,华北豹曾广泛地分布于黄河以北的多个省、自治区。随着森林的消失和人类活动的扩张,如今华北豹仅出没于一些人口密度较低、森林保护较好的少数山区。借助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可以对华北豹进行细致的野外观察。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可以获得海量的野生动物影像数据.然而,许多自然保护地在红外相机数据管理方面依旧面临红外数据海量、存储方式原始、缺乏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空白等困境.如何科学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红外相机影像数据,专业高效完成数据鉴定和科学分析并运用于管理和科研,已成为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中的重大难题.基于以上问题,利用四川自然保护红...  相似文献   

11.
正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装在林区的红外相机拍到了我国稀有野生动物——毛冠鹿,这是我国北方首次发现该物种。红外相机摄于2017年8月25日下午五点半,地点位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拍摄显示,一只成年毛冠鹿带着已经长大的幼崽在林区里安闲地吃草。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同样的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野外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取食行为及其他行为习性,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云南省禄劝县的中缅树鼩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通过红外相机监测,了解了野外中缅树鼩的活动行为,重点发现了其取食行为,经过统计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中缅树鼩资料,发现中缅树鼩取食植物果实类食物次数较多,取食植物种子次数极少。  相似文献   

13.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更科学地调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的野生动物种类本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辖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在86个位点放置了红外相机,一个月收取一次数据。目前,红外相机共记录到兽类19种,约占无量山记录有分布的兽类物种总数的15%;鸟类75种,约占记录有分布的鸟类物种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红外相机技术已发展成为陆生兽类、地面活动鸟类资源调查和监测研究的重要常规技术。红外相机主要通过照片和视频来记录并获取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群体大小、分布(相机位点信息)、拍摄照片数、行为(重点为活动节律)、生境(植被、海拔等)等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从种群、群落和行为等方面来分析野生动物在监测区域的基本特征。然而,获得这些数据必须建立标准的红外相机调查规范要求,在布设红外相机时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盘羊、猞猁、狼和短耳鸮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中北山羊和中亚兔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石鸡和漠即鸟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物种稀疏曲线显示,兽类在3个月后趋于稳定,鸟类在10个月后趋于稳定,表明调查取样充分。本次初步调查基本上掌握了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鸟兽本底信息,总结讨论了红外相机在鸟兽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地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在全国整体宏观尺度下,总结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空白或较少区域,从而为制定相对的保护监测与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采用文献检索法,系统收集各国学者在中国境内基于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分类整理。结果显示:全国红外相机共记录到至少208个野生兽类物种,隶属于11目37科,占全国兽类物种总数的30.06%。目前我国兽类红外相机监测研究基本已经覆盖全国,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基于红外相机的兽类物种调查记录,但多集中于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综合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点数量、文献数量和红外相机已记录兽类物种占该省总物种数的比例等方面来看,重庆、辽宁、江苏、福建、内蒙古、台湾、上海含有潜在的调查价值。我国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兽类多样性监测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需要开展更系统、更深入的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白水江保护区有鸟类17目45科135属288种,兽类7目28科59属77种。2014年以来,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和数码相机,通过影像资料确认白水江保护区新记录动物5种,分别为红翅噪鹛、藏雪鸡、长尾地鸫、绿翅短脚鹎、岩羊;核实保护区文献记载动物1种,即亚洲金猫;其中藏雪鸡、岩羊和亚洲金猫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8.
精彩瞬间     
这是值得人们珍视的图片。它们来自远离我们的自然。这是一个最真实的动物世界——许多我们熟知的或陌生的动物在丛林里生活的瞬间。无论白天黑夜,动物学家和保护志愿者们放置在森林里的红外触发相机,敏感地释放快门,记录经过的动物。它们是我们观察动物世界的"眼睛",甚至有"窥视"的意味,满足我们研究动物自然状态下生活的需要,还有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好奇心。由于设备是无人值守,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些动物最自然放松的神态,而另一些异常机警或者对人的气味等高度敏感的动物也出现了。在相对隐秘的地方以及那些晨昏时刻甚至黑夜里的动物影像尤为难得。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3月,我们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例行回收布设在林中红外相机的视频资料,在梁顶处一架红外相机里面发现了正从红外相机前路过的一只豹子身影。河北省林草局野保专家与猫盟成员从影像资料初步推测,此豹子为一只成年华北雌豹。这是今年第一次在驼梁发现华北豹。”驼梁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曹振平介绍说。曹振平说,4月初,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藏雪鸡与那些令人瞩目的大型兽类相比并不起眼,但这张来自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照片,却可谓"高大上"。远方延绵的雪峰与蜿蜒的盘山路衬托出壮阔的背景,朝阳的光线恰到好处地打在藏雪鸡的身上,早期红外相机的胶片成像,使照片有了特别的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