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乌桕不同种源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桕27个种源85个单株子代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源间平均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08%和25.21%;同一种源不同单株子代间乌桕的苗期生长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乌桕1年生苗地径与苗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度、无霜期、≥10℃年积温等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明显。抗寒性调查表明,广东阳春、福建建宁、四川广元和贵州榕江4种源冬季地上部分均遭受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2.
6个核桃楸母树林种子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6个核桃楸优良种源地种子,在襄汾县西贾苗圃试验地进行播种育苗,调查出苗率、苗高、地径生长量,并进行核桃楸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核桃楸种子的千粒重、种子长度和种子直径差异显著,其3年生苗木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差异不显著。皋落、上庄种源地的种子最好,种源间平均苗高的变异系数为21.79%,平均地径的变异系数为22.27%,种源内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来自重庆市和浙江省千岛湖的4个种源34个柏木优树家系2年生苗为材料,研究家系和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18.89%,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12.58%,说明柏木的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按15%的入选率,筛选出5个柏木苗期速生优良家系丰05、丰03、丰04、丰01和忠13。5个优良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79.04 cm和9.99 mm,高出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的15.43%和31.37%,比对照高19.94%和49.15%。  相似文献   

4.
对90余个秃杉家系种子品质及1年生苗木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秃杉家系种子千粒重平均为1.342 g,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家系的场圃发芽率平均为10.56%,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泊松分布曲线;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和苗高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千粒重、场圃发芽率与地径相关不密切;1年生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而在种源间则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均大于对照的有19个家系。  相似文献   

5.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枫杨24个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苗高生长呈单峰型,7月下旬-8月下旬为速生期,8月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6.05%-60.81%,9月中旬苗高生长停滞,最大苗高2m;苗高生长最快的种源生长高峰期10d生长量可达38cm,根据峰值的位置可将参试种源初分为3个类型:峰值靠前型、峰值靠后型和宽峰持续速生型,参试种源的地径生长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多数种源为双峰生长型,第1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第2生长高峰在8月中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源间2个生长高峰期的相对生长量有差异;呈单峰生长型的种源,地径生长高峰在7月中句;高峰期生长最快的种源地径10d生长量可达0.45cm,多数种源到10月14日之前地径仍在生长,但7-9月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5.89%。  相似文献   

6.
君迁子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的13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纵径、叶片横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2年生苗高、地径等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君迁子性状在不同群体间的果实、叶片和种子等表型均存在变异。果实分为长椭圆形和扁椭圆形2种。叶片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变异,变异系数都超过了10%。群体间种子大小差异明显,群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化很大,桑植群体的千粒重为济源群体的4.25倍;群体内比较一致,个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异系数有9个群体小于3%,12个群体小于4%。2年生苗高、地径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卢氏群体的生长表现最好,苗高为94.70 cm,地径为16.7 mm;分宜群体生长表现最差,苗高为13.05 cm,地径为2.9 mm。多数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成正相关,与海拔成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11个君迁子群体可分为4类,群体间的分类并没有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说明君迁子群体间表型性状变异的不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枫香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对25个枫香种源种子千粒重、出苗率和1a生苗高生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种子千粒重、播种出苗率和苗高生长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与出苗率极显著正相关,与苗高相关不显著,以苗高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广西岑溪、云南富宁、广东翁源和海南霸王岭4个种源为优良种源,以2倍标准差法选择翁源09、富宁16等11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8.
欧洲赤松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苗期生长节律基本与樟子松一致,且越冬前能及时封顶。种源间及种源内裸根苗苗高生长差异显著,种源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3.61%。5个种源樟子松容器苗高生长均值较8个种源欧洲赤松苗高生长快11.8%,其中:樟1#、樟2#、FL2及S105种源苗木高生长较快,FL1、S104、S103和S101种源苗木高生长较慢,生长最快种源樟子松较生长最慢的欧洲赤松种源苗木高生长量提高44.0%。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广东省内7 个种源的30 个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及其半年 生实生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 个猴耳环家系的种子总平均千粒重为 754.2 g,半年生实生苗的成活率均在93.30% 以上;家系间苗高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01),平 均苗高最大为19.96 cm,最低的只有11.50 cm。家系内个体间苗高也具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高的可 达38.25%;家系间地径性状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平均地径最大为0.57 cm,最小的只有 0.39 cm 。家系内地径的变异系数最高的达37.74%;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极显著 正相关(r2=0.70, P<0.001),地径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毛竹种子实生苗地径、苗高及平均根数在9个地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根径则无显著差异;3个县之间比较,恭城县毛竹种子实生苗的平均地径最大,而灵川2区的平均苗高最大。利用种子实生苗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个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田纳西州、路易斯安那州引进599个无性系,通过3年苗期试验,对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13个无性系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一根一干苗各无性系之间地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根一干苗和三根一干苗各无性系之间地径生长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苗高生长在各无性系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参试无性系的地径、苗高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2.638%和5.570%,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35和0.860,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562%和5.150%。说明各性状遗传潜力较大,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获得较大遗传增益选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于大型水库周围的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营造马尾松大径材家系试验林,造林半年和1年3个月后分别观测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的地径、树高以及冠幅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地径、树高、冠幅的变异系数均在19%以上。不同年份间不同家系地径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的,地径的变异系数在年度间变化不明显,而树高的变异系数则2012年的明显小于2011年的。27个大径材优良家系造林1年3个月后,以80、425、38、34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树高、胸径和冠幅均生长良好;27个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全部家系的平均树高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34号家系的树高超过了国家标准2年生树高的生长量。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各生长性状,包括2011年地径、2012年地径、2011年树高、2012年树高、2012年冠幅等,除2011年地径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伊加生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1):41-42,52
对栲树优树自由授粉后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 ,结果表明 :栲树优树自由授粉后代苗期生长性状差异达显著程度 ,苗高、地径、分枝数有较高的遗传力和中等的遗传变异系数 ,且 3者之间相关较密切。以苗高和地径为主 ,初选出 8个苗期生长较优良的栲树优树家系 ,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47个楸树半同胞家系为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楸树优良基因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楸树半同胞家系1 a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单株遗传力为0.528 6,家系遗传力为0.816 2,地径单株遗传力为0.210 5,家系遗传力0.662 2。苗高生长量的单株遗传力、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及遗传变异系数均超于地径生长量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2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5.
Twenty-five species and hybrids in Populus were used as parents, and 26 cross combinations, including more than 5 000 seedlings, were obtained by artificial cross breeding. The length of infructescence, number of seeds per infructescence, thou-sand-seed weight,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s among these cross combination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ross combi-national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se traits, 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length of infructescence, thousand-seed weight wer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female parent. In addition, seedling height, diameter above groun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of 17 cross combination progen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of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se three traits showed that seedling height, diameter above ground, DBH had extensive variation among combinations and individuals within combination. Variance analysis and estimate of heritability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traits had wide variation and were controlled by heredity. It was feasible to select superior cross combinations and seedlings. Further more, the result of multipl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P. deltoides ‘Lux’ × P. deltoides ‘D324’, P ussuriensis cl. ‘U4’ × P. deltoides ‘T66’, P. ussuriensis cl. ‘U4’ × P deltoides ‘T26’, P. deltoides ‘Lux’ × P.. . ussuriensis cl. ‘U3’, (P. m tos × P. bolleana) × (P alba × P. glandulosa), (P. alba × P. tomentosa) × (P. al × P. glandulosa ), and to en a . ba (P. alba × P. glandulosa ‘No. 2’) × P. tomentosa ‘Lumao 50’ were superior cross combinations with higher growth rate. Finally, 123 elite seedling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test.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翅荚木主要分布区的9个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翅荚木苗期叶片小叶宽度、长度和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与种子的大小和千粒质量相关;不同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翅荚木苗木喜阳耐高温,7-8月地径生长量占全年的47.38%~51.90%,高生长量占全年的62.82%~69.06%.因此,抗寒性等特异性状的选择应该成为翅荚木种源选择的重点,单株选择是培育速生良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